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停发霾预警”是假新闻?你也可能看到了假反转

来源:综合 作者:Vista看天下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停发霾预警”是假新闻?你也可能看到了假反转……

  人们都说,一场雾霾,看尽百态。

  在耳朵被各种:汽车尾气VS炒菜油烟谁是罪魁祸首?戴口罩VS不戴口罩谁活得比较久?逃离北上广VS驻守小城市哪个境界比较高?磨出了茧子之后。

  万万没想到,连「雾霾观测界两巨头」气象局和环保部,竟然都在话语权的争夺上,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停发霾预警”是假新闻?你也可能看到了假反转……

  事情还要从昨天说起,一张《关于暂停霾预报预警业务的通知》的通知突然在网络流传,这张落款人为「某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的通知显示:

  自2017年1月17日18:36分接中国气象局预报司电话通知,要求各省辖市气象局,各直管县(市)气象局,省气象台立即停止霾预报预警工作,并对于出现能见度小于10KM的情况,可根据相对湿度,按照雾开展预报预警工作。

也就是说,从17号晚上起,气象局突然被要求不能发布霾预警了,能见度实在太低的时候,还会按照雾进行预判。

  也就是说,从17号晚上起,气象局突然被要求不能发布霾预警了,能见度实在太低的时候,还会按照雾进行预判。

  此通知一出,舆论场上一片哗然,固然近期各地雾霾经久不散、话题多多,然而不预报预警,雾霾就没有了?哪怕伸手不见五指,也只说雾而不说霾,难道就没有伤害了?雾霾治不好,干脆闭嘴戴口罩,莫非雾霾也要进入掩耳盗铃的时代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等待着被官方「打脸」之时……今天上午,中国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却亲自向媒体证实了通知的真实性。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等待着被官方「打脸」之时……今天上午,中国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却亲自向媒体证实了通知的真实性。

“停发霾预警”是假新闻?你也可能看到了假反转……

  并给出了气象局停止雾霾预警的原因:之前气象局与环保部门在发布霾相关信息时都是各发各的,常会出现预警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两位好基友要商量出一个共同认可的机制,具体方案仍在起草中。但并没有透露新机制出台的时间,大家暂时还只能静静等待。

  至少从目前气象局工作人员的说法看:他们突然被要求停止霾预报预警,可以说不是甩锅,也不是明目张胆地掩耳盗铃。如果真的可以制定出一个准确并合理的霾预报预警机制,对于国计民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环境保护法》和《气象法》分别赋予了气象局和环保部这对「老冤家」,各自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的法律依据。而他们因为各自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不同,却闹出过不少
  毕竟,《环境保护法》和《气象法》分别赋予了气象局和环保部这对「老冤家」,各自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的法律依据。而他们因为各自的工作流程和标准不同,却闹出过不少「你黄我橙,你橙我红」这种看得吃瓜群众一脸懵逼,不知道该信谁的「乌龙」。

  比如,前不久成都同时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预警红色和霾天气预警橙色 ,就给公众造成了不少困惑,「为什么同一次污染过程有两种不同颜色预警,难不成是朝令夕改」?

  这都是因为把我们整蒙圈的两个预警,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就拿去年12月20日的北京的那次大雾霾为例,当时同一天也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预警。

第一个是橙色的
第一个是橙色的霾预警,来自北京气象台,证件照是个无限符号。
第二个则为,红色的
第二个则为,红色的重污染天气预警,来自北京市应急办,符号是个带口罩的光头。

“停发霾预警”是假新闻?你也可能看到了假反转……


  两者不仅发布流程不同——

  霾橙色预警是由中央气象台内部会商决定并自行发布;

  重污染红色预警是由设立在北京市环保局的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向北京市应急办提出发布红色预警信息的建议,之后,由北京市应急办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

  对应的举措不同——

  气象局发的霾预警,只是生活参考,健康和安全提示,不具备强制性;

  但应急指挥部发的重污染预警不一样,它是政府的管理行为。一旦发布之后,就有对应的措施,比如单双号限行、企业限产、学校停课都是基于重污染预警,而不是霾预警的举措:

