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郑友
奇迹没有出现。昨日下午,带着对社会的感激、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带着对未来的眷恋,23岁的“坚强女孩”朱飞燕,在西南医院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追随父亲去了天堂。遵照生前遗愿,家人将她的遗体送到了重庆医科大学,用作医学研究,她的眼角膜能帮助生活在黑暗世界的人重见光明。
离世那一刻:
“你再也不会喊痛了”
昨日16:23,西南医院急诊室医生正在实施着对朱飞燕的最后一次抢救,最终,主治医生无奈宣布朱飞燕临床死亡。哭声传遍大厅,那是她的母亲巫素壁和哥哥朱勇的哭声,旁边还有陪着她走完最后一程的两名志愿者。一丝阳光洒到朱飞燕的遗体上。63号病床,这是她生前接受治疗的地方,也是她生命最后停留的地方。“你肯定再也不会喊痛了,永远都不会了。”摸着妹妹正在变凉的双手,朱勇泪如雨下。
离世前1天:
“代我请好心人吃顿饭”
朱勇回忆了患白血病的妹妹离世前的种种情形。前日晚上9点,温度计显示,朱飞燕的体温高达41℃,已好长一段时间滴米未进,而这种高温,对她来说已成为了常态。嘴唇干枯,朱勇给她蘸了蘸盐水。
“如果不是商报帮忙,好心网友们的关注,我也活不了这么长的时间。”朱飞燕说话断断续续,她嘱咐哥哥要照顾好母亲,一定要代她实现人生最后的愿望,请好心人吃顿饭。
昨日凌晨3点,朱飞燕用尽最后的气力告诉朱勇想喝水。朱勇“嗯”了一声,他没想到,这会是兄妹俩最后一次对话。医生为朱飞燕打了一针镇痛剂。她的眼睛睁着,自从高烧后,早已看不见东西。嘴角微微上扬,这是生病以来为数不多的笑颜。
离世1小时:
遗体送往重庆医科大学
去年,商报报道朱飞燕的不幸后,有市领导关注并批示。与此同时,好心人也纷纷伸出援手。为了给她治病,罹患肝硬化晚期的父亲朱于进放弃了治疗。
但病魔无情,手术后的朱飞燕于今年5月病情复发。7月8日,沙滨路一在建工地,随母亲巫素壁住在工棚的她在眼角膜和遗体捐献协议书上签下名字。她说,要是有那么一天,她希望能用这种方式来兑现当初感恩社会的诺言。
8月1日,主治医生劝朱飞燕出院静养一段时间。3天后,她再次被送到医院。朱勇说,妹妹清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特地将两份协议书交给了他,上面有着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市眼库的联系电话。
昨日17:15,志愿者为朱飞燕进行简单梳洗后,她的遗体被抬上救护车,缓缓驶往重庆医科大学。据悉,遗体将用作医学研究,摘取下来的眼角膜将用于帮助那些生活在黑暗世界的人重见光明。
追思
不管多痛从未流泪
自7月9日记者将朱飞燕送到西南医院开始,爱心志愿者们就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赵静,28岁,四川阿坝州人,在江北区红旗河沟自主创业;万俊,31岁,四川渠县人,沙坪坝区一餐馆厨师。自从7月10日起,两人就一直守护在朱飞燕身边。他们回忆,朱飞燕一直很坚强,不管有多痛,从未流过泪。
他们介绍,期间,还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地的爱心志愿者陆续前来探望。最让赵静和万俊记忆犹新的,是来自江苏苏州的陈绍绪,在他陪护的一天中午,朱飞燕突然很想吃夏橙,不熟悉重庆环境的他,硬是顶着烈日,在西南医院附近找寻了两个多小时。
爱心
百万网友关注病情
7月8日,网友“大胆一起飞”以《飞燕捐出朱飞燕昨日去世 眼角膜,最后一程渴望有人陪说话》为题,在天涯重庆论坛发帖后,截至昨晚10点,点击高达93721人次,共1573条回帖。
商报7月10日《爱心24小时:朱飞燕,你要坚强下去》的报道,不仅引起了凤凰、新浪、网易等主流网站的转载,广大爱心网友也是积极参与进来,其中仅在腾讯,点击次数就超过了百万人次。期间,除了国内,远在意大利、加拿大、美国等全世界的华侨,不仅网上留言送祝福,还纷纷为她捐款。截止昨日,捐款已过12万元,加上上次的捐款30多万元,两次累计捐款已过42万元。就在去年1月26日,商报报道朱飞燕的不幸后,市领导在商报上作出批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可能提供帮助,同时,还带头捐款2000元。
别离
今日送她最后一程
朱勇决定,要为妹妹举行一个简单的追思会。昨日18:30,记者和志愿者赵静、万俊一起,陪着朱勇到石桥铺殡仪馆。朱飞燕的追思会定于今日下午3点。如果你愿意前来送她最后一程,请打13627633996联系志愿者赵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