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经济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沪指站稳3900点 2007年大牛市的九个现象已重现

来源:综合 作者:21世纪网
 

 

  有的人"恐高"迟迟不敢杀入,他们在等待一个大的调整,但是股市就是这样任性,还在一个劲地疯涨。

  周二早盘,两市双双大幅高开,盘中权重题材齐飞,沪指站上3900点,最高见3933.49点,再创逾7年新高。截至上午收盘,沪指涨1.8%,报3933.49点,深成指涨1.48%,报13694.6点。创业板更是让不少大谈"泡沫论"的人大跌眼镜,报2541.83点,上午劲涨1.26%。

  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4344亿元,深市成交3963亿元,两市半日共成交8307亿元。

  板块方面,机场航运、银行、环保、次新股、煤炭、高铁等涨幅居前;军工、充电桩、京津冀等跌幅居前。

  申万宏源最新策略报告指出,虽然新一轮IPO即将发行,但在增量资金及看涨情绪不断强化的氛围下,后市大盘仍将震荡走强,上证指数有望挑战4000点关口。市场牛劲十足,投资者宜顺势而为,持股为主。牛市情节的日益强化,持股意愿不断上升成为推动大盘螺旋上涨的重要力量。

  新华社周一还撰文力挺牛市,其称,尽管央行屡次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但是仅靠银行放贷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显然不现实,股票市场必须发挥更大的资源配置作用。新股发行提速不影响牛市势头。

  2007年大牛市的九个现象已重现

  在证券市场迭创新高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市场信号表明,牛市或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我们不确定市场未来的走势一定会怎样,但是很多似曾相识的事情可以给投资人判断做参考。

  现象一:

  股市专家开始预测未来十年。其中有私募大佬已经明确的指出超越6124点,在07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到某专家曾说“在股市的8848点珠峰上迎接奥运会”。

  现象二:

  07年6月新股周开户数高点是162万户,为上一轮牛市高点。A股3月23日至27日一个完整交易周是167万开户数,刷新自07年新高。

  现象三:

  90后小伙炒股挣下1.5亿元的新闻不断在媒体曝光。

  某朋友圈分享,身边已经有多少人进入财富自由的队伍,这个队伍的壮大来自股市的上涨。其言语之中带着紧跟步伐的意向,准备通过高杠杆,博弈单一个股来博取财富自由。

  现象四:

  2007年中国船舶曾到300元,如今创业板第一高价股全通教育曾经达到348元。另外.A、H股的溢价率超过30%的比比皆是。

  现象五:

  周围开始有人想辞了工作去做股票了,提示风险时,他们往往也是说博弈一次就收手。

  现象六:

  4月3日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表示,此次扩大社保基金投资范围不包括股票。这次财政部的表态,容易想起2007年5.30财政部征收印花税,变相的对风险提示。

  现象七:

  东方红中国优势三天募集超百亿,07年募集基金百亿已经成为常态。

  现象八:

  有投资人去银行张口就要买股票基金,声明这钱最近两个月不用,赶紧买些基金赚些钱。

  现象九:

  选股时估值看的人少了,不看PE看PEG,不参考市盈率,参考市胆率了。估值上不封顶的逻辑已经逐步清晰,与07年市场仍有相同之处。

  任何牛市都有相同之处,市场是否见顶决不能轻言,市场顶部与底部是最不易判断的。销售有道并非给股民泼冷水,仅是罗列现象,提醒投资人享受牛市同时,莫忘风险。

  现在,你还没必要用崩盘来恐吓自己

  文/ 雪球ID 路过十八次

  目前市场处于溢价博弈,风险有,机会亦存

  随着市场最近盘中跌宕起伏以及对于上涨速度及高度的各种情绪交集,市场博弈开始出现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但类如李大霄亦或任何一个在这个阶段放言历史大顶,世纪大顶,地球顶的,也只是揣测而已,只能让不明真相的股民们处于各种不安和猜忌之中。

  其实创小板也好,主板也好,很多个股目前确实是存在偏离基本面的估值状态,不管从市值还是从盈利预期而言,都超出了“常规”的估值状态。既然我用了双引号来阐述这个常规,也就意味着目前市场的各种估值有其特殊性。

  就像我们说人总是会死的一样,但不能因为终有一死而不去享受生命中的各种美好。市场也是一样,任何交易或者投资,总有走到极致然后盛极而衰的过程,企业和人类生命一样,有着固有的发展规律和周期,经济亦然。折射到市场现象,就是涨久必跌,跌多必涨,企业繁荣生死,对应的是价值膨胀亦或归零。