“停发霾预警”是假新闻?你也可能看到了假反转……
  最重要的是,两者的制定标准更不尽相同——

  霾预警参考的主要指标是能见度和PM2.5浓度;

  而重污染预警的主要指标是AQI(空气质量指数),AQI中除PM2.5外,还包括SO2、NO2、PM10、O、CO等其他五项参考标准。

  也就是说,霾一定属于重污染,但PM2.5浓度并不能够完全左右AQI指数。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临汾SO2污染事件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因为雾霾指数不高没有引起重视,殊不知最可怕的却是SO2这个造成重污染的元凶之一。

但问题是,这种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名词,对于专门研究环保或天气的学者理解起来也许是小菜一碟;可对于大部分只是靠看新闻和听天气预报判断空气质量、适不适合出行的普通民众而言,未免就有些强人所难。

  但问题是,这种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名词,对于专门研究环保或天气的学者理解起来也许是小菜一碟;可对于大部分只是靠看新闻和听天气预报判断空气质量、适不适合出行的普通民众而言,未免就有些强人所难。

  毕竟不是每个人在出门前,都有时间和能力确认哪个是最准确的标准(小编看着资料理了半天才整明白)。在没有看明白这些区别之前,也是很容易对监测部门的权威产生怀疑的。

  于是为了行公众、也行自己一个方便,机智的气象部门决定:

  把两项预警「合二为一」,先取消气象部门对雾霾的直接发布权,双方一起商量出新标准,再向公众进行预警。

这样一来,至少从字面意思来看,以后产生歧义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

  这样一来,至少从字面意思来看,以后产生歧义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

于是,在有关部门向公众说清楚「气象局停发雾霾预警」的缘由之后,不少声音开始站出来疯狂打之前质疑这项举措的舆论的脸——

  于是,在有关部门向公众说清楚「气象局停发雾霾预警」的缘由之后,不少声音开始站出来疯狂打之前质疑这项举措的舆论的脸——

我们不否认,确实有很多「想搞个大新闻」的标题党。但与之相对的是,在这个「李菊福」的解释出现之后,仍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我们不否认,确实有很多「想搞个大新闻」的标题党。但与之相对的是,在这个「李菊福」的解释出现之后,仍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首先,是气象部门的放权、以及环保部门的公信力问题。

  报道中负责人说的很明白,他们正在酝酿一个所谓的协调会商机制,实质是取消了气象部门及时独立发布雾霾预警的资格。

  之前,双方也曾因为霾的属性问题产生过一次分歧。去年12月16号,气象局先出一招:公开声明「霾也是一种气象灾害」,内心OS:气象灾害就该归气象去预报。

可没想到,环保部门反手就是一记「暂停你局霾预警预报权」……

  可没想到,环保部门反手就是一记「暂停你局霾预警预报权」……

在理论上,把雾霾预报预警权慢慢从气象独立到与环保结合,可以说是一种进步。相当于
在理论上,把雾霾预报预警权慢慢从气象独立到与环保结合,可以说是一种进步。相当于拉下脸皮承认了:霾不仅仅是天灾,更事在人为,不归气象局管而归环保局管也是合情合理。

  但放在实际运用上,就不能100%打包票了。

  尴尬事实是,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治理霾还是基本看老天爷脸色。不起风,就有霾;有了霾,等风来,早就成了共识。

  至于限不限行、减不减排,实践证明,都不如风儿姐姐一呼气的口臭来的有效。

  预警这事情可以不归气象局做,但在气象数据上还是应该气象局来顶大梁,毕竟什么时候有风来,可是每次深陷雾霾囹圄中的人们唯一一丝希望了。

更何况,作为纯技术部门的气象局,其实一直以来口碑还不错,除了夏天气温预报不破40度令人想掀桌之外,基本上没什么黑点。

  更何况,作为纯技术部门的气象局,其实一直以来口碑还不错,除了夏天气温预报不破40度令人想掀桌之外,基本上没什么黑点。

  而掺合进来的环保部门,可是丑闻累累的造假大户。之前我们曾写过一篇关于空气质量监测造假的文章请戳 当雾霾监测仪和你一样戴上口罩,自欺欺人的骗局何时能休?

