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中央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 新闻动态
东北振兴:重在“转型”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13日22:41  中国经济时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本报记者 张迎新

  编者按:振兴东北被作为“国策”之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东北问题,如何振兴东北?近期,吉林大学、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振兴东北依次组织了专家研讨会。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本报将推出6篇系列报道。

  日前,吉林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在长春联合举办了“振兴东北——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北大、清华、东北三省的社科院等25家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及国家发改委和东北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就如何“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观念推动东北振兴”的主题,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视角进行了集中深入的探讨。

  东北问题的实质

  “‘东北现象’主要是计划经济存留的问题,只不过在东北比较突出而已;‘新东北现象’主要是东北农业受到的冲击,导致农产品滞销。东北社会问题主要是企业下岗职工引发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稳定问题。其实质是转型,它不仅仅停留在体制转轨的层面上,而是整个社会层面的转型。”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冬林教授如是说。

  宋冬林说,东北问题与国外同类问题相比较而言,又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国外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是在工业化之后,有完善的市场体制,政府可以投入大量财力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东北则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体制转型中,缺乏资金支持的背景下。归纳起来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一个是钱的问题。

  宋冬林认为,振兴东北是一个深刻的改革过程,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彻底改革,国企改革重要的不在减员,而在于转换思维。振兴东北还缺少一个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类似的新的增长极。

  不在“开发”而在“转型”

  “东北问题就其根本而言是经济社会转型的断裂。”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认为,振兴东北的关键不在“开发”而重在“转型”。

  郑杭生说,当前中国正处在两个转变中:一是经济体制的转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社会结构的转型,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

  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时并进的发展阶段,是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特征。相比之下,东北地区“转轨” 、“转型”的特殊之处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原有计划体制实行时间最长、贯彻最为彻底的地区。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东西在人们头脑里已根深蒂固,为此改造、振兴和转型的严峻性也就在此。

  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镇,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走向衰落,出现了“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和“后东北现象”。郑杭生分析指出,“东北现象”是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困境,其实质是东北三省社会转型期特有的“逆发展困境”。

  转轨时期,改革次序很重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刘世定教授则认为,东北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个转轨适应的问题。振兴要依靠通过制度变革,改善激励结构和激励方向。他认为,市场取向的制度变革存在着双重激励机制:一是激励人们扩大生产、创新,把蛋糕做大;二是再分配机制。在此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又面临着制度、资源和需求三重约束。但要注意转轨失序可能造成经济增长乏力、再分配导致不平等的加剧。还要特别重视东北的改革次序,东北面临着比华东、华南更严峻的转型问题。东北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的刚性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约束力。

  重建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基于对长春、抚顺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50多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吉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教授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是资源产业、社会结构双重断裂,而经济发展与社会基础的重建是个一体化的过程,重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刘少杰说,东北经济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它从建立之初起,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单位,更是一个社会生活单位。国有经济要求立足于以集体行动为核心的社会行动基础之上,而市场经济则要求立足于以个体行动为核心的社会基础之上。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虽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体制明确地从国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社会基础却没有明确地按这种转变的要求发生同步转变,由此出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断裂,这是产生东北问题的深层根源。

  “为此要把握好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社会基础的定位。”刘少杰认为,单纯的市场经济在东北行不通,这是因为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在东北根深蒂固,大批的失业人员还停留在对原来的经济体制的幻想上。因此,单纯的以个体行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并不适合东北,应建起个人选择和社会群体支持结合起来的全新的社会基础。

  振兴首先要认清自己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邱泽奇教授从传统企业转型的视角分析了振兴东北的问题。他认为,传统企业依次经历了纺织业、制造业、电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以传统企业为背景的社会形态呈现出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劳动分工,成为社会分化的基础;二是城市生活,聚集在大型企业或企业群周围的城市生活成为工业革命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典型特征;三是分层的社会结构,这是工业革命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邱泽奇说,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总体设想是要实现制造业的转移。制造业转移需要相应的管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市场条件。东北地区是有优势的,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在民众中拥有普遍的工业意识,熟练的技术工人以及管理制度;但是,东北还缺乏一些必要的条件,如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对分层市场的认识,特别是对全球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地区市场认识不够充分,这些都有可能制约东北的发展。只有东北人充分的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最后实现振兴。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外电:中国大力振兴东北 老工业区出现希望曙光(10/10 09:55)
  • 老工业基地改造“绣球”抛向民间资本(09/30 04:25)
  • 薄熙来称振兴东北战略完全可成功 强调做六件事(09/30 00:31)
  • 薄熙来称华晨集团前董事长仰融不是民营企业家(09/30 00:30)
  • “新东北”较劲“长三角”和“珠三角”(09/25 02:58)
  • 参与老工业基地改造研讨洽谈 60民企巨头将来黑(09/23 07:23)
  • 一个游子对东北的反思:振兴东北先震东北人(09/22 10:36)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