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解放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度)

来源:新华网
解放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度)
解放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度)

一 领导致辞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如何肩负社会责任、不负公众期待,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品格,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

  作为党报,社会责任是解放日报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必须要有的担当。

  我们坚守传统,及时准确传递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声音,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于做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反映民声,为民解忧;我们更勇于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积

  极开拓网络舆论阵地,做法律底线的守护者、主流价值的弘扬者、社会共识的协力者。

  我们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放眼世界。身处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肩负向世界展示上海、说明中国的使命。澄清误解、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寻找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共通点,这也是我们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

  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读者为中心,这是不变的解放日报理念。因为有着这样的理念,解放日报报人可以连续几年奔赴被联合国宣布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宁夏西海固,一边出色完成报道,一边领养失助的孩子;解放日报报人可以坚持与癌症俱乐部结对几十年不变,每一个新员工都成为新的助力器,薪火相传;解放日报报人可以赶赴云南,只为协助当地人一起建造希望小学图书馆;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从来不缺少解放日报报人的身影,总能听到理性独到的解放日报声音……

  在海量信息、多元声音混杂的环境中,公众对主流价值和权威声音的倚赖感越来越强。只有奋楫争先,才能立于时代潮头。

  所幸,我们有一支热爱新闻事业、富有天下情怀的员工队伍。他们说:我怎样,解放日报便怎样。从他们笔尖流淌出的,除了理性客观的分析报道,还有那份属于解放日报报人的古道热肠。我们把触角延伸到了报道以外,从而汇聚起更多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身处这个充满挑战的转型时代,凝聚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媒体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让我们以此共勉。

二、单位概况

  《解放日报》原为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报名由毛泽东同志题写。1949年4月29日,党中央决定,将《解放日报》报名交给上海,作为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兼上海市委机关报。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日报》正式创刊。《解放日报》现为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是一份大型综合型日报,对开16版,一周七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作为上海新闻界排头兵、领头羊,解放日报积极探索新路,努力做大做强党报。

  2013年,《解放日报》日均期发数约32万份。第六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发布了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榜,解放日报荣获“党报品牌10强”。解放日报目前已连续四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并在本市平面媒体中率先摘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桂冠。

  2010年,由于出色的世博报道,解放日报世博报道临时党支部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同年,解放日报获得全国首届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

三、引导责任

  “解放日报,了解上海的第一选择”。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一直是我们的价值取向。然而,在新媒体冲击日甚的当下,在价值观多元交织的今天,党报的引导责任,不仅仅需要一份担当,更需要一份睿智。我们的引导责任首先体现在重点报道不惜篇幅、不落窠臼。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和上海“两会”,不能只停留于连篇累牍、不惜版面和篇幅。

  为了做好、做深、做活,做到深入人心,我们创新报道形式,转变文风,推出一系列特色栏目,关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话题软和硬相结合,线下报纸和线上微博、微信相结合,最终让舆论引导发挥了乘数效应,体现了党报重大战役性报道的策划能力和整体实力。 “中国梦”之热,是2013年全年的报道热点。如何在引领舆论走向的同时,做到权威、公正、负责,一直是我们努力塑造的媒体形象。于是,在“中国梦”的报道中,诞生了高端权威访谈“中国梦的世界意义”,诞生了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故事和案例。秉承“视角新,切口小,表述实”的引导理念,围绕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不人云亦云,不盲信盲从,不简单站队,坚持用事实说话,《解放分析》、《解放求证》等一系列栏目,都在事件的第一时间,发挥主流媒体定海神针的作用。

  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细水长流、坚持不懈的系统工程。在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一点风吹草动,也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面对挑战,舆论引导更需要一份坚守的决心,需要一股不畏艰难的毅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向社会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时候没那么博人眼球,但我们相信,充分发挥智慧,多花心思,两全其美的引导方法总可以找到。引导舆论知荣辱、明是非、分美丑,始终是我们作为党报的责任,也是我们作为媒体人本应有的诉求。

  坚持正确导向、传达党的声音、反映人民意愿、引领舆论走向一直以来都是解放日报的定位,权威、公正、负责也一直是解放日报努力塑造的媒体形象。今天,党报要在激烈的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扩大影响力,更需创造性地“坚持正面宣传,做好舆论引导”。

  2013年,解放日报坚守舆论主阵地,弘扬时代主旋律,精心组织、做深做透正面宣传,引领主流舆论,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核心价值,践行社会责任。

  1、“大报道”飞入寻常百姓家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及上海两会报道,属于规定动作,谓之“大报道”毫无为过。完成规定动作很容易,但要做好却有一定难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主题,体现党报独特的视角;另一方面则要做出新意,避免走入程式化窠臼。为了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我们积极谋划,发挥自身优势,开设了一批特色专版、专栏,推出了大量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报道,把大会精神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决定。改革是国家大事,同时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改革会对百姓生活产生哪些影响?群众又是怎样看待改革的?解放日报策划推出了《见·证—百姓眼中的改革之道》系列报道。

  这组系列报道以解放日报评论《改革飞入百姓家》开篇,提出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这是改革的根本路线”的基本观点。接着,由《从营业税到增值税》、《从炒蛋到炒金》、《从苦等分房到自主买房》、《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小平您好”到“小布卖萌”》、《从外汇券到“北京镑”》、《民办学校从“破冰”到“热点”》、《评价中国改革开放35年,一定要找准坐标》等8篇文章组成的系列报道,展现了35年改革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说明了当改革来临的时候,群众不要做好龙的叶公,也不要做袖手旁观的智叟,而应当成为亲身投入者和热情支持者: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改革的实践,推动改革的进步,同时也理性平和地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包容“试错”,甚至在共享改革“红利”的同时,勇于承受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阵痛”。

  这组报道一经推出,取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原先看似遥不可及的宏大改革蓝图一下子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每个人都感到改革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通过这样的报道,进一步凝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共识,发挥了党报的引导作用。

  此外,“先行先试报告”系列报道、“改革攻坚创新探索访谈录”系列、“十八大一年来·记者见闻录”系列、“改革攻坚新探索?上海案例”系列,围绕三中全会公报重要议题、上海在先行先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需要突破的瓶颈等问题,或约请与改革议题密切相关的人士进行访谈,或结合上海实际进行解读,既聚焦已经取得的经验,也关注有待解决的难题,反映上海创新攻坚的勇气与智慧,旨在为全市提供经验。操作上,我们倡导小切口、故事性,聚焦局部,给人启发。

  解放日报官方网站解放网2013年10月中旬即推出“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展望中国经济改革”的新闻专题,推出了“三中全会小知识”和“图解两会”两个栏目。通过精炼的概括和图表,解释了“三中全会为什么重要”、“三中全会讨论的内容是什么”、“往届三中全会取得了哪些成就”、“十八届三中全会面临哪些改革难点”等问题,为迎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到来做好知识普及工作。

2、为主题报道插上新媒体翅膀

  对于类似两会这样的报道,单向传递难以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民生问题必须要有民参与、与民互动。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问计于民、为民解忧。

  2013年,上海两会报道开设《两会·热点碰撞》等栏目,与上海市政府官方微博“上海发布”等新媒体联动,加强与读者、网民互动,聚焦社会热点话题,关注民生关切重点。期间,总体阅读量超过5万余次,逾200条转帖、评论。7个“热点”话题中,最“热”的阅读超11万次,实现了第一时间速递两会声音、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解读,让更多正能量话题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今天,如何践行‘七不’”、“治堵:世界级难题求解答”、“快递,物业代收行不行”……这些话题逐一亮相报纸版面和“上海发布”,也在网友中激起热烈碰撞。有些网友意见虽然针锋相对,但“发牢骚”的少了,大家摆事实、亮观点,评论中多了理性探讨。网友“65dd_w23”在评论中写道:“感谢党报和上海发布,使我的意见能让更多人知晓,更希望有关部门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把合理化建议真正落到实处。”

  一些政府部门也参与到“热点碰撞”栏目中来,通过官方微博直接回复网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治堵:世界级难题求解答”这一话题上网当天,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就对此做出了加强现场管理等四方面措施的回应。

  2013年5月28日,为纪念上海解放64周年,解放日报推出一群当年参与解放上海战争的人民解放军老兵,寻找当年生死兄弟的特稿《战友》。与此同时,由解放网以此文为基础打造的全新概念多媒体特稿《战友》也一起上线。《战友》融合了新闻报道与声光多媒体交互技术,展现了人民解放军老兵的老照片、作战地图、采访音频,以悲怆的小号独奏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多媒体代表着一种特稿写作的全新方向—既没有丧失专业性,又让传统的新闻报道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战友》上线后引起了圈内外的极大关注和反响。

  3、用手中之笔点亮群众心中那盏灯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报道是2013年主题报道的一大重点。我们不仅是报道者,同时也是实践者。有没有充分重视、能不能深入采访,这本身也是对党报记者践行群众路线“拷问”。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期间,我们开辟了“践行群众路线”专栏,截至2013年底,总共发稿44篇。该栏目一方面选择基层改作风、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做法作配合性报道,做好案例剖析;另一方面对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典型深入挖掘,扎实采访,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还原先进典型的面貌。

  8月14日头版头条刊发《点亮这盏路灯,就这么难?!》,从盘山路上的路灯着手,在细节上做文章,并配发短评《跨前一步》,直指作风建设时弊,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文章刊发后,一些政府部门“坐不住了”,相关部门应急处理,路灯终于亮了。老百姓盛赞“党报的舆论监督帮我们办了实事”。

  “百姓事无小事”,但是现实情况中让百姓烦心的往往就是一些小事。记者从12345平台存在的不少“无头案”(即无任何部门认领的诉求)中,发现了3个与路灯有关的事件。出于新闻职业的敏感性,以及长期跑民生新闻所养成的社会责任意识,让记者牢牢抓住了这个线索,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追踪与采访,最终成就了一篇好新闻。

  见报当日,即收到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批示表扬,认为该报道是本市媒体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道中涌现出的好新闻。这条新闻好就好在记者知难而进,触碰了教育实践活动报道的难题:反面典型的舆论监督,这是所有媒体都叫难的领域。后又获中宣部阅评表扬。

  类似这样的报道,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还涌现出不少。知难而进,不仅仅是职业精神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党报记者心系百姓的社会情怀。

  4、“顶天立地”彰显中国梦价值引领中国梦的宣传报道,对于党报来说,是责任,更是机会。2013年6月以来,通过中国梦的主题,在抓一批有质量、有共鸣的新闻报道,打造新的正面宣传形象,更好地吸引受众、服务受众、赢得受众等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中国梦的最大意义在于对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它是宏大诗篇,也是平常人最温暖的家国情怀。因此,我们的中国梦报道需要“顶天立地”。

