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心塞”:省会跑输普通地市
林小昭
过去一年,山西官场地震频频,其省会太原的经济也萎靡不振。
1月12日召开的太原市经济工作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太原市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这是一份令人惭愧的成绩单,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在上述会议上,太原市长耿彦波在谈到2014年的经济数据时,停顿了一下,这样说道。
这个数据到底有多让人“心塞”?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方面,太原跟全国同类型城市比较。由于目前大部分城市尚未公布全年数据,以2014年前三季度各城市的数据来看,在除拉萨之外的26个省会中,太原的增速也是各省会城市中最靠后的,与倒数第二的石家庄也有不小的距离。
另一方面,太原跟山西省内其他地市比较。2014年,随着能源价格走低,能源重化工业省份的经济也纷纷下行,煤炭大省山西前三季度的GDP增长仅为5.6%,在各省份中位居倒数第二。纵然如此,省会太原也落后全省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太原在山西省内也跑输了其他地市。这或许才是耿市长说的“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
省会城市跑输普通地市,这确实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此中的一大背景是,无论沿海还是内陆,近年来,省会城市经济占所在省份的比重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比如去年前三季度,贵阳实现GDP1741.98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全国、全省分别高6.5、3.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28.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再比如,2010年,长沙占湖南全省的比重是28.5%,2014年前三季度已经提高到30.72%;合肥在2010年时占全省的比重为22.4%,2014年已经提高到23.44%。
占比提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不断加快,而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省会城市成为很多大型企业的首选。因为在中西部省份中,一般只有省会才有大型的国际机场,其他地方机场都很小。所以像富士康就选择在武汉、贵阳、郑州、太原等地落户,而不会选择在内地普通地级市。
另一方面,在出口增速下滑的情况下,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加大投资和扩大内需的作用,在2008年以后的4万亿投资大潮中,基建投资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省会城市在这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教授就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在近几年的基建大潮中,直辖市、省会城市具有天然的优势,比如高铁,一般都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展开的,很多重大投资项目也会选择在省会投资。此外,在本轮城镇化大潮中,省会城市作为全省资源最好的中心,也是城镇化的主战场。
此外,作为省会城市,太原市的产业结构与山西全省“一煤独大”的状况不同,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在煤炭“黄金十年”中,太原市经济没有比其他煤炭占比大的城市发展快,按理说,在2014年煤炭价格下行过程中,太原受冲击本应较小才对,但没想到太原市经济却比全省其他市降得更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