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更名”风波正在升级。
四川大学近日表示,就教育部批准“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决定提起行政复议。
6月19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回复澎湃新闻称,针对该起行政复议,教育部规划司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听取多方意见,暂未有明确结果。
一位四川大学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教育部与四川教育厅17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听取师生关于更名一事的意见,与会人员以华西医学中心的师生为主,“有的老师很激动,因为都很看重(‘川医’)这个东西。”
上述人士介绍称,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在听取师生意见后,“没有表达态度,表示说情况了解了,他们会研究”。
这位人士称,“相信近期会出现大的变化”。
而四川医科大学的一位教师则对澎湃新闻表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教育部此前回应媒体的时候有明确的意见,说泸州医学院改名并无不妥,至少截至目前,我个人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四川大学:曾向省教育厅致函“反对”未获回复
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4月28日,教育部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做出同意批复。
6月2日,泸州医学院也在其官网发布公告表示,即日起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官网名称及校徽均做了相应的修改。
这一更名很快遭到四川大学的反对。
6月9日,四川大学向教育部发出一份反对函,表示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原因是“四川医科大学”的简称“川医”,将混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百年老“川医”品牌,后者曾用名“四川医学院”,也简称为“川医”。
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的校友更是旗帜鲜明地发起“反更名”的签名行动,他们认为“更名”不仅侵犯母校权益,更有“搭便车”之嫌。
这不是四川大学第一次“抗议”。该校宣传部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早在2014年4月21日,四川大学就曾收到一份泸州医学院的来函—《关于恳请四川大学为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给予证明函》(泸医院函[2014]9号)。
同年5月27日,四川大学校务会经研究做出“不同意”的决定,将其反对意见回函给泸州医学院,并抄送给四川省教育厅,前述宣传部工作人员说:“这个不同意的回函没有得到反馈。”
6月18日,澎湃新闻向四川省教育厅求证是否收到上述“不同意的回函”,以及“不同意的回函”会否影响高校更名进程,对方表示仍在研究处理更名事宜,暂不方便回应。
至于舆论漩涡中的另一方,已经完成更名并进入新学年招生工作的四川医科大学,其党委书记廖斌近日对中青报记者说,四川省政府和教育部正在处理这个事,他们会依法依规处理。
在廖斌的实名认证新浪微博@廖斌泸州医学院 中,截至目前仅发布了3条微博,但其中2条与学校更名相关:2014年5月15日,“全面推进学校更名工作”;同年6月26日,“更名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6月17日下午教育部到访四川大学听取师生关于“更名”意见时,四川大学提出“为何在川大明确答复不同意的情况下泸州医学院仍坚持使用此名”、“为何泸州医学院更名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无川大医学权威”等质疑。
四川大学一位校领导向南都记者表示,希望泸州医学院放弃“四川医科大学”的校名,建议改成“泸州医科大学”。
该校一位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目前,四川大学与四川医科大学未就“更名”一事直接接触。
四川医科大学的前述受访教师则认为,没有接触的必要。“教育部此前回应媒体时有明确意见。毕竟四川医科大学这个名字不是我们想要就能要的,是教育部最终决定的,所以网上出现的一些谩骂、说‘山寨’什么的,我认为不是很妥。学校师生肯定都有一些想法的,但现在我们都不方便去发表这些东西,官方正在处理”。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网站信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始于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综合性大学,也是中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而四川医科大学网站显示,该校前身为“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始建于1951年,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
教育部前发言人:高校改名风潮应暂停
作为前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的王旭明,在旁观这场更名风波后“有话要说”。
“(高校更名)这种趋势很不好。” 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浪高过一浪的高校改名风潮始终没有停止,“学院”变成“大学”实则是利益驱动。“因为这意味着行政级别要高一点了,升一级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拨款、待遇、条件、资金等,这样的导向是很可怕的。”
根据教育部官网信息显示,在泸州医学院获批更名的同一天,4月28日,教育部对8所高校做出了同意更名的批复,它们分别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泸州医学院、喀什师范学院、贵阳医学院、大理学院、兰州商学院、甘肃中医学院、西藏民族学院,这几所高校更名特征均是由“学院”改为“大学”。
在王旭明看来,中国高等教育必须从规模扩张、数量增加的路上停下,转到在内涵和质量上做文章。“而最急迫的、现在马上可以做得到的,就是各个学校改名,先暂停下来。”
对话王旭明:高校行政级别必须立即取消
澎湃新闻:为什么认为高校更名的趋势很不好?
王旭明:原因很简单,第一,当前我们国家的高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已经不是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张,而是提升内涵和提高质量,后者不是体现在规模、数量和校名上,而是体现在培养人才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上,改校名并不足以对提高内涵起根本作用,应在内涵和质量上做文章。
澎湃新闻:但仍有很多高校热衷于改名。
王旭明: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我们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系、指标体系必须要改变,最核心的内容,必须由行政化的评估变成质量的评估。当前最重要的一点,要迅速将各个学校的行政级别,立即取消。
澎湃新闻:这个怎么理解?
王旭明:
现在我们国家的高校有行政级别,最高的是副部级高校,还有局级、副局级、处级、科级的高校,一定要把这种行政级别立即取消。为什么有的学校现在要把“学院”变成“大学”?因为这意味着行政级别要高一点了,大学比学院高,学院比学校高,升一级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拨款、待遇、条件、资金等,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这样的导向是很可怕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已经有100多年了,人家就叫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但是人才培养却是全世界一流的。我们评估学校不要管它的规模,不要管级别、数量、占地面积、而要管培养没培养出来拔尖型的创新型人才,这是一个根本标准。
如果一个副部级高校,但多年没有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或没有培养出一定数量的这种人才,那学校级别再高,也不能给予相应的待遇。我觉得我们评价体系和评估指标要改变。
澎湃新闻:现时情况下,取消行政级别能实现吗?
王旭明:这就涉及到一个改革的问题,这个过程如果老是不做,那就老这样。现在不仅不做,还有蔓延、泛滥的趋势,所以我觉得要赶紧遏制住这样一种情况,应该让高等教育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川医”争名一事?
王旭明:这是一个个性案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通过这个个案能看到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走内涵提升的道路,必须从规模扩张、数量增加的路上停下来,转到内部发展、内部质量提升这样一条道路来。当前能做的一件具体工作,就是高校行政化评估要赶紧改,而最急迫的、现在马上可以做得到的,就是各个学校改名,先暂停下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