  “顶天”就是发挥解放日报理论评论文章的舆论引领作用。重要理论评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已在历史上多次呈现。在中国梦的主题宣传策划中,重要一“箭”就是在解放日报理论版“新论”版推出“中国梦的世界意义”系列访谈,刊载权威专家对于“如何在一个全球坐标上讲述中国梦、中国梦将以怎样的方式与世界展开互动”这一重大命题的思考和见解。

  世界关注中国,不仅因为其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更在于其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而中国梦的提出,让世界有了观察中国的新视角。中国梦将把中国带向何方?中国的发展是“独乐乐”还是“众乐乐”?解答这些问题,不能坐等,更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自知自觉”,而只能靠我们主动说明。我们需要让世界知道: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中国梦的实现也将有助于世界。

  该组高端访谈系列一共四篇,受访对象均为国内理论界权威专家。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前主任赵启正谈《中国梦不是自私自利的梦》;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谈《中国梦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杨洁勉谈《中国好梦不会成为别国噩梦》;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院长黄仁伟谈《用新思维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权威访谈,清晰阐述了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澄清视听,解疑释惑,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立地”就是将中国梦与实际工作生活结合起来谈,与个人梦想结合起来谈。

  秉承“视角新,切口小,表述实”的宣传理念,“我的中国梦·百年十人”人物专栏,以百年时间为轴,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行业领域入手,选取上海的十位知名人士进行人物专访,请他们结合自身的成长发展和观察思考,阐述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这十个人物涵盖各行各业,百岁教授范绪箕、艺术大家秦怡、老军人刘仁福、企业家苏寿南、农民单传伦、运动员姚明、创业者卢明霞、高三学生苏烨等,年龄从大到小,涵盖各个年龄段。通过这一组文章,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只有汇聚个体的努力,才能实现中国梦。

  即便是在本职岗位上的一点小贡献,都是在为中国梦添砖加瓦。在本轮“中国梦”主题宣传报道计划中,除了开设特写人物专栏、推出系列评论外,我们将“中国梦”与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相结合,重点报道上海各区县、各部门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和生动故事,反映他们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的积极贡献。

  首组报道聚焦上海国企走向全国的案例,推出“践行中国梦,阔步走神州”系列专题版面,宣传上海企业在走向全国战略中的开拓故事和创新实践。上海企业的创新转型,离不开实施全国战略,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扩展市场。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布局要求,上海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加大了全国布局力度,一些工厂或项目不仅成为外省市明星工程,也成为开拓创新的龙头,实现了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当地经济社会、促进两地经贸交往等多方共赢局面。通过这组报道,人们不仅感受到创新的力量,而且更加坚定了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奋斗的信心。这正是中国梦所发挥的价值引领作用。

  5、放眼世界,发好中国声音

  当下,国际环境纷繁复杂,舆论环境也是多元碰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体现舆论导向、发好中国声音,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2013年,解放日报国际报道通过在涉我新闻和争议事件中主动发声引导舆论,展现了党报传承多年的理性作风和责任意识。

  紧紧围绕中国外交大局推出系列报道,承担起党报引导民众正确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政策的重要职责。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第一年,中国外交也展现出新局面。配合领导人出访,我们相继采写了《首站访俄,习近平今开启新春新旅》、《习主席首访指引中国外交新风向》、《习近平今出访:让中国梦携手世界梦》、《习主席今首访东南亚我外交格局更趋完善》、《中国新外交路线图显“天下情怀”》等多篇分析性的重头稿件,深度解读“首脑外交”的一系列行动,为读者勾勒中国外交的新格局、新思路。年终,国际版连续推出4篇“岁末纵横谈”—《从蓄势到谋势,中国外交顺势发力》、《理论创新,“中国智慧”提供新追求》、《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外交走出新路》、《经略周边,中国外交力度空前》,分别从中国外交布局、理论创新与价值追求、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四个角度,采访近10位国内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全面梳理和分析这一年来政府外交工作的成绩和意义。这一系列报道刊出后,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多篇报道被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等网站转载,获得广泛传播。

  对于周边摩擦和一些热点敏感问题,我们没有失声,但是也注意把握好报道的尺度,始终坚持理性深度思考。比如,关于中日关系,我们及时推出一系列理性辩证的专家文章和本报评论,如《“硬招”迭出终将作茧自缚》、《须警惕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等,既坚守政治立场,体现国家根本利益,展开外交舆论攻势,对日方保持舆论高压,同时又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国内民意予以正确引导,避免过度炒作、刻意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充分体现党报立身之本和基本原则,体现舆论导向,体现社会责任。

传递好声音 凝聚正能量

  1、走近身边的感动

  典型报道常常给人带来最多感动。但是,过去的宣传典型常常指定一人,把他的多年事迹捏成一团,再作一些拔高升华—这样的典型报道往往是自娱自乐,忽视了最根本的读者需要,以致读者经常认为典型与我无关。为此,我们在人物典型报道中力求人性化,允许人物不完美,这样才有真实性;工作典型报道则突出矛盾性,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要从典型中挖掘出能让人们感觉到“与我有关”的特质,用真实的力量感动人。解放日报推出的“走近他们,身边的感动”聚焦上海各个领域的先进典型,创新报道方式,采取对话、短评、特稿加微博的“三加一”方式,挖掘人物典型不为人知、蕴藏于心的那一面,着重刻画人物典型贴近本真的特质与精神,将一些“老典型”写出了新特色,使一些“新典型”跃然纸上,亲切可读。

  其中,解放日报头版独家报道《一段母女缘 一生守护情—21岁女孩照顾瘫痪养母12年》,讲述了“90后”女孩扈晓静靠着自己的独立与坚强,支撑起了整个家,陪着瘫痪在床的母亲一路走来的故事。报道刊登后,受到许多读者关注。一些读者还去电扈晓静所在的市东医院,表达敬意与感动,询问能为她们母女做些什么。报道见报后的当天上午,扈晓静接到了光华医院领导的电话,表示通过报纸知道了她们母女的情况,愿意提供专家,为她母亲看病。杨浦区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和街道也第一时间向扈晓静伸出援手。在微博上,一些网友看到本报微博平台发布的信息后,也纷纷为扈晓静出谋划策。“上海发布”也在“最榜样”栏目中介绍扈晓静及本报报道,引来不少网友转发、留言。扈晓静还给记者发来短信,写道,“现在好心的人还是很多的,谢谢他们的关心!谢谢党报的报道!”扈晓静被评为“杨浦好心人”,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提名奖等荣誉。她的故事被改编成沪剧《我只在乎你》,将于2014年4月份起在逸夫舞台正式公演。

  此外,对于上海的重大人物典型报道,解放日报从深度、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呈现。“开心小屋”创始人鲍美利的事迹,我们在长期跟踪了解的同时,抓住节点,推出重头报道《打开家门,找到开启心灵的钥匙—鲍美利和她的“开心小屋”》,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热议。传递这样的好声音,为更好地凝聚正能量提供了载体与渠道,也使人物典型报道更加入木三分、引发共鸣。

  2、关注经济社会“小微处”

  除了典型人物,还有一些典型群体,比如中小企业。

  谁是上海最有名的企业?答案可能是宝钢、上汽等全球500强企业。却往往忽视了一个特殊群体,它们在各个细分市场“鼎鼎有名”,是某个行业深耕细作的领头企业。它们体量不大,产品却行销世界。它们不羡慕大企业的荣耀,却骄傲于自己的 “小而精”;它们不盲目做“大”,而力求持续做“强”。

  当前,上海中小企业近60万家,为本市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社会和谐以及经济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却默默无闻。为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氛围,配合上海市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本报在头版开辟“寻找上海隐形冠军”栏目,记者深入郊区工业园,探寻中小企业发展之道,连续刊发了《48个汽车品牌选择瑞尔“因子”》、《处理“地沟油”,也能成“龙头”》、 《儒竞电子十年创业蛰伏研发牵手“艾默生” 》、《一个“滤袋”做成国内第一》等系列报道。报道刊出后,在中小企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中小企业纷纷来电,对市委党报能够在中小企业报道上如此大规模的聚焦表示赞许,希望党报能够持续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鼓与呼。

  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海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治理、人口管理等难题。破解这些难题从何处着手?我们选择了“城中村”,相继推出系列报道《闸殷村:一次不同以往的变身》、《许浦:“黑村庄”的重生之路》、《“城中村”拆迁难如何破解》、《城中村:理想与现实之间》以及特稿《东斯文里,“摒牢群”的阳光路》。其中,既有个案调查分析,又有面上共性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使报道跳出常规,也为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研究、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报道陆续刊发后,在闵行、宝山等城中村整治重点地区引起热议。市委研究室市区处专程上门邀请相关记者编辑就城中村整治问题展开研讨,并合作撰写调研材料,上报市委主要领导。市委“一号课题”调研组,还专门将系列报道中剖析过的一些地方作为调研对象。2014年,城中村整治继续被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并在面上得到了大力推进。在社会上引发持续议论与充分肯定,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宣传和党报引领作用。

  作为主流媒体,解放日报坚持和宣扬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应当代表当今社会的主流。避免简单地迎合,力求在喧嚣的舆情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在复杂的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引领主流舆论,妥善引导社会热点。

  1、在众声喧哗中发出“解放”声音

  (1)权威解读,确保正面舆论形成强势

  解放日报对于国家各项政策、市委市政府政策决策,以及经济、民生等各领域出现的各类现象、问题等,一贯保持权威解读的基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在为读者大众释疑解惑的同时,确保正面舆论形成强势。

  “解放分析”是承载权威解读的常规栏目。2013年5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904,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升值,既关乎汇率政策、金融政策,也关乎百姓民生。从浅层来理解,人民币升值让老百姓出游、境外购物,更加得益。但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权威专家,却得到更客观更深层次的解读,并以一篇《人民币快速升值冲击中国经济》稿件见报。11月8日,上海发布七条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其中“提高家庭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非沪籍家庭购房缴税年限”等措施引发市场热议。记者也是第一时间采访权威专家,以一篇《“沪七条”有保有压 意在稳定楼市预期》,解读新政的意义。私车沪牌新政将于2014年正式实行,全年统一警示价72600元。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价格调控,成为上海实行私车额度拍卖以来最大的政策变化之一。针对市民关心的“为何实行这一新政策,统一警示价又会带来哪些影响?沪牌统一警示价影响几何?”等一系列问题,记者同样是深入采访多位专家、业内人士后,在《沪牌统一警示价影响几何》报道中,对市民疑惑一一给予了解答。

