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下一阶段受灾地区的工作安排与重点。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委书记保剑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和当地很多救援官兵一样,他看上去也神色疲惫,自8月3日地震发生以来,与抗震救灾的各级干部开会并部署工作至凌晨4点,对他是家常便饭。地震发生后截至8月9日,他总共的睡眠时间不到10个小时。
“之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重建,让老百姓住上更加安全、更好的房子。这也是非常紧张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保剑说。
“一边要生产,一边要自救”
《21世纪》:接下来震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保剑:现在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前面三五天是最难的,最早的时候电不通,救灾要用的机械也进不来,车辆进不去,这个阶段是非常艰苦的,主要是抢救生命。接下来才是安置他们,让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卫生的水喝,有病可医等等一系列问题。
(接下来)重点还是继续做好安置、群众的情绪疏导和保证他们后期吃饭的问题、喝水的问题、治病的问题,就是这些。然后接下来就开始核灾,发放过渡安置款这些,每人每天25块。
《21世纪》:目前龙头山镇安置的灾民数量大概有多少?
保剑:大致是3000人左右吧,但是这些数字是变动的。比如说,有的地方排危以后,就可以搬回去原来住的地方了,(镇上安置的人数)就减少了;有些地方来的灾民又住进去了,所以这个数字是变动的。
《21世纪》:这两天,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中心的一个帐篷里住了很多人,有的一个帐篷住了二三十个人。现在帐篷还有缺口吗?缺口有多大?
保剑:(帐篷)总的量是够了,但是这个交通制约了嘛。我们还有几条路还没打通,要到今天下午还是明天上午才能够打通。靠空运的这些物资是补充,大量的物资要靠陆运。
帐篷现在的缺口没有了,但是送到以后(做到)一户一个帐篷,还有一点点缺口。比如,一个地方,帐篷发到了以后,他不能马上搭起来,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不安全;他要搭在安全的地方,专家现在要给他看一下。物资是发够了。
现在帐篷等等这些才有个基本的保障,一家一户有一个帐篷8月9日下午才基本实现。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帐篷发下去以后,他没有安置点(搭帐篷)的,他那个地方现在还是很危险,余震还是比较多,不能马上把他安置到他那个老地方去。
这几天陆陆续续地交通改善、运输条件逐步完善以后,空运的、陆运的、摩托车队、人工搬运等多种方式,基本满足了帐篷的需要,但是按照一户一个帐篷、十天半个月的粮食、饮水的要求,这些还是有差距的,下一步还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但像粮食这些消耗品,今天发个方便面给你,下午就没有了,又有差额了……
《21世纪》:在未来,县里会选一些平地,多安排几个灾民安置点吗?
保剑:还是以分散安置为主,因为我们山区的平地太有限了,平地太少了。还要做(群众的)工作,(让他们)回去,主要是现在在生活上基本上解决了以后,生产上还要有群众自己去打理他的土地,你比如说烟叶、庄稼需要人管,你把他们安置在(灾民安置点)那个地方,老百姓搞生产就比较困难了。
一边要生产,一边要自救,就是说要以分散安置为主。
《21世纪》:所以比较有效的救灾方式是把帐篷送到各个村庄里面,让群众就地安置,是吗?
保剑:对,就地安置。但是这几天有少数地方还很危险,排危还没完全展开或部分展开,因此这还有一个过程。
《21世纪》:板房最近已经陆陆续续地运到龙头山镇了。
保剑:板房也是一个临时安置,永久性地安置要等到灾评完以后,要市报省、省报中央,因为它纳入国家的整个救援体系了,要把程序走完、中央核准以后,才能正式开展永久性的安置工作。
我们大概要在9月份左右才正式开始这项工作,因为核准以后还要进行规划,规划完以后还要进行具体的单体设计。比如,下面热的地方和高一点的凉的地方,你这个房屋的建设就不能是一个模子,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而家里只有一两个人的和家里有十个人、八个人的,设计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现在板房也是非常有限的,群众住在帐篷里是肯定的,但是集中或分散安置?还是以分散为主。
“大灾之后无大疫会确保”
《21世纪》:在抗震救灾的这一块,你们是怎么保证这项工作能够落实到每一个村庄的呢?
保剑:我们实行“包保责任制”,“包”就是把所有的任务包下来,“保”就是所有的工作落实到位,县级干部包到乡、包到村,部门或乡镇干部包到村、包到社、包到户。这是救灾工作中最有效的制度,全过程,全覆盖,如果救灾不力,肯定要问责。
《21世纪》:就是说负责救灾的干部都有自己的片区要负责?
保剑:干部都有自己的片区,我们早已经启动了这个(制度),否则没有这么好的救灾效果,但上面的支持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1世纪》:现在哪些部门、哪些人在负责灾民安置?
保剑:这几天有所变化。你比如说医院这一块,当时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就请一个组织部的部长(负责),他过去干过卫生教育,让他来当这个组长,因为那天伤病员很多,哪些是重病、哪些重病会造成后遗症的,比如说脑袋出问题的、脚断的,一定要优先;轻伤的,就能够就地安置、包扎的……这些都叫一个人在具体负责。
《21世纪》:咱们县里的干部伤亡情况是怎样的?
