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北京西四北四条小学将更名“京师附小”

来源:新京报 作者:黄颖 郭锰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西四北四条小学将更名“京师附小”
昨日,西四北四条小学133周年校庆上,老校长孙玉雯(中)和曾经任教的老教师们一起聊天,他们身后是学校更名后的新校牌。
  昨日,西四北四条小学133周年校庆上,老校长孙玉雯(中)和曾经任教的老教师们一起聊天,他们身后是学校更名后的新校牌。
老教师展示珍藏的1963年“董浩叔叔”的小学作业本。
老教师展示珍藏的1963年“董浩叔叔”的小学作业本。
小学生们在校庆上诵读三字经。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小学生们在校庆上诵读三字经。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实习生郭锰)昨日,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格外热闹,在读的小同学们迎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吕中奶奶和董浩叔叔等人,他们以老学长身份参加校庆互动。据悉,这所133年历史的老学校近日将改名为“北师大京师附小”,此前校名还经历过15次变化。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实习生郭锰)昨日,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格外热闹,在读的小同学们迎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吕中奶奶和董浩叔叔等人,他们以老学长身份参加校庆互动。据悉,这所133年历史的老学校近日将改名为“北师大京师附小”,此前校名还经历过15次变化。

  百余年历史小学第15次更名

  2015年11月,依北京市西城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经区编委会研究决定,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附小,改名和挂牌仪式将于近期举行。

  记者注意到,这所坐落于胡同之中的学校已经历133年风雨洗礼,其最初为前清义塾,1883年改设为正红旗官学,1903年改为八旗第四高等小学堂。

  民国政府成立后,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高初等小学堂,后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高等小学校(国民学校)、北平特别市公立第四小学校、北平市市立报子胡同实验小学、北平市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随北京市师范学校先后几易其名,1972年改名为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至今。

  根据校方统计,“北师大京师附小”将是该校第15个名字。

  十余名老校友重聚忆当年

  昨日,十余名老教师和老校友重归校园。他们入学时的校名各有不同,但同样的教育理念却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相同的教育基因。

  在他们的讲述中,如今的在校生们也“穿越”回了数十年前相同又不同的校园。

  “70多年前,我就住在受壁胡同,”进入耄耋之年的安老师说,他和同学们如今聚在一起最喜欢的就是唱当年的校园歌曲,内容涉及大自然、友谊等,音乐陪伴着他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1962年入学,现为世界某500强企业文化艺术总监的杨浪,则认为,音乐教育堪称贯穿了学校百年教育的线索之一,他记得1962年入学后,在二年级时赶上学雷锋,就从高年级的同学处学会了一首《星期天》,唱的内容是学雷锋。“有那么一个星期天,我家的门口一拐弯,有一个老奶奶在路边……我赶紧走到她跟前儿……”说到兴起,杨浪现场唱起了这首歌谣。

  正如校友们回忆,西四北四条小学也堪称“文艺范”,有多名北京电影学院、北影厂的子女在此求学,走出了王蒙、陈凯歌等文艺界名人。

  在文化教育上,该校的好评也延续了数十年,“是当年西四学区最好的学校,”武素礼记得,想进入该校还得考试,只有综合素质好的孩子才能入读,而学校教学质量很高,他毕业时全班有20多名男生,17名考入了北京四中(当时只接收男生)。

  如今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于1963年入学,他回忆说,当时学校较早开展了垒球教育,他和同学们就在当时的土操场中跑垒、踢球。

  几十年过去,修济刚和同学们回忆起当年,都以身为一附小(当时学校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小学)学生为荣,因为学校有丰厚的文化历史,“胡同深处的青瓦教室和北京底蕴相契合。”

  历任校长传承严谨治学校风

  历经多次更名,在老教师和老校友的回忆中,严谨治学是学校延续百年不变的主线。

  年过七旬的老教师林维琼至今记得1963年入学那批学生的故事,记得当初每名学生家庭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她随口便道出了当年“大班长”董浩的故事,“举手的时候胳膊总是90度,端坐的时候别人怎么闹都不动。”林维琼还拿出了当年董浩的生字本,上面盖着的“优”字红戳依然醒目,“当时就是觉得自己要对他们负责任,”林维琼说,这也是学校对老师们的要求。

  现任西四北四条小学校长郝雅玲认为,在西四北四条小学百余年的传承中,严谨治学的精神始终不变,“这是写在教风里面的,”她说,历任校长代代相传,要求老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所以要特别认真,乃至苛刻地要求自己。”

  同时也要创新,“每次教学改革中,学校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郝雅玲举例说,学校曾率先引入了白板技术和高效课堂等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还结合西城区的“城宫计划”开设了50多门课程。

  另外,结合学校百年传统和地域优势,学校也立足于学生视角,结合当今社会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确实是饱经沧桑,”郝雅玲说,代代相传的严谨治学理念,加上与时代结合的创新思路,是校园保持良好口碑,传承百年传承的关键脉络。

  探访

  百年门墩守校园古色古香

  从电子地图上看,西四北四条胡同上有“两所”正对着的学校——西四北四条小学和北师大第一附属小学。然而这其实是西四北四条小学的南北两个院落,在西四北三条还有两处分校。

  西四北四条胡同里的两处校址,北院主体为操场和教工办公区,南院则保留了三进院落,每进院子中有三间红墙灰瓦平房,仍然是几十年前的模样。

  由南院进门,经回廊进二重院,“当年我就在这间屋子里读四年级,”杨浪仍能回忆起小学时的情景,“两年换一间教室,在这屋里学了两年。”

  昨日和他一起重返母校回顾童年求学时光的,有纪晓岚的六世孙纪清远,当年他爷爷纪堪颐曾与齐白石为学校规划设计了一条走廊;有1949年入学的人艺艺术家吕中,她曾在北平参加了欢迎解放军进城的仪式;还有孩子们熟知的董浩叔叔,他当年给老师留下的印象是,严谨。

  如今百余年过去,学校北院内仍留着当年的古朴门墩。校舍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最具老北京四合院风格的建筑之一;在引入现代化技术教学的同时,校园内也保留着青瓦房顶和彩绘雕梁,行走院内,古朴之意扑面而来。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4/19/content_631551.htm?div=-1 report 3779 昨日,西四北四条小学133周年校庆上,老校长孙玉雯(中)和曾经任教的老教师们一起聊天,他们身后是学校更名后的新校牌。老教师展示珍藏的1963年“董浩叔叔”的小学
(责任编辑:潘奕燃 UN65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