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挂兼职副书记2个月 上海团市委“新面孔”的春天日记

来源:澎湃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上海团市委“新面孔”的春天日记
2月29日,新上任的四位上海团市委挂兼职副书记亮相,从左至右分别为史逸婵、王坤、丁波、于杰。

  2月29日,新上任的四位上海团市委挂兼职副书记亮相,从左至右分别为史逸婵、王坤、丁波、于杰。

  挂兼职副书记上任2个月,不同行业青年思维理念相互碰撞与融合。

  在被任命为上海团市委“兼职副书记”这一新身份之前,已在“互联网+教育”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于杰,正全力投入其蚂蚁计划,着手公司层面做创新改革;身为社会组织负责人的史逸婵,计划设法吸引更多白领参加“白领驿家”,让这个都市中心的身心驿站更贴心;来自军工科技企业的王坤,则在“鲜为人知”的军工科技领域攻坚,他在意技术攻关的每一步,是典型的“工科男”。

  在今年2月29日召开的团市委第十四届七次全会上,三位不同领域的青年以同一种新身份首次亮相——上海团市委兼职副书记。他们相聚在团市委7楼那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相互间习惯称:“杰哥、坤哥、小史妹妹。”

  与三位兼职副书记同时来到东湖路的,还有在媒体一线打拼多年的解放日报社主题活动部主任丁波,他担任团市委挂职副书记,每天投入团市委日常工作。

  改革新征程中,各行各界的青年声音和思维方式,也由他们带进了共青团,鸣奏出不一样的春天音符。

  不一样的过渡期

  “史书记!”

  “哎,别叫我书记,叫我小史。”史逸婵脸上挂着微笑,对于称呼却连连摆手。这位来自青年公益组织白领驿家的掌门人,拥有英国留学背景的海归,对于团市委兼职副书记这一新身份在努力适应中。

  2月29日正式亮相后,一夜之间,“29岁美女出任上海团市委副书记”的消息红遍网络,朋友、父母将各种报道链接推送给她,甚至自主创业的同学、在国外的朋友,因在网络上看到史逸婵的照片而去关注群团改革,微信询问她兼职副书记究竟要有何作为。

  压不住的,也包括各方不同“猜测”。

  3月1日一整天,史逸婵深深感受到:自己被网红了。

  关注的热度延续到她所“掌管”的白领驿家活动中。史逸婵参加新成立的合唱团开班动员会,刚亮相,下面就一阵骚动,“这是那位新当选的最年轻的团市委兼职副书记吗?”“对,就是她。”白领们纷纷掏出手机一阵拍拍拍,有人还发了朋友圈。那一刻,史逸婵略有些不知所措。

  团市委书记班子担心史逸婵压力大,半夜还在微信群里安慰她、鼓励她:“小史别在意,我们都知道你是很棒的”;“太受关注,有不同角度的评论也难免,别上心。”主流媒体相继发声澄清:“几位兼职副书记是没有行政级别的,不拿团市委工资,也不是公务员!”

  突如其来的“网红”经历,却没有影响到史逸婵干活热情。白领驿家的工作本就琐碎且繁忙,而团市委工作更是千头万绪从零开始,史逸婵很快进入了状态,每周一挤地铁换公交到团市委开书记办公会,会议结束后她最常去的地方是学校部,团市委三项重点项目之一的爱心暑托班由她协管,刚接手工作,她对暑托班并不熟悉,多大规模、多少资金支持,哪些委办局参与都需从头了解,她常常跑去负责爱心暑托班的学校部请教。

  该忙什么还是忙什么,语速快、效率高的史逸婵没有停下脚步,她把时间排得很充实:“起初真没想到会被‘网红’,但后来一想,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接下来自己好好干,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团市委兼职副书记的岗位到底做什么,知道了团组织的作用。”

  相比史逸婵上任初期的一波三折,于杰和王坤都更加平稳地过渡中:

  王坤觉得自己适应新岗位蛮快的。因为他本是“体制内”的人。这位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的“80后”,同时也是科技团工委的副书记,对于思想引领、开展服务等青年工作,王坤驾轻就熟。只是新身份让他第一次站在市级层面看待青年工作,让他这位自称“基层青年”生出些许担心:“要更多地关注青年团体,做好‘链接’作用。思维方式要转变,眼界要更大,格局要更高,加强对青年工作的责任意识。工作方式要转变,将务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结束了第一周兼职副书记的工作后,王坤如此总结。

