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独家图解:5问鲁甸地震 |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 杨之辉)8月4日上午,记者从云南省地震系统现场指挥部了解到,由于鲁甸地震灾区人口密度大、抗震能力弱,加上地形崎岖、雨季泥石流易发等因素导致人员伤亡惨重。目前,国家、各省市、地方各级部门的地震专家已在灾区展开灾害调查与评估工作。
鲁甸属地震多发区
据指挥部通报,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处于北东向昭通—鲁甸断裂、莲峰断裂和北西向昭觉—布拖断裂之间,距鲁甸县城20km,距昭通市40 公里。
截止8月4日8 时整,鲁甸地震序列共发生地震411次。其中,4级4次,3级5次,其余均为2级以下地震,最大地震为6.5级。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地质地貌错综复杂。震区5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记录的5级以上历史地震17次,5级16次,6级1次。
震区人口密度大、抗震能力弱
是我省境内200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波及范围广;本次地震震源深度浅,地表振动强烈。震源深度12千米,是典型的浅源地震。据云南省强震台网龙头山强震动台记录,东西向的最大加速度985gal,因此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严重;灾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65人,比全省平均值高1倍;震区属国家级贫困区,抗震能力较弱;灾区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易发。
指挥部称,上述因素将会增加抗震救灾工作的难度。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迅速响应
地震发生后,中央领导,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做出重要批示。
云南省地震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I级响应,立即向中国地震局、省委和省政府上报地震参数,及时了解灾情,紧急召开会商会,对地震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加强震情研判。
省政府启动I级应急响应,秦光荣书记、李纪恒省长率省政府工作组,于昨天18点30分乘机赶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中国地震局派出由修济刚副局长带队的有关单位部门专家共15人赶赴灾区。云南省地震局皇甫岗局长带队的地震现场工作队158人、于17时40分赶赴震区,携带8套强震仪、3套微震仪、1辆动中通卫星通信指挥车、1辆后勤保障车、宣传车及相关专业设备,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加密监测、震情分析、烈度评定、灾害调查与评估、科学考察、应急宣传等工作。
震后15分钟完成震害初评估报告
省地震局按照应急预案,同时成立前后方指挥部,各小组迅速开展工作。
加密监测:3日连夜安装增设强震2台、微震2台。震区100公里范围内,测震台15个,巧家地震科学台阵42个,地震前兆测项68个,已经覆盖整个震区。
灾害调查: 由北京、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震专家构成的现场灾评组,分赴鲁甸、巧家、会泽以及周边等地开展灾害损失调查、核查和烈度圈定工作。
科技支撑:一是在震后15分钟内,根据震区及附近强震记录快速圈定了可能的极灾区范围,完成震害初评估报告,为紧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二是紧急架设完成了应急通信系统,保障通讯畅通;三是在地震现场指挥部安装了余震实时监视系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滇东北地区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别突出,因此,抗震救灾、灾民安置等必须高度警惕地质灾害的威胁。
地震部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密切跟踪震情监视、灾害损失评估和应急宣传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