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狐
挑战8848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动漫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军事 | 企业 | 传媒 | 校园 | TOP100 | 评论 | 我来说两句 | 新闻中心纯文字版
Sohu 首页>> 新闻 >>文教>>新周刊(第140期)>>专题
  142期:7个正在成长的个人品牌 名字就值1000万?

  2002年12月17日10:10 

  文/夏楠

  周立太:名字就值1000万?

  周立太在深圳龙岗的一栋民宅里租了两层房子。除了从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过来办案的几名律师和他之外,就是十多个断手断臂的工人了,同平常的每天一样,他们簇拥一起吃着晚饭。这个令人震憾的“组合之家”曾经上过国内外N家主流媒体。

  深圳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全国各地大量的打工仔在这20年中如潮水一样向它涌来,工伤事件无可避免地成为案例之首。但在1996年之前,打工仔们还是一声不吭。1996年5月,周立太前往深圳办理工伤赔偿案件,结果由此一脚踏进深圳就再也回不去了。他先后受理了珠江三角洲700多件工伤赔偿案件,目前已受理了来自全国的工伤赔偿及劳动争议案件2000余件。通过一系列的诉讼,创造了中国工伤赔偿假肢更换费的先例,并推进了深圳市乃至广东省的立法。现在,不止深圳,全国的打工仔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律师,专门为他们这一类人打官司。他们说:只要到深圳就可以去找周立太,周立太是“指路明灯”。另一种说法是:周立太专为断手断臂的人打官司,赢了才给律师费。他的口碑如此之好,所以不断有人找上门来,周立太曾经租了4层楼,一两百个因工而伤的打工者住了个满满当当。

  周立太其实也想关注更多的弱势群体,但工伤者的案件让他挤不出丁点儿的时间。事实上,周立太举债供这些上诉人吃和住,到官司胜诉之后,却常常会有一些让人心寒的事情发生——胜诉者可能会招呼不打就偷偷溜走,一去不返,律师费又会泡汤!周立太对这个缺乏诚信的社会只好无奈地摇头叹气。

  周立太这样做,是出于良心,也是因为出身贫寒养成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周立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但是他坚持自学成才,并且长期把目光投向打工者,尤以处理工伤索赔为最擅长。这些,都成为周立太传奇色彩的一方面,也是他在人们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品牌形象。周立太成功地把自己定位在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上。

  但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周立太也意识到为工伤者打官司是个庞大的市场,有意识地坚持向工伤案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显然,他将自己立足在市场经济之中,付出多少就该拿回多少。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2001年,以他自己名字命名,成立了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事业红红火火的。到了今年,他已买了300多平米的写字楼办公,迄今为止的总收入为100多万元。周立太信心十足地认为他的事务所会做得更好。

  现在,周立太每个月要应付大大小小十多家媒体的采访。他很乐意跟媒体打交道,按他的话来说,因为他和大多数媒体一样,关注的都是弱势群体,他找到了这个理想的支撑后台。他也承认,在深圳办案的最初,如果不是媒体他恐怕熬不到今天。正是这些报导,让更多的人认识周立太,也认知了他的定位和形象。周立太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从重庆飞往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高校,到处讲学。在接受采访的前夜,他刚从重庆飞来深圳,第二天,他又将奔赴西南政法大学进行演讲,探讨关于弱势群体的维权问题。这再一次在民间确定了周立太的个人品牌。

  周立太的事迹引起香港及美国方面多家机构的关注,他们也乐意资助他。目前,周立太虽然债务在身,仍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8月初,他已向有关方面申请了周立太的肖像及名字的注册商标,并进行相应评估,有人甚至估测,价值在1000万。现在,立太事务所前景看好,对于“利用自己的名字赚钱”他似乎再也没有疑虑了。他还开设了中英文个人网站,正积极准备的事情有:成立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成立周立太劳工研究所。显然,他个人品牌的触角正努力地往更开放的区际伸展。

  周立太的出名似乎已成为一种现象,社科院对此正进行专门研究。周立太自己却说:“周立太现象是不正常的现象,周立太的出名是社会的悲哀,是因为断手的悲哀。”但毕竟,周立太还是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周立太