  (2)搭准突发,群策群力精编深耕

  刊登于2013年11月28日《难以找到的真相》是复旦投毒案报道中被广泛赞誉“全国最好最客观”的一篇。本报多部门共有20多位记者编辑,追踪将近半年,反复求证确凿事实,尤其在庭审当天的全国网坚持核心价值观,妥善引导社会热点上持续热议中,抓住庭审一结束、全国舆论正处暂时静默的关键“窗口期”,突破性地采用“先网后报”模式,在解放日报微博微信和解放网立即刊出,在全国率先发声。报道迅速引起巨大反响,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评论一小时就达数千,反应良好,在舆论关键时刻,在新媒体主阵地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面对此类突发且社会影响巨大的事件,解放日报坚持不盲动不盲从,坚持权威、理性、客观、准确,积极引领舆论导向。在复旦投毒案发生之后,解放日报一篇《永远的22岁—重访18年前清华铊中毒女生朱令和她的亲友们》回顾了清华学生中毒事件疑案。选题为热点事件,采写尤其需要做到平实、冷静、客观,这正是本文特点。在解放日报官方微博上登出后,转发过万、评论过千,另有两百多条“赞”,是迄今为止关注度最高的特稿微博。有网友称“是目前看到内容最翔实”,也有网友称“没想到解放日报有这样的特稿”,更有网友感谢“有良知媒体和媒体人的报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赞“媒体报道越来越好”,同行赞誉“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报道”。

  2013年1月3日,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发生火灾,死伤严重。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深入采写了火灾背后的种种,比如市场管理隐患、火灾发生时救人场景、对全市农产品供应影响等。但这一类突发事件的报道,不能仅仅局限于事件中心的反复挖掘。因为,上农批火灾已引发了人们对批发市场经营户生存状态的关注。于是,记者在第二天暗访沪上知名的曹安蔬菜批发市场,仔细观察该市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陪着一位位忙碌的经营户一边做生意一边聊天,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比如他们会否选择留宿市场,做批发生意有多辛苦,赚头到底大不大,是否会把现金留在身边等……这样的调查报道刊出后,既反映了批发市场经营户的真实生存状态,又针对性地回答了读者关心的各种话题,受到业内人士和读者的较高评价,认为“不仅及时、深入,而且真实、客观”。之后,其他媒体也进行了跟进报道。

  2013年1月10日深夜,金山朱泾镇水域发生大气和水域污染事件。本报记者在第二天一早奔赴金山朱泾镇,首先旁听了事故处理指挥部的现场分析和指挥,很快又深入到仍散发出刺鼻气味的事故现场和周边采访,之后再来到出现抢水现象的当地超市卖场采访……而后方各路记者也紧急联系环保局、水务局、供水单位等进行采访。如此,把污染事故第一现场场景、居民生活情况、各相关部门的紧急处理进展、大气水质的最新监测数据、瓶装饮用水的调运供应情况等,翔实而生动地呈现给广大读者。过程中,本报还进行了事故处理进展的微博直播报道。这一次突发事件的报道,在同城纸媒中以“快速、深入、鲜活、权威”而胜出。发生污染事件的金山区虽深感压力,但也坦言本报报道及时客观,并起到了稳定民心、防止恐慌的效果。

  (3)发挥评论思想引领作用强化评论力量,推出评论专版,利用申言、解放论坛等各类平台,发挥评论的思想引领作用。

  作为地方党报最重要的言论阵地,中国新闻名专栏的“解放论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鲜明特色,发挥舆论引领的作用。近年来,面对多元复杂的严峻舆论态势,“解放论坛”与“申言”应势适变、与时俱进,以自己独特的政治取向、文化立场和理性态度,发出自己的声音,曾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表扬。

  2013年,解放评论依然是全面开花,备受好评的一年。年初,2月16日至19日,解放日报头版先后发表了3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多一点改革创新的激情》、《改作风要持之以恒》、《敢于担当,只争朝夕》,谈蛇年新开局。市委宣传部表扬该组评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得有激情、有新意,为开创上海蛇年新局面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7月15日起解放日报头版连续刊发的4篇“申言”《讲大局 敢担当》、《提升两种能力》、《既要防风险 更要抓机遇》、《要实干 要认真》则被认为是贯彻十届市委四次会议精神,把握大势,引领舆论。

  2013年报纸改版,推出新的评论版。新设置的评论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版面扩大,也增加了刊出的频次,进一步强化了评论功能和效果。市委宣传部认为改版后的解放日报评论版权威性、及时性、可读性十分明显,在正能量传播方面,有效提升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功能,彰显了机关报的职业担当和政治责任感。

  在“中国梦”主题宣传报道中,解放日报也十分重视评论的作用。从6月17日开始,陆续在评论版推出了“认清实现中国梦的上海责任”系列“五评”,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本组系列评论主要落脚点在“上海责任”这四个字,分别从“城市精神”、“创业环境”、“转型驱动”、“百姓之梦”以及“世界分享”这几个主题词入手,深入剖析了上海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具备的发展优势、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所担当的社会责任等,为解放日报“中国梦”系列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声势。

  此外,解放日报经济部的“经济走笔”、国际部的“子夜时评”等栏目,继续保留在各个相关版面,均是以专业领域的记者视角,针砭时弊、评议是非,作为新闻事实报道的补充和深度延续对新情况、新现象的评论,带来更多思考。

  2、抱守理性客观的风骨

  对社会热点进行客观、辩证、理性地分析,不人云亦云,不盲信盲从,不简单站队,坚持用事实说话,正确引导舆论,这是解放日报对自我的要求,也是报纸的风骨。

  2013年5月27日全面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推出了“解放求证”栏目,与“分析”一样,同样是权威的解读,但却更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对公众存在误导、误解、误读的热点,及时进行求证解释,以正视听。《“平均工资”,我们被平均了吗》、《无线路由器旁边植物能不能发芽》、《小龙虾“无脏不欢”?那只是传闻》、《“PM2.5口罩”防雾霾真的有用吗》等共24篇求证报道,既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又体现了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在引领舆论方面的能力,成为读者喜欢的又一个解放日报品牌栏目。其中,《陆埠水灾三大传言求证》一稿针对余姚水灾,以权威声音和实地调查,在关键时刻起了辟谣作用。直接打击了网络上对于余姚水灾各类不实谣言,避免社会恐慌,在全国舆情关注热点时刻起到良好引导作用。

  以系列报道持续追踪社会热点、引导公众理性面对。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医疗环境不尽如人意,“根子”在哪里?记者通过深入挖掘后,发现“医生荒”是主因之一。5月底,本报在头版连续推出两篇报道,第一篇通过翔实数据,记录了本市医生荒的现状;第二篇则通过分析,讲解原因与对策。稿件见报后赢得社会较大反响,尤其是在医疗行业内,不少医生表示道出了心声。

  针对上海高校在全国学科排名中落后于江苏、湖北,推出了“解放分析”《上海排名退后:怎么看,怎么办》,在全市高教系统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引发热议,市教委3个局级干部负责人援引本文事实和观点。事后,又继续追加分析报道《15所学校何需都开“应用经济学”》。

  广西治疗癌症的胜地巴马,一度被吹嘘得神乎其神,患癌家庭趋之若鹜,解放日报《巴马,有没有生命奇迹》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巴马,引发全国广泛关注和报道评论热潮,在新媒体环境实现了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以客观事实引导公众理性。百度百科因此产生新词条“巴马现象”。本报记者深入实地悉心采访一周,见报后除了迅速引发转载热潮,拥有2000万粉丝的“新浪头条新闻”微博大V等纷纷转载,且立即引发中青报、央广乃至境外华文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南方周末、中新社、东方卫视等纷纷来电,索要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要跟进采访。

  2013年,H7N9禽流感爆发。4月初首例患者在上海被发现,在市民群众中引发各种恐慌,媒体报道呈现碎片化。本报记者历时近一个月,多方努力求证,成为全国第一家进入H7N9病房的媒体记者,第一个揭开首例患者发现地上海五院的真实状况,同时尽可能走访上海每一例禽流感患者或家人,得到了诸多第一手信息与材料,详细真切地掌握了上海全部33例患者的真实状况。最终归纳总结,从病例入手,针对病情中最受关注的几大疑点与热点,本着为公众释疑解惑的态度,回答读者关切,报道最新信息,化解未知,消解人们的恐惧,《33例上海H7N9禽流感病例全报告》是此次H7N9禽流感相关报道中,最为权威、全面的一篇报道。

  3、一“线”一“心”皆为民

  群众事,无小事!“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党报的悠久传统。

  2013年,解放日报在报道中,坚持延续贯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原则。对于群众的诉求,解放日报会通过以下几种形式的报道,来展开舆论监督,为民排忧解难:

  (1)依托“解放热线”

  “解放热线”就是一种“短、平、快”的报道形式,其线索来自于报社特别设置的解放热线“63523600”。热线报道通常以个案的形式,刊发市民身边发生的紧要事、突发事,以及种种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记者第一时间现场跟踪热线线索、发回现场感强烈的报道,以增强党报的新闻性,使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蛇年大年初一,本报“63523600”解放热线接到小李的求助:小李陪同患病的父亲除夕在沪求医,可医院病床紧张,无法顺利住院的他们只得临时住进宾馆。记者随后赶到威海路上的宾馆,当面了解前因后果,随后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最终为小李父子找到了空闲的病床。小李感慨:“感谢上海,我们的好运来了!”圆满解决群众诉求,为党报、为申城赢得了掌声。

  在夏令季节,“解放热线”以“解放热线·夏令行动”的形式,专题为市民解决夏季急难愁。2013年,我们一如既往地开通“解放热线·夏令行动”,这已经是解放日报第11年坚持推出这一品牌栏目。与往年不同的是,2013年,解放日报携手“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全天候接听来电投诉与建议。每天,记者蹲守“12345”热线呼叫中心,聆听居民的夏日烦恼;并跟随一张张派发的“工单”赶赴现场,目击职能部门为市民排忧解难。一个月下来,迟迟不能亮起的路灯、没有空调的老年活动室、饱受地下防空洞积水困扰等一系列夏令急难愁都得到了解决,赢得了市民的普遍赞扬。