  而互联网教育“大咖”于杰,边“适应”边发现,参与共青团改革与创业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作为一名创业者,36岁的于杰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已经打拼了十余年,去年,他推动所在公司沪江网改革,发起成立蚂蚁计划,成为孵化互联网教育产业的投资者。于杰将群团改革也视为一次创业,相似的经历让他产生了极大的热情。“我可以代表两新青年,也能代表创新创业青年,有这样的机会参与改革,我几乎是马上投入,全力以赴,乐于参与和奉献。”

  而作为挂职副书记,来自媒体一线的丁波则要每天来东湖路上班,投入团市委工作。他曾经在解放日报工作14年,采编一线发稿超过3000篇,也办过上百场大型媒体活动。在团市委工作一段时间后,他看出了与媒体工作思维的差异,“媒体思维习惯了解一线实情,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这是媒体的特点,但相比之下,自己的宏观思维和目标流程管理意识也要提升。”

  刚刚上任一周后,团市委领导的分工就明确而具体,三位兼职副书记各自协管“拿手”领域地重点项目,王坤协管“创新创业项目组”,于杰协管“网上共青团项目组”,史逸婵协管“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项目组”,丁波协管宣传与网络工作部,分工明确,目标具体,让几位新面孔感到踏实。

  团市委书记徐未晚表示,“让挂兼职书记协管各自熟悉领域的项目或部门工作,能更好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经验,干起活来顺手;同时又有利于直接听到来自各自领域青年的一线声音,毕竟,他们最懂自己行业和领域的年轻人诉求。”

  会议从“痛点”开始

  新岗位新要求,参加会议必不可少。

  每周一次的书记办公会和协管项目组的“头脑风暴”会都需要挂兼职副书记参加。

  相比另两个项目组,三位兼职副书记之中,于杰协管的网上共青团项目最早提上议程。

  作为团市委今年的“头号工程”,网上共青团项目组推出的“电子团员证”和“青春上海Act+”两个线上平台已4月28日全面上线,让青年更容易“遇见”共青团。

  早在3月中旬的一次历时三个半小时的“头脑风暴”会议中,于杰感到了会议形式的差异性。大家按分工各自发言,阐述自身工作,这样的形式似乎与自己所在的网络公司开会方式有所不同。当下半场的主持“接力棒”交到于杰手中后,他的解决之道在于谈痛点,“要不我们先谈谈问题?对于网上共青团,你有什么困惑或者难以理解的,就谈一个,谈到痛点。”

  于杰的“大招”让在座10余名成员一愣,但很快他们就真实地交流起想法。

  “担心硬件跟不上,团组织原来的信息化系统硬件太陈旧,解决起来绝非一日之功。”

  “我觉得主要是如何搭建开放平台的问题,真正让基层团组织动起来,让社会组织和大v们愿意在平台上分享他们的活动和信息,我们的吸引力何在?”

  “平台建起来仅仅是第一步,长期运维和持续迭代更不易,这不仅是技术和投入上,更是团市委所有的工作和项目,都要思考如何用互联网方式运作,如何在互联网上呈现。”

  会议气氛越发热烈,互动交流频频上演,于杰笑了,因为他最担心所有人都说“好好好”,可能会面临大而全却难以落地的情况,“要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来谈,谈到痛点,只谈感受不能解决问题。”

  而这样的思路其实与创业并无二致。在于杰看来,共青团的工作方式要从“让你来干”到“你想干就拿出方案”进行转变,从“由上到下”到“化被动为主动”,让有能力的人做擅长的事,有目标有结果。

  就在于杰尝试改变会议形式时,史逸婵带着学习的心态,参加爱心暑托班工作会议,到会的不但有市政府领导,还有民政、教委、妇联、文明办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按照会议席卡分别就座。

  第一次参与各部门交流的正规高层面工作部署会议,史逸婵不免有些正襟危坐,还仔细扫视了放在会议桌上的席卡,虽然会议结束后脸和名字还未完全对上。

  “小史,你有没要补充的内容?”有市领导突然向史逸婵抛出了问题。没做发言准备的史逸婵心中一紧,可一想,自己是白领代表,更应该知道爱心暑托班是否击中了双职工家庭的需求痛点。

  史逸婵补充道:“其实每年到四五月,白领驿家很多为人父母的会员也会来咨询,暑期会不会有亲子活动或夏令营。我们有推荐爱心暑托班,结果家长反映名额抢手,能报上名实属幸运。这说明在家长心中,政府的实事项目很有公信力。今年,随着办班点的增加,如果能争取覆盖更多人群,就能帮更多白领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史逸婵带来了基层一线声音,将青年群体的需求痛点带进了会议中。