  出生年份:1956年

  出身:出生于重庆市开县五通乡一个农民家庭

  教育:读到小学二年级

  经历:1974年到西藏参军;1979年1月复员回到开县务农;1980年到湖南省安乡县安尤砖瓦厂打工至1983年,在打工期间自学法律;1983年1月份回到开县从事法律服务工作;1986年参加全国律师统考,取得律师资格,一直在重庆四方律师事务所从事专职律师工作;2001年6月经批准在重庆设立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

  名气指数:在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周末、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美联社、华新社、路透社、凤凰卫视等国内外200余家新闻媒体上有过大量报道,还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评为2000年、2001年十大新闻人物及十大风云人物。

  李东田:自恋是一种必要的态度

  文/美圻

  当初开办自己的工作室时,李东田对于“个人品牌”毫无认知可言,现在,他的名字已经成为流行时尚的代名词,成为前卫的年轻人追逐的目标,成为所有的明星信任的形象顾问。为了这种有点使命感的工作,他乐此不疲地奔波在世界各地,努力地延续着自己品牌的成绩,也体味着其中的艰苦与磨难。

  “东田”的品牌源于李东田个人事业的开始。1999年,李东田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注册公司需要一个名字,他一下就想到了这个有点自恋的方式:用自己的名字吧,也许可以自己书写一段关于时尚的历史。在国内当时个人品牌还不多见的背景下,他经常会碰到人们提出同样的问题:“东田造型是什么?”。在没有被大家接受的时候,李东田只有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艰苦的努力向大家做出回答——东田造型就是新的时尚态度,是潮流的风向标。

  那时候,李东田每天的日程都是满的,几乎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比如专程到纽约为王菲的MTV做造型;操刀许晴、陆毅的写真集;为周迅的宣传做造型;电影电视的化妆;给模特做造型;拍广告;接受采访;看亲朋好友;处理公司事务……

  随着事业的展开,工作量加大,“东田”逐渐发现,要想维持自己的品牌,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一个集体来支撑。在这个集体中,“东田造型”便成为一种技术精神的象征,大家就围绕这个主题来工作。当然,集体的主导还是东田本人,关于运作、经营的发展方向还是由他亲自决定,但更多的时间,李东田依旧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他不愿意脱离工作室中的具体工作,“东田”一直尽量保持着硬件上的更新,他还喜欢和员工一样参与各种造型任务,力图以自身品牌效应取得更多外界伙伴的信任和兴趣。每次出席公众活动的时候,他都会把自己的出现看作整个企业的亮相。李东田明白,品牌是一种文化,个人品牌更需要创业者本人的文化形象树立,并非朝夕可争。

  东田的眼光独到。一个简单的面试他发现了“丑小鸭”吕燕,大胆地给了她一个重要的机会,并邀请她担任自己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而今的吕燕已经活跃在国际T型台上,成为拉夸、迪奥的御用模特了,在各家媒体面前,吕燕依然感激当年东田的知遇之恩。

  李东田一直强调着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他将其看作是自己企业生存下去的“粮食”。管理和企业文化是“东田”最善于驾驭的部分。目前,李东田发掘出的造型师都已经达到了独当一面的水平,很多都成为了业内的精英人物。他可以背出几乎所有他旗下造型师的名字,为了集体发展,他会花费财力物力,将造型师推广出去。此举之大胆令同行咋舌,因为其中不乏有人自立门户,成为“东田”未来的竞争对手;但东田相信流水不腐,进来的新人又会增添新鲜的气息。这也符合东田的原则和理念:推陈出新,他希望自己的品牌可以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东田已经实现了曾经做过的梦:拥有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学校;拥有自己的酒吧;发展特许经营的工作室,在中国大城市都设立“东田造型”的分支;拥有自己研发的产品;每年举办产品及技术发布会……

  在东田看来,中国的个人品牌时代刚刚到来。有些人怀揣梦想却碰得头破血流,原因很简单,没有真正找对适合自己的市场位置。

  李东田 英文名:TONY,北京出生,现居北京、纽约两地。

  1990年毕业于蒙妮坦美容美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

  现为国家级造型师。德国哈苏公司高级客座讲师。

  1991年正式进入中国文艺界,参与许多影视作品的首席化妆师工作。

  1999年11月在北京王府井新东安大厦2座9层创建以个人名字注册的东田造型工作室。

  拥有一家同名造型学校。

  在上海开设工作室分部。

  获2000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中国十大时尚化妆师奖。

  获2000中国国际美容时尚周化妆师世纪杰出成就奖。

  2001年在北京创办了旗下第一家酒吧。

  崔慈芬:优质女性“三点都要露”