  我题中用的是溢价而不是说泡沫,这是因为包括我们伟大的党至今没有对股市的估值状态来以泡沫来定调。所以,当最高层都静默认可股市状态的时候,任何小屁民妄自菲薄也好,自我催眠也好,都没有必要用崩盘来恐吓自己。

  市场自有规律,不是说党国不言泡沫,市场就没有风险,系统性风险来源于市场情绪波动下的再平衡,在目前这个阶段,如果真担心市场,就只能从情绪层面来观察,市场博弈情绪是否发生变化。情绪影响自然包括政策面的,基本面的,资金面的,舆论导向的,而各种因素又会触发局部风险,类似如之前传言的某会点名某股,对行业进行规范整改,某个行业老板跑路,某个突发利空事件,某个大股东大规模抛售等等。

  市场之所以能容忍溢价,我还是先从房价来说。

  早期判断房子是否值得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租售比,譬如国际上约定俗成的认为一般界定为1∶200~1∶300都是比较合理的状态,按照租售比为每个月的月租与房屋总价的比值理解,就是在1:200的情况下,需要200个月才能收回购房成本,对应股市理解的PE就是16.6,对应300就是PE25,但是现在以为自己在租的两套房子举例,一套位于深圳关内福田,一套位于深圳关外龙岗,福田这套目前租售比在1:450(总价250万,月租金5500元),龙岗这一套租售比在1:620(总价220万,月租金3500元),也就意味着,如果这个时候买这两套房子,不考虑贷款成本,一次性付款的话,仅仅只是用房租来收回成本,分别需要37年和51年才能收回成本(不考虑租金所得复利,就像我们现在算企业公司PE,并不考虑分红以及对应利润复利),对应PE分别为37和51,这两套因为一直在挂牌出售,一直是有价无市,但最近因为深圳楼市政策变动,我听助理反馈已经接到很多看房的需求电话。

  所以我们先问这个问题,楼市有没有泡沫?如果有,为什么这么多人依旧愿意踏进去,我想除了国人固有的成家立业需要一个自己的房子的传统归属感外,更多是因为房子增值保值的预期一直延续。而且房子是普通大众接触的投资品种中,为数不多金额庞大且可以动用杠杆(利用首付比列))的投资途径。

  我们从全球租售比来看,美国次贷危机房市巅峰之前,租售比也没有高过1:200,这几年中国经历转型,经济低潮之后,房子的租售比一直居高不下,北上广甚至目前大量存在1:1000的状态。

  在这个背景下,大量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其实并不是来源于租售比的获利目的,而是杠杠作用下的房价上涨动力带来的投资需求。试想一套250万的房子,首付只需要3成,只需要75万就可以启动,然后只要房价上涨50%,就能赚125万,相对于投入75万,依然获利160%,没有比买房子更好的增值方式了。所以,动用杠杆投资房市,博的是房价上涨的速度和高度。经过十多年的房价膨胀,除了房地产开发商,深谙此道的投资客的财富也迅速膨胀,但这个过程中对应多年的货币膨胀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发乏力,房价的上涨动力显然已经过度透支。但尽管如此,谁都不敢断言这个溢价或者说泡沫马上就能回归合理,为什么?因为房价下跌之痛,关乎国泰,关乎民安。于此,大家都在这种焦灼中煎熬。

  每一次政策的胎动都被人利用,地产商也好,中介也好,都在用各种诱惑和语言来阐述这可能并不真实的繁荣。刚需和真实购买力到底如何演绎,这个我估计连党国都不敢随意来阐述了。

  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并不会因为产生了溢价或者泡沫就会马上破裂和转向,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刺激。

  回到股市,以07年为例,其实我们早期也做过分析,07年大牛市到08年戛然而止演变成大熊市,其实并不是因为估值到了市场无法接收的程度,07年A股盛极而衰的大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大动荡,美国07年底开始密集暴露出各种风险,道琼斯指数也出现趋势性下跌,直到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金融行业重创,平安海外投资的巨额计提等等连环因素造就了大熊市的延绵不绝。但深层次的因素是过往政府所主导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内需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暴露出弊端。

  07年5月份之后,确切说是530之后,市场开始了明显的二八转换,这个过程交织的是国字号大蓝筹的疯狂炒作,这个背景其实是整个政策引导的大量“铁公基”投资,而向来以投资拉动GDP为主要模式的我党,在这条路上一直以高姿态的方式跨进,地方政府更是变本加厉,各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砸钱无数。而以银行为首的资金财团,更是把资金通过各种方式贷向这些过热的行业。

