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媒体频道 > 传媒院校
暨南大学文学院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8日16:57  
  地区:大陆

  地址:广州天河区石牌

  邮编:510632

  电话:020-85220038

  网址:https://mercury.jnu.edu.cn/news/yxjs/yx/wxy.htm

  简介:

  暨南大学文学院创立于1929年。其后,迄1949年,全国院校调整,暨大停办之前,一直为全校五大学院之一。下设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社会学四个教学系。其间,历史社会学系改为历史地理学系,政治经济学系换为教育学系。1946年增设新闻学系。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办以后,设中文(含新闻专业)、历史、外语、三系,直至1970年学校被迫停办。1978年复校以来,首先恢复了“文革”前的中文、历史、外语三系,又复办了新闻学系。1985年,文学院重建,下设中文、历史、外语、新闻四系以及社会科学理论基础部。由此到1988年,又增设对外汉语系、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中国语言文化教学中心。至1995年7月底,社科部与对外汉语系先后划出文学院。1996年3月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划入文学院。1997年东南亚研究所、华侨华人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所划入文学院,现共有10个系级教学和科研单位。还设有方言研究中心、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港澳文化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唐宋文学研究室等专门研究机构。

  建国以前,文学院随全校二十年辗转迁徙中,先后有陈钟凡、郑振铎、许杰、刘大杰、吴文祺等十三位全国著名学者担任院长。相继有夏丏尊、许德衍、周谷城、梁实秋、沈从文、李健吾、钱钟书、许国璋、龙沐勋、方光焘、叶公超、洪深、郭绍虞、王统照、傅东华、李健吾、张天翼、陆侃如、冯沅君、周熙良等一大批一流学者分别在文学院各系亲执教鞭,授业解惑。鸿彦硕学,流光溢彩、有云蒸霞蔚之盛。接连二十多届以海外华侨为主体的莘莘学子负籍承学,毕业后流走天下,允称“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文学院不仅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素质高,科学研究方面也有较强的实力,研究领域广泛,学术业绩突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文艺学与比较诗学、现代汉语方言、语法修辞与文字学、中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史、国际关系学、华侨华人研究、东南亚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中国近现代史、海外华文文学、港澳历史与文化、新闻传播学、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等。

  在全校211工程建设7个重点学科中,文学院承担其中的3项:文艺学与汉语文学、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华人、汉语言文字与华文教育(中文系与华文学院共同承担)。

  全院拥有建立在汉语言文学学科之上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建设基地1个;建立在二级学科的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列为省重点扶持建设的学科;有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古典文献学3个部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广播新闻学3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以及16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文学院一贯重视加强教学工作,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追踪学术发展。近十年来,全院先后开出150多门新课,主要包括应用性较强居学术前沿而有深度的专业课程。同时创造性地进行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多年来,学院坚持以重点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个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明显效益。此外教材建设成果显著,学院每年都有多部新编教材出版,部分教材在全国取得权威影响。努力推行电化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除依托全校现代化教学设施外,学院拥有一间电化教学课室、一间电脑室和多间实验室、图书室,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基本适应了教学的需要。

  专业设置:

  新闻系是我国新闻院系中开办最早的系科之一, 于1946年在上海成立。第一任系主任冯烈山, 第二任主任詹文浒。1984年曾办过双学位班一期;1986年开始办过两届研究生班, 共有学生26人。该系从1985起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招收导师制研究生,至1999 年止已有41人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起设立广告学专业, 并从1994秋季招收本科四年制学生。该系设有广播、电视、摄影、广告实验室,现有设备约值人民币100万元,在同类专业中比较完善。目前在读本科生471人,研究生51人,其中海外生151人, 占在读学生三分之一以上。

本、专科专业介绍

专业全称
创办时间
学制
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
1978年
本科4年
培养适合于各大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等部门的新闻工作者,也能胜任公共关系、社会工作、秘书等方面工作。
国际新闻专业
1984年
本科4年
培养从事海外新闻传播与对外宣传报导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适于在通讯、报社、电台、电视台等部门就业,及从事公共关系、秘书等方面工作。
广告学专业
1994年
本科4年
培养适合于海外和国内各广告公司、广告管理机构的高级专业人才,可从事各种媒体的广告策划、管理与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与制作以及广告教学、与广告客户、广告媒体沟通的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新闻传播与公共关系专业
1991年
专科2年
 