  文/严六

  在很多人眼中,一位知名的台湾新闻女主播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大众传播博士学位,是件颇具意味的事情。作为事件女主角的崔慈芬却仅仅将其当作自己人生的又一次突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个人核心价值需要不断突破,“不应让自己只成为当下的明星”。

  崔慈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一种近乎偏执却又理性的规划。她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性格和经历感到庆幸。第一次磨难就源于她对新闻事业的痴狂。为进入大学的大众传播系学习,崔慈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联考失败,后来她干脆只身去到台北,边打工边备考。可即使这样的努力,也没能达成心愿,只得另选专业,迈入大学校门。可她对新闻的痴迷从来没有减退,辅修、选修的课程表上排满了大众传播学课程,她从大三开始参与儿童及社教类电视节目,并成为台湾第一个获得金钟奖电视节目最佳主持人的在校学生。

  校园里的成绩让崔慈芬此后的道路顺利起来。儿童类、社教类,甚至妇女类节目的电视主持人成为她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可没过两年,她有了新的想法——去美国深造。因为她已经意识到新知的力量,自己若想长期维持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必须不断进修。

  从美国归来,有电视台邀请崔慈芬做综艺节目主持人,被她拒绝。直到华视发出早新闻主播的工作邀请,她才欣然前往。学会拒绝,被崔慈芬认为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进步。1998年,与华视有竞争关系的电视台以3倍年薪、长期合同力邀崔慈芬加盟,同样被她拒绝,原因是她在对自我品牌的设计中,对工作岗位的忠诚是必不可少的,能在一个稳定而恰当的位置上不断创新的,她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明星化的商品”被人挖来挖去。2000年,崔慈芬当选台湾10大优质女性,公众给她的头衔是“最有深度的女人”。这恰恰符合了一个新闻主播应有的公众形象。她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区别于众多的主持人。

  可就在2001年5月,“华视新闻杂志”满1000集的庆功会之后,崔向华视提请辞职,几乎被所有人不理解。她自言:“虽然现在的大环境不是很景气,但我是逆向思考、顺势而为……恢复自由身份后,未来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此后,崔慈芬的发展果然更呈多样化。除了在有线电视台主持政论性节目,演讲、广告更是一整年邀约不断。凭借担任过化妆品SKⅡ电视广告模特的良好背景和经验,崔慈芬的“晶莹剔透”广告让人印象深刻,台湾一优酪乳厂商也相中她的专业权威,请她代言产品,据说接下来还在洽谈一个强调“展现知性美”的广告。崔慈芬一再强调在接拍广告的原则:坚持洁身自爱,懂得筛选,不为利所动。她告诉公众:“身为公众人物,我无论对自己制造的节目或是代言的产品都有责任,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崔慈芬的节目绝对寓教于乐、老少咸宜,崔慈芬代言的广告也是品质保证!”

  崔慈芬正在用自己的影响力营造一个经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她是活动的广告体,她让更多人知道她所代言的产品,同时让更多的人知道崔慈芬所具备的深度、优质。她很满意这个互动的形式和过程,并开始涉足新的领域以延伸这种过程的影响力和持久性。她开始担任“媒体关系”课程专业讲师,奔波于海峡两岸的各类企业;她应台湾网站之邀,开辟“崔慈芬的北京求学记”专栏,告诉台湾年轻人如何到大陆求学进修;她参与各类慈善活动,担任爱心大使,通过不同渠道接触消费者……

  崔慈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位多元发展,不断进修的电视女主播。”她要求自己用开放的心态和工作方式,建立一个真正优质的个人品牌——“优点、缺点、特点,三点都要露!”