  其实,会议中的“痛点”碰撞还不少。

  ——讨论评优推优工作时,于杰提出过“有些手续复杂,新领域团组织和青年申报不方便”;

  ——讨论五四系列活动时,史逸婵一直站在白领青年说话:“活动要一定多放到下班后,或者休息日,否则,工作日拉着人家去参加活动,效果肯定不好”;

  ——在部门讨论“网上共青团”、“青年中心推广”等工作时,丁波也按媒体习惯抓“痛点”,“要先把自己家旁边的青年中心周末走一遍,这样开会讨论解决方案才会底气。”

  对于挂兼职书记的不同理念,团市委领导班子都很开放和包容,各个部门负责人也乐于倾听。团市委书记徐未晚常常对挂兼职副书记说:“你们来自不同行业,开会时有不同意见和想法尽管提,不用刻意去融入我们,不用顺从传统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打破机关化行政化藩篱,而这也正是群团改革的方向。”

  本职与兼职的“链接”

  衣着打扮,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平时的史逸婵,休闲衫,球鞋,束起的马尾,背着沉甸甸的黑色双肩包,就算4月中旬参加2015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评审会也不例外,在一干以深色正装为主的评审中,穿着蓝红渐变色长外套的史逸婵颇为“亮眼”,事后她有些后悔,“我是不是穿得太随便了?”对衣着的选择虽有些迷糊,不过对于工作,史逸婵却一点都不含糊。一下午的评审会,面对20位各界优秀青年,史逸婵时而抬头看候选人的PPT介绍,时而拿起笔在材料上做批注。

  会后,第一次以新身份参与到共青团评审中的史逸婵发出良多感慨。

  “其中有两位来自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的候选人,看到有社工代表我是挺开心的,这给了社工一个展示窗口,让他们走出行业,走进人群。”

  “五四奖章覆盖面广,涉及飞机制造、科技等各行各业,相比他们极具深度又有含金量的答辩,在国内起步较晚的社工行业,无论是专业技能、热情还是投入程度都远远不够,目前迫在眉睫的是需要有引路人去突破。”

  一下午的评审会,“链接”到本职工作后,史逸婵又开始对身处的行业进行反思,有了迫切想改变的愿望。“我本觉得白领驿家在行业内算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的确有差距。从服务人群来说,目前6万多名会员,就算每年服务人数增长二三千人,也无法做到覆盖全上海的白领。量不能扩大,质一时难有更大改变,行业的瓶颈是需要社工、或者从事社会工作的这批人迫切思考解决的,更需要代代培养。”

  评审会结束后回到团市委7楼的办公室,史逸婵还在想这一问题,“我要找找我们团队与五四奖章候选人的差距,可能我们在工作中不够努力,在专业领域还未精益求精,真希望行业内有更多人能走出去,拥有发言权。”窗外已是华灯初上,手机上的时间显示“18:32”,史逸婵拉开装满材料的双肩包,打开办公桌的抽屉,将中午舍弃在抽屉里的白煮蛋和装在保鲜袋里的苹果重新装进包内,下一站并不是回家,而是南京西路上的白领驿家。

  同样参加了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评审会的王坤虽然已在下班路上,但脑中盘旋的是如何将他参与评审会后的感想带给所里的年轻人,组织与青年的“友谊小船可不能说翻就翻”,需要扬帆起航。

  两天后,身为研究所第二研发部主任的王坤就召集了部内10余名青年代表,围坐在会议室的圆桌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主题开了场青年工作会议。

  “参与评审会后我感触很深,如何总结宣传优秀科技青年的故事需要学习。虽然军工单位有一定保密性,但我们电科青年也需要借助如移动终端、内网等渠道传播个人先进,起到榜样作用,这一点不可少。”

  与自己在团市委协管的创新创业项目结合,王坤又和青年聊起了创新创业,“其实立足岗位,把自己的专业做精做专做强,这也是一种创业。对于创业的概念和想法,我们可以有新的认识。”

  4月下旬在集团开片区青年工作会上,王坤还受团市委青年汇智团的启发,提出了电科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集团公司十多万名员工,超六成都是青年,要让电科青年参与到自己的发展规划中来,为自己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通过青年参与让科技领域的青年也产生获得感。”

