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经济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三大政策性银行注资拟年内完成

来源:财经网 作者:王培成

  【《财经》记者 王培成】“商业化还是政策性?”这个困扰政策性银行乃至中国金融界多年的问题,在徘徊七年后终于有了答案。

  4月12日上午10时许,中国政府网同时发布三家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方案的批复,明确将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下称“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定位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至此,政策性银行要不要“商业化”的争议划上句号,三家机构将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各归其位。

  参与此次改革设计的权威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现阶段的改革将主要解决开发性金融的功能定位及约束机制等问题。据悉,就约束机制各方已达成共识,政策性银行将引入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5%的标准,并制定差异化的资本监管规则。

  由此,尽快补充三家政策性银行庞大的资本金缺口,是本轮金融改革推进的第一道难关。

  据悉,依据前瞻性的注资原则,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将采取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债转股进行注资,农发行通过“税收返还”方式获得财政部注资,这两种注资方式得到了央行等权威部门的多方证实。由于部分债转股注资的操作相对容易,预计有望在今年内完成,税收返还操作则需要更长时间。

  对于注资具体规模,4月中旬有市场传言,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会分别获得320亿美元、300亿美元和1500亿元人民币注资。对于上述口径,截至发稿,《财经》记者尚未获得权威部门确认,三家政策性银行亦未公开否认。熟悉中国金融改革历程的权威人士分析认为,这种方式有较大可能。

  完成注资后,央行将跃升为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的第一发股东,财政部成第二大股东,在这样的股权架构下,实现董事会顺利组建和高效运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按照一般公司治理原则,第一大股东将在董事会组建和决策层面具有决定性话语权。有质疑认为,货币当局职责是实施货币政策等宏观审慎职能,控股金融机构并参与日常经营,可能存在潜在道德风险。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股东层面还需要超越部门利益局限,在决策中充分体现国家意志。而这一难题如何破解,将直接决定公司治理改革的成效,这考验着各方的智慧和耐心。

  《财经》记者获悉,在本次改革方案形成过程中,并未刻意回避这一敏感问题,相关各方最终达成口头上的原则性共识“不是代表部门出资,而是代表国家出资”。不过,业界仍有担心:第一大股东未来到底对银行影响多大、如何防止大股东操控,使其充分体现国家利益等。

  目前改革方案已经进入细化落实阶段,央行、财政部、银监会已经相继启动具体工作,包括划分政策性商业性业务边界、完善公司治理、制定差异化监管规则等。新近组建的银监会政策银行部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银监会在明确职能定位前提下,实行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监管。参照商业银行的标准,加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逐步建立既符合银行运行一般规律,又体现政策性银行特点的监管标准。

  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样,当前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核心在于公司治理体制层面。曾多年在国开行从事研究工作的黄剑辉也认为,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有效的董事会决策机制。

  在公司治理层面,三家银行将建立混合型董事会,设立外部监事会。与传统公司内部董事会席位按照股比结构划分不同,三家银行将组建混合型董事会,董事包括股权董事、执行董事、部委董事和独立董事。此项工作正在由人民银行牵头推进。其中最大亮点在于部委董事,相关部委将派出司局级别以上官员,出任这几家机构的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三家银行的部委董事数量会控制在三个至四个。此外,外部监事会由国务院指派专业化人员组成,改善目前内部监事会形同虚设的困境。

  相关改革设计者认为,在引入全新的公司治理架构后,三家银行内部管理官僚化和行政化的现状,有望显著改善。

  详见5月11日出刊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政策性银行再定位》。

news.sohu.com false 财经网 https://politics.caijing.com.cn/20150510/3878966.shtml report 1845 【《财经》记者王培成】“商业化还是政策性?”这个困扰政策性银行乃至中国金融界多年的问题,在徘徊七年后终于有了答案。4月12日上午10时许,中国政府网同时发布三家
(责任编辑:un64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