  夏令热线结束后,为了配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解放日报选择夏令热线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策划了“践行群众路线?细节看作风”系列报道。一篇关于窨井盖的报道促成了建交委出台了一个机制,这篇报道随后被人民日报转发,人民日报评论:“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解剖的‘麻雀’,其理念将用于解决其他类似城市管理难题。”该系列报道是解放日报2013年舆论监督报道中的亮点。(2)做强“百姓心声”

  对于较有社会普遍性的话题,解放日报则通过一周一期的《百姓心声》版,开展常规性的舆论监督报道。2013年,解放日报在常规舆论监督报道上进行了多项创新,比如在选题的选择上越来越契合重大社会热点,很多选题来自网络关注,试图与新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又如改进了调查类报道的写法,每期聚集一个专题,做深做透,力求让报道更全面有深度。《铝制品厂偷排废气屡禁不止—这家企业何以如此“顽强”》、《一家物业公司的艰难拆违路》、《整治违法行为应主动出击》、《承重墙,为何屡屡被破坏》等一系列舆论监督稿件深受好评,并且都一一促成了整改。

  (3)畅通上传渠道

  群众反映的大量关于政策矛盾、动拆迁等不宜公开的信息、动态,解放日报通过情况简报、信访摘编等多种内部渠道,帮助老百姓呼吁解决急难愁。2013年,本报情况简报共刊发情况104篇,共有16篇(次)获中央领导或市领导批示,31篇次被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重要信息刊物《动态反映》、《今日要情》摘用,或报送中共中央办公厅。

  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初,解放日报就组成报道小组,针对“四风”问题调查采写内参。报道小组分别召集了基层干部、企业以及区县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对“四风”问题的情况反映。在座谈中,各方都对党报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并寄予高度期望。他们十分坦诚地反映了身边的“四风”问题,并希望通过党报的反映能促进这类问题的解决。最终,解放日报形成了3组共8篇内参,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获评5月份市委宣传部“走转改”优秀项目一等奖。

四、提供服务责任

  服务,是党报对社会的使命,也是媒体对读者的责任。善于倾听群众的声音,功夫不仅在报道内,也要在报道之外。于是有了把读者“请进来”,“媒体开放日”、“读编往来”、“民生咨询”、“大手牵小手”,但凡能想出来的活动和形式,无不热情实践,只为构筑与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之桥。

  在莘庄地铁南广场,解放日报的志愿服务活动,一个半小时内接待逾2000位市民;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已经连续举办25年的解放日报“3·15”为民咨询服务活动,组织了76家单位共同参与,涵盖了网购、房产、快递、银行等热门行业。全国首家骨髓捐赠志愿者俱乐部,正是由解放日报的读者服务志愿者团队与市红十字会共同发起。顺应年轻读者的需求,我们开设运营“@解放日报”官方微博,粉丝总数(新浪+腾讯)已逾200万,微信粉丝总数超过10万。解放日报、微观上海、解放健康讲坛、解放教育讲坛、群众路线等微信产品,各自打出了品牌。2013年,曾经获得过诸多上海市领导肯定和表扬的“解放助行”志愿服务团队,提供了近3万多人次上下班及外出办事的搭车服务,共节约汽油近8万升。我们在报道之外,同样殚精竭虑;在喜怒哀乐的社会百态中,全心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有困难,找党报”,是解放日报历经岁月的沧桑考验,在老百姓中积累的口碑和形象。(一)覆盖线上线下,搭建读者的沟通桥梁党报有着联系群众的特殊使命,这要求党报记者善于倾听群众的声音;功夫不仅要在报道内,也要在报道之外,成为百姓心目中的“老娘舅”,在群众中赢得“党报就是不一样”的口碑。如何倾听群众的声音?解放日报注重通过多种方法与读者互动。处理群众来信、接待来访群众是解放日报开展信访工作的传统项目,更是化解群众矛盾的直接途径。面对每一封来信、每一位登门投诉咨询的群众,解放日报不推不拒,认真处理。2013年,解放日报接待读者来访数千人次。

  除了传统的来信、来访外,报社特别设置读者热线“63523600”方便群众联系,这一热线号码多年始终不变,每天出现在头版报头下方。本报曾接到一封求助来信,反映参与“两弹”核心部件加工、被誉为“原三刀”的退休工程师原公浦同志身患晚期癌症,却无力承担治疗费用。记者接信后,立即前往探访。回到报社,又经多方查证,将老人的过往经历以及如今境遇整理成文,写出了《“两弹”核心部件制作者原公浦病重盼帮助》的情况简报。简报发出后,记者又多次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及时给予老人帮助。之后,他还自费购买水果再次探望老人,给病中的老人送去党报的温暖。

  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爆发元年。2013年,解放日报还顺应年轻读者的需求,开设运营“@解放日报”官方微博,解放日报、微观上海、解放健康讲坛、解放教育讲坛、群众路线等微信产品,通过网络为年轻受众搭建更为便捷的沟通桥梁。目前,“@解放日报”微博粉丝总数(新浪+腾讯)达到200万,微信粉丝总数超过10万,并已开始盈利。其中,解放日报官方微信(微信号:jiefangdaily)定位为关注上海的第一选择,另有热门的国内外资讯,精彩的时政评论等。网友还可以通过微信与解放日报记者直接互动,进行政策咨询、消费投诉等,还有机会被邀请参加解放日报各项活动。 “微观上海”公众微信号(微信号:winshanghai)作为解放网的官方微信号,与解放日报微信定位错开,关注的是上海最细微、最接地气的事情:如果你饥肠辘辘,想吃碗地道的本帮面;如果你百无聊赖,想知道沪上游乐场所;如果你是新上海人,想了解上海历史文化……那就看“微观上海”。“微观上海”每周都会推出猜图送奖品活动,回馈网友。 “解放教育讲坛”和“解放健康讲坛”两个公众号,将伴随2014年解放日报大力开展两个讲坛的线下活动,开始全面运营。 “群众路线”微信公众账号“汇总有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文件、思想理论、优秀案例、心得体会等各项学习资料,为学习工作提供最专业的参考”。通过网络,解放日报努力在报道之外,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2013年12月1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开跑。解放日报与赛事组委会合作,获得独家刊登全程马拉松完赛者名单的授权,创国内马拉松报道先河。比赛当晚,解放网首页大图弹窗,登出所有完赛选手的姓名、名次以及成绩。完赛名单通过解放日报官方微博转发后,获得数以万计的网友“点赞”,称“这个意义不亚于发枚奖牌”、“就冲这明年我也要去跑”、“干得漂亮,这可能是中国媒体第一次把某个比赛的最后一名的名字和成绩也刊登出来”。解放网记者当日凌晨4点多即赶到外滩开始紧张的拍摄,并于当天制作推出《永远奔跑》视频短片,采访了不同国籍、年龄、性别、职业的参赛者,表达了“年轻,是一种姿态,与时间无关”的理念。这个视频经网络传播和发酵之后,也形成了极大影响。解放网利用汉口路300号解放日报旧址的地理优势,在大楼27层顶部安装了一个面对黄浦江的摄像头,实时记录黄浦江两岸的天气变幻。网友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登陆解放网首页,点击“解放眼”看到浦东、外滩和黄浦江上过往的船只等风景,美丽的外滩夜景也可尽收眼底。同时,不少网友还将“能不能看到东方明珠”作为“监控”当天上海空气质量的一个窗口,每天“签到”。再加上“解放眼”下设有留言板,这个页面已成为不少解放网网友“版聊”的人气平台。而对于来自网络的求助,解放日报一样重视。 2013年夏季,微信用户、闵行区浦江镇市民“@小曼”曾通过微信后台,向本报求助,称其居住环境污水四溢。本报记者随即赶赴现场采访,并协调有关方面,帮助该居民修复、更换排污管道。“@小曼”随后通过微信发来感谢信:感谢解放日报记者专程来我家,上门听取居民们的诉求,实地了解情况,急居民所急,忧居民所忧,诚心实意地协调有关方面,为我们排忧解难!(二)主动服务社会,组织多样的志愿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党报的一项优良传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解放日报各部门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多项志愿者服务活动,多次荣获各级文明单位称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3年,解放日报更在志愿服务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目标,探索以志愿服务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新模式,尝试发挥媒体优势,整合报社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学雷锋纪念日,解放日报组织了以新闻采编人员为主的30余名志愿者,依据解放品牌力量和自身专业优势,在莘庄地铁南广场通道集中开展多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一个半小时内接待逾2000位市民,为他们提供报刊赠阅、新媒体知识普及、读者咨询和消费纠纷投诉、升学指导等多项读者服务志愿活动,与市民展开互动,听取读者意见与要求,并积极提供帮助。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解放日报社坚持举办了第25届“3·15”为民咨询服务活动,并在活动的内涵、形式、诚信度、覆盖面上不断得以拓展。当天,解放日报社组织了76家单位参与,为市民提供消费咨询、投诉解决的服务,涵盖了网购、房产、快递、银行等热门行业。

  相比往年,又有一些新兴的行业、企业加入到为民服务活动中来。在现场,对于“诚信”的渴求则成了参加单位和市民的共识。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公益活动解放日报已坚持了25年。从举办之初只有单一的家电行业,到后来扩展到涉及老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参加单位从最早的十多家,发展到现在的70多家,阵容一届比一届强大。多年来,每年邀请的参会单位都紧跟消费市场热点,满足市民需求,一直深受百姓欢迎和喜爱,已成为解放日报的品牌公益活动。而解放日报社25年的坚守与责任,更赢得广大市民称赞。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解放日报成立了读者服务志愿者团队,制定了志愿者服务规章与标志,共有超过100名党员群众志愿加入了队伍。志愿者们头戴志愿者小红帽,佩戴统一的志愿者徽章和胸卡,深入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报社自搬迁到莘庄后,自觉融入闵行、服务闵行,多名资深记者加入社区讲师团,开展“莘论坛”服务社区。 2013年,更多的传统品牌志愿服务活动,一一得到了延续。

  【骨髓捐赠志愿者俱乐部】由解放日报《手拉手》专版与市红十字会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家骨髓捐赠志愿者俱乐部,在2013年继续扩大规模。而解放日报的多名记者,不仅自己成为造血干细胞库志愿者,更承担了相关的宣传工作。经过志愿者们10余年来的不懈宣传和努力,目前中华(上海)骨髓库的有效入库人数已达到10万人份,实现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220人。同时,在解放日报的倡导之下,本市已有180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表达了同意捐献成分血的意愿,成功捐献血小板430人份。

