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消息网8月13日报道 美国《财富》双周刊网站8月11日发表题为《中国与西方公司的较量—最好的防守是强力进攻》的文章称,近来,一些西方跨国公司的总裁发现,他们并没有受到严格意义上的朋友待遇。中国官员对在华外国公司的政策远远谈不上热情友好。
文章称,这种趋势实际上一年前就出现了,当时,中国监管机构对西方婴儿配方奶粉的制造商启动调查,指责这些厂商定价过高。
最近,北京扩大强化了反垄断执法,追查戴姆勒、宝马、大众、高通和微软等西方企业巨头。许多公司一旦被裁定违反中国法律,可能面临巨额罚单。
北京对西方企业的打压也许令这些企业的主管感到意外,但是这其实是对中国新领导层奉行的强势外交政策的补充,是符合逻辑的。
文章说,经济民族主义在中国非常活跃。尽管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从全球化中受益这么多,但是北京在内心深处基本不信赖开放的贸易体系。
在这种环境下,把中国现在的反垄断执法视为孤立行为,是错误的。西方公司必须制定整体性战略,维护在华业务的权益。
文章称,每当中国当局骚扰西方公司,这些公司负责人的第一本能是“倒地装死”。这是个糟糕的点子,原因是,除非这些公司当真违反中国法律,存在国际社会不接受的商业行为,那么这种反应肯定会招致更严厉的调查。 西方公司应当采取的做法是反击,遵循中国的法律程序,要求有透明度,利用行业组织的影响力(比如美国商会)查明事实。
文章认为,最有效的防守就是有力的进攻:如果北京的反垄断执法行动一无是处,那么西方公司应当游说他们的政府,扬言进行针锋相对的报复。
文章还称,多亏全球化,中国如今在西方也有庞大的经济利益—中国公司在西方国家经营并且迫切希望扩张。必须向北京表明,针对西方国家公司的不公正行为会导致在西方的中国公司遭受不愉快的监管执法。
采取完全对等的策略很可能比不声不响地放弃抵抗或私下里摇尾乞怜的效果要好。尽管中国十年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它在技术、品牌建设和创新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虽然西方大型企业的确仰仗中国拉动未来的增长,但是中国同样也仰仗西方跨国公司实现经济升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