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心律的守护使者:刘兴鹏

来源:千龙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工匠]心律的守护使者:刘兴鹏

  ——千龙网“中国工匠”系列报道之二十一

  【编者按】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 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导读:目前我国房颤患者超过1000多万,房颤成了萦绕在万千患者心头的一块心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兼心律失常科主任刘兴鹏迄今已将6000多名患者的心率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在国内首开“心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手术”的先河,持续性房颤病人多年的“心病”也因此缓解。

  一段奇妙的电波,一次深埋心底的经历,从医二十余载的刘兴鹏,为驱赶病人的“心病”,争分夺秒的奋战在手术台前。手术中,他对完美的追求近乎“执拗”,只因不愿辜负那沉甸甸的信任。同时,在心律失常的研究领域内他大胆尝试,超国际步伐,创立了名为哈特瑞姆的心律专科集团,探索了一种多学科合作诊疗的新模式,开杂交手术先河,他一心想着如何让病人少一分病痛。

  简单药物破解医学难题 首次荣登国外权威领奖台

  多年的临床经验中,一个疑问一直困扰着刘兴鹏,“如何让病人少受痛苦,在术前就能知道病人是否适宜接受手术”?他发现,有些病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复杂,但是手术中的成功机率却很高,但一些看似简单的病情,手术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在手术之前就辨别病人是否可以成功手术?

  一次,刘兴鹏出差,在火车上,一个奇妙的想法突然跳进了他的思维里,“可不可以将术中使用的药物提前使用?”回来之后,刘兴鹏立即将这个想法投入试验。在手术之前,他为患者使用了“神奇”药物,当时,屏幕里的心脏电波预想般的出现了变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研究,“试验成功了。”刘兴鹏兴奋地说道,“这个药原本是使用在手术中,但我的这次试验是将它前置,使用到手术之前,通过心电图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患者的手术成功机率。”一剂简单的药物,破解了医学界的难题。

刘兴鹏一直从事复杂心律失常的研究,迄今已完成各类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6000多例,是目前国内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内个人经验最为丰富的专家之一
  刘兴鹏一直从事复杂心律失常的研究,迄今已完成各类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6000多例,是目前国内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内个人经验最为丰富的专家之一

  该项研究获得了全球心律失常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组织——美国心律学会(简称HRS)2015年年会Eric N. Prystowsky青年研究者奖,是中国大陆学者第一次登上HRS会议的官方领奖台。该奖面向全球心律失常学者,每年仅颁两项,临床和基础各一项。

  持续钻研的刘兴鹏一直走在学科的前沿,2015年,他与国内6位知名的中青年心律失常领域专家联合创建了我国心内科领域第一支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 而燕达国际医院是该集团在国内的第一家落地机构,该医院有国内设施最先进的杂交手术室,刘兴鹏与多个学科的医生在这间杂交手术室内携手完成了首台代表房颤治疗最高水平的手术——永久性房颤心内外科一站式杂交消融术。

  “内外科联合作战”的方式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带去了曙光,“房颤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二是持续性房颤”。刘兴鹏在治疗持续性房颤的道路上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在提高手术成功机率和疗效的同时,为病人找到了新的治疗方法。“此种一站式杂交手术,为疑难复杂的房颤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对于长病程持续房颤,仍可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刘兴鹏在泰国曼谷胸科医院指导手术
刘兴鹏在泰国曼谷胸科医院指导手术
  换位思考呵护病人铸就京城好医师

  刘兴鹏精湛的医术,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很多时候还挽救了患者的整个家庭。刘兴鹏经常收到不知从何处寄来的包裹,包裹内基本都是一些土特产。三年前的年末,一位四川在京务工者提着一袋辣椒和两只大公鸡来到刘兴鹏的办公室,希望刘兴鹏收下这份心意。

  原来她曾是刘兴鹏十年前的一位患者。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曾在安贞医院做了心脏外科手术,但手术中,该患者出现了并发症,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当时,在安贞医院工作的刘兴鹏,成了她的主治医生,为其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因为其经济条件一般,只能选择安装较便宜的单腔起搏器。

  十年之后,起搏器没电了,需要更换起搏器,而祸不单行的是,患者的心脏出现了心力衰竭,最好的选择是安装三腔起搏器,但是高达十几万的费用,让这位女士望而止步。

  此情此景让他深感无力相助。抱着无论如何先试一试的心态,刘兴鹏开始各处“化缘”,希望一些机构可以免费捐赠一台起搏器。最终,通过网络,刘兴鹏募捐到一台三腔起搏器,为她免费做了手术。
刘兴鹏正在为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
刘兴鹏正在为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

