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山东桓台:挖掘“渔洋文化”传承历史精髓

来源:央视网
王渔洋雕像
王渔洋雕像

  央视网讯(记者 李文亮)日前,“探访文化名城--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淄博行”采访团来到桓台县。近年来,桓台深入发掘以清代“诗坛北斗”、“一代廉吏”王渔洋故居为代表的“渔洋文化”,保护与开发并重,突出其蕴含的爱国精神、廉政教育和人文情怀,使传统文化迸发出焕然一新的时代魅力。

  “修旧如故”还原历史记忆

  生于桓台的王士禛(王渔洋),是清康熙朝诗坛领袖、刑部尚书,当时蜚声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他廉洁奉公、勤于职守,被赞“一代廉吏”,桓台也因此留下了诸多关于他的故事。

  如今,桓台县委、县政府重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近年来斥资对忠勤祠、王渔洋故居保护修复。然而,故居至今几百年,许多重要建筑已荡然无存,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修旧如故”,文化部门的统领思想只有一条:以敬畏之心还原真实历史。

  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主任曹瑞刚介绍说,2009年,修复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工程由国内两个高端规划设计单位--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北京古建研究所担纲设计方案。整个工程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的要求施工,对于古建筑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雕刻纹饰及彩绘等,均由国家级古建研究专家审核把关,客观、和谐地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历史遗存和建筑风格。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坚持“尊重历史,尊重地方文化”和“最小干预,修旧如故”,不改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努力保持原汁原味。故居东跨院经整修后,五进院落保留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充分体现文物古迹的原真性。

  提炼文化内涵,最大程度地展现历史文化的原始脉络和核心价值,是文物保护和开发的重要责任。王渔洋故居的整体陈列布局突出文学成就和清正为官两条主线,无论是原状生活区的淡泊低调和浓郁书香,还是生平纪念馆的文物陈列和艺术展示,都在默默地讲述着他诗书艺术的“神韵”,阐释着修身为官的“清慎勤”。为了保证陈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灯光调试、艺术品的修饰到文物说明牌、多媒体的展示解读等一系列细小而琐碎的事情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核实。

  “池北池南半竹枝,疏梅照影恰临池。”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两处古色生香、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刷新了桓台的风景线,穿行于景区的各个院落,人们都能感觉到,这里的文物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

  廉政文化极具现实意义

  现在,王渔洋故居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淄博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这与“渔洋文化”所蕴含的廉政思想是分不开的。

  乐善好施的淳朴家风,崇文重教的入世之道,经世致用的教育哲学,清正严明的廉政家风和忠勤报国、洁己爱民的为政理念,是“渔洋文化”当中的“正能量”。王渔洋为官45年,始终恪守“清慎勤”的准则,践行“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的为官之道。王渔洋故居中特别将其所做《手镜》刻印至墙上,《手镜》中许多廉政、勤政理念,对当下的廉政文化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渔洋文化包括王渔洋的文学成就、诗宗流派、为政思想等,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不能把它定位在文化的‘圣坛’,而是要让它走到群众当中,让群众从中汲取现实需要的东西。”曹瑞刚说。

  目前,王渔洋故居已与山东省博物馆一起,荣膺山东省十大精品陈列。为更好地传承“渔洋文化”,2014年8月,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成立。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也组建了小志愿者团队,办起国学小课堂,组织优秀讲解员对小志愿者讲解员分组授课,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news.sohu.com false 央视网 https://news.cntv.cn/2015/11/05/ARTI1446708934777443.shtml report 1923 王渔洋雕像央视网讯(记者李文亮)日前,“探访文化名城--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淄博行”采访团来到桓台县。近年来,桓台深入发掘以清代“诗坛北斗”、“一代廉吏”王渔洋故居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山东桓台:挖掘“渔洋文化”传承历史精髓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