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经济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电梯“吞人”事件发酵 申龙电梯难解上市融资困局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销售网络几乎瘫痪,代理商欲集体改换门脸,2.1亿募资计划可能落空

  本报记者 沈佑荣 实习生 郑慧 关俊荣 杨晖

  电梯“吞人”事件仍在发酵,而申龙电梯也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近一周,长江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半月来,申龙电梯的销售几乎瘫痪。更要命的是,受此次事件影响,申龙电梯品牌的整体形象已大打折扣,部分地区二级代理商在频繁解答咨询和质疑时,私下揣测“申龙大势已去”,准备改换门脸。

  此外,长江商报记者还发现,相比国内一线品牌电梯上市公司,申龙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研发人员数量、质量方面等都居于行业较低水平,更加剧其在技术研发方面固有的劣势。

  8月5日,中国电梯网创始人姚永其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外资、合资品牌占了中国60%电梯市场,国内600多家电梯企业,一线品牌占28%,其余的电梯企业仅占12%。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少的根源在于产品无竞争力。在他看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电梯企业只有靠科技攻关,才能赢得市场。

  显然,申龙电梯已经意识到这一点。7月2日申龙电梯过会,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此次募集资金优先投向电梯制造技术升级与扩能技术改造以及新建电梯技术研发中心,两项共计2.1亿元。

  “原本指望借力资本市场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如今却陷入恶性循环。”8月7日,湖北一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坦承,申龙电梯质量问题目前饱受质疑,其在资本市场中的困局难解。

  抛弃申龙代理商欲改换门脸

  “我这里不卖申龙电梯了,现在卖康力和博林特。”8月8日上午,安徽省芜湖市一代理商在电话中这样回答长江商报记者的询问。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理商称,以往主要代理申龙电梯,但发生电梯“吞人”事件后,他频繁接到客户电话,要求派人去检查电梯,还要配合相关部门检查。近段时间,不仅没有客户来订购电梯,反而是先前不少已经下了订货单的客户要求退货,弄得他不胜其烦。“我不卖申龙电梯了,就不会有人找了吧。”该代理商在电话里嘀咕。

  该代理商还介绍,近几年,芜湖市发展较快,不少新建小区高楼都安装了电梯,申龙在芜湖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低。

  代理申龙电梯多年为何突然抛弃?武汉一电梯代理商无奈地表示,代理商不同于电梯公司的分公司,多是合作关系,为了获得稳定收入,代理商大多同时代理多个品牌的电梯,除了一些外资、合资等产品竞争力强的电梯公司要求独家代理外,大部分国产品牌电梯公司难以对代理商提出这样的要求。“代理商抛弃申龙电梯的原因,除了不想处理此次事件的后续问题外,更主要的是,他们觉得荆州事件影响太大,快半个月了还没平息,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申龙电梯公司大势已去”。

  “即便是各省市的分公司,申龙电梯对其制约也有限,不少分公司暗中也会代理其他品牌电梯,而二三级的县市代理商就更松散了”。有电梯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因为不少公司像申龙电梯公司一样,安装、维保多是交给别的公司来做,公司自身主要做生产。

  事实上,安徽芜湖申龙电梯代理商改换门庭并非个例。长江商报记者电话联系申龙电梯在山东、浙江、四川等地二级代理商,得到的答复是“忙于接受处理各种咨询,根本没人买”,有的代理商称“再这样下去,就不卖申龙了”。

  然而,荆州电梯吞人事件还在发酵。全国多地监管部门正在全面排查申龙电梯,广东、广西、内蒙古等地已经查出部分“申龙造”的隐患。而浙江等地也曝出电梯伤人事件,加上有媒体翻出申龙电梯的5次故障,更加大了社会对申龙电梯电梯质量的质疑。

  长江商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受此次事件影响,申龙电梯的整个销售网络几乎瘫痪,包括湖北、安徽在内的全国大部分省市的申龙电梯运行基本暂停,销售工作基本停滞。

  一名电梯业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据其所知,目前申龙电梯销售人员、分公司人员所有的工作中心是配合质监等部门对所有申龙电梯一部部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据估计,因每部电梯安全隐患排查的工作量很大,要全部排查完,预计要持续一两个月。

  “恐怕代理商耗不起,都要反水了。”这名电梯业人士表示。

  技术短板 核心零部件只能靠代工

  荆州申龙电梯事件再次暴露了其产品竞争中的劣势—技术短板。

  申龙电梯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电梯生产企业,产品涵盖各类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和电梯部件,是中国电梯协会理事单位,产品不仅在全国范围销售,更远销至俄罗斯、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申龙电梯迅速占领市场的法宝就是低价。经查询发现,2012年至2014年,申龙自动扶梯销售平均单价(不含税)分别为11.19万元/台、11.77万元/台、11.76万元/台。而博林特公司,其自动扶梯平均单价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16.64万元、18.92万元和15.85万元,近两年还有所提价。

