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考消息网7月17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强调,金砖国家是增进主要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发展、合作与融合的重要工具。
据拉美社7月15日报道,习近平指出,应该努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世界主要新兴国家的领导人当日签署了一项协议,设立应急储备基金,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避免短期流动性压力。
俄新社7月16日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金砖国家制定新的未来合作规划,促进经济合作。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全体会议上说:“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精神,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价值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
他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近来有所放缓,这既同外部因素有关,也是各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客观结果。”
习近平认为,因此要增强内生动力,用社会政策托底宏观经济政策。
据日本《读卖新闻》7月16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出席了在巴西福塔莱萨开幕的金砖国家峰会。14日,他与俄罗斯、印度、南非领导人举行会谈,精力旺盛地开展着友好外交。配合峰会结束后习主席对拉美国家的访问,中国希望把一系列首脑外交作为构建中国所主导国际秩序的重要开端。
峰会的焦点是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它将成为金砖国家影响力扩大的象征。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肯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希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道,可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欧美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相抗衡。
报道称,习近平此次访问拉美是两年中的第二次,相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预定于7月下旬对拉美的访问,可谓占了先机,也意在显示中国影响力的扩大。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7月15日发表文章称,比习近平行程更引人注目的也许是他此行的背景。此行在很多方面呼应了进入新阶段的中拉关系。访问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中国在该地区原材料和市场方面的利益。但是,随着中国在全球势力的扩张,它与各国的关系也大为成熟。
文章称,中国从海外的成功与挫折中吸取教训,有关改变与拉美打交道方式的讨论在各个机构、各个政府层面以及企业中展开。例如,中国在秘鲁的采矿企业学到了有关有效群体沟通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教训。中国公司还加入投资财团,融入既有资源供应链。
中国已经是拉丁美洲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国。如果成立金砖国家银行的方案意味着什么的话,那就是中国决不会止步于此。
阿根廷《民族报》7月15日刊载题为《中国寻求加强与拉美的关系》的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对拉美的第二次访问,证明中国在经济、贸易和政治领域越来越重视拉美。此次访问行程以表达有关中国在拉美利益的战略立场为核心。
中国和拉美关系专家巴勃罗·罗贝塔认为,此访是在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中国积极外交框架内的一次积极外交行动。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频繁出访,活跃于世界外交的多条战线上。
罗贝塔还说,习近平此访的主要目的是在政治方面,即划分地盘并向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发出明确信号,告诉全世界中国是谁,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什么。
文章说,中国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其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圣约翰大学的戴维·卡恩表示,习近平主席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既能跟奥巴马拥抱,又能访问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国家领导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