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经济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四度交手 林毅夫张维迎激辩产业政策

来源:新京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四度交手 林毅夫张维迎激辩产业政策
11月9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张维迎围绕产业政策议题展开辩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主持了这场辩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供图
  11月9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张维迎围绕产业政策议题展开辩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主持了这场辩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供图
林毅夫
林毅夫
张维迎
张维迎

  11月9日14时,历经数论辩论后,美国总统诞生了,而北大朗润园万众楼里的辩论还尚未准时开始。参加辩论的两位辩手是当今国内顶尖的两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张维迎。主持人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称之为“盘古开天地”以来的第一次大辩论。

  在辩论前的最后一刻,林毅夫还在修改PPT,这也使得这场辩论推迟了10分钟。而比两位经济学家更忙乱的是万众楼前不足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院子里的围观群众,他们四处碰壁,又四处寻找进入主会场的入场券。

  因为这场辩论太有吸引力,以至于主办方规定必须凭票入场。在前来观战的人中,还出现了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的身影。

  辩论围绕着产业政策的是与非展开,两人针对产业政策是否应该存在、政府是否该为创新者买单等议题进行了正面交锋。

  1 什么是“产业政策”?

  林毅夫:产业政策能“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张维迎:产业政策是披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林毅夫认为,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的发展,而有意识采取的一些政策的措施。关税保护,贸易保护,税收优惠,补贴,工业园,研发补助,特许或垄断经营等均可被纳入产业政策的范畴。

  林毅夫表示,产业政策将帮助企业解决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通过有选择的使用资源,让一部分产业先发展起来具备竞争优势,可以创造更多的资源,是产业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张维迎则表示,产业政策是披着马甲的计划经济。是指政府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对私人产品生产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也包括财政补贴、土地价格优惠等。

  张维迎认为,林毅夫对于产业政策的定义太宽泛,按照林毅夫的定义,几乎政府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产业政策,批评产业政策就成了无政府主义者,“这个太可怕了。”

  2 产业政策是否应该存在?

  林毅夫: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的国家

  张维迎:坚决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

  林毅夫表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很多经济学家反对产业政策。这是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使用的产业政策不成功。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能够继续保持领先的发展的发达国家。也不能说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是失败的,然后我们就不要产业政策了,因为那样做的话实际上会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林毅夫称,产业政策关系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然有风险。我们能做到的是提高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概率。

  张维迎坚决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

  张维迎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政策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成功的例子凤毛麟角,这一点连林毅夫本人也不否认。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一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二是因为激励机制扭曲。更通俗地讲,一是由于人的无知,二是由于人的无耻。同时,认知能力的限制比激励机制更根本,最好的激励机制也只能缓解人的无耻,不能解决无知。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和激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注定会失败。

  张维迎说,产业政策会误导企业家,使他们将资源投入不该投入的领域和不该投入的项目。为了创新,中国企业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而不是产业政策的扶植。

  3 该为“吃螃蟹”买单吗?

  林毅夫:政府应给予合理的激励和补偿

  张维迎:政府没有必要为吃螃蟹的人买单

  林毅夫认为,要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企业家的成功,会引来一群跟风者的竞争,这会导致先行者的利润受到影响,这跟他付出的成本是不对称的。因此,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通过专利保护进行补偿,让第一个吃螃蟹的不怕后面的竞争者,这是政府所给予的合理激励和补偿。

  同时,“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能否成功,还取决于软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而这是很多企业家无能为力的,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帮助企业来进行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

  张维迎表示,林毅夫低估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想品尝美味佳肴的冒险冲动,而不是因为政府和其他什么人补贴。凡是要政府补贴才愿意去创新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寻租者,根本就算不上企业家。补贴这样的人会导致南郭先生们“滥竽充数”。为了激励创新,我们需要的是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而不是政府补贴。

  因此,政府不应该阻止人吃螃蟹,但也没有必要为吃螃蟹买单,因为那会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拿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

  4 怎样利用比较优势?

  林毅夫:前提是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

  张维迎:自由市场加企业家就足够

  林毅夫认为,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成功的药方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比较优势的发展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有效的市场,一个是有为的政府。

  基于林毅夫此前的论述,他认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帮助企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在这样的产业政策下,很快可以让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投入很小的钱让这个国家很快提升竞争力,这个产业就能发展成功。

  张维迎则认为,比较优势是市场中的企业家创造的。如果想利用比较优势,自由市场加企业家就足够了。

  张维迎表示,利用比较优势不需要国家战略,除非每个人都是傻子。但如果每个人都是傻子,那制定战略的官员怎么会聪明呢?既然竞争性市场决定的价格体系就能反映比较优势,为什么还要政府告诉企业家比较优势是什么?比较优势是个人的事情,不是国家的事情。

  张维迎说,凡是政府能看得清楚的,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楚的,政府更不可能看清。

  【精彩语录】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

  ●我郑重地说我是既要有市场,也要有政府,这一点我希望媒体的朋友能够帮忙把这个完整的观点传播出去,不要总是讲张维迎是市场派,我是政府派,张维迎讲经济发展要靠市场,我就讲经济发展要靠政府。

  ●有市场失灵,但是不能就因此说不要市场;有政府失灵,也不能说不要政府。

  ●要让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能够成功,还要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来解决这些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和供给的问题。因此在这种状况之下,还需要一个因势利导有为的政府。

  张维迎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牛津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Mirrlees和产业组织经济学家Donald Hay,主攻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以及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我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

  ●最好的激励机制也只能缓解人的无耻,不能解决人的无知。

  ●创新的不可预测性意味着,政府根本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你连螃蟹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政府不应该阻止任何人吃螃蟹,但也没有必要为吃螃蟹埋单,因为那会诱使许多人假装吃螃蟹,但实际上不过是拿出吃螃蟹的姿势啃馒头。从啃馒头中得到的经验对吃螃蟹没有什么意义!

