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入篮”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黄斌

  本报记者 黄斌 北京报道

  人民币入篮SDR靴子落地,中国债市的国际化亦站上了一个新的高点,并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称,人民币进入SDR以及加快国际化进程将逐步增加境外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而债券将是吸收这些配置需求的主要资产,从而有利于国内债市,尤其是利率产品。

  对于债券市场的规模影响,德意志银行高级策略师刘立男则对本报记者预测,未来3-5年约有3万亿人民币的境外央行储备资金流入中国债市。

  刺激万亿人民币外汇储备利好债市

  短期来看,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对中国债市规模上的直接贡献恐怕有限。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后,所有IMF会员国将通过所持有的SDR自动增持部分人民币资产,目前会员国持有份额约2800亿美元。这意味着,按10.92%的占比计算,人民币使用量的上限不足2000亿元。

  陈健恒认为,考虑到SDR使用时多转换为美元与欧元,加入SDR为人民币带来的直接增持与使用需求有限,“可能是几百亿人民币”,即使这些资金都进入国内债券市场,带来的影响也不会很明显。

  但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可能带来大量配置资金。

  德意志银行高级策略师刘立男分析称,境外央行类机构对储备多样化的需求将推高市场对人民币固定收益资产的中长期需求,随着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未来3-5年境外央行类机构持有量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占比将升至5%,即约有3万亿人民币的境外央行储备资金流入。”中债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的债券总量为5912亿元,在中国债市整体托管量中的占比不足1.8%。

  陈健恒亦分析称,现阶段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作为外汇储备的占比分别为64.1%、20.7%、4.2%、3.9%,“假设人民币的占比在未来2-3年提升至2%,按照2015年6月末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规模为11.46万亿美元,对应约1.5万亿人民币。”

  他乐观估计,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甚至可能超过英镑和日元。而作为外汇储备的主要配置品种,中国的债券尤其是国债等主权债将会明显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财政部于今年11月27日开始在网站上公布3个月、6个月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为完善收益率曲线,财政部今年二季度开始每个月发行一次6个月短期国债;四季度开始,每周发行3个月短期国债,以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有市场人士称,这也是在让国债满足IMF对债券品种期限上的要求。

  债市分割问题或成掣肘

  今年以来,央行在中国债市的对外开放上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7月,央行发布公告,对境外央行类机构实行备案制,并取消了对这类机构在投资工具和额度上的限制。随后,央行又对与债券市场联动性很强的外汇市场进行了类似的改革。

  尽管创新频现、监管松绑力度也颇大,但中国债券市场的分割局面,在未来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将带来诸多障碍。

  “中国债券市场不统一,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市时,假如要覆盖全市场,那么需要同时在中债登、中证登、上清所开户,然后分别参与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市场。”北京某券商固收研究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但对境外机构而言,目前债市分割的局面,对机构的投资造成诸多不便。

  该人士表示,尽管今年交易所公司债的异军突起带动了交易商协会和发改委各自的改革,“债市竞争的好处凸显”,但债市不统一带来的定价问题对中国参与国际市场颇为不利。

  “整个市场都切成三个场所,债券的收益率曲线该反映哪个市场的供求关系?无风险利率怎么定?期权、期货市场怎么发展?这是目前中国债市的根本性弱点。”他说。

  就在今年9月,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撰文指出,在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的关键阶段,基准利率体系的统一至关重要,但由于银行间市场利率与交易所市场利率之间长期存在利差,未来会存在两套基准利率体系。

  “一个健康的利率体系容不下两颗心脏,应该坚持以银行间为主发展债市。”他建议。

new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5-12/02/content_26967.htm report 2014 本报记者黄斌北京报道人民币入篮SDR靴子落地,中国债市的国际化亦站上了一个新的高点,并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称,人民币进入SDR以及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入篮”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 国内债市分立格局不利定价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