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 清代官员合影等级分明。 |
 社会- 猪车木板间隔大,方便猪呼吸。 |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王峥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辉 核心提示:厚重的相册、发黑的扉页,一张张清晰依然但已略微发黄的黑白老照片无声地诉说了一段老故事。 事隔近百年后,随着最近荔湾区两本旧相册的出现,伟人詹天佑和中国第一条自主兴建的京张铁路从历史的尘埃中回到世人面前。 昨日上午,记者在广州荔湾区编志办见到了这两本相册,据悉,这是在广州西关首次发现有关詹天佑先生的文物,相册中的不少老照片鲜为人知,弥足珍贵。 收拾祖屋找到宝 起初懵然不知道 据了解,因中央电视台要录制关于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生的节目,有关工作人员来到广州,寻找相关人士后代做采访。荔湾区编制办胡文中主任在带领有关人员到詹天佑同学梁育之先生的外孙女家中做采访时,偶然得知其家中有梁育之留下来的画册、相册,当时找出来翻看,竟意外发现其中两本相册是由詹天佑亲笔题字,赠送给梁育之的。相册内共有183张老照片,其中有的公开过,有的则从未公开,十分珍贵。 梁育之的外孙女黄佩瑜告诉记者,相册的发现纯属意外。原来,梁育之祖屋在逢源正街25号,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今年祖屋才被收回。黄女士一家清理时,在一堆杂物中发现有一个柜子,打开一看,里面有近30本图册类的东西,大部分是资料、图片等。直到这次接受采访,他们才知道原来不少是珍贵资料,除了两本相册是詹天佑的赠品,另外还有一本十分精美的《京张铁路标准图册》,也是詹天佑主编的科技书籍。 黄女士说,有关物品暂时放置在荔湾区地方志馆内,待家人商讨有关事宜后再确定是否将其捐赠出来。 年代久远兼发霉 相册扉页留手迹 两本相册封面写有“京张路工摄影”字样,分别为上卷、下卷,为后翻式,拿在手里相当沉。因年代久远,相册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其中下卷部分页面出现局部脱落。封面、页面呈暗黄色,部分位置还出现了发黑、发霉现象,翻开动作如果稍大一些,就会有微粒、尘土掉落出来。 打开上卷的封面,扉页正中镶嵌了一张詹天佑的半身单人照,该照片曾多次作为其标准照出现在其他报刊、杂志中。扉页上十分端正地用毛笔书写了“育之同学惠存”、“詹天佑赠”的字样,从扉页左下脚留的图章来看,该相册由北京同生照相馆制成,但具体是由谁负责拍摄的和拍摄的年份不详。 两卷相册照片的排列并没什么讲究,照片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官员合影、京张铁路工程负责人合影、京张铁路修筑路段情况、轨道、桥涵、铁路用房等,还有些是铁路沿线的景点。 史海遗珍: 官员合影着清装 官员合影中有多达十几人的、有2、3个人的。官员着装一丝不苟,都是黑大褂。只能从其站位的不同来判断官位的大小。 其中一张名为《邮部堂宪张垣观成》的多人合影十分有趣。照片中有近20名人员,有官员,也有普通人员,奇怪的是,该照片中人物的眼光都不在一处,有的看东、有的看西,有的显得十分严肃、有的则表现得不知所措。 播德威机车够威 光听这个名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从机车的外形来看,的确是够威风的。从照片上看,机车上一人显然是负责机车运作的工作人员。另一人衣着不俗,应该是有点权威的人士。机车收拾得十分干净,没有多余的附属物。 车站无人只有兵 其中有一张沙城车站的照片,车站十分简单,但车站建筑十分漂亮。屋顶设计成长墙头样式,通行口则设计成拱门样。这样一来不仅外形美观,而且人流通行量大,十分实用。尽管车站不大,而且当时并无列车通行,但两名守卫还是站得笔直,尽职在铁路旁。另一名则可比较自由地走动。 马车厢比猪车长 所谓猪车、马车,指的是列车上专门用来运猪、运马的车厢。因功能不同,两类车厢的构造也很不同。猪车属封闭型,四面都有木板,但板板之间空隙比较大,是为方便猪们透气所用。猪车外形看起来有些简陋,车厢中部设置了木门,并有木锁等装置,显得十分结实。马车车厢呈狭长形,明显长过猪车。而且车厢没有车顶,是敞开式的。但其车厢周围的木板十分紧密,车厢两头才有门出入。 图册全英文出版 《京张铁路标准图册》是詹天佑主编、1913年由中华工程师会在广州用英文出版的,册内编入京张铁路工程标准49项,包括桥涵、机车库、水塔、铁路用房、头等二等混合客车等标准,是我国第一部铁路工程标准图册,在我国铁路工程标准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价值 詹天佑确是西关人 荔湾区编制办胡文中主任告诉记者,相册内有的照片已被公开过,但其中很多没被公开,有的鲜为人知,弥足珍贵。胡主任表示,作为詹天佑先生故居所在地,这是在西关首次发现有关詹天佑先生的文物,由此也进一步证明了詹天佑先生的的确确是西关人。 原来,由于詹天佑历年用中文书写的履历均为“广东南海人”或“广东南海民籍”,因此不少史料、文献都认为詹天佑是广东南海人。直至几年前,詹天佑之孙、北京詹天佑纪念馆馆长詹同济,带着家中保留的清代詹天佑在西关十二甫故居的照片,到南海寻找故居但没有结果时,人们才注意到一直被忽略的广州西关故地。后经多方考证和后人记述,詹天佑故居在荔湾区十二甫西芽菜巷42号,詹天佑在此出生和长大。现仅屋前半部分仍保留旧貌。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