  【拼车助行】为了倡导低碳出行,2011年9月解放日报整体搬迁到闵行莘庄后,针对多数员工上下班路程远、出行不便的新问题,及时推出了以践行雷锋精神、倡导绿色理念、营造和谐氛围为宗旨的“解放助行”网与“解放助行”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员工之间文明拼车、绿色出行。两年多来,领导率先、党员带头、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近百名员工注册成为“解放助行”网志愿者,在“解放助行”网上发布拼车服务信息。截止2013年,“解放助行”志愿服务团队共提供近3万多人次上下班及外出办事的搭车服务。按照每人次行程25公里(集团与市中心的距离)、每百公里10升汽油计算,共节约汽油近8万升;按每人次搭车人员原先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平均时间为1小时计算,共节约员工时间成本3万多小时。 “解放助行”为员工们创造了沟通交流的新空间,营造了安定团结、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形成了助人为乐的价值趋向和互助、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此举不仅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与好评,也得到了诸多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并被市委宣传部作为特色项目总结推广。 2012年10月10日,上海市志愿者协会正式批复同意成立“上海志愿者协会解放助行志愿服务队”,这是上海新闻界首支助行志愿服务队伍。 “解放助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一年来,形成了自发、自主、自助等很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开创了助人自助、低碳环保、文明出行的志愿服务模式。2013年,“上海志愿者协会解放助行志愿服务队”荣获2012-2013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五、人文关怀责任

  人文关怀从来不是金钱与时间的施舍,它是城市文明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根精神支柱,它是一个团队内在文化力量的激发,它是社会公共空间中良知与友善的积淀。带着这样的认知,解放日报积极践行人文关怀,以此塑造党报向上、向善的文化精神。雅安地震、陆埠水灾,在大事件大灾难面前,总有我们的记者不畏艰险、深入第一线,以新闻报道体现人文情怀。大到报社,小到个人;远至西藏,近在身边。“解放人”以各种方式,融入社会公共空间,践行党报精神,助推城市文明。我们倡导“微公益”,不仅用手中的笔大力倡导各种时代新风,弘扬社会“真善美”,也积攒零散时间,当一回交通文明志愿者、地铁志愿者、低碳出行志愿者或是陪福利院老人聊聊天的志愿者,做志愿精神的行动者和体验者。这一段段绵长的情谊和一次次真诚的出发,诠释着党报对良善和责任的守望,诉说着我们以点滴促社会变化的决心。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这是一个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概念。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整,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党报,解放日报一直关怀普通百姓,给他们话语权。这种关怀温暖人心,也纾解了不少社会矛盾。

  1、灾难报道凸显社会情怀

  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对灾难事故的报道中。解放日报对于灾难的报道,总是能够凸显社会情怀,体现人性的力量,彰显民族的大爱。

  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震动全国,地震发生后,解放日报记者当天下午即赶到震中芦山县城,成为上海媒体进入震中的第一人,并第一时间发回大量一手现场报道,接下来的72小时内,又有两名记者先后赶到,第一时间突破,跟随救援队一道,分赴地震受灾最严重的龙门、宝兴等地,采访当地灾情、反应灾民生活状况,并撰写了《震区48小时》、《震区第三日》等大篇幅特稿,详细生动地记叙了整个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体现我军民抗震救灾风貌与灾民自救措施。其中,《震区48小时》一篇被业内评为“当时地震报道中最为生动的一篇”。

  2013年9月,余姚遭受前所未有的洪水灾害,解放日报两名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书包顶在头顶,涉水进入受灾最终区域,了解灾情与灾民生活。两位记者日夜不休,当夜驻扎在受灾最严重的陆埠地区,跟随当地救灾队员与值夜队员,完整记录了陆埠镇抗洪救灾的一夜现场,撰写特稿《陆埠一夜》。随后,针对社会上流传的种种传言,对水灾的原因、水灾后的抢劫等传言,记者实地走访,一一求证,一一检验,针对性地撰写《陆埠水灾三大谣言求证》,解答社会疑问,回应民众关注焦点,受到好评。

  2、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空

  更多的关怀,体现在解放日报对于这个社会所有的弱势群体持续不断的报道中。

  我们关爱孤独症群体。

  2012年9月起,解放日报特稿在国内率先关注自闭症者成年之后如何就业的问题。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保护性就业”模式,但国内尚属空白。上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诊的第一批自闭症患者,如今已经成年,正值就业困境。这也是众多家长们最为担忧的核心。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经与上海图书馆等多方多次商议,终于在2013年9月,牵线促成了全市首位孤独症者顾荐栋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就业,成功实现上海孤独症群体就业“零的突破”。其间采写的孤独症系列特稿《艰难“成年”》、《第一次,孤独症者们的图书馆之旅》、《突破孤独症》等,分别聚焦孤独症者的成年问题、与图书馆联办 的公益活动、孤独症者家长现状,纷纷被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特别在孤独症家长群体中获得很大共鸣和赞誉。很多网友转帖肯定党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关注弱势群体的公益精神。市残联充分肯定此举积极的社会意义。另有一些外省市的图书馆,特意来上海图书馆取经,希望借鉴相关经验。

  我们关爱外来务工者。

  特稿《被忽视的梦想》一文讲述杭州城郊,一个外来人口聚居达2万人的村子里,一家农民工自发组织的“追梦”行动,这里不仅有图书馆、卡拉OK,各类电脑班法律班,每天清晨还组织大家晨跑。在城镇化推进的当下,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可复制案例,题材意义大。案例得到中宣部舆情局调研组关注。

  我们关爱贫困的学生。

  多年来,解放日报“手拉手”版面每期都会刊载一批名单,为贫困学生和捐助者之间架起桥梁,这就是解放日报与市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手拉手结对助学”活动。自1995年起,这一活动从未间断,至今已资助2万多名困难学生,资助金额达3000余万元。这一慈善项目于2007年1月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2013年,我们还为一批贫困学生组织了一组“还你一个心愿”的系列报道,将贫困学生们的小小心愿登在报纸上,供好心人们认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们还关爱渐冻人、乙肝人群、患癌老伴……

  《捐献遗体的渐冻兄弟》关注渐冻人的生存状态、《十年乙肝路》关注乙肝人群被社会的认可程度、《一次别离》写了送患癌老伴沉江的70岁老人内心的纠结……

  除了报道,我们还用行动真正帮助他们。

  2013年,我们“情系雪域,捐助孤儿”。解放日报与西藏日喀则职业学校签约共建,报社150多位党员每年都自发捐款,结对帮助51名藏族孤儿、家庭贫困学生。解放日报记者作为援藏干部之一,赴西藏日喀则任《日喀则日报》副总编辑,带去了解放日报对当地的关注,也给《日喀则日报》这份当地唯一的党报带去变化:日喀则日报的发行量翻了将近一番;广告收入增加3倍;报纸从小报变成了大报,地方

  财政投入增加一倍有余。经解放日报联系,解放日报文化顾问之一、上海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欣然为日喀则日报题写了汉文报头,这也成为上海文化援藏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情系大西北,走进西海固。2004年初夏,记者首次踏上西海固干涸的土地。此后,解放日报决定,要给那块贫瘠的土地带去党报的滋润,在那里播种希望,即以部门名义与西吉县大营小学结对,资助贫困学生。9年间,记者先后六次远赴西海固地区采访,采写了一系列生动报道的同时,累计自掏腰包为当地捐资3万余元,帮扶当地50余位贫困学生,一些当年的小学生已经在准备考大学了。“三进西海固”获得“上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提名奖。还有记者家人,也不忘送来“额外”捐助;甚至,有位读者被党报的坚持感动,多年来全力资助当地一位回族女孩,并想方设法把她带出了大山,送到城市里念书,改变了她的命运。“五进西海固”时,大营小学的师生早已把党报记者当成了亲人,曾经受到资助、已经毕业的学生闻讯后,纷纷赶来相见,一声声道着感谢。当地人表达谢意的方式质朴而亲切—受助学生的母亲一针一线地为记者们绣出精致的鞋垫,那是最珍贵的礼物。

  一次次迎来送往后,西吉县委宣传部长由衷感叹,表示每年全国有不少单位来西吉结对帮扶,但能坚持多年深入学校、走访学生家庭的,只有解放日报一家。

  发起“蒲公英”行动,关注农民工子弟。上海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众多,而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一直是公众热议的焦点,也是众多志愿服务机构关注的重点。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如何能发挥自身优势,为这些小朋友服务?2012年10月,解放日报团总支与闵行地区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弘梅小学启动 “成长1+1—牵手外来务工子女”项目,由解放日报的青年记者编辑到弘梅小学(总部)为四年级以上的爱好新闻写作、关心社会问题的学生,讲解新闻理念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新闻采访、写作技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积极心态,同时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2013年,解放日报青年记者定期分

  批来到弘梅小学,利用该校的“快乐星期五”活动,为“蒲公英”小记者团学员传授新闻理念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写作技能,同时也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和关爱。该项目已坚持3个学期。2013年 11月8日,闵行区民办弘梅小学特向报社赠送感谢信和锦旗。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牵手上海青聪泉儿童智能训练中心,开展“牵手星星的孩子”的志愿服务。

  关爱“癌症康复俱乐部”,曾在2009年被评为上海精神文明“十佳”好事。2013年,刚好是癌症康复俱乐部满25年。解放日报举行了相关的活动,帮助俱乐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队伍。

  给孤残儿童送爱心。“鲁冰花舍”是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西部儿童救助基金下的一个项目,2013年3月,解放日报发起“送爱心”活动,专门前去“鲁冰花舍”探营,并送去若干儿童用品。

  关心“关节炎患者”。2013年10月12日,解放网推出“汇聚正能量 抗击类风关”活动。一百多名患者网友在此平台上通过故事分享,交流类风湿关节炎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走出病痛后的美好生活。网友共上传图片数百张,点击率数千。鼓励其他网友参与到关爱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队伍中,帮助患者一同对抗类风湿关节炎。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

  2013年4月起到年底,巴金故居与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联合发起为贫困地区儿童捐书活动,解放日报积极响应并投身这一公益活动,整理出288本适合贫困山区孩子和老师阅读的书籍,利用休息天送到了巴金故居。同年5月,记者专程前往结对帮扶6年的安徽县中村皖南第一希望小学,为学校带去了募集来的体育器材和图书。资深编辑在外参加笔会期间,了解地处偏远地区的贵州少数民族生活困难,急需御寒

  的冬衣,回到报社发动部门采编人员主动捐衣,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包括书籍、衣服在内的五大箱捐赠物资,以最快速度发出,及时交到了当地贫困户和五保户的手中。当地政府特发来感谢短信。