  封路封学校、用大炮车24小时洒水、给雾霾检测仪戴口罩……各地环保局的不堪历史无法尽数,2015和2016两年,一共发生了2600多起环保监测数据造假事件。

西安某空气质量监测点,工作人员给监测仪戴口罩
西安某空气质量监测点,工作人员给监测仪戴口罩

  两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呢?其实无非是一个「利益相关」——

  气象局作为测霾的独立部门,刮风下雨涉及不到乌纱帽,任它闹不出什么幺蛾子;

  而环保部门作为身处抗霾的要职单位,对霾的出现可是负有很大责任的,治霾就是军令状。

  因此不少人提出了质疑:气象局本身就是必须要发真实气象报告的独立部门,而不是和什么环保部门建立联系共同研究发布气象报告,什么事儿和乌纱帽联系在一起,再看多了狼来了,让群众担心在所难免。

“停发霾预警”是假新闻?你也可能看到了假反转……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的小编在上面提到过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和职能重复问题。那么,我们再退一步讲,在分界不清晰但又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上,采取协作模式其实是很常用的手段。

  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就有由环保部门统一行使空气质量预警职能,由气象、海事等部门提供必要数据支撑,以此解决空气监测预警职能交叉带来的重复建设和预警准确性问题的经验。

  好的先例摆在那儿,哪怕有个过渡期或者整合期,也不至于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这就引出了本次事件的另一个症结:霾预报预警说停就停,信息公开没跟上。

  小编今天下午浏览中央气象台网站时发现,在环境气象一栏中,原本应该存在于第一位的「霾预报」已经消失——

央视著名天气预报主持人
央视著名天气预报主持人
宋英杰也在微博中说:因为是特殊时期,就连自己这两天做节目时,都不能提「霾」这个字,还打趣道「感谢汉语无比丰富的表达方式」。

“停发霾预警”是假新闻?你也可能看到了假反转……

  与旧标准痛快地「说停就停」相对的是,新的标准却迟迟没有出现。在负责人口中,措辞是——

  商讨中,不久之后将公布。

  我们无法推断这个「不久之后」是多久,可至少在新标准出台之前,突然暂定气象部门雾霾预警也未免显得一片混乱,视同儿戏。

  一方面,昨天上午的霾区预报显示今天河北、山西等地仍有重度到中度霾。气象局和环保部门信息分歧,当然有协调统一的必要,然而总不能撂下挑子去协调。

  另一方面,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关涉到「雾霾信息是否公开透明」的重大话题,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很容易引发大家的焦虑。

单就这次而言,其实完全可以提前沟通好,建立联动机制后,再向社会发布,并撤销原有不同标准。不至于每次有个动作,不管好坏都搞得人心惶惶,给大家留下吐口水的漏洞。

回到开始的争议:许多人错以为的「掩耳盗铃,雾霾不报了」,固然是误解,但对于信息不对等的担忧却是真实存在的。标准什么时候出台、由谁来负责都没有明确说明,又怎么让人完全放心。

  回到开始的争议:许多人错以为的「掩耳盗铃,雾霾不报了」,固然是误解,但对于信息不对等的担忧却是真实存在的。标准什么时候出台、由谁来负责都没有明确说明,又怎么让人完全放心。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都盼望着混乱只是暂时的,盼望着更合理、更严格的标准尽快出台。

  说到底,新的雾霾监测标准并不是「不能」成为一种进步,问题只在「想不想」。

  让我们戴好口罩,拭目以待。

news.sohu.com false 综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A5NDcyMA==&mid=2651662979&idx=1&sn=c4a58f0dbdfd014ef988cf40f585ed5e&chksm=bd74816c8a03087a806d7c3af08d3e69c5b95dfb870964a9daa6b447f457e6c435fe8880bbe1&mpshare=1&scene=23&srcid=01196HOIskg8yUnsD3jrLgWz#rd report 8976 人们都说,一场雾霾,看尽百态。在耳朵被各种:汽车尾气VS炒菜油烟谁是罪魁祸首?戴口罩VS不戴口罩谁活得比较久?逃离北上广VS驻守小城市哪个境界比较高?磨出了茧子
(责任编辑:钟庆辉 UN66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