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新闻 > 数字之道——深度挖掘事实,体验资讯可视化的快感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39年1000篇《人民日报》影评里的“爱憎”

来源:综合 作者:丽娜 蕙蕙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39年1000篇《人民日报》影评里的“爱憎”

   2016年年末,国产贺岁片连番票房扑街,《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指责豆瓣、猫眼给《长城》、《摆渡人》等国产影片低分重伤电影产业,随后《人民日报》评论部发文《对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这份诞生于1946年报纸中的"老大哥"对电影的口味究竟是什么?

  我们在1978年到2016年的《人民日报》数据库中,以"电影"和"影片"为标题关键词搜索出3782篇文章,翻看其中1000多篇涉及评价的文章后,筛选了258篇影评、观后感。《人民日报》39年间给哪些影片点过赞,又真的"怼"过谁?

  《人民日报》的"爱":为谁点个赞 主旋律说了算

   在258篇影评中,25篇评价外国电影,余下233篇都和国产电影相关,这些影评中236篇是褒奖,超过九成,批判型的只有22篇。

 
 

  纪念昨天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电影界形成向国庆等重大纪念日献礼的传统,1959年,电影年产量53部,献礼片占18部,《五朵金花》、《青春之歌》、《林则徐》、《林家铺子》都是彼时作为献礼片创作。1969年因"文化大革命"全国电影产量为0,1979年、1989年、1999年,献礼片重被提起,但鲜有令人映像深刻的作品。

  进入21世纪,献礼片回归,《人民日报》刊登的好评电影几乎都有围绕特定时期献礼的主旋律影片。2001年为纪念建党80周年推出15部献礼影片,刊登的相关影评:

  【影评】

  "影片《毛泽东在1925》选择了毛泽东1925年回到家乡韶山冲的一段生活,展现了伟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斗争事迹与不凡风采。《走出西柏坡》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之际,如何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考……《无声的河》虽是一部儿童片,但它利用故宫的红墙、金山岭的长城、钟鼓楼、卢沟桥,从环境造型上营造出古都的文化气息。 ——摘自人民日报 2001.06.23 第7版 作者:仲言

  2004年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以及庆祝新中国建立55周年,后者的重点献礼影片是刻画共产党人感人形象的电影《张思德》和《郑培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张思德》和《郑培民》讲述了两个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郑培民同志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但他们都忠实地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每逢五年、十年的重要时期,《人民日报》都会刊载和献礼片相关的影评读后感,2009年向新中国60年献礼的国产重点影片升级到50部。除了建国周年庆之外,建党纪念日、建军纪念日、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都能看见和献礼片相关的影评及观后感。

  2011年恰逢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超过50部相关影片亮相,这些献礼的主旋律影片中,不乏熠熠星光。

辛亥革命剧照 

  记录今天
  《人民日报》的点赞轨迹和当时的时代特征始终相合。

  1978年时,影评仍然是一种"武器","点赞"角度也以强调阶级斗争和批判"四人帮"为主,以《熊迹》的影评为例:

  【影评】《熊迹》"影片形象地告诉人们,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把反对国内外阶级敌人的颠覆和破坏活动的斗争进行到底。"——摘自人民日报 1978.01.01 第3版 作者:无

  除了点赞国产影片,1979年《人民日报》也肯定了《摩登时代》、《未来世界》等美国电影:

  【影评】"我们希望今后要更多地放映美国以及其它技术发达国家的科学幻想、科学普及、科学教育影片,使我国公众更多地接触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开阔眼界,吸取营养,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新高峰!"——摘自人民日报 1979.02.04 第5版 作者:冯昭奎

  进入80年代,影评逐渐从"生硬的套路"走向柔和, 1980年《海外赤子》的影评中写到:

  【影评】"这位海外赤子并没有灰心丧气,仍然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像亲娘爱护自己的婴儿一样为培育橡胶苗而耗费心血。影片最后告诉观众,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摘自人民日报 1980.03.29 第8版 作者:杜埃

  80年代褒奖一部电影作品时,用词不再频繁出现"斗争"、"迫害"、"反革命"、"阴谋"、"狼子野心"等字样,也比较少见"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我国电影事业从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等语句了,1982年点赞《茶馆》时相对平和地写到"显示了一个人生真理:对待生活,斗争比妥协(逆来顺受)有出路;改良是一条死胡同,革命则意味着通向阳关大道。"