  在刘兴鹏的从医生涯中,还有一位病人让他至今难忘,“十多年过去了,她的名字一直到现在我都可以脱口而出。”刘兴鹏说。

  这位病人之前曾在家乡接受过一次心脏手术,但是没有完全成功。刘兴鹏为病人做了第二次手术,“治疗过程很顺利,手术算成功”可在此时,病人突然发生昏迷,“病人心脏穿孔了,紧急打开了胸腔,修补了破口。”而就在当天夜里,病人的肝脏又突然破裂,再次被推上手术台,修补破裂肝脏。

  术后,病人住在五楼的外科监护室,刘兴鹏则每晚睡在心内科门诊的诊床上,“每次电话一响就立马上去,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经过很长的恢复期,病人最终痊愈。对刘兴鹏来说,这是一次触及心灵的经历,虽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没有丝毫抱怨,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需时刻保持着警惕之心。”这个病人刘兴鹏至今难忘。

  对待病人,刘兴鹏有自己的原则,“从医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对患者发过脾气。”在他的认知里,医生与患者之间,最重要的是沟通,沟通无碍,矛盾何来。“把已经会的东西做到极致,在未知的地方再尽量多走一步,治愈更多的患者。”这也是当下刘兴鹏所想。

  患者出院之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了,“后期的抗凝工作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刘兴鹏在朝阳医院设立了房颤专病门诊,该门诊管理上千患者的病例,定时通知病人复查,帮助病人调药,形成了制度化的随访流程。

  电波中与心脏的不解情结

  对刘兴鹏来说,研究心律失常这种病症就像是征服一片荆棘密布的土地,而他,一直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着。“很幸运自己没有浪费时间”,有幸跟随多位名医学习,“房颤消融之父”Haissaguerre教授曾是他的导师之一。早在二十多年前,刘兴鹏便定好了自己今后钻研的方向,如今刘兴鹏细细想起缘由,嘴角依然会勾起淡淡的微笑。

  那是他与电波的一次奇妙相遇,当时的刘兴鹏正在读大三,在校园的广播中获得了一条令他兴奋的信息,“心脏病可以根治了”,拼搏的心沸腾了。尽管当时的他并不能完全理解新闻中的内容,但是并不妨碍他立志进入该领域。

  源于兴趣,刘兴鹏在校期间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他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在此基础之上,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考研的时候,面试老师对我知道的东西也很惊讶。”考卷中,刘兴鹏的答案总是比教科书上的内容要多,“比如教科书上只有五条答案,但因读了很多参考书,我常常会写出八至十条。”刘兴鹏说。

  前瞻性也给刘兴鹏带来了破格晋升的机会,在国内学者竞相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时,刘兴鹏已经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美国心血管电生理杂志》上,这是一本研究心律失常领域的权威杂志,刘兴鹏的文章也是中国大陆学者在该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因为多项创新成果,2007年,刘兴鹏被破格提升为主任医师,他用十三年的时间走完了大部分人需要十七八年才能走完的路。
刘兴鹏正在做一台近7个小时的房颤一站式杂交手术
刘兴鹏正在做一台近7个小时的房颤一站式杂交手术

  刘兴鹏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这个领域内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在高考志愿中,刘兴鹏填的所有志愿都是医学院,在医学的这片热土上,刘兴鹏用自身的好奇探寻着未知,他经常会挑战一些复杂的病例。

  繁忙一直是刘兴鹏的常态,每周三天的手术,每天工作时长通常为12个小时,有时甚至会手术至凌晨。刘兴鹏擅长于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一台手术最长为五个小时,“曾经一天做过十几台手术,两个手术室同时进行。虽然很辛苦,但是病人不能等,一拖可能就耽误了病人的最佳手术时期。”

  手术中,刘兴鹏手上任何细微的动作,都需要大脑的缜密计算,“很多的判断和分析,它不是直观的,而是抽象的,如何知道这个病灶在哪?是通过心脏里电的信号来判断,通过屏幕上一条条的线条来判断的,这需要很长的培训时间。”

  此外,每周两次的门诊,有大量的患者从全国慕名而来。刘兴鹏往往半天就要接诊二十多位病情复杂的求诊患者。白天的时间不是在手术台上就是在门诊室里,而科研的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和休息日。对于家庭,他争取每周可以有半天的时间陪伴家人。

  如今,在中国的心脏病患者中,长病程持续性房颤的患者仍然很多,现代医学依然没有将其根治的好方法,但刘兴鹏想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尽量给病人恢复健康的机会,让他们摆脱房颤的痛苦。刘兴鹏在攻克这些难题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着。(文/千龙网见习记者 查甜甜)
news.sohu.com false 千龙网 https://interview.qianlong.com/2016/0712/747758.shtml report 5352 ——千龙网“中国工匠”系列报道之二十一【编者按】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