  

  崔慈芬

  学历:在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大众传播学博士班研究生

  美国AUBURN UNIVERSITY 大众传播系硕士

  经历:台湾中华电视台晚间新闻主播10年

  台湾中华电视台新闻部资深主管8年

  台湾台湾电视台节目部主持人、企划

  台湾中国电视台节目部主持人、企划

  KNOWLEDGE新知电视频道“总统套房会客室”节目主持人

  台湾太阳卫视“台湾探索杂志”节目主持人

  台湾中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精英对话”节目主持人暨顾问

  荣誉:台湾金钟奖最佳新闻主播(金钟奖是台湾电视界最高荣誉)

  台湾金钟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电视新闻节目、社较节目、儿童节目等)

  第一届两岸新闻杰出报道奖得主

  当选2000年台湾10大优质女性

  担任化妆品SK电视广告模特

  担任优酪乳电视广告模特

  担任台湾中国信托“点燃生命之火—爱心募捐活动”代言人

  担任台湾罕见疾病基金会代言人

  博士咖啡:8个人1个logo

  文/晓白

  “博士咖啡”这个名称来源于巴曙松、高辉清、赵晓和钟伟4个人发表文章时的专栏。等到他们4位以及党国英、易宪容、余晖和何帆共同商议成立一个工作室的时候,博士咖啡就成了这个工作室的名字。自然,工作室的成员都是博士,这显示了工作室的专业水准,而咖啡,似乎是思考人生学问的一种态度和关注民生的一种姿态。正如成员之一何帆博士所言:“博士咖啡只是意象,博士象征学问,咖啡代表人生。它透露出我们这几位朋友把学问当作人生,在人生中寻找学问的风格和追求。”

  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细化,由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合作完成一项课题是常有的事。但汇集了金融、证券、企业、市场、农业等诸多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财经工作室,共同打造一个品牌,在中国还是为天下先的第一个。工作室的8位成员,专业各有专攻,个性并不同,行文有的似大江东去,有的如晓风残月,但都基于对经济学研究的共同爱好和志向,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关注而聚集在一起。

  在没有“博士咖啡”这个品牌的时候,8位成员已经各自名声鹊起。一个偶然的想法在长期合作之后突然闪现了。从2002年5月开始,每个成员出现的时候,都会同时出现一个“博士咖啡”的标志。“我们愿意标榜自己是赤裸裸市场化的第一代经济学者。”何帆博士如是说,“我们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视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我们自愿地接受市场的严峻考验,努力去遵循市场的竞争规则。不管怎么说,这种市场化的生存方式让我感到很踏实,就像拉板车的汉子辛苦劳作一天之后数着自己用汗水挣来的微薄收入时的踏实一样。”

  实际上,8位成员繁忙无比,他们经常把“喝咖啡”的地点从现实的咖啡屋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博士咖啡工作室的运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网络,博士们将各自的感想汇集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一篇篇妙文就在洋溢着咖啡思辩的气息中源源而出了。这个工作室在网络中开通了“博士咖啡”的网站,充分地展示着博士咖啡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成果,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已经获得了诸多好评。在经营自己的网站同时,博士咖啡的成员还在“中国经济学人”、“万科经济人俱乐部”、“搜狐财经网”等专业网站开辟专栏、担任版主,充分利用了网络互动开放的特性,使“博士咖啡”这个品牌快速地成长起来。通过《财经》、《南风窗》、《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专业和强势媒体的传播,博士咖啡工作室拥有了固定的读者群,而且影响更加深远,并且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栏目担任财经观察员和特约嘉宾。往往博士咖啡成员在电视中侃侃而谈的话题,马上就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

  同时,博士咖啡的成员还活跃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天则经济研究所、安邦咨询公司等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各种经济论坛中,他们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故事》、《中国财政危机:预言?危言?》、《日本病:从奇迹到没落的警示》、《涉世未深:中国“入世”半年回眸》、以及《中国经济月评系列》等等经典文章已经成为记录时代进程的备忘录。而另一些经济随笔也在探讨人生意义、关注民生上开辟了一种经济学视角。最近,博士咖啡还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合作出版《博士咖啡》系列丛书,将使这个品牌更加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余晖博士曾经用鲁迅先生评价莱蒙托夫的话来与博士咖啡的成员共勉,或许,也可以看作是博士咖啡的自我刻画和最终追求,“动抗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

