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棉业大王:发明“七七棉纺机”提醒国人勿忘国耻

来源:界面 作者:周小飏
上海恒大纱厂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恒大纱厂 图片来源:网络

  人物简介

  穆藕初(1876-1943)名湘玥生于上海浦东。出身于(棉)花行学徒,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他出生于上海浦东,34岁时留学美国,攻读植棉、纺织和企业管理,获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先后创立植棉试验场和上海德大、厚生、郑州豫丰3爿大型纱厂,还创办了华商纱布交易所、中华劝工银行等,被沪人称为“棉纱大王”。穆藕初还是一位教育家,他捐出巨款,参与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还捐银5万两供北京大学选派罗家伦、段锡明、康白情等赴美留学。 1923年开始中国棉纺业陷入危机德大厚生纱厂由于经营困难分别于1925年1931年盘卖给申新纺织公司。穆藕初逐渐转向政界活动1943年9月16日在重庆病故。

  根据独立学者傅国涌在《大商人》中对穆藕初的描述,1926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过一本英文版的书《现代之胜利者》,其中有两个中国大陆的实业家,一个是张謇,一个是穆藕初。书中对穆藕初的评价是:"穆先生是乐观的,在这样一个动乱时代,如此一个乐现主义者就像中流砥柱一般……穆先生的才干和性格是中国的一种幸运,我们为有更多的穆先生而祈祷!"

  穆藕初是中国近代的棉业大王,生于1876年,卒于1943年,上海浦东人,是第一个拥有美国硕士学位并回国办厂的实业家,于1915年~1920年相继开办和参与发起创办德大纱厂、厚生纱厂、上海恒大纱厂、郑州豫丰纱厂,其中德大、厚生、豫丰是他自己的纱厂。

傅国涌认为,穆藕初与晚清的状元实业家张謇不一样。张謇这一类的企业家属于绅商型企业家,拥有科举功名和官场背景,属于地方头面士绅,所以张謇将其创办的大生纱厂性质定为“绅领商办”,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早期形式。

  傅国涌认为,穆藕初与晚清的状元实业家张謇不一样。张謇这一类的企业家属于绅商型企业家,拥有科举功名和官场背景,属于地方头面士绅,所以张謇将其创办的大生纱厂性质定为“绅领商办”,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早期形式。

  穆藕初和卢作孚、范旭东这些企业家,或是“海归”,或是自学起家,无官场背景、从商经历和雄厚资本,但“有见地、有魄力、有能力”,他们的企业不是家族企业,往往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在近代企业家阶层中最具创造性和现代精神。

  穆藕初被当时的外国人誉为“中国第一人物”。《大商人》中第四部分专门写穆藕初,在“一掷万金穆藕初”中写道,1925年上海一家传记公司出版的美国人勃德等编译的八开本、真皮烫金包装、足有好几斤重的《中华近代名人传》里,穆藕初是所记载的200位人物之一。第61页的穆藕初中文小传中,最后几句话是:"以外貌言,无有知其为中国之棉业大王者。君为人和蔼,交友以信,举止正大,见识宏远,中西人士无不乐于相处。噫!如君之才高德备,诚可谓中国第一人物矣。"

  翻阅关于穆藕初的记载,这位“中国第一人物”重视产业链的缔造,重视制度设计和管理,力求摆脱从改良原料抓起,创立1500多亩的"穆氏植棉试验场",发起"中华植棉改良社",写了《植棉改良浅说》,印了上万册,在《申报》上刊登广告,任何人都可以索要。

  穆氏最为人熟知的是在当时的中国引入科学管理法。穆氏当年在美国学习时,曾亲自拜访科学管理法创始人泰罗,回国办厂后亲手制定《工人约则》、《厂间约则》、《罚例》等一整套厂规细则,在科学管理中还考虑人性因素,并把泰罗的书译成中文时取名《工厂适用学理管理法》,1916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1916年6月,北京商品陈列所举办产品质量比赛,德大纱厂的"宝塔"牌棉纱名列第一,质量超过一般华商纱厂,也优于外商产品,被誉为"上海各纱厂之冠"。

  北京国力基柱企业文化交流中心晋珀、郭婕、薛怡然于2015年7月发表的《穆藕初:衣被天下》一文中写道,在1924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穆藕初的3家纱厂相继陷入困境,德大被人收购,厚生因发生股东争吵而清盘,郑州豫丰因为地处军阀混战的主战场而被波及,被迫抵押给美国洋行。

郑州豫丰纱厂 图片来源:网络
郑州豫丰纱厂 图片来源:网络

  1928年,商场失意的穆藕初跨入政界,出任国民政府工商部次长,又制订出众多现代工商法规,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争议处理法》等。

  穆藕初不仅是一位实业家,还关心时局。1932年,日本突袭上海、发起“一·二八”事变,穆藕初就参与成立“上海地方维持会”,并出任该会交通委员会主席,慰问当时驻守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并给予物资捐助。

