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访美 > 习近平访美评析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习近平: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来源:综合 作者:学习经典

  【学习经典】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43)

  习近平出访美国专题①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提到一句中国古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本身是在探讨学习的法则。一个人,独自苦学再深,也难免偏颇狭隘,如果没有学友之间互相交流,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孤陋寡闻、见识闭塞。

  这让我们想起,在校园时代,老师经常会对学生反复提醒:要师生之间多提问、要同学之间多请教。很多题目冥思苦想答不上来,只是源于自己思维方法上的障碍,与人交流之后,思路一开阔,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就是不能“独学而无友”在当代课堂生涯中的一种投射:“独学而无友”,会陷入模式僵化的怪圈,“孤陋而寡闻”,是打不破自我思维的桎梏。

  而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人人都着迷手机社交中的“朋友圈”:刷一刷,海量内容映入眼帘,四海内外尽收眼底。其实,这就是我们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不再仅仅依靠一己之力去获取信息、而是凭借众人沟通来扩展学识的一种方式。

  在知识潮汐磅礴蜂拥的今天,却愈发彰显出了来自两千年前《礼记》这句话的现实性。倘若固守着“独学而无友”的步调,就会掉队在“孤陋而寡闻”的僻涩里。

  宏观来看,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前进,也是这样。每一种文明,都如同是人类文明版图上一个独立的学生,倘若行辟而坚、固执封闭,这种文明的发展就会越来越艰涩、这种文明的存在越来越脆弱。这就同理于生物物种的生存规律,太过纯粹而无交杂,就会走向纤弱、病态甚至灭亡。

  所以,对于文化来讲,交融性,就意味着生命力。

  比如,中华文明虽然古老,但是从不古板,始终都呈现为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永葆互动、交流融合的态势,否则:没有鲜卑族的加入,就不会有大唐精神的豪迈风采;没有波斯文化的影响,不会有青花瓷这种蓝白色调优雅了中国千年的瓷器;甚至,我们的家具、乐器、饮食,无一不是靠“胡风”炫丽了“中国风”。

  世界文化的交融互动更是如此:唐宋中国,提升了日本文明,印度佛教,走进了中国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的神话认知里,都不约而同把“水”看作是象征文明的洪流,西方有诺亚方舟托起生命、开创文明新纪元,中国有大禹治水挽救生命、开启文明新世代——那么,文明形态就正如江河,包容吸收才绵延不绝,百川交汇才磅礴成海,拒绝新流只能萎缩成死水一滩。

  这就是习近平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中说的:

  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礼记》中说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有一层提醒:就是虽然不能独行“无友”,但是也要择取“益友”,因为《论语》还说“益友有三,友直、友谅、友多闻”,——要与我们共同前进的友朋、友邻、友国,一定是具有正直价值观的、是具有历史公道心的、是具有合作共赢性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同学窗下,善学的人不拒绝任何友人;同行路上,善意的国不拒绝任何友邦。君子之交,群而不党;泱泱大国,开阔气象。

  (文 |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news.sohu.com true 综合 https://news.sohu.com/20150923/n421871080.shtml report 1555 【学习经典】——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43)习近平出访美国专题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习近平: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习近平出访美国专题①】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