  与史逸婵相似,通常结束团市委的工作后,于杰的下一站是张江蚂蚁创客空间。蚂蚁计划由他发起,创客空间也由他坐镇接待。

  下午3点,一个人坐在张江蚂蚁创客空间的透明会议室内,于杰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按动,微信临时群里,他正在为团市委就有关网上创业学院的事牵线搭桥,团市委想要围绕网上创业学院打造线上创业教育微课产品,用短视频等通俗易懂又活泼时尚的形式吸引青年。于杰正巧有这方面资源,临时群里各路人马一对接,已经在商量第一次头脑风暴的时间。

  这是于杰一天中难得的“一个人时间”,此前他刚接待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前来参观,而15分钟后,来自上海交大创业学院的十余名师生和郑州宣传系统的年轻干部七十余人又出现在创客空间的梦想路演厅内,学习工作模式。

  与95后、00后交流,于杰显然已经得心应手,他总说自己本职工作就是在一线链接青年,了解青年所想所需,对于开展共青团工作,益处良多。

  2个月来,兼职书记是“两头跑”,他们也“领教”了团市委机关繁忙的工作节奏。于杰要在团市委和张江之间奔波,王坤对于从宝山的研究所到团市委的路线开始“轻车熟路”,而白领驿家与团市委较近,一站地铁,15分钟步行,背着沉甸甸双肩包的史逸婵每周都这样来回赶。

  忙碌之中,努力形成“两条战线”的共振与双赢,已经成为3位兼职书记的共同目标。

  开放,离青年更近些

  4月27日晚,团市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上海”分别就“电子团员证”和“青春上海Act+”两个平台推送了两条图文信息,于杰第一时间转发到了朋友圈,“强平台特种兵,一个月上线Act+,聚焦,让痛点服务触手可及。”“共青团喊你回家!百万团员大报到,找到组织就是家。”他直呼参与项目的同事为“特种兵”和“创业者”,很荣幸与其并肩奋斗。

  大口团工委建立,于杰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送图文消息,晚上8点还因为网上共青团建设相聚在会议室,休息间隙,于杰的朋友圈又多了一条“为了更好地链接青年,大家都拼了”的信息。于杰习惯于频发微信朋友圈:“都是好事,都是在干活,干嘛不第一时间发朋友圈?这样青年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他们才会去想能不能参与,有没有好处,可以不以合作。”

  对于于杰开放的宣传态度,王坤佩服且羡慕,他坦言自己发朋友圈会滋生不少顾虑,常要斟酌字句,做不到第一时间发送。史逸婵也从于杰的“互联网+”宣传思维中得到启发,要突破服务青年人群的壁垒,迅速及时的互联网宣传也是必要环节。

  然而,开放,已成为上海共青团在改革路上的关键词之一。网上共青团项目推出的平台能让青年在网上找到所有的服务、活动、福利,参与人数、评论等也一目了然,如此开放的态度,是想离青年更近一些。

  不仅仅是网上共青团项目。团市委从上到下,各大重点工作对于挂兼职副书记都“敞开大门”,有的一起作战,忙时更是“披星戴月”,也让挂兼职副书记感悟很多:

  工作方式从被动到主动,不再将青年引领和服务看成“务虚工作”,自称还在倾听、学习阶段的王坤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从政策的受益者到现在能从更宏观的层面来分析问题,史逸婵才明白,机关里发出的每一份文件、每一条政策、每一次号召的背后,是凝聚了多少人力、物力、智力才最终得以出台。“如何把民生问题在一份文件中归纳得出,再以平台化的形式让更多人参与,这样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她也愿意做青年和团市委之间的桥梁纽带,带领一批青年将政策语言、机关化语言“翻译”成白领语言,让更多青年能“遇见”共青团。

  而于杰则说得更简单明了,创业永远在路上,群团改革也在路上,改革需要每一位能成为战士的青年加入,不断迭代,不断进步。

  丁波则对于网络时代团员青年的服务和引领有了更多思考,“如何让90后,00后的青年,真正乐意在网上网下遇见共青团,不仅仅是开放,还有内容、形式、语言表达、服务等各方面的功课要好好做。”

  从各行业青年中走出来的挂兼职副书记,正用自己的方式、语言,为共青团注入新的活力。

  转自2016年5月4日《青年报》

news.sohu.com false 澎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64636 report 7701 2月29日,新上任的四位上海团市委挂兼职副书记亮相,从左至右分别为史逸婵、王坤、丁波、于杰。挂兼职副书记上任2个月,不同行业青年思维理念相互碰撞与融合。在被任命
(责任编辑:潘奕燃 UN657)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