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经济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前国资委官员拍片讲述国企转型内幕

来源:南方周末
原标题:前国资委官员拍片讲述国企转型内幕

  12月19日晚上,南方周末记者溜达到了宇宙的中心——五道口,在“706青年空间”看了名为“较量”的记录片。它透过一家核工业上市国企的故事,讲了国企改革背后的暗潮汹涌。虽然不是爆米花功夫片,可是背后的刀光剑影不输给现在热映的《寻龙诀》和《师父》。

  更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的其中一位主创者周放生,以前就在国企改革的“操刀”部门国资委工作,是地地道道的“内部人士”。这部纪录片拍了3年,长达280多个小时的访谈资料,被剪辑成了80分钟的纪录片。

  目前,这部纪录片还没有公映,只是在一些高校小范围地播过。南方周末记者从微信公众号“布克笔记”上看到了他们低调发布的看片会的广告,报名观看,并与主创团队做了一些交流。

  一群人的战役

  灯光暗下,一个暗潮汹涌的故事在投影幕布上演,扣人心弦。哪些力量在“较量”?

  曾是行业巨头的上市国企——中核钛白,一度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曾经辉煌的国企职工,没落到为人做苦力求生。

  大股东奔走寻找重组方,来者却大多只想“借壳上市”。

  远在江南的民营企业家李建锋想要担任重组方,孤注一掷倾尽所有。

  对“破产”闻风色变的当地政府,却频频下派调查组进企业。

  股市上的投机者,不断给ST警示的公司股票制造价格泡沫(注:“ST”意为“特别处理”,一只被标注“ST”的股票,意味着存在投资风险)。

  走投无路的债权人,不断表达愤怒,不依不饶……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一个曾经令人骄傲的军转民(核工业)上市国企从辉煌到没落,又实现重组的过程。这场博弈,对于扮演最重要角色的重组方——影片里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几乎是一场赔上性命的战役。

  这个故事里,有显得麻木的国企工人。远道而来的企业家面临的是这样的场景:工厂破败,工人疏离。巨额投入不被领情,更换老旧设备引发职工检举、政府调查,甚至有人故意想整垮企业。对工人们来说,新的资本注入并没有喜悦之感,与只相比,回到一个“金饭碗”的体制或许更为现实。

  也有步步为营的地方政府。一个国企破产带来的维稳问题令人忌惮的,“保护”成了他们的第一反应;而对大型企业来说,能源供应与基础设施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的一点点不信任都会摧毁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后续的“骨头”更没有一块是好啃的:

  民营企业家的投入是毋庸置疑的高风险:作为重组方,一旦企业重组失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前期的巨额投入都会化为泡影。走法律程序谋求重组,就必须和法院打交道。对重组计划是否强制裁定批准,法院有自己的顾虑。重组的消息放出,股市闻风而动。虚高的股价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如果扛不下来,股民的梦会拉着自己的梦一起破灭。

  更难协调的,是大股东和债权人。

  说服大股东让步、让得到好处的债权人同意重组、让职工配合、让股价平稳、让政府放心……种种压力折磨着民营企业家,直到他的健康亮起红灯。

  而这样的故事,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国资委官员担任班底

  这是一部由改革的“当局者”拍的纪录片,拍摄过程历时三年,长达280多个小时的访谈资料,被剪辑成了80分钟的纪录片。纪录片主创者之一的周放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他曾担任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副局长。

  19日晚,纪录片播放完毕后,周放生这样解释自己的筹拍初衷:“我是国企改革的亲历者,在国企工作20多年,又在政府机关工作20多年,一直参与国企改革政策制定。国企和民企都在变革和发展,都有很多波澜壮阔或者十分惨烈的过程。”

  言及此处,他似乎想到了一些人和事,话音顿了顿才继续说:“我希望能用这种方式,把改革过程中微观的变革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记录下来。我们的改革还在现在进行时,实际上我们现在是产能过剩,又有一些企业处于比较困难的情况。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应该通过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产能过剩和企业困难问题,所以这个片子对当下有现实意义。”

