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王利平呼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李凌 摄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李凌)“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全国人大代表、广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社会诚信指数不乐观,需从司法层面,推进“诚信”建设。
作为知名企业家,王利平认为,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即便能取得一时之利,但最终会为不诚信"买单"。”
王利平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其实质就是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契约经济。虽然国家和社会大力宣传讲诚信守信用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要,但是,“个别地方政府在行政工作中存在暗箱操作、弄虚作假,部分企业也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王利平有些无奈地说,“很多人相信投机胜于实干、诚信就要吃亏,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诚信缺失问题的突显不仅加大了社会的运行成本,引发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导致老人倒地不敢扶,医生怕病人病人怕医生,种菜的自己不吃菜,做食品的自己不吃食品。”王利平认为,要彻底改变这一畸形局面,必须依靠外在制度提高违信人的违信成本,以约束人们的败德行为。
由此,王利平建议由中央文明办牵头,多部门联合,设立“国家诚信建设办公室”,多方位、全领域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在公权领域,建议推行“保密清单”,接受群众监督,让政府一言一行成为社会诚信的表率。
“要在实际运作中,培育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化信用服务组织,建立起对公众开放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信息数据库。”在王利平看来,要彻底解决“诚信”问题,还需要在司法层面,推进诚信立法,为诚信建设保驾护航。
无独有偶,人大代表、浙江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今年的两会中,同样就“诚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整个社会诚信似乎反而每况愈下,违背诚信之事更是俯拾皆是。
他表示,政府、企业、个人诚信缺失现象不减反增,假数字、假政绩、躲债赖账、卷款跑路、拖欠薪酬、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学术抄袭等现象屡禁不止,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张天任建议,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社会信用透明度。
作者:李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