  工作室成员

  巴曙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副主任

  赵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

  钟伟: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高辉清: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高级经济师

  党国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余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组织与企业制度研究室主任

  易宪容: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冯旭,演出经纪没有斑马线

  文/张力刚

  冯旭进入演出这个行当近10年。1997年的夏天,我和金星在一起,策划她初次登上戏剧舞台的表演。这部戏后来定名《断腕》,英文叫《Cut Love》。1998年,孟京辉骑着自行车来找我,我们谈了很长的时间。晚上,在中戏的留学生宿舍楼里,黄纪苏和张广天也和我们走到一起,商量《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的中国首演,大家当时聊得很兴奋。尤其是张广天,这是他初次真正加入到戏剧的创作中。我还记得那时的广天很腼腆,全然不类今日的狂放。演出经纪人除了经营之外也得参与创作。这场演出当年在北京很轰动,记得在某晚演出散场的时候,一个头戴棒球帽的中年汉子穿过人流走过来热情地叫着我的名字说:“——久仰久仰!演出真的很棒。”借着剧场门前耀眼的灯光,我见到了一张熟悉的脸——老崔(崔健)他热情洋溢地笑着。我很讶异地回应他:“你的签名现在还挂在我家里的墙上。”就是从那一次起,我的名字便开始在圈子里响当当了。

  自从成为演出经纪人,我的工作就不得不和个人品牌紧紧结合在一起了。理想、商业;市场、文化——默默无闻抑或声名鹊起,游走在这些字眼中的演出经纪人就如同踏上一条没有斑马线的人行道,自由而危险。

  演出经纪人的名字便如同商标。无论是艺术创作者还是热爱艺术的观众消费者都会多少关注这个活生生的标识。假如你够响亮,代表的就是信誉和质量;但如果名不见经传,下场大都是门可罗雀。树立起这样一个“品牌”不是旦夕之间就可以成就的。某一段时间里,我常常会问自己:“到底是一个文化人还是仅仅在经商?”我不得不整天西服革履地奔波在金钱与谈判舌战当中。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不景气,大年三十晚上,一位著名的女演出经纪人在中国儿艺剧场票房里痛哭失声——在她身后的剧场里只有十几个观众持着赠票在看戏。后来,这位中国第一个独立演出制作人掉头去弄起了电视剧。也是在那时候,我中断了自己的演出经纪和产业法人生涯。再三考虑之后,我加入了文化报道记者的队伍。

  在冯旭看来,有不少的演员在初出道时就非常注意未来自我品牌的建设,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艺德”,不在金钱的问题上较真儿算计、一心演好角色、礼貌虚心、不耍大牌——这些令人敬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像在运作话剧《足球俱乐部》时,冯远征和顾威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极佳;相反,现在当红的很多年轻演员就不那么好相处了,一次我与台湾的一些著名制片商聊起大陆很多红透天的青年明星时,这些海外的财神爷一致表示:“什么书卷小生、玉女!再也不愿请他们开工啦。”原因很简单:一旦涉及价钱的问题这些年轻艺人便丑态百出,令人望而生畏——更有甚者还喊打喊杀,一副黑社会派头。在这方面,我也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受,道理其实谁都明白:这么干下去,倒下的就只能是自己的品牌。

  主要经历:

  1993年,美国小剧场话剧《榆树下的欲望》等(美术)

  1995年,话剧《名优之死》等(制作人)

  1996年,电影《黑桃K在行动》、话剧《马蹄声碎》等(制作、策划)

  1997年,话剧《断腕》、《驿站桃花》等(编剧、制作)

  1998年,话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改编、制作、策划)

  1999年,话剧《送冰的人》、《南宋情话》(编剧、制作)

  2001年,话剧《第一次亲密接触》、《足球俱乐部》(制作、策划)

  2002年,策划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50周年文化论坛以及院庆演出

  话剧《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

  2002年,和朋友开了“鸿馆”。鸿馆不但是收藏、是会所,更是演艺、团体甚至是梦工厂,借着这个文化平台来从事文化产业。

  张云:要做中国的里奥贝纳

  文/毛译敏

  刚毕业1年,你有信心做到一家4A广告公司的总监吗?