  煤炭能源有色金属等相关产业疯狂扩张,当时股市也有煤飞色舞这一说法,任何涉矿的题材都被各种炒,任何和地产、基建有关的,不管是铝材还是水泥还是钢铁都不断扩充产能,房地产下游的公司诸如家装装饰、床上用品迎来了业绩潮。当时的口号是投资中国,各种垃圾公司也频繁靠涉矿来转型,各种中国开头的公司都被轮番炒作,一直到中国石油上市,才终结了这一趋势。而中国石油的上市,正是美国危机扩散前夜,是巧合,也是压弯股市的稻草之一。

  整个经济当时党国定调是“过热”,其实不是真实过热,而是这些政策导向下的行业出现了盲目的扩张和过度投资,但大量出口型中小企业因为欧美开始出现各种危机出现了大量的盈利减少甚至亏损的情况,但这个当时在07年股市一路高歌的过程中并未充分暴露,直到08年随着全球危机的进一步爆发和扩散。

  当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便是各种出口行业遭受重创,大宗商品暴跌,煤炭、矿产等等相关行业一夜之间从天堂回到了地狱。但这个过程中其实中国本身的基建和投资还是继续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而言更多是心理层面的,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当时的政府并没有把畸形的增长方式借机改变,而是在08年继续推出了四万亿的刺激,这也导致了后面连续4年整个经济短暂反复纠结后继续深陷泥潭。所以大家发现,08年之后,银行利润其实一直还在增长,大地产招保万金估值反而还更便宜了,根据郎咸平《郎咸平:33万亿资本错进楼市 多建了4千万套房》的数据,08年起,全国共有33万亿社会资本因政府导向,盲目从制造等领域撤出进入楼市,最终多建了4000万套房子。银行、地产,需要时间来化解这个遗留问题。

  于此,回顾这个过程的时候,并不能总是单纯的去认为中国股市一旦过热就要马上掉头,就像并不是跌到谷底就能马上反弹一样。

  全球性危机这个大背景很难再重演,而欧美复苏的迹象其实已经呈现出来了,整个中国的转型方向已经有了新意,货币政策也不会像08年那样马上变成紧缩,相反,目前依旧处在降息降准周期。

  我们回看沪深两市的成交量的时候,07年上证的最大日交易额发生在530前后,也只有2700亿,但是现在上证的日交易额在3月底达到了6000亿+,沪深两市在14年11月下旬之后逐步开始呈现量价齐升的状态,整个市场入市的资金规模早已是今非昔比,所以炒券商的肯定有底气,市场的钱太多了。

  如果说我们之前年初担心市场走弱是源于上证成交量萎缩到两千多亿,那么目前充沛的交易流动性继续保持甚至放大的话,结合目前的政策意图,投资渠道上的不多选择,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再次大规模吸金的信心不足的背景下,股市并不会立马就转冷。

  当我们回顾过往的时候,去捋一捋股市这道脾气,你会发现,07年因为政策引导的铁公基、投资中国所爆发的行情,在现在又以“一路一带”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更多的转型诉求所引导的诸如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产业等等更是表现出活力。

  综上,我们并不是鼓励你去上杠杆追加投资,而是整个市场趋势的探讨,我们并不认为股市会忽然崩塌。特别是目前最高层对于整个股市作用是认可的,积极的,其起着对改革、转型升级的投资导向,伴随着的是大量并购重组的频繁发生、资本运作、产业联合的资本事件,创小板大量企业融资需求以及海量资金谋求投资渠道的背景下,虽然也一定会有很多公司浑水摸鱼,但股市行情还不会那么快就结束。

  如果要说没有风险那一定是睁眼说瞎话,系统性风险肯定客观存在,只是这个时期,那些有着产业整合需求,改革转型,升级并购又符合时代趋势的企业,只会被资金反复高度关注。那些估值预期、市值空间、并购、转型还有机会的股,都还可以深度挖掘。新常态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对应的行业,产业包罗万象。

  而对于已经超预期表现的标的,适度的兑现利润都是合理且合适的。同时目前处于溢价博弈状态,也不适合继续放大杠杆。

news.sohu.com false 综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QzMDIyODg2MQ==&mid=204116968&idx=1&sn=d99263dfee3fd25b7d25342a2dd5fdd7#rd report 6547   有的人"恐高"迟迟不敢杀入,他们在等待一个大的调整,但是股市就是这样任性,还在一个劲地疯涨。周二早盘,两市双双大幅高开,盘中权重题材齐飞
(责任编辑:un65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