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南水北调汉江源头“护水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陕西安康3月31日电  题:南水北调汉江源头“护水人”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离得近,常来这水源看看,捡拾观光客留下的垃圾,水清了,我心里也高兴。”“汉水源头第一家”的张邦贵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说。

  已过古稀之年的张邦贵,生于陕西汉中宁强县汉源镇马家河村,汉江水自源头流出,第一站便流经张邦贵家门口。从本世纪初开始,“护水”成为张邦贵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

  陕西汉中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其境内的宁强县是汉江之源,汉江在该市境内干流长270公里,流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出境水量占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60%。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闸”放水,此举意味着京津冀豫四省市从此共饮一江水。

  驻足汉江之源,碧波粼粼,倒影如画。当地多年来实施退耕还林、污染物排放治理及生态建设等举措,汉江水质已达到国家地表水2类标准,可直接饮用。

  “起初,张邦贵是带着夹子和袋子,去水源地河边捡垃圾,再背到村里远离水源地的垃圾点。”汉源镇街办书记丁世鹏告诉记者,“而今,因张邦贵年事已高,村里在他家门口专门放置了一个垃圾桶,以供其将捡来的垃圾投入其中,待装满后由专人进行清空”。

  近些年来汉江源头游览的人日益增多,张邦贵家门口就成了其向游客宣传环保的“阵地”。“我时常给游客讲这儿是汉江水源,不要乱扔垃圾,但依旧会有小部分游客"不听劝"。”张邦贵颇为无奈地表示。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张邦贵的邻居们大都陆续搬离下山,但依山而居近50年的张邦贵则以微薄的收入选择“坚守”。“不搬走,这里的空气和水都比外面好些。”

  张邦贵的三个子女均在外务工。平日里陪伴张邦贵最多的还是他的老伴儿张俊芳。记者看到,老两口的几间土木结构屋子虽简陋,却颇为整洁。房前屋后放置着数个蜂箱及十余只圈养的鸡鸭,房梁上还挂满了玉米。“养蜂一年能收蜂蜜近百斤,加上鸡蛋、鸭蛋以及腊肉、柿饼等土特产,每年收入大概4000元人民币左右。”张邦贵说。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其中,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的20余座大中城市供水。调水工程背后,是水源涵养地区为此而牺牲的经济利益,以及面临的“生态”与“发展”双重压力。

  记者问及张邦贵是否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时,老人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同时也更觉得自己更要将这一方水源"护好"。”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汉江水在山间蜿蜒,并无波澜壮阔之景,与张邦贵默默的坚守如出一辙。

news.sohu.com false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15/03-31/7171652.shtml report 1330    中新社陕西安康3月31日电 题:南水北调汉江源头“护水人”中新社记者张一辰“离得近,常来这水源看看,捡拾观光客留下
(责任编辑:UN625) 原标题:南水北调汉江源头“护水人”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