主要课程

新闻学专业: 语法修辞、中国古代文学、逻辑学、法律基础、社会学概论、普通心理学、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新闻采写、报纸编辑、
  新闻摄影、 广播新闻、电视学概论、电视节目制作、新闻评论写作、
  电视新闻、基础摄影、论文写作学、大众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网络传播、
  新闻事业管理、宣传舆论学、微机应用系统、英文报纸阅读、英语广播听力、
  英汉电讯翻译、汉语修辞学、写作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广播摄影等。
   
国际新闻与 语法修辞、中国古代语文、社会学、心理学、国际关系、国际法、新闻英语、
传播专业: 英语新闻、 广播听力、国外新闻业、海外华文报业、新闻学概论、
  大众传播学、新闻采写、报纸编辑与评论、新闻摄影、广播新闻、国际广播、
  电视学概论、电视节目制作、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等
   
广告学专业: 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广告摄影、
  电视广告设计与广播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策划、广告媒体研究、
  广告心理学、美学、广告经营与管理、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大众传播学、
  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创意思维、法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

硕士专业方向介绍

新闻传播理论: 研究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大众传播理论。
  导师:吴文虎教授 、陈卫星副教授
   
新闻业务: 研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报纸编辑学。
  导师:邝云妙教授
   
中国新闻事业史: 研究我国古代、近代、当代新闻事业发展史。
   
世界新闻事业史: 研究各大洲及第三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概况。
  导师:陈卫星副教授
   
电视新闻学: 研究电视媒介基本原理, 电视新闻采编制作业务。
  导师:黄匡宇副教授
   
公共关系学: 研究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及相关的边缘学科,公关实务。
  导师:马秋枫副教授

实验室及图书资料简介

实验室名全称:新闻学实验室

实验室的主要功能:为广播、电视、摄影、广告提供教学实验手段。

图书资料册数、种类数:现有书籍10936种,11124册;中外文期刊159种,中外文报纸40种。

  资料室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共6间房。其中书库2间、期刊库、报纸库、阅览室、办公室各一间。阅览室装修良好, 设有空调和舒适的阅读座位,可供全系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科研和学习。本资料室还配备一套先进的复印机设备,复印快捷、清晰。

  学位信息:

  目前,全院所属教学和科研单位共覆盖着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新闻学、广告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6个本科专业和商务英语本科招生方向。全院在二级学科上建有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国际关系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专门史、新闻学、英语语言文学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院系领导:

  院长:魏中林教授
  副院长:马秋枫副教授、王心洁副教授、谭其学
  党委书记:马秋枫副教授(兼)
  党委副书记:王心洁副教授(兼)
  新闻学系单位负责人:
    系主任:蔡铭泽
    副系主任:刘家林、林如鹏
  党总支书记:王燕菊
  党总支副书记:林如鹏

  师资力量:

  全院教职工298人;其中教师199人、研究人员30人、教辅人员27人。教授、副教授101人;研究员、副研究员18人。硕士导师62人、博士导师13人。

新闻业务教研室
教授: 邝云妙
副教授: 马苏苏、薛国林
讲师: 林如鹏
助教: 肖伟
   
新闻史论教研室
教授: 吴文虎
副教授: 谢骏、刘家林、蔡铭泽、王玲
讲师: 侯东阳
助教: 支庭荣
   
广播、电视摄影教研室
副教授: 黄匡宇、梁巾声、张印平
讲师: 陈哲
   
新闻英语教研室
副教授: 曾庆丰
讲师: 李异平、翁红宇
   
广告教研室
副教授: 马秋枫、李 苗、杨先顺、杨小彦
讲师: 赵育冀、莫智勇、王天权、李小勤
助教: 叶琦
   
党总支办公室
党总支书记: 王燕菊
学生秘书: 黄睿
   
行政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曾利斌
   
实验室
工程师: 谢毅
助理工程师: 麦绍康、彭伟步

  学术成果:

  学院多年来滚动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国务院侨办、广东省社科规划及横向合作等诸多课题;每年有大量成果出版;许多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省部等各种奖项。海内外学术交流广泛,连续主办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