  业内人士称,一般情况下,4米多高的楼层,自动扶梯价在15万至于20万元之间,申龙电梯的售价大幅低于行业均价。正是凭着低价优势,申龙电梯大举攻城略地,成为行业的后起之秀。

  申龙电梯招股书显示,2012年至201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57亿元、10.9亿元和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9937万元和1.24亿元。在国产电梯品牌中,公司以市场占有率2.82%位列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申龙电梯低价背后是技术短板。招股书显示,申龙电梯核心零部件不能自制而靠代工,在堪称电梯大脑的控制系统方面,申龙电梯仅有使用权。

  与之对应的是,申龙电梯的研发投入不足。2012年至201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104万元、3570万元、3733万元,与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46%、3.65%、3.11%,呈下降趋势。同行中,同处江苏的另两家国产电梯品牌均大幅增加,江南嘉捷2014年研发投入为1.01亿元,2013年、2014年研发与营收比重分别为3.9%和3.72%。康力电梯2014年研发支出为1.19亿元,较2013年研发支出8714万元同比增长37%。另外,广日股份的研发投入近1.6亿元,占营收的3.52%。

  此外,申龙的技术人员与员工总数比重也远低于同行。2014年,公司技术人员与员工总数比为9.41%,而江南嘉捷和康力电梯则分别为18.6%和11.21%。

  上述两因素导致申龙电梯在专利技术方面也存在劣势。截至去年,申龙电梯拥有107项专利,包括11项发明专利。江南嘉捷拥有授权专利646项,发明专利90项。康力电梯拥有49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2项。

  长江商报记者还注意到,申龙电梯的董监高里,核心技术人员仅唐志荣、吴勤华两人。唐是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曾任南汽吴江跃进客车厂技术科长、吴江市自动扶梯厂技术科长。吴是公司电气部部长、监事会主席,曾任申龙有限调试生产部部长、品质部部长。

  恶性循环

  深陷资本市场困局

  “原本寄望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增加研发投入来突破公司技术短板的想法可能要落空了”。湖北一券商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申龙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公开发行8510万股, 募集的资金优先投入电梯制造技术升级与扩能技术改造、 新建电梯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两项合计2.1亿元。

  电梯行业人士称,近几年,申龙的销售服务网络迅速扩张,销量、品牌知名度都有一定提高,但如果公司研发投入、产品质量控制、营销管理等方面不及时跟上,隐患可能会随时爆发。

  8月5日,中国电梯网创始人姚永其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外资、合资品牌占了中国60%电梯市场,国内600多家电梯公司只占40%,其中一线品牌占28%,剩下500多家电梯企业仅占12%。在他看来,国内电梯公司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在经济下行、电梯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大科技攻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正在试图改变自身劣势的申龙未遇上好时机。7月2日,公司过会后,A股市场遭遇股灾,融资暂停。7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荆州电梯事件风暴将申龙电梯推到了风口浪尖,目前,事件还在发酵。

  上述湖北券商人士表示,全国多处爆发电梯吃人、伤人事件,提高了社会对电梯安全的关注度,处于风口浪尖的申龙电梯质量问题饱受质疑,原本指望借力资本市场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如今是陷入恶性循环。

  不仅如此,荆州电梯事件上升至全国全面排查安全隐患高度,申龙电梯品牌形象受到较大冲击,市场购买力会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配合监管层排查、面对社会各界的咨询和质疑,申龙将要耗费大量时间、资金成本。预计今年申龙电梯的营收和净利将会下滑明显,这也将给上市增加难度。

  “关键是申龙电梯产品质量要过得硬,风波过后,如果申龙的产品质量没问题,或者通过研发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危机或许就能过去。”上述电梯行业人士认为,申龙在配合调查的同时,应加紧技术攻关,将公司产品劣势变为优势。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到,申龙电梯是一家典型家族企业,实控人、董事长袁华山及其女袁青持股近70%,公司总经理袁强、副总经理蒋勤荣均是其表弟,袁华山的不少亲朋好友要么持股、要么在公司任职。公开信息中,未见公司高管层有危机公关经历,也不见公司有其他资本运作。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担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此次风波,申龙品牌前途难料”。

  低价电梯抢市场

  如4米多高的楼层,自动扶梯价在15万至于20万元之间。

  2012年至2014年,申龙自动扶梯销售平均单价(不含税)分别为11.19万元/台、11.77万元/台、11.76万元/台。

  申龙电梯

  研发投入

  3104

  万元

  2012年

  3570

  万元

  2013年

  3733

  万元

  2014年

  与营收

  的比例

  3.46%

  2012年

  3.65%

  2013年

  3.11%

  2014年

  (呈下降趋势)

news.sohu.com false 长江商报 https://www.changjiangtimes.com/2015/08/508139.html report 4845 长江商报消息销售网络几乎瘫痪,代理商欲集体改换门脸,2.1亿募资计划可能落空本报记者沈佑荣实习生郑慧关俊荣杨晖电梯“吞人”事件仍在发酵,而申龙电梯也正在遭遇一场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研发短板致恶性循环申龙电梯难解上市融资困局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