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疏解北京:北京市郊化 六环可以有多个副中心?

来源:综合 作者: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曾建中

  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说,疏解北京的产业和非首都功能,是核心举措。通州拆迁近期大力推进,7月3日87家央企走入保定等,也印证了疏解正仍进一步在推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下发京津冀却尚未正式公布之际,有多少产业和功能将离开北京中心城区乃至北京,还难以明确。正如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伯正所说,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和核心,目前面临的任务很艰巨,特别是疏解方面。

  在近日举办的“重构·睿变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新区域崛起论坛”上,对于非首都功能的界定,刘伯正说,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四个中心(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我想除了四个中心以及与其紧密联系的功能,作为核心功能,其他的都是附属功能,衍生功能和寄生功能。”但北京作为特大城市,还有一般的城市功能,所以对于功能的分析要更加的细化。

  刘伯正说,目前我们正在做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相关工作和方案,“我们是在分领域的制定疏解的方案,有序推进。”

  如果北京真正完成相应的疏解,对京津冀三地而言,影响甚巨,靠近北京的廊坊“北三县”或将获益不少,而对于北京自身,有专家认为,北京将可能实现城市的郊区化,即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并可能在六环产生多个副中心,包括行政、科教等。

  六环可有多个副中心?

  对于北京产业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一直以来,主要的观点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尤其是产业转移,这是传统而不乏正确的观点。但京津冀或有特殊性。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在上述论坛上说,京津冀的生产机制已完全确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北京的城市病,或疏解北京,是不太可能的,“为什么?因为全世界的经验都表明,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下,市场的力量总是倾向于聚集。”

  杨开忠认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关键在政府带领,“政府在坚持首都核心功能的前提下,要尽最大尺度的,有步骤的调整政府机构自身的区位,以及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位。”他现在看到的最大变化是北京政府正在调整它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区位,包括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甚至文化,"我觉得还应该包括政府自身的机构。"

  杨开忠说,在更多表现为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城市网络体系下,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专门化的功能和城市缓解的瓶颈。他主张在政府带头的过程中,至少可以考虑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特别是韩国的经验尝试三个东西,第一是北京可以建一个行政新城;第二,国家可以集中将一些可迁移的,不影响首都核心功能的中央政府的机构以及事业单位聚在一起,搞一个国家行政中心;另外就是把北京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集中起来搞一个国家科教新城。

  功能疏解,对北京的影响会有哪些?杨开忠认为,站在北京的立场上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北京的经济结构将被倒逼着往高精尖方向转型,未来北京应该重点发展三大经济:世界级的总部经济;“卖”思想、“卖”精神的“精神”经济;不一般创造的尖端技术经济。

  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北京城市的发展将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杨开忠说,北京的城市发展只有两个过程,一是中心城摊大饼,第二是郊区的城市化,而不是城市郊区化,即北京城市郊区人口的增加,80%是外地人,不是中心城区过去的。“现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会改变这样的格局,使北京从一个摊大饼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市郊化的时代,未来北京中心城的人口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郊区城市化人口会大幅度的增加,估计应该有几百万的人口的增加,所以北京真正进入到郊区市郊化的时代。”

  在杨开忠看来,北京的市郊化过程中,有几个问题特别值得提出来讨论。一是北京由一个摊大饼的时代进入市郊化的时代,将会出现几个城市副中心?“我觉得,根据国际上大都市的规律来讲,北京未来郊区的城市副中心,或者副中心,决不仅仅只有通州,我相信在六环,还会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副中心,比如说昌平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科教副中心。"二是北京要把人口、住宅、商业、办公等市郊化统筹好,努力的实现一个资源平衡,"只有这样,市郊化才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都市生活,否则我们的交通将会越来越难。”

  天津需要上位

  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不等于同等,不等于均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去建设,才可以实现京津冀内的共同发展,这个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

  他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以协作为先导,第一是梯度协作,第二是互补协作。现在的问题是北京产业的发展远远领先于天津和河北,“天津一直想做北方经济中心,但是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他的一个观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步除了北京的疏解,首先要把天津做大,天津做大以后才可以跟河北共同抢北京的资源,但现在天津和河北都是"跑部进京",都想着抢北京的资源。而如果天津"二传手"做不好,京津冀要协同发展很难,"所以京津冀的协同,我的理解就是天津还是要上位,这样的话河北才有机会,更好的发挥京津对河北的带动。”

  彭剑波也考虑到北京疏解后可能有"损失"如何解决的问题。他说,北京要把好东西都往天津和河北放,北京的GDP怎么支撑,后续的力量怎么样更好的依托?谁来弥补北京发展这样的一个代价,或者说疏解带来的成本?"是由河北来掏还是天津来掏?第一,他们也掏不起;第二,现在这种税收和这样的利益的模式,也很难去实现这样的目标。"

  他的建议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京津冀三个地方的协同发展进行相应的利益机制的补偿和更大的投入。这样才真正能够解决北京的困惑,解决天津的发展,解决河北将来具备更好的发展的可能性。

  廊坊“北三县”被看好

  在上述论坛上,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各自看好的区域,专家们发表了各自意见。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香河还是有一些优势的。第一,区域优势,作为跟通州比邻的区域,也是北京东部的发展带,最临近的辐射区域,区位比较优越;第二,交通比较便捷,有京津城际的高铁通过。另外生态环境也非常好,它有一定的产业的基础,形成了一定的产城的结合,它的家具业、物流业,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都在做一些工作。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个人理解的香河应该是有潜力的,关键在于京津冀是否有足够的力度,真正的去推动一个相对扁平化、网络化的区域城镇体系的建设,真正的把北京和首都的一些功能性的优质资源相对做一定梯度的传导,包括通州跟香河联系的加强,不管是交通还是产业联系,这样可以更好的摆脱现在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发展状态,真正成为北京或首都经济圈的卫星城。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四个地方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第一个是北京城市的边缘,基本上是北京的六环;第二个是北京与河北、天津交界的地区,刚才讲的香河、廊坊这一片;第三个是滨海新区、曹妃甸、沧州的渤海新区以及秦皇岛的北戴河新区。第四个是津保线以北附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北戴河新区、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为什么说这几个新区呢?因为产业聚集有一定的条件,基础设施要非常的完善,体制要不断的创新,政策要优惠,产业才能聚集,所以我想河北要打造新区,都像天津滨海新区一样,这些地方应该是亮点地区。

  从市场的情况来看,大家会觉得离北京越近越好,比如说廊坊的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离北京很近,如果产业不得不离开北京,这些地方可能是首选。第二个是京津塘经济发展轴,北京很大,天津也很大,廊坊和武清比较小,离北京天津都很近,所以这可能是大家比较青睐的地方。还有像曹妃甸、涞水这些地方都离机场比较近。在北京附近的地方将来一定会受到大家的青睐。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主任张占斌: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说给三地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往下一点讲,可能北京和天津这些超大型城市周边机会可能更多一些,但是从北京来讲,像通州,今后发展的潜力也是比较大的区域。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希望海淀区和朝阳区发展得更好。

news.sohu.com false 综合 https://www.eeo.com.cn/2015/0706/277637.shtml report 3648 经济观察网记者曾建中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说,疏解北京的产业和非首都功能,是核心举措。通州拆迁近期大力推进,7月3日87家央企走入保定等,也印证了疏解正仍进一步在
(责任编辑:UN66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