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熊浩然
8月2日,自称为“空中巴士”之称的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启动综合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刹车距离、摩擦系数、耗电等,检验车和路、人和车的关系。
随后,有关巴铁的话题迅速引爆网络,巴铁公司以及项目幕后老板的信息被曝光,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专程造访巴铁公司,对话巴铁发言人宋有洲,并调查梳理了巴铁和华赢集团的层层关系。
西南交大否认和巴铁系合作伙伴
8月5日,记者在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上看到,在公司列举的系列合作伙伴中,包括西南交通大学。
今年5月,宋有洲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也曾提到,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牵引动力实验室)的部分专家研究员曾参与技术论证等环节。
当天,记者就此向西南交大校方相关负责人进行求证,该负责人表示有关情况可直接咨询牵引动力实验室的副主任王开云。
随后,记者致电王开云,他明确表示,交大和巴铁项目没有关系,巴铁官网上将西南交大列为合作伙伴的说法“不准确”。
封面新闻:巴铁方面说,牵引动力实验室的部分专家曾参与到项目中,这个情况是否属实?
王开云:我们实验室和目前出来的这个巴铁没有任何关系。
封面新闻:牵引动力实验室的专家有没有参与到巴铁研发的任何一个环节?
王开云:我们没有参与任何有关这个模型车的工作,只不过我们实验室有两个老师,之前这个巴铁项目做评级论证的时候,他们作为专家,可能给巴铁评审过一次,开过一次评审会。当时他们就觉得这个项目很悬。做的工作就这么多,后面就没有任何参与了。
封面新闻:巴铁官方网站将西南交大列为合作伙伴是否属实?
王开云:它官方网站的那个有问题,不真实,不准确。
项目可行性论证曾起风波
此外,巴铁官网列举的另一个合作伙伴上海交通大学,此前也曾经因巴铁的技术论证问题引发过风波。
根据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报道,2010年,当时巴铁的名称还叫“立体快巴”,宋有洲曾委托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进行过可行性论证,当时主管该院教学的副院长张建武教授领头出具了一份可行性研究。
但另一位副院长殷承良教授却表示对此并不知情,最后,殷承良教授郑重代表上海交大汽车研究院对南方周末记者声明:上海交通大学确实有一两个老师参与了评估,写了评估报告,但参与项目是个人行为。
今年5月,宋有洲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就巴铁可行性的问题拿出过一份研究报告,标题为“立体快巴可行性研究”。
在这份2010年出具的最终研究报告的全文总结中写到:立体快巴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在理论上车辆的动力性、制动性、通过性等性能是可以实现的。但也有部分性能的实现相对困难,如弯道稳定性、转弯行驶等。不过在本报告中,我方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方案。
今年6月,张建武在受访时称,现在的“巴铁”就是曾经的“立体快巴”。6年前上海交大评估报告中评估的两项核心技术,6年后也似乎没有任何进展。
而在同一时间段,宋有洲则表示,相关技术难点已经被攻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