  3、弘扬凡人“正能量”

  除了对本市各类慈善公益活动持续保持关注外,我们还特别注重报道发生在上海的凡人好事,借助媒体平台,树立好榜样,弘扬正能量。解放日报特稿版在2013年推出“走进他们”系列,从细处着眼,以对话和人物描写为形式,突出了多位典型人物在思想上、工作上的精神、亮点。比如,其中写到新一代上海工人徐小平的“正道观”,突出这一代工人在思考与学习方面的智慧;虹口区凉城社区(街道)党工委委员、秀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如明,突出其“尊重他人”的可贵精神,均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阅评表扬。

  “上海市志愿文化宣传大使”王萌萌,自2006年以来多次深入云南山区支教,并写出了三部志愿者小说。解放日报特稿对这一先进人物也做了报道,以《第二种人生》为题,从探究人生可以有什么样的不同开始,呈现一位志愿者不同于常人的经历,而这成为她年轻的财富。本文立意新颖,同时从精神层面着眼,使人物更有深度、更立体化,该文一经刊发在网络上转载颇多,也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阅评表扬。

  还有“托举叔”。2013年7月1日早上8点半左右,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内出现惊险一幕:一名 5岁男童双手扒着窗沿,身体悬在窗外,正哇哇哭喊。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闻讯赶来的几名市场管理员展开营救。其中,上海爷叔王建忠奋不顾身伸手去接,正是他的一个托举,使孩子幸免于难,而他自己却多处受伤。事发当日几个小时内,解放网联系解放日报前方采访记者,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并独家取得了当时的视频监控,第一时间稿件发布在解放网和解放日报官方微博上,从监控画面可以清晰看到营救过程,视频点击量和微博转发量都创下新高。网友们纷纷点赞这位上海爷叔王建忠,亲切地将他称呼为“托举叔”。第二天解放日报刊登新闻《5岁男孩4楼坠落,好险 爷叔挺身挡一把,万幸》进一步宣传报道。奋不顾身托举坠楼儿童的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员王建忠的事迹,引起广泛赞誉。沪上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形成了不小的舆论热点,为社会传递了极大的正能量。

  此外,还有年近八旬、八年义务送报15万份的社区送报员 “老薛伯伯”;六年倡导文明养狗、风雨无阻巡逻站岗的社区“狗司令”;赤手空拳打造绿色天空的上海青年孔令韬;为南京东路街道图书馆服务9年的老志愿者、80岁的朱炳坤……这些凡人好事无不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有读者评价,这些报道仿佛为浮躁的社会吹去了一股清凉的风,不仅让人了解了身边的这些好心人,更让人有一种加入他们的冲动。

  六、文化责任

  2011年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信解放日报,对不久前的文化讲坛之行表示由衷地感谢和赞许。他在信中说道:“我们之间的观点交流,对于促进中国与联合国在世界和平、发展及人权方面的合作大有益处。”“我将永远铭记这次难忘的旅程,以及在文化讲坛中的独特经历。” 潘基文秘书长的赞许,印证了党报坚守文化责任的深意。我们身处世界文化频繁交融、各种发展模式与价值观相互竞争的21世纪。我们立于国家综合国力快速上升的时期,人们在

  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逐利性、多样性、多元性,差异日益增强;伴随着改革发展,媚俗、低俗、庸俗的文化现象暗流涌动。我们始终坚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文化平台,做凝聚、联系、吸引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做传承、弘扬、吸收先进文化的精神家园。立足上海的同时,我们更放眼世界。以文化为魂的文化讲坛走出国门,广邀世界级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共同参与,扩大文化传播的力度和广度,记者足迹遍布五大洲……用这样的方式,党报向世界说明中国,讲述中华文化。正如潘基文秘书长提到的,我们将拿什么使时代铭记、促社会前行?唯有文化,唯有担当起党报的文化职守。

  1、“文化讲坛”彰显文化追求,激扬文化力量

  “文化讲坛”是解放日报自2005年7月5日开始创办的,迄今已成功举办64届。这是在全国平面媒体中率先创办的文化讲坛,每一届邀请多位嘉宾相聚,围绕主题,讲述真知灼见,形成 “同台共论”的鲜明特色。其高端定位、高端嘉宾、文化立场、全球视野,被众多有识之士称赞为“中国媒体目前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端品牌论坛之一”。同时也受到过中央领导刘云山同志6次批示肯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中国学术泰斗季羡林等国内外名人曾为文化讲坛题词勉励。 2013年已走过了八年的“文化讲坛”再接再厉,继续成为党报文化传播的另一个平台。 2月25日,第60届“文化讲坛”以文化视角回望上海开埠 170年。邀请了上海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著名作家 陈丹燕等,共同解读“‘上海开埠’的文化视角”;6月17日,第61届“文化讲坛”则携手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论坛,邀请电影大师奥利弗?斯通与杜琪峰,共论“电影的现实影响”;6月24日,第61 届“文化讲坛”走进北京韩美林艺术馆,邀请了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全国政协常委、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以及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共论“民族复兴的文化担当”; 7月25日,第63届“文化讲坛”邀请了冷冶夫、张以庆、张伟杰、焦瑞青、查晓原、林鑫、周卫平等7位纪录片导演,同台共述“生活深处的文化温度”这一主题,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任特邀点评嘉宾;9月5日,第64届“文化讲坛”请来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舒乙,齐聚一堂,在著名主持人袁鸣的主持下,共论“文化强国与公共外交”

  2.打造高品质文化阅读

  2013年这一年,上海有诸多文化艺术大事件:4月,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5月, “上海之春”;6月,上海电影节、上海电视节;7月,上海国际印刷周;8月,上海书展;10月-11月,上海国际艺术节;11月,上海国际童书展。这一系列大事件自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节点。做好这些报道,也是党报传播文化、引导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以201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沪举办的报道为例。迈入第十个年头,上海书展在参展出版社、首发新书、演讲名家等数量上创下新高,也在对话、交流、签售等阅读推广活动上有了质的飞跃。新的情况对新闻记者的采写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针对2013 上海书展的报道,解放日报做到战线长、数量多,并占据重要版面。最早从3月1日的《今年书展开放7天夜场》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5日的《相逢在书展》。7月3日,2013上海书展举办第一次发布会,次日解放日报在头版、二版、五版刊发活动举办消息及侧记;8月13 日,书展开幕前一天,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书展十年,城市因阅读而美丽》,以全面、权威视角解读书展十年蜕变。8月14日书展开幕当日,解放日报头版、文化娱乐版、周末版等众多版面开展了全面书展报道。其中解放日报文化娱乐版以平均每日大于半个版面的版幅进行书展报道。7月至8月期间,解放日报共刊登约80篇关于2013上海书展的消息、通讯、人物专访等报道,创下本报书展报道数量历史之最。基于自身在文化传播领域的优势,解放日报也推出独家专栏做深文化报道。 2013年1月11日,解放日报文艺版推出“与名家面对面”栏目,以访谈、对话的形式,为读者鲜活地呈现了众多“名人名家”,备受读者关注。《贺友直:耄耋之年画童趣》、《赖声川:作品是末端,生命是泉源》、《方增先:一笔一画细斟酌》、《严歌苓:我有一个同情的耳朵》等一系列报道生动活泼、有细节,而且记者深度访谈,也令该组报道有思想,有厚度。2013年10月则主推“我眼中的艺术上海”栏目报道,《因为开心,所以年年去!》、《文化码头不缺“戏曲泊位”》、《“3张邀请函中,选择了中国”》等共10篇报道,均为本报独家报道。此外还有以调查形式呈现的“上海民营演出院团系列微调查”,《以戏聘人的项目制锤炼出新人》、《市场很大,就看我们愿不愿吃苦》、《排练厅里挂国画,画廊常传胡琴声》、《金星:要来跳,就别混》来关注一个社会问题:民营演出院团的生存。

  3、“问道大师”高扬大师风范

  2013年9月6日,教师节前夕,解放日报在“解放周末”专版上推出“问道大师” 特刊,在“大师”这一称谓几成社会笑谈时,探寻陈寅恪、梁思成、华罗庚、巴金、常书鸿这5位先贤的足迹,向真正的大师致敬,向他们身上不被任何利益与权势所左右的 “正”、不管环境如何艰辛窘困都甘愿埋头前行的“执”、沉浸于学术世界绝不取巧亦不轻弃的“实”、不说假话且坦然自我批判的“真”、足以穿越时间而赢得灵魂凯旋的 “痴”的品格致敬,表达了追忆是因为“我们坚信,必然需要有一群怀有这些精神品格的楷模,才会聚合成一个肌体康健、不断向上的社会”的理念。 “问道大师”特刊图文并茂,以记者所作油画作为配图,可谓中国报刊史上首创,使得版面极富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特刊见报后,获上海市委宣传部阅评表扬,获上海市委宣传部走转改项目一等奖,在读者与同行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4、“挑山女人”挑起的是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不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培育和践行。价值观报道,力求鲜活生动,避免高高在上“说教式”报道。为此,我们选择与我们身边的英模人物、普通市民“面对面”。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写作手法,来阐释当下我们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话,展现人物对价值观的感悟,同时在对话中针对当下的价值误区进行探讨,廓清一些思想误区;通过故事,讲述他们融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点滴,立体展现价值观的力量。宝山原创大型现代沪剧《挑山女人》2012年10月26日首演,记者敏锐意识到这虽然是一出区属院团创作排演的地方戏曲,但有内涵有潜质成为一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大戏。我们时刻关注它的演出动向和市场反响,不放弃每一次宣传报道机会,提前介入、认真策划、精心采写,关键时刻还舍得拿出文艺评论整个版面,组织刊登有质量的戏剧评论文章。《解放日报》对于《挑山女人》的满怀热情的报道,得到市委宣传部领导、宝山沪剧团演员、演出经纪人的好评。那么多戏,为何我们独独钟情“挑山女人”?因为我们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报道理念,市场反响大的时尚新潮演出固然博人眼球,但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现实主义节目更值得我们倾心投入。作为党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绝对不能缺位、不能失声、更不能敷衍。事实证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舍坐标,我们的判断和行动是正确的,这出戏在2013年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共摘得7个奖项,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5、追踪“文明”背后的故事

