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全国两会 > 2015两会消息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总理“返场”回应中缅边境问题

来源:京华时报
李克强总理(右二)答记者问。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李克强总理(右二)答记者问。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我愿意在这个场合回答记者提问,开始1”昨天上午10点30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句干脆的“开始”,为这场久候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记者会合上场记板—这是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的第三次中外记者会。在约两个小时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共回答了17个中外记者的提问,而最后一个问题是在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宣布记者会结束后临时“返场”回应的。

  京华时报记者孙乾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强”style

  1

  严谨

  阐述观点多用数字

  昨天,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共750个文字记者席位座无虚席。回答问题时,李克强很少引经据典,阐述观点不光多用“白话”,且善打比方。

  面对金融时报记者关于“中国人成为纽约、悉尼、伦敦等地最大的海外顾客群体明显抬高当地房价”的提问,有着法学和经济学背景的李克强,回答问题比较严谨:“这个可能还要做评估,我没有这方面确切的消息。”并说出了去年我国吸引外资的数字。

  在回应韩国记者提出的通货紧缩问题时,李克强更是直接列举我国去年进口原油和铁矿石的数据,帮这位韩国记者理解价格下跌的原因。

  当被问及香港政改的问题时,李克强还特意对自己严谨和略带严肃的语言加以解释:“我说这些,可能有些人听起来,像是字斟句酌。你问了一个涉及法律的问题,我必须认真作答。”

  2

  回忆

  讲述考察所见所闻

  在李克强首场记者会上,他曾经回忆在安徽凤阳插队时的知青岁月。去年,他也多次讲到亲身经历,用生动的小故事去谈大问题,从越南小店里和店主的攀谈到30多年前在农村干活吃不饱肚子的经历。而今年,李克强谈及考察见闻,风格一如既往。

  在谈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时,总理给在座的记者讲了自己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春节前,我去中国西部一个农村,连走两户人家。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风的破瓦房里,儿子40多岁了,因为穷还没有娶上媳妇。再到一家,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但是他的妹妹为了让哥哥更好地念书,春节还在外面打工没有回家。我看了确实很心痛。”

  在谈及简政放权时,李克强以一名退休后仍想注册婚庆公司的妇女举例,并感叹:“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破茧就可以成蝶。”

  3

  幽默

  轻松调侃不失善意

  李克强“贴地气”的回答也不失幽默。在回应金融时报记者的提问时,总理话锋一转说道:“你是一个外国人,中文说得这么流利,不知道有没有在中国买房?当然,我们是欢迎的。”引起现场一阵笑声。

  在回应网购问题时,李克强说自己也网购过几本书,但不提书名。“避免有做广告之嫌。”他幽默地说道。

  在面对新闻联播主播康辉的“自报家门”时,总理也不忘调侃一句:“你的面孔我很熟悉,不用做广告。”在被记者问及“百姓创业政府为什么操大心”后,李克强笑得特别灿烂:“谢谢你的好意,让我们少操心。”不过,在每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李克强总是道一声“谢谢”,整场表现出对记者的善意。

  “强”亮点

  “返场”回答赢得记者掌声

  作为两会最后一项日程“总理记者会”,李克强的第三场记者会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这是因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正式开幕,15日上午闭幕,会期10天半,比去年会程长两天。本次的总理记者会也可谓是“加长版”,时间大约两个小时,较前两次增加了10分钟左右。

  在记者会的常规时间里,李克强昨天共回答了16个中外记者的现场提问,其中境外媒体(包括港澳台)获得9个提问机会。而就在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宣布记者招待会结束时,香港卫视记者秦枫就中缅边境问题提问总理,获得总理破例“返场”回答。

  “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坚决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李克强的“返场”作答,也引来在场记者阵阵掌声。

  香港卫视记者秦枫事后发表博文坦言,总理记者招待会结束了,中缅边境问题无人提及。情急之下,她大声喊问了已起身的总理,没想到李克强总理重新坐下来回答了这个让他感到“痛心”的问题。“是破例,更是务实、创新!”秦枫称。

  观察

  记者提早排队抢绝佳位置

  总理记者会可谓每年媒体两会报道的“最后战场”,各家媒体记者也在拼力一搏。尽管早上7点30分金色大厅才对记者开放,但为了能够在“海陆空”中抢占一个绝佳的位置,有的记者早早就来排队。今年,排在前两名的是来自日本的记者。

  记者昨天看到,工作人员为了维持现场的秩序,要求不得用东西占座,在7:30-9:00之间的“非占座时间”内,已落座的记者都不敢起身而死守座位。

  记者会见证媒体产业变迁

  记者会也是媒体展示的平台,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媒体产业出现的变化在记者会都有所显现。比如,总理记者会首个境内媒体的提问机会给了都市报,而博客类网站首次在中国总理记者会获提问机会,该名额“花落”美国赫芬顿邮报。

  此外,来自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记者在自报家门时,不忘加上自家移动客户端的名称。李克强也敏锐地发现了这种变化:“你说了自己两个以上头衔,也提了两个以上的问题。”

news.sohu.com false 京华时报 https://epaper.jinghua.cn/html/2015-03/16/content_177133.htm report 2953 李克强总理(右二)答记者问。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我愿意在这个场合回答记者提问,开始1”昨天上午10点30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句干脆的“开始”,为这场久候在人
(责任编辑:UN625)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