  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后,穆藕初北上劳军。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后,穆藕初任市救济委员会给养组主任,筹供难民给养。

  1938年,他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国民党统治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推广。

  为了改善后方棉布极缺的情况,穆藕初发明了“七七棉纺机”,命名寓意在于勿让国人忘记“七七事变”之国耻。由于该机每台仅需1人操作,生产效率超过旧式手摇纺机数倍,试制成功以后,受到内地农民欢迎。

  1941年初,穆藕初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总经理,主管国统区棉花纱布统制政策的实施。他采取“以花换纱、以纱换布”的办法,既解决了棉农的生活困难,又增加了市场的纱布供应量,挤出中间商,促进了棉花生产和销售。

  除了调节花、纱、布的供、产、销关系外,穆藕初还领导农本局对棉花和棉纱的生产技术作了改进。

  他在汉中、宝鸡等棉产区设立机器打包机,组织车船运输队,成立车船运输队站和修理厂;在川东北的三合、乐至等棉产区设立手纺办事处,推广手纺技术,并以棉布回收棉纱,再把土纱运到纱厂,与机纱搭配织成棉布,既满足了市场对棉布的需要,又开辟了农村手工业和副业,增加了农民的谋生之路。

  穆藕初还热心资助教育事业,资助一批年轻学子去美国留学,条件只有一个:学成后报效祖国。穆藕初的纱厂刚刚盈利,便向北京大学捐银5万两,选送的5个人,有后来“五四运动”的领袖罗家伦,还有康白情、段锡朋、周炳琳、汪敬熙。后来设立的“穆藕初”奖学金里,杨振宁是第一批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之一。

  穆藕初的幼子穆家修在《我的父亲穆藕初》一文中写道,抗战期间,穆藕初还曾公开在报刊上发表过《从被动战略到主动战略》、《加强我们抗战必胜的信念》等类似军事战略的评论文章,从财政经济视角切入,通过有理论有数据的分析,宣传持久抗战必胜的理念。

延安西路的华商纱布交易所旧址(摄影/尔冬强)
延安西路的华商纱布交易所旧址(摄影/尔冬强)

  根据《大商人》写穆藕初部分的第五节,穆藕初除了一栋价值万两的洋房之外,生活简朴。

  抗战期间,穆藕初慎重地向行政院提议颁发院令,劝告四川人改长衣为短衣,以节约布料。他在重庆担任的官职不少,经济收入还算宽裕,但依然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经常穿的是旧衣衫。老友黄炎培评价"黄金满筐,而君萧然"。

  《大商人》中写道,即使在艰苦的处境中,穆氏仍保持着乐观。在他身边工作的倪传钺回忆,穆藕初晚年在重庆,"经济大不如前,有一次,唱曲结束后,先生带我们到饭店吃饭,改善伙食,每人点一样菜,规定必须要全部吃干净。吃完后,先生拿起一个空盘子放在面前,很幽默地说这叫照镜子。"

  当时,他在上海的亲属生活费主要靠他在劝工银行的股票利息维持。他在写给银行经理刘聘三的信中,对刘的"源源接济"感谢不已。后来,上海物价飞涨,利息难以维持,不得不将大部分股票售出以维持生计。

  他常常谢绝馈赠,长子穆家菁回忆:"当时沙市纺织厂驻沪办事处有人送来50万元,说上海物价日高,生活艰难,我厂数次受令尊照顾,此款为令堂改善生活之用。我说此事需经家父同意后方能接受。不久,接到家父来信婉言谢绝。"

  此前,1937年,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收买豫丰达成协议,收回旧股票时,另赠送10万元新豫丰股份的书面凭证给他,他说:"各股东遵守股东会议决议,纷纷拿出股票让渡,而我独领受新股票,见利忘义,我不为也。"他要长子家菁在战火中将凭证送回郑州,不接受这个股份。

  1943年9月19日,穆藕初因癌症病逝于重庆张家花园寓所,享年68岁。

  穆藕初死前留下遗言:“我一生从事棉纺织事业,棉纱事业为我心之所归。我死之后只需为我穿土棉织之物,不需丝绸之物,不宜厚葬。”重庆《新华日报》还专门发了短评,称“这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一个损失”。正在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中国共产党元老董必武送挽联,上联是:“才是万人英,在抗战困难中,多所发明,自出机杼;”下联是“功宜百代祀,于举世混浊中,独留清白,堪作楷模。”横披:“衣被天下”。

news.sohu.com false 界面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68793.html report 4421 上海恒大纱厂图片来源:网络人物简介穆藕初(1876-1943)名湘玥生于上海浦东。出身于(棉)花行学徒,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他出生于上海浦东,34岁时留学美国,
(责任编辑:UN654)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