  围绕精神文明建设,2013年,本报与市文明办密切合作,抓住重要节点,追踪“文明”新闻背后的故事,全面解读创新精神文明工作的做法与亮点。围绕上海首推志愿者意外险,在报道新闻的同时配以解读《志愿者意外身故首获理赔》,受到了上海各个层面志愿者队伍的关注与认可。围绕上海首创“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本报于5月20日一版强势推出解读报道,对这一创新举措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此外,在一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本报报道与活动双管齐下,先后推出了《地铁逃票者信息将入诚信档案》、《把握时代内涵践行雷锋精神》、《41个窗口行业公众满意评价总分84.24》等报道,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发动员、宣传员和引导员。

  6、公益广告传递价值新导向

  2013年,本报除根据市委宣传部、文明委、工商局下发刊登外,还自己创作设计刊登公益广告,年度 公益广告刊登共计约32个版,刊例价约730万。自2013年1月31日起,每月刊登4-6个版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刊例价每月约100万-150万左右。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消费,杜绝浪费”、“关爱地球,绿色出行”、“节制人情消费,提倡简朴新风”、 “安全驾驶”、以“关注诚信,建设诚信”为主题的系列广告、“中国梦”等等系列公益广告。 2013年,解放日报以11.63%的发布公益广告比例,列居报纸媒体第一。

  7、建设读报点,成为居民精神良友

  “解放日报是好友,一天不见就难过。报纸每天送宝来,真情实事心中留。一群老人不停学,只盼好友永相伴。友情深厚似山海,献尽余热难报答。”这是杨浦区定海路社区(街道)读报点的会员特别赋诗赠送给解放日报领导。近年来,定海路社区(街道)先后设立25个《解放日报》读报点,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会员。读报点会员通过阅读《解放日报》,定期与记者编辑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纷纷表示:读报点是他们学习、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为锤炼记者采访作风,通达社情民意,解放日报党政部与定海路社区(街道)党工委签订精神文明共建协议,定海街道在辖区内的大学、研究所、企业和居民区精心选择了25个读报小组并设立《解放日报》读报点。目前,定海街道已设立读报点,开展读报活动;依托读书会,开展读报活动;依托党组织,开展读报活动等读报形式。为巩固和延伸读报效果,各读报点还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一本笔记。每一个读报点的成员拥有一本笔记,定期记录读报心得。一本活动记录。每个读报点有一本活动记录,由读报点负责人对整个读报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记录。一份剪报。每个读报点至少由一名成员制作一份《解放日报》剪报,选择不同栏目中精彩文章和成员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剪贴。一月一交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读报笔记和心得交流活动。一季一反馈。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所有读报点与记者编辑交流座谈,反馈信息。一年一展示。每年开展一次所有读报点笔记、活动及剪报的展示活动。

  如今,各读报点已成为社区居民、职工、学生重要的学习、互动平台。现在,读报点的会员已从建立初期的100名扩大到400多名会员,这些会员中有夫妻会员、婆媳会员,还有“新上海”会员。许多没有设立读报点的居民区和部分辖区单位也积极要求设立读报点。作为读报点的“特邀嘉宾”,解放日报记者编辑定期走进会员中间,与社区居民座谈交流。记者编辑们不仅为社区居民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还及时向他们传递有关政策,帮助他们释疑解惑。记者编辑还筹集善款,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读报点会员,把党报对社区居民的关心送到基层。

七、遵守职业规范责任

  “公正、包容、责任、诚信”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价值取向,亦是上海市委机关报的座右铭。作为承载历史积淀的党报,解放日报一直有着敲廉钟、说廉事的 “廉文化”传统,有着“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警示教育,有着坚决抵制有偿新闻、杜绝虚假报道的坚定信念。在报社层面,组织记者编辑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邀请老报人和有关部门领导与记者座谈,已成为一个制度化的固定“科目”。在日常的党支部生活中,恪守从业准则、“拒绝有偿新闻”成为党员常议常新的重要话题。同时,坚持贯彻“行风评议员”制度,邀请社会力量对新闻工作的各方面进行监督评议;完善反腐倡廉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具有解放日报特色的党报“廉文化”,以实现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双管齐下…… 对职业规范的精益求精,让人们看到了接待室里“知心姐姐”、 “小熊哥哥”长年累月的坚守,为读者排忧解难,处理来信与网上信访逾万封;也让多名青年记者编辑分两批赴4个街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脱产挂职锻炼;更让党报的新闻从业者们在深入基层中、在一次次“走转改”中,磨出了“记者行动”、“细节看上海”、“解放求证”、 “践行群众路线”等一系列特色栏目或系列报道。这是党报的使命,也是职业规范的应有之义。于是,应邀到报社参观的市民感慨“第一次看到党报采编人员的工作状态,非常辛苦,向你们致敬”;华星小学的学生说“我长大了也要到解放日报工作”;市委宣传部领导批示“树立了党报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其事迹值得表彰,其经验值得推广”…… 理想如晨星,永远在前方召唤;但勇敢的航海者,可以借星光远航。职业规范,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与读者、与伙伴、与时代心贴心的助推器。这是解放日报能在“纸媒的冬天”收获温暖的秘诀。规范职业道德,关乎解放日报的品牌形象,更关乎党报的公信力。

  以“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为准绳,解放日报严肃新闻纪律,点燃职业理想,不断增强员工在采编工作中的诚信观念与规则意识,成为上海新闻媒体的表率。

  对有偿新闻说“不”,是党报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党报权威性和公正性的重要因素。有偿新闻,磨灭斗志,颓废理想,更影响大众媒介的形象与可信度。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和党的重要舆论武器,解放日报及其从业人员坚决抵制有偿新闻。

  现实中,在解放日报上刊登一篇新闻稿件,对不少组织或个人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一些记者编辑容易成为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公关对象”,试图通过给钱,让他们采写、刊登有关新闻稿件。

  对于这种现象,解放日报各个采编部门坚持说“不”。群工部针对舆论监督批评稿件较多的特点,明确要求记者在写批评稿时必须要有三个以上的信息来源。党政部、体育部等一线采访部门均制订了信源管理规定,确保信息真实性。

  在此基础上,报社层面也从未放松对记者编辑的“敲警钟”。2013年间,多次组织记者编辑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走转改”等职业道德培训,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邀请老报人、有关部门领导与记者座谈,要求各支部在平时的支部生活中将“拒绝有偿新闻”作为重要教育话题,恪守从业准则,自觉抵制新闻界不正之风,并结合“杜绝虚假报道”学习活动,加强采编队伍对 “拒绝有偿新闻”的认识和落实。

  深入“走转改”,提升新闻记者的素养,更提升党报的影响力。

  2012年提出的大力推进“走转改”实践教育活动,给了新闻媒体全行业再次审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在现场才能出好新闻。”全面实践“走转改”,解放日报始终鼓励记者深入一线,扎实采访,真实记录,客观报道,严格杜绝 “网来网去”等做新闻的不正风气。报社坚持领导带头、典型带动,倡导调研、完善制度,将“走转改”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做到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

  深入“走转改”,有利地推动了记者编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增强了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公信力。解放日报 “走转改”活动的特色是:

  抓体现:把“走转改”的成果体现在版面中,体现在领导的认可中,体现在读者的评价中,体现在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中,体现在主题宣传、典型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中,体现在自我要求中和对新闻规律的贯彻执行中;

  抓具体:抓好每一天的报纸、每一篇稿子、每一次采访、每一个细节的表现力、每一个证据的核实,对于来自读者和市场信息的反馈,给予足够重视;

  抓持续:让一点变成一线、一天成为每天、重点变成常态、偶然成为必然,不停顿,不观望,持之以恒地落实“走转改”要求;

  抓规范:对一般性的报道、重点报道、批评监督性报道形成报道规范,要求切实遵守新闻宣传纪律,认真落实稿件来源,坚决杜绝不准确报道,特别注意对年轻同志加强新闻职业教育;

  从实践来看,解放日报在“在现场”、“新春走基层” 等“走转改”栏目基础上,2013年又推出了“记者行动”、 “细节看上海”、“解放求证”、“践行群众路线”等特色

  新栏目,形成了多个深挖掘、成系列的报道项目,刊发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2013年,解放日报对报纸版面进行一次力度较大的改革创新,版面编排更适应读者需要,同时“热点新闻”短平快,“深度报道”出力作,增加“特稿”刊出的频次。同时,还推出了《解放周一》专刊。读者高度评价,认为改版增加了信息量,带来更多看点。

  严格把关,提高媒介产品的质量,更提高党报的传播力。

  媒体的“产品”就是新闻报道,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内部机制建设上,解放日报始终将规范采编放在重中之重,严格执行新闻出版“三审制”,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对每一篇稿件编排的各个技术环节,都规范操作,杜绝事故隐患。

  同时,严格遵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范执行记者证申领、审核、发放工作。目前,以规范执行记者证申领、年检、管理等工作为抓手,取得了有进有退的实际成效。

  2013年,报社还进一步规范了新闻从业人员的网络活动,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使用网络信息、开通个人微博等网络活动的管理,促进形成健康的新闻秩序。近年来制订颁布的“网络发布管理规定”、 “员工网络发布守则”、“新媒体写作编辑工作规范”、“员工微博发布规定”等制度,在新闻宣传、网络发布、微博客管理中起到了较明显的规范、促进作用。

  解放网还根据自身网站特色,将管理分为新闻内容和互动内容两个版块,制定出新闻编辑制度和互动社区制度两块细则。同时,成立网络安全小组,确定安全管理责任人,并安排安全小组成员参加系统化的信息安全培训。此外,设立专门的技术安全部门,做好日常系统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全面的防计算机病毒措施与防入侵和攻击破坏措施。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良好的党报形象,既是采编部门的责任,也是广告经营部门的责任。作为党报的经营部门,我们始终将党报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格把关,严防不良广告误导受众。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坚持明确发稿时间和发稿程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审稿,坚持实行业务员、审校部、广告部门领导、报社领导“四审”的制度,尽可能避免各种纰漏;二是没有获得审校人员审核的广告,坚决不刊登。三是积极和宣传部、工商局广告管理和监测部门、甚至外经贸委、外事办、对台办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请权威部门协同审稿。同时,安排广告业务人员参加各种职业道德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上海市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联席会议自2011年对上海市广告审查工作进行评比起,解放日报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2013年,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在对列入全年监测范围内的85个大众传播媒介和主要行业广告发布信用情况的评价中,解放日报以108.01分位居报纸媒体第一。

  公众评议,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更增强党报的向心力。

  自2005年起,解放日报在社会上特聘10名行风评议员,通过“听、看、查、访、议”,对报社舆论导向、内容真实、采编作风、职业道德、队伍形象等五个方面内容进行评议。2010年以来,先后召开行风评议员座谈会10次,听取对所属报刊宣传报道及从业人员作风建设等建议意见100多条。2013年,行风评议员队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充实,新聘请了4名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

