“这是一项莫大的荣誉,外公离开5年后,他在中国还留着这样的名声。那么多人感激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而这也是他本人十分乐意付出的。”诺博·高利斯先生的外孙林顿得知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外公为德中友谊做出的贡献,激动地告诉本报记者。
诺博·高利斯生活在德国阿尔地区的巴特诺因阿尔,葡萄酒是当地的特色产业。高利斯在当地葡萄酒酿造业享有很高声誉,获得过联邦德国荣誉金奖,当地人都亲切地叫他“葡萄酒教授”。
“祖孙两代中国情”,葡萄藤蔓把德国心和中国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外公把中国看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林顿告诉记者。高利斯先生从2000年作为外国专家首次到山东枣庄指导果树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直至2009年离世,每年都两赴中国传授技术。当地老乡也不把他当外人,亲切地叫他诺博先生。
据介绍,诺博无偿为当地果农提供多个品种的葡萄苗,这些果苗都由诺博亲自从德国背到山东。同时,他还把自己的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都无偿传授给当地果农。当地果农因此人均年增收1000多元。林顿说,祖父帮助中国果农栽种葡萄酿酒,完全不为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这与祖父有一颗乐善好施的心有关。
诺博不仅帮助果农种葡萄酿酒,当他了解到当地一些贫困家庭孩子濒临辍学的情况后,慷慨解囊捐款3.2万元,先后资助过8名贫困学生。
诺博在中国栽下的葡萄苗已经结下硕果,酿成美酒。他资助的学生也已经走向工作岗位回馈社会。为了纪念他,枣庄市山亭区为诺博竖起了一座高大的雕塑,永远纪念这位无私奉献的德国专家。
2010年,中国外国专家局追授诺博中国政府友谊奖。林顿到了山亭,看到外祖父种下的葡萄结下硕果,酿酒也初见成效,无比亲切。不过,他也看到,葡萄酿酒技术不是三年五载就能掌握的,而且葡萄酒技术是一门很难用理论语言表达的知识。林顿觉得,外公留下的事业和友谊,自己应该继承下去。
林顿介绍,酿造好的葡萄酒,要从培养土壤开始,当年,外公带头经过10多年的努力,通过培养土壤成功使阿尔地区葡萄酒行业转型。“外公的这种长远眼光,也蕴含于他在中国的酿酒事业中,像从源头培养葡萄酒一样培养阿尔和山亭的友谊。”林顿说,“这是我从外公那里学到的最宝贵经验。我要把他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都继续传承下去。”
(本报柏林3月29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