  放大镜

  产业升级时代来临,“产业政策”现争鸣

  在过去数年中,产业政策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但曾有学者指出,过去的产业政策失败的例子较多。当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摆在中国经济的面前,产业政策的问题开始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林张之争”中,双方都在为自己坚持的立场而正名。同时,这场产业政策的争论,也吸引了中国经济学界的诸多学者参与到这场争论中来。

  “一场演讲引发的论战”

  11月9日下午,林毅夫与张维迎在北京大学展开公开辩论,一场由演讲引发的“产业政策”之争再度上演。

  2016年8月25日,张维迎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演讲中呼吁“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局限和激励机制的扭曲,意味着产业政策注定会失败,更像是一场豪赌。因此,政府不应给任何行业、企业特殊政策。

  9月13日,林毅夫发表文章《一味反对产业政策就是不负责》,为产业政策正名。他认为,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或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一概反对或是无条件地支持一切产业政策,而是要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以帮助政府在使用产业政策时,减少失败,提高成功的概率。

  他表示,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政府需要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一定的激励,企业家才会有积极性去冒这个风险。

  尽管并未指名道姓,但是,一场学术界有关“产业政策”的华山论剑就此拉开了帷幕。

  张维迎很快有了反击,9月17日,张维迎发表一篇文章直陈“林毅夫在产业政策问题上的四个错误”,“林张之争”进入第二回合。

  张维迎认为,林毅夫的四个错误在于,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保持长时间持续增长很难说是奇迹、发挥比较优势与强调政府作用存在矛盾、企业家精神与产业政策存在矛盾、重新思考战略与体制的关系。

  随后,林毅夫也发表文章作出回应并进行逐条反驳。

  产业政策何去何从引发学界热议

  在过去数年中,产业政策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此前,政府曾先后针对摩托车、汽车、钢铁等行业出台过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

  但曾有学者指出,过去的产业政策失败的例子较多。比如,发改委曾支持煤炭钢铁电解铝等产业发展,但是,后来导致造成产能过剩,以及近年出现的光伏产业过剩等。

  林毅夫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等研究,其核心便是他昨日在北大演讲中曾提及的“比较优势”。张维迎则更加重视产业组织、企业管治、中国经济的转型。

  从1995年的初次“交火”,到2004年对我国发展前景的不同判断,和2014年对政府和市场作用以及对中国经验的不同解读,再到此次围绕产业政策的争论,二人四度交手之后,尽管胜败仍需时间的考验,但林张之争已然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面临结构转型升级的当口引发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当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摆在中国经济的面前,产业政策何去何从开始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林毅夫与张维迎“产业政策之争”的同时,中国经济学界的其他学者也逐渐开始关注产业政策的议题,并参与到这场争论中来。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真正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应该是能够强化竞争,弥补市场失灵的”。北大国发院教授黄益平则表示,绝大部分产业政策不成功,但在中国当前阶段,产业政策是必要的。

  外围采访

  姚洋:张维迎观点激进 似在敲警钟

  “在之前两人争论中,很多问题没有说透,希望两人能够面对面讨论一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谈起此次思辩会目的时表示,产业政策问题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两边的观点都需要。“可能大家会觉得张维迎老师的观点比较激进,但是总得要有人敲警钟。”姚洋评价张维迎和林毅夫的“交战”时表示,这样一种交锋可以让更多人关注产业政策问题,刺激学术研究、深入研究中国。

  陈平:林毅夫的观点比较接近现实

  张维迎和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激烈论战持续三小时,结束后,在场观众纷纷表示仍意犹未尽。新京报记者在散会后采访到北京大学陈平教授,对于此次“论战”,陈平评价:“林毅夫的观点比较接近现实,张维迎的观点比较接近意识形态。”

  花絮

  辩前握手言欢

  11月9日下午两点多,在正式开始辩论之前,两人握手言欢。“这可能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产业政策’大辩论。”主持人黄益平的开场介绍引来会场一阵欢笑。

  林毅夫率先登台。“我要特别感谢张维迎教授,我们是三十多年的老朋友了。我们两个人其实可以做到不同而和,但在学术上又有不同的看法,那就来讨论,”林毅夫在正式演讲前评价此次辩论,并自嘲:“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的话都是我讲的,我自己都不相信。” 林毅夫风格平实、语气温缓,后登台者张维迎教授直率、犀利,演讲开始不久直接“开战”。

  张维迎的幽默

  在张维迎的40多分钟的演讲中,张维迎锋芒般的言辞多次引发观众爆笑。而在演讲结束后的辩论环节,张维迎风格不改,步步紧逼:“我都不知林毅夫在讲些什么”、“你讲了半天了,该我讲点什么了”、“你说我没有看过你的书,我建议你也看看我的书”。

  林毅夫的委屈

  在张维迎强大的攻势下,林毅夫脸色微微涨红,并不断解释:“你到底是批评我,还是批评我也在批评的产业政策?”、“你回应我的东西,我没有说过。”“你老是批评我没说的事,然后把罪名加在我身上,我觉得我好冤枉。”

  王石的观战

  万科董事会主席、国发院客座教授王石也现身会场。王石婉拒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表示:“我不好评价这次辩论,欢迎你届时听我讲课。”

  B04—B05版统筹/李蕾 张轶骁

  B04—B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金彧 张泉薇 侯润芳实习生 王冰洁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11/10/content_659095.htm?div=1 report 6998 11月9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张维迎围绕产业政策议题展开辩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主持了这场辩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供图林毅夫张维迎11月9日1
(责任编辑:刘盛钱 UN64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