  2013年,报社召开多次行风评议员会议,先后邀请浦东新区、徐汇区、宝山区、黄浦区、青浦区、长宁区等区县宣传部副部长及市人大代表等来到报社,听取他们对于党报当前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与看法。

  这一年来,报社行风评议工作坚持制度、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注重成效。在调整充实行风评议员队伍的基础上,开展以“舆论导向、内容真实、采编作风、职业道德、队伍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行风评议活动,切实抓好行风教育、组织行风评议、查处行风突出问题。同时,还加强行风的社会监督工作,通过公布行风监督投诉电话、开设行风监督网页等方式加强了与群众的互动。

  毛泽东同志曾为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改版题写手书: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进入新时期,解放日报始终重视读者反馈,引入读者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刊物《编通往来》“差错拾遗”、“读报记瑕”等栏目,吸引一批忠实读者长期对报道

  进行实时点评,督促采访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以减少差错发生。

  报社还积极拓展新闻采编人员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平台,通过蹲点办公、挂职锻炼等形式,进一步推动记者编辑扎根基层实践、拓宽视野、提升实践能力。2013年,7名青年记者编辑分两批赴4个街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脱产挂职锻炼。期间,每名挂职记者编辑都撰写挂职日记和调研报告,并在内网上公布。他们在基层发现的许多新闻线索,有的已转化为见报稿件,取得实效。

  倡导“廉文化”,加强正能量的传播,更加强党报的凝聚力。

  每周一的下午, 解放日报内部交流微信公众号“解放小报”准时发送到每一名解放日报员工的手机中,里面有两条精心挑选的廉政格言;每天,在报社大楼里的电梯中,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视屏窗里滚动播放的廉政警语。“俭以养德,廉以立身”、“根深不怕风吹,行正何惧天

  地”、“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成为解放日报报人牢记于心的信条。这种“廉文化”的氛围,在解放日报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洋溢,在每一名干部和群众的心理生根发芽。

  风清气正,才能团结班子,才能激扬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解放日报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同时,完善并落实各项内部措施,夯实班子建设,切实抓好和谐党报建设。坚持关心党员、干部、群众,定期主动了解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生活状况,关心和维护党员、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经常性谈心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一年来组织了多次“一岗双职”专题报告会、观看警示片、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带头示范作用,打造党报“廉政文化”。

八、企业文化

  各类培训,提供各种交流学习的机会…… 以此引导员工不仅被党报滋养,更用手中的笔去滋养读者,去滋润城市文明。 “解放人”本着传统自信、能力自信和道路自信,把培训的成果体现在工作中,体现在状态中。每年的全员培训,解放日报全体员工力求学习时代新动向,把握中央精神。在定期的青年沙龙里,从雅安抗震救灾一线采访归来的4名记者与青年记者编辑座谈,总结抗震救灾报道经验,交流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方式。我们编写了《科教卫蓝皮书》,编写了“自主创新先锋榜”,为本市相关机构提供独特新闻视角综述。所有行政与采编部门齐心协力,以党报人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迎接报业改革发展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力量的源泉,就在于所有员工都有明晰的价值取向,有弘扬美好、鼓舞诚信的自觉追求。这样的“解放”,塑造了今天的“解放人”和“解放文化”— 一如既往、敢于担当。

  以文化凝聚“精气神”

  采编力量,是解放日报保持生命力的关键。他们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党报舆论引导的效能。解放日报非常注重员工培训与学习型组织建设;各个部门从实际定位出发,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全员培训、部门学习会、报社传统教育等,解放日报记者编辑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党报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彰显。

  开展全员培训,聚焦报业转型发展。员工教育不是一句口号、一纸规划,需要真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和内容,才能最终化为每个人内心的自觉行动。每年的全员培训,力求深入学习时代新动向,把握中央精神。我们邀请各领域的优秀实践者,如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张力奋、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新闻评论部副主任孙杰、东方早报主编邱兵等专家和同行前来演讲、授课,与大家共话媒体发展。解放日报党委所有领导均参加培训班,并作专题讲座。所有记者编辑分期分批脱产三天进行集中学习。

  培养专业队伍,赢得党报的舆论引领高地。面对社会上部分时评作者“听风就是雨”、“仇官、仇富、仇警、仇学、仇外”的过激言论营造的严峻舆论形势,解放日报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评论队伍”。从 2007年起,推出“解放调查”、“解放分析”、“解放监督”、“解放论坛”四个品牌栏目。依托这些品牌栏目,培育一支具有浓厚理论与业务素养的深度报道的团队,多篇言论得到领导表扬。

  举办“文化讲坛”,提升报社品牌和整体文化气质。2013年,文化讲坛共举办5届,邀请了24位嘉宾在这个平台上讲述他们各自的真知灼见、文化观点。文化讲坛既对外开放,也是报社员工参与学习的有效平台之一。

  楼层共建共学,取得倍增效应。因地制宜地开设“解放书吧”、成立学习会、建立讨论会机制。发挥各自优势与特点,开拓与分享知识和资源,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取得倍增效应。

  建设学习型组织,群英争芳斗艳。报社员工教育在时时处处进行着。各部门定期组织学习座谈会或业务培训会,点评稿件、讨论选题,讲批评、讲不足、讲改进,交流业务心得。如科教部,集合部门全体成员智慧,完成了《上海科教卫蓝皮书》一册,设置了“新闻判断、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四大章节,为本市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了独特的新闻视角综述。

  报社还开设“高端课程”、“青年沙龙”、“解放小报”等学习平台,每日推送传媒动态、编前会老总评报、媒体资讯、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等,形成一个内容学习交流、信息分享的平台。

  人是报社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尊重人、培养人、凝聚人,员工价值的实现,才能真正形成报社可持续发展的合力。解放日报始终注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职工健康与安全、保证聘用和职业发展的公平与公正,同时提供符合国情和单位实际的薪酬、保证全员的培训权和发展权、落实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利。

  在党委领导下,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组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维护会员、团员利益、活跃文化生活、激发工作热情、增强个人体质。寓教育于娱乐、寓竞争于休闲,努力培养解放日报报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九、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社会责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担当。要想承担好这份责任,需要不断加强能力建设。面对多元的社会思潮、严峻的媒体生存环境,必须敢于求新、善于求变,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立足长远发展和报社实际,着力在提升引导力、影响力、竞争力、凝聚力等方面下功夫。

  1、以精品意识做好主题报道,进一步提高舆论宣传引导力

  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的主业之一,也是党报实现引导力的重要平台。党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通过我们的报道和阐释,进入企事业单位、进入群众心里。这是我们承担的报道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必须集中力量做好。

  时代变了,社会在前进,宣传报道要让老百姓入脑入心,不能停留于传统的报道方式。 “高大全”式的人物典型会让读者审美疲劳,单一的手段也不足以应对信息爆炸,读者需要更多视角、更深挖掘、更多报道呈现方式。

  为此,需要以做精品的意识来做好报道。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尽可能创新报道手段。打破条线界限,推进报道项目化,形成重大报道柔性组合机制。完善新闻监控,做好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跟踪报道和舆论引导,建立热点新闻、突发新闻、社会新闻等的监控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报道策划机制。同时,把握节点、加强策划、增强预见性,实现报道、活动联动。

  2、以全媒体平台延伸触角,进一步提升党报社会影响力

  改变以往单向传播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全媒体平台,与读者实现更多线上线下互动,扩大报纸的社会覆盖面。

  加快报纸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强做大上海观察、解放网、解放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项目,提升影响力、传播力。集报社之力办好《上海观察》,加强内容选题策划,着力推出内容丰富全面的专题报道和设置议题,并提供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丰富的新闻产品,打造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效果,以精品、深度内容支撑项目良性发展,并以此扩大影响,推动发行。

  以平台建设推动流程再造,逐步建立全媒体 24小时播发机制,实现新闻线索、采编资源在平台上的共享,做到一条新闻、多次多载体刊发,逐步推进全媒体平台建设。

  3、加强市场调研,做强品牌,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开展对党报定位、目标读者的研究,进一步细分市场,做强品牌,扩大党报影响。读者应该成为采编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从选题策划到报道 反馈,都要进一步增强读者的参与度。争取定期举行媒体开放日和读者恳谈会,“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为党与群众架起沟通桥梁。通过“开门办报”,倾听民声、为民解忧。

  要赢得市场,关键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是报社的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整合利用报社资源,结合社会力量,认真办好解放文化讲坛、教育讲坛、健康讲坛等大型活动,做强解放品牌。

  文化讲坛要充分发挥“高大上”的品牌效应,拓展衍生性活动,弘扬人文精神,彰显文化力量;教育讲坛和健康讲坛要进一步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及时反映老百姓的现实问题与困惑,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等,展示品牌价值,提升社会效益。

  4、深入践行“走转改”,进一步强化队伍凝聚力

  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入践行“走转改”等活动,在党建工作中认真抓好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员工思想认识,加强自律、规范采编行为。

  推进青年编辑记者街镇挂职锻炼活动,深入社会一线,了解情况,经受锻炼;推进 “办公到基层”活动,蹲点采访,体验社区管理生活;推进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完善读者投诉处理机制,进一步调整充实评议员队伍。同时要坚持开展 “媒体进课堂”、 “青年沙龙”等活动;一方面,为员工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条件,进而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让记者编辑在与社会的互动交流中,能更好发挥自身特长 “反哺”社会。

  要在增强支部活力、提升组织生活有效性、提高队伍凝聚力等方面下功夫,以纪念解放日报创刊65周年为契机,开展“解放精神”大讨论等活动,学习解放传统,弘扬解放精神,增强员工的归宿感、荣誉感。要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的整改落实,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有关要求的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推动文明创建上层次。按照中央“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工作要求,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做好相关试点工作。联系报社实际,认真制订《解放日报社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以部门为单位,突出履行正确引导责任、提供服务责任、人文关怀责任、繁荣发展文化责任、遵守职业规范责任等方面的重点,构建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要按照上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部署,积极参与相关活动,配合做好相关宣传报道。立足报社实际,以新闻宣传、事业发展为抓手,发动员工参与文明创建,开展 “道德讲堂”、“解放好人”评比、为读者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在继续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解放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度)
解放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度)
news.sohu.com false 新华网 https://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6/09/c_133393591.htm report 40724 一领导致辞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如何肩负社会责任、不负公众期待,决定了一家媒体的品格,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党报,社会责任是解放日报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必
(责任编辑:UN644) 原标题:解放日报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度)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