保剑:现在是有七八个,派出所的所长就牺牲了。我们派出所全体7个人,死了4个。
《21世纪》:这两天震区都在开展防疫的工作,你们怎么部署这项防疫工作?
保剑:按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大灾之后有大疫,但是可以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我们对这块高度地重视,这是作为重中之重的一项任务来抓,各种防疫的队伍都进来了,重点地区一天两次、三次地消杀;分散(安置)的,帮助群众发放一些喷雾器、药品,教会他们自己防疫,并且干部去检查、督促,多种措施上去以后,大灾之后无大疫会确保的。
《21世纪》:目前药物有缺口吗?
保剑:有病是可以医的。因为重病的,我们都送到市里面、省里面以及周边兄弟市县了,他们帮助我们解决了,现在留下的更多的是比如说擦破一点皮的等等这些轻伤的(病人)。现在我们需求比较多的药品是感冒药,因为气候原因,一会儿是暴雨,一会儿是天晴,这几天(大家)身体很疲劳,免疫力下降,感冒会多一点,药品是100%能满足的。我们目前发放的药品都是一次发放5天的,可以保证的,(如果)差什么,就又从外面调什么进来。
“选址要请专家考评”
《21世纪》:比如说,像八宝村、龙井村这些村落因为地震土坯房损毁严重、地形也发生变化,这部分村民怎么安置?他们未来还能回到自己所生长的村庄吗?
保剑:如果他那个地方还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我们的选址一定要请相关专家去考评,专家选址以后,这个地方居住下来以后是安全的,然后再在上面建永久建筑。如果不安全,就近再找安全的地方进行安置。
《21世纪》:你刚讲的请专家看,是看那些受损严重的村落?
保剑:包括看这些地质(情况),我们这个地方主要是滑坡。
《21世纪》:目前龙头山镇的所在地重建时会换址吗?有没有专家进行考评?
保剑:没有,大体还是就地。把这些危房推倒之后,进行规划。
《21世纪》:现在哪几条路的打通难度是非常大的?
保剑:还是在龙头山镇到个别村的村级公路,因为过去的(村级)公路就是一些土路,又不太宽,这次地震塌方比较大,有的甚至往下塌,路基都不在了,大型车辆进不去,这些地方(的救灾)还是有所制约的。
《21世纪》:堰塞湖的情况现在怎样?
保剑:堰塞湖现在是军方在负责,地方上根本没办法搞。堰塞湖这块,我陪有关领导去查看了,为了确保上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彻底消除隐患,现在是武警总队的一支部队和工兵团在这里做,水利部来了一个副部长和水利厅厅长都在这里做这个事情。
我们地方主要做好“四大保障”:第一,要保障群众的安全,把老百姓疏散、安置,确保他们不受影响,这个工作全部做完了;第二个,就是保证通畅,大型机械要去,过去很多地方没有路,现在要绝对保证它的机械进出通畅;第三个,我们要为施工队伍提供生活后勤的保障;第四,灾区的安全什么时候都要抓,更要强调安全。现在做得非常好,军地无缝对接成立联合指挥部,很有效。
“三四千人搞物资调运”
《21世纪》:这两天有一些村庄反映只有方便面这样的物资,但没有大米、食用油这些物资,据你了解,有这样的情况吗?
保剑:因为当时大米比起其他(物资)还有很多条件制约,比如,锅被埋在里面了,烧饭的炊具没了,所以就要把一些熟食品、马上就可以吃的东西先送到群众手中,接下来再把大米等等相关的生活物资运进来。
《21世纪》:这次救灾物资到村落里的速度,有些人评价说有些慢,你有你的一些看法吗?
保剑:这是客观决定了的。
一个是,我们这个地方山高坡陡谷深,过去没震之前,道路交通就是比较差的;而地震之后,县乡道的公路摧毁非常严重,县里的柏油路垮塌非常严重,公路的制约是最主要的(因素);然后公路等级差,只能通小车,一个大车就把整条路堵死掉了,所以这有个搬运过程,大小车调换,你总得有个下货的时间、转运的时间,肯定要有一些时间的,不是一条路走到底那么通畅的。但是,我们尽力都在解决。
现在我们全县有三四千人在这里搞物资调运的,因为大车到这个地方,进不来,要搬下来,搬到可以进的小车上,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
现在在县城里面,我们有三个物资中转站,我知道的是,现在有三四千人每天都在这样做。
《21世纪》:你的意思是,县里已经用了最快的速度在发放物资了?
保剑:对,不管白天、晚上,24小时都在干。
在县里和这里(龙头山镇),都是动起来的,比如,大量的小女孩,她们抱大件抱不动,但抱一件水是可以的。这一块的力量还是发挥得非常好。
《21世纪》:作为县委书记,你最近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
保剑:我看到群众受苦,心里难受。一些地方物资又因为各种条件运不到,难受啊!
《21世纪》:关于物资这块,还遇到一些问题吗?
保剑:结构上还有一些问题,比如他在帐篷里面住,但架的床可能还缺一点,不够。这个是因为有的帐篷我们赶快运进去,动员群众用两个摩托车搭起来送,结构性的差异不能绝对化,就是数量上运进来的和能够配起来是有点差距,但是因地取材来做,我们可以说是不差(不缺)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