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桦(媒体人)
今天是元宵节,先问一个问题,把元宵节设为法定假日,你支持不?
每年全国“两会”,大都会涉及元宵节要不要放假,今年“两会”,这个话题来势更凶猛一些。元宵节、重阳节,再加上去年国家刚刚设立的宪法日,三个节日联手,都在吆喝着“放假”!代表委员们给了很大的关注,网友也是一边倒地支持。
代表委员说,将元宵节、重阳节、国家宪法日设为法定假日,能更好地弘扬节日精神。弘扬节日精神与放假,有没有必要的关联,这个问题,真不好说。咱不说虚的,网友一边倒地支持,不是为了过节,而是想休息,只要能带薪休假一天,谁不愿意啊!并且大家都会想,这样的法定假日,多多益善。
其实,官方早就发出声音了,我国目前的法定假日是11天,居世界中等水平。意思很明确,你们够了!法定节假日已经不少了!但是,人们并不买账。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认为,人们为何对增加法定假日耿耿于怀,关键是带薪休假没有被认真落实。因此,他说,与其呼吁增加法定假日,不如将带薪休假落地。
同样,民间对这个观点也不买账。大家都知道,远水不解近渴,带薪休假在1995年就已经写入劳动法,但由于监管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原因,落地率还不到30%。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预测,带薪休假制度要到2020年才能“基本落实”。“画饼”不能充饥,增加法定节假日就可以“曲线救国”。况且,早有人指出,增加法定假日,与落实带薪休假,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并行不悖:法定假日仍有2~7天的增长空间。
如此看来,要不要增加法定假日,官方与民间的立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割裂,这个问题不应该持续无解。那么,是否增加法定假日,全国“两会”之上就应该有所辩论,政府部门也应该和代表委员们积极对话。我们看到,对全国“两会”涉及的反腐、简政放权、雾霾、养老等重大事项,有时候,代表委员之间能展开充满火药味儿的辩论,相比之下,要不要增加法定假日,这样关于民生的“细节”,辩论少了些。
其实,说法定假日是民生的“细节”,也不是很贴切,只是相比之下,事有轻重缓急,反腐、雾霾等,来得更急迫些。不过,从学理上讲,事实上,人类文明的成就,很多是有闲阶级创造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能否聪明地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一定要认识到,社会进步是以闲暇时间的增加为标志的;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休闲、聪明地休闲。
是否增加法定假日,我们期待,在全国“两会”上,不仅应有国家相关部门回应代表委员的建议,更应有激烈辩论,达成共识,结束民意与“官意”割裂的局面。“两会”不仅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阵地,更是达成共识的地方,相比大规模地征求民意,“两会”上的辩论,显然更加高效,成本也小,也更有影响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