  这个时期点赞的影片类型也逐渐丰富,涉及爱情、校园、武打、教育、农村、民族团结等多种题材。到了90年代,儿童、农村、婚姻、亲情、法治、残疾人、青春等题材的影片越来越多,点赞的角度常能反映当时的社会观念,在《多此一女》的评论中写到:

  【影评】"离婚,对夫妻双方都是不幸的,而孩子则是不幸中的最不幸者。"——摘自人民日报 1991.03.10 第10版 作者:马锐

  1998年《人民日报》高度肯定《甲方乙方》,称其"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希望",进入21世纪,西部大开发、奥运等具有时代主题的影片不断上映:

  【影评】《买买提的2008》基调健康、欢快,情节生动、活泼,通过少年足球队经过艰苦训练,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过程,将博大深远的奥运理念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递出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心系奥运、参与奥运的美好情感。——人民日报 2008.07.24 第16版 作者:艺轩

  虽然不同时期的影片不尽相同,但赞美的态度未变,内核都是"爱国、爱党、爱家"等主旋律基调。

  39年电影关键主题一览:

 

  《人民日报》的"憎":"炮火"怼向谁 群众说了算

  《人民日报》给差评的电影并不多,《小时代》和《画皮2》就"中奖"了,批评前者崇尚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批评后者模仿国外魔幻"画皮难画骨",今年上映的《老炮儿》因为抽烟镜头太多,影响青少年成长,被评"脏烟灰缸奖"。2000年开始《人民日报》开辟了一档叫做"看台人语"的小栏目,选登读者对电影、书籍、话剧等文艺作品的评论,每篇300字左右,登在24版、23版或者14版。

  与《人民日报》客户端称豆瓣低分伤害国产电影不同,《看台人语》刊登的影评以差评为主,还有9条摘编自豆瓣网的差评。

  2000年1月到2016年12月,《看台人语》中,和影评相关的共63次,涉及48部电影,除了一部主旋律《第一书记》外,其他都是商业片,63次评价中,好评25个,其中超过1/3的好评来自3部电影《泰囧》《让子弹飞》《搜索》),中差评共38个占60%。

  差评扫射范围既远又广,毫不留情,《人民日报》也表现出容纳1星的肚量,都予以登发。

  【读者评论】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电影情节生硬刻意,甚至不惜渲染校园暴力以引爆所谓的"激情",多线情感的展开更是浮夸、做作,终究成为一出矫情的青春秀……——人民日报 2016.04.26 第23版

  【读者评论】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剧情不够金句凑,然而金句也不够……演员选择也有问题,要么浮夸,要么耍酷,不是演员不好,而是演员和影片不搭……——人民日报 2016.10.07第8版

  【读者评论】评《钟馗伏魔 雪妖魔灵》

  剧情冗长拖沓,在电影里好希望手里有个能快进的遥控器,情节不时让人出戏,一会是中国的《倩女幽魂》一会是外国的《冰雪奇缘》,一会是《魔兽世界》像是从经典作品那里不停复制粘贴,风格上摸不清方向,跌跌撞撞,离中国式魔幻大片还远着呢!——人民日报 2016.07.27第2版

  39年过去,《人民日报》变与不变的爱憎,勾画出不同时代文化生活的轨迹。

  1000篇里的花絮 电影《自尊》被批10次

 被提到最多的影片:《大决战》

被提及次数较多的影片 

 供稿时间最长的作者:黄式宪,供稿时间1962-2013,长达51年

 官职最高的来信读者: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田成平,评反腐影片《生死决绝》

 被怼的最惨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被痛批十次,被强烈批判"美化侵略战争"、"颠倒黑白"

 

 传播度最广的观片会:《人民日报》自家员工组织影片《生死抉择》观片会,并将自身感慨登上自家报纸03版

 登过头版的电影类消息:119篇

news.sohu.com true 综合 https://news.sohu.com/20170104/n477775482.shtml report 8098   2016年年末,国产贺岁片连番票房扑街,《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指责豆瓣、猫眼给《长城》、《摆渡人》等国产影片低分重伤电影产业,随后《人民
(责任编辑:杨丽娜 UN819)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