  生于1949年的周放生,曾先后在陕西汽车制造厂、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工作20余年,有着深厚的国企背景。1990年开始,他进入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工作。在2003年调任国资委之前,他的工作履历中还包括国家经贸委国有企业脱困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室主任等职位在内。

  了解国资委的朋友都知道,这个部门正是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生的。而“企业改革局”的职能包括:研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指导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拟订所监督企业合并、股份制改造、上市、合资等重组方案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方案,对其中需要国有股东决定的事项提出意见等等。

  可以说,国有企业的命运一直与周放生的个人经历彼此交织,他一直都是“局中人”。今年9月25日,在“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上,周放生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的身份发表演讲,他告诉在场听众,“十六大报告解决了出资人缺位的问题,今后的国企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主人缺位的现状。”

  南方周末记者看到,今年12月,周放生在接受国资委内部杂志《国资报告》的采访时,忆及自己在国家经贸委“脱困办”工作时,调研困难国企看到的场景:人们一看他的名片就说“丐帮帮主来了”。

  回忆自己参与国企员工持股改革的过程时,他还以说书先生的生动口吻讲了两个故事:一个关于从前长沙最大的国有商贸企业“友谊阿波罗”,一个关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 “管理层、骨干员工为主持股后,他们就是企业的主人了,主人还能偷自家东西吗?主人不但自己不会偷自家东西,也不会容许别人偷自家东西,这是主人的天性。”他说。

  “中国改革是一步步艰难走过来的”

  从公开报道来看,周放生对各种国企的求生故事烂熟于心,善于举例、长于分析。不过,19日晚看片会上的周放生说话显得比较谨慎。在纪录片放映后的交流环节,有观众问周放生:“国企改革状况是不是一种‘混乱中的较量’,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成熟的规则可循?”周放生坦言:“这个状态算是常态,短期内改变不了。”

  “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资源,是无价的”,他还这样感慨道,“很多企业家,钱对他来说足够了,他就是想要一个事业,甚至是一份情怀”。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李涓也表示,“中国处于转型社会,我们需要企业家,有担当的企业家……我们也想通过这个纪录片,向社会呼唤一种企业家精神。”

  对于国有企业转型带来的创伤,一位主创人员道出了自己的理解:“其实是不得不的一种改革,……我认为必然要经过这样的阵痛”。她强调,国企并非大家常规认为的只是“低效率”,“(国企)很多老职工能力和忠诚度非常高,以不要用同一个模式看国企和民企”。

  在故事之外,一场更大的国企改革正在拉开序幕。今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了近两年的等待,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终于落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正式开启。在12月11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透露,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市场化选聘等十项改革试点工作,将于明年全面展开。

  《较量》也只是一个开始。周放生告诉在座观影者,这是他所在的团队拍摄的国企改革的第一部曲,现在他们正在拍摄第二、三部,他们希望“继续记录国有企业的改革案例”。对于拍摄案例的选择标准,周放生介绍,“我们必须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故事来拍,希望通过一个故事,把很多方面的改革内容都包含进去”。

  他希望这些影片日后可以进入更多大学课堂,给学生们提供视频教学。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27日,《较量》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播放,周放生以“上市公司绝地重生之路”为题,为大家讲述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阵痛和艰辛。之后,这部纪录片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等院校系所。周放生告诉南方周末,播放的效果很好,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

  “这有助于大家去理解中国的改革是怎么过来的。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是经过很多人的努力,一步步艰难走过来的。”周放生说。

news.sohu.com true 南方周末 https://news.sohu.com/20151221/n432044509.shtml report 3741 12月19日晚上,南方周末记者溜达到了宇宙的中心——五道口,在“706青年空间”看了名为“较量”的记录片。它透过一家核工业上市国企的故事,讲了国企改革背后的暗潮
(责任编辑:un64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