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虽然大嘴,不顾政治正确,但是恰恰说出了很多白人不满的心声。但是,那些底层的黑人呢?现实是他们的生存环境相对于底层的白人,普遍要更糟糕。所以,如果说川普是民粹主义的代表,更多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应该更多的投票给他而不是希拉里。但结果并非如此。
文/邵龙豪
嘲讽川普成为“主旋律”
自从川普参加美国总统的竞选以来,一直到美国大选结束,对“川普”的态度,各大媒体基本是以嘲讽为主。
这不仅仅源于他刚开始一系列政治不正确甚至有些“疯狂”的言论和口号,也有他自己商人身份(缺乏政治经验)和私人生活(早年的花花公子形象)的一些原因。
但讽刺的是,媒体唱衰也是一路被“打脸”的过程。在一路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川普从普通的参选者到变成共和党的提名候选人,再到最后与希拉里一起角逐总统席位。
在这个过程中,等到媒体不得不正视“川普现象”的时候,媒体又把川普现象简单描地述成美国“民粹主义”的崛起,并把此与全球的民粹主义崛起联系起来。英国脱欧和欧州一些左翼政党的崛起好像更是印证了此项判断。
对此,美国《纽约时报》、《外交杂志》、《经济学人》等欧美主流媒体已经花了很多笔墨来讨论全球民粹主义崛起的表现,原因和影响。国内媒体的判断也大同小异。
几天前,刘瑜在《探索与争鸣》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如何看待美国大选的“川普现象”》的文章。文中在民粹主义崛起的基本判断下,区分了“一元化民主”和“多元化民主”的区别,而且还简单地梳理了美国民粹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当下美国民粹主义的崛起。
我同意文中的大部分观点,特别是关于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的区别,以及美国精英式民主的传统以及民粹主义对美国政治平衡的实际影响几部分。本文想表达的只是,这种“民粹主义”的分析有一定道理,能够部分解释川普受到很多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白人支持。
但是笔者认为,仅仅用民粹主义无法反映出当下现实政治的复杂性,特别是对成长于社交媒体,接受良好教育而且具有全球化眼光的年轻一代。笔者试图加入另外的维度,以期丰富整个分析图景。
“川普现象”实为保守主义
首先,对于“川普现象”的分析,民粹主义这样解释:很多中下层白人对自己待遇的不满,特别是相对于平权运动以来对少数族裔政策逐渐倾斜,而不断强化“白人历史原罪”所带来的对白人弱势群体相对忽略。
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川普虽然大嘴,不顾政治正确,但是恰恰说出了很多白人不满的心声。但是,那些底层的黑人呢?现实是他们的生存环境相对于底层的白人,普遍要更糟糕,最近活跃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动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川普是民粹主义的代表,更多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应该更多的投票给他而不是希拉里。这个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希拉里所代表的民主党,特别是奥巴马政府以来,对黑人,特别是墨西哥移民的政策倾斜,更加倾向于用高福利(奥巴马医改)来获取底层黑人和移民的支持。
更不要说,事实上,支持川普的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要比支持桑德斯和希拉里的支持者收入水平要高。这也是为什么,刘瑜把川普称作“伪装成平民主义的精英主义”。其实从这个逻辑出发,也可以把希拉里称作“伪装成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
所以,问题的实质可能不是收入问题,而是对于政府高福利政策的看法。很多支持川普的白人,即使是那些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白人,很多是因为对政府政治上扩大权力,经济上增加税收的担忧。而且,还有从心理上对扩大福利所带来的对“清教徒精神”所侵蚀的恐惧。
这种担忧和恐惧与其说是“民粹主义”,倒不如说是“保守主义”。
被利用的“全球化”
很多人还用“民粹主义”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支持川普的“反全球化”言论:比如一直被媒体嘲笑的“墨西哥建墙”一说。的确,从表面上看,反对全球化,就像历史上短视的闭关政策一样。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这可能反映了另一个事实: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底层人民带来的利益,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高。为什么呢?你可以理解为这是美国底层人民,对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转移生存环境的短视反应。但是,我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美国普通民众对少部分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利用全球化为自己谋利的不满表现。
换句话说,全球化的确是双赢的,但是大部分的财富可能并没有流入普通民众的手中。这种财富绝对值上升,相对差距却扩大的现象不仅在民主国家发生,在参与全球化的威权国家中可能更为严重。
从这点上来讲,民主制度下的政经精英和威权制度下的政经精英是一样的:利用全球化和国内体制的游戏规则来为自己双面牟利。
美国这一轮反全球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民粹主义崛起的“无知”与“短视”。”
民主制度下少数政经精英对外用全球化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然后再用强大的经济支持来获取国内的政治影响力;而威权制度下新的精英代表对内利用全球化来获得特殊的经济利益,同时又用在国内获得的经济利益把自己的家人送到民主国家享受国外的制度福利。
这种“两头占”的新型政经精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形成了一种“共谋”。只不过,民主制度下,普通民众对此的反应更为迅速一些,而威权体制下,对信息的封锁和权利的压制导致民众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但是社交网络和民主意识的觉醒都在加速这个反应过程。
所以,从这个维度来看,美国这一轮反全球化,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民粹主义崛起的“无知”与“短视”。
反全球化更像是“逆全球化”
那么,欧洲一些左翼团体的掌权如何解释呢?特别是英国脱欧。的确,难民潮和希腊危机所带来的恐惧感是导致普通民众“反全球化”情绪增强的重要原因。但是,仅仅是这样吗?
笔者更愿意,把这次英国脱欧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趋势称为“逆全球化”。之所以称为“逆全球化”,是受到“逆城市化”的概念启发。经过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时代,到英美工业革命下的全球化,再到现在第三波民主潮的全球化发展,今天的全球一体化程度,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才可谓达到“高潮”。
“逆城市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富人开始离开市区,特别是市中心,搬往郊区居住。这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而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和富人们的理性选择。
笔者认为,现在的发达国家的情况跟“逆城市化”现象中的富人有些相似。在全球化发展的初期,居于“全球化舞台的中心”,的确更能给发达国家带来高收益,而消极的效应并不明显;而现在,居于“舞台中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开始增大。
但是,远离“舞台中心”,这并不代表不参与全球贸易合作等,(就像富人搬离市中心并不是为了不跟其他团体进行商业合作)而是为了在享受利益的同时,而避免消极效应。
而且,放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可以更加客观地理解这一波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恐慌情绪”,也可以更好地看待,普通民众对新型政经精英群体利用当下的全球化体系来双面获利的不满。
当然,还有很多角度来理解当下美国的“川普现象”和“反全球化”。比如,基督教团体对美国多年来激进主义价值观的不满,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惧,特别是整个传统主流媒体无法客观、真实反映民意等等。笔者未能一一给出,请见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