  这听起来像什么《职场速成秘诀》之类地摊书上的噱头,可是他却做到了。虽然今年才24岁,张云已经身为广州合众广告的策略总监,同时也是广州4A广告公司中最年轻的总监。仅仅是从大学刚毕业1年的“新人”,张云在业内已有了不错的口碑;在很多客户心里,“张云”这个名字更具备了相当的说服力。

  在竞争激烈的广告行业里,这一切如何做到?张云的回答是:“个人的职业形象就和企业的品牌一样——有实力,还要善于经营。”

  早在刚进大学时,他就已经是一个目标准确的人。1997年,张云考进了河南大学广告学系,河大不算什么名牌重点,广告学又是当年新开的一门专业,在周围许多同学还很迷茫懵懂时,他已经目标清晰地把自己定位到了“广告人”上,并且在那时候就开始大量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接触、吸收了大量国外广告界大师的思想。

  到了大二,在别人刚对专业有点认识的时候,张云已经开始到外面的广告公司实习了,出出小点子、写点小文案,还有包括给《中国经营报》、《中国广告》等相关报刊杂志大量地写稿,整个大学期间,张云在媒体上发表的分析评论文章竟有十几万字之多。

  等到了大三,张云又折腾着让系里出钱办起了属于学生自己的广告公司,主要接手可口可乐、联通国信寻呼、中北寻呼等公司在校园里的推广活动,大到方案的策划,小到细节安排,几乎都由他一手包办了。张云说,读大学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比现在还要累,就是因为那时候每个阶段他都要给自己定下任务,又要读书又要完成“自我实现”的计划,不累哪成啊。

  到大三下学期,张云的名字在专业报刊上频频“露脸”,算是为他建立起一点小小的知名度,作为一个年轻的广告人的形象也确立起来了。广州开始有广告公司来邀请他加盟。张云的计划却更周全。他先是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全国范围内走了一圈,考察了各地的状况,确定了广州的广告业发展最具挑战性,机会也最多,最适合自己;之后又赶着在暑假看够了两个月的书;到大四一开学,他才确定了到广州合众上班。

  整个大四,同龄人都在忙着实习、找工作;而张云却已经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多赢得了一年的时间,到毕业时已经积累了整整一年的工作经验……都说“笨鸟先飞”,但聪明人更懂得“出名要趁早”。

  刚进“合众”时,张云也是从最基本的策划、文案开始做;刚开始因为年龄小,看起来更小(张云说自己那时就像十六七岁的学生),常常不被客户信任。张云为这个郁闷过一阵子,好在他拿出来的方案却总是周到、精彩,时间一长,客户渐渐开始认可他;而张云也渐渐成熟起来,一举一动开始有大将风范。

  从策划、到策划经理、到现在的策略总监,张云骄傲地说,基本上合众目前为客户做前期策略这块构架都是由他搭建起来,而合众从一个创意类的广告公司向策略类广告公司转型,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一年来公司接的大业务——如安徽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的整体包装,都是由张云带领部下完成,他的策略思想已经贯穿在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整个服务流程里。不夸张地说,作为总监,张云已经名副其实地代表了“合众”的广告策略风格与水平。

  当记者问到张云,“有一天你会用自己的名字开一家广告公司吗?”他很干脆地回答:“会。”他说,在广告这个行业里,人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比如里奥贝纳作为一个广告人成功了,“里奥贝纳广告公司”也随之运作得很好,就是因为客户已经认可了“里奥贝纳”所带来的品牌效益。在广告公司,人的创意就是商品,个人品牌的经济意义相对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能代表着“创意、品牌与效益”。

  张云是这样的一个人:看起来低调沉稳,但掩不住骨子里的自信。他甚至说自己的目标是当“中国的奥格威”。面对如此年轻又如此善于经营的他,你不能说这只是妄想。

  张云 生于1978年。

  1997年考入河南大学广告学系,

  1999年进入云南风弛广告公司工作,

  2000年进入广州合众广告公司工作至今,成为广州4A广告公司中最年轻的总监。

  姜汤:女性情感“教父”

  文:毛译敏

  在google上搜索“姜汤”,得到的信息如下:《姜汤说女人》、光头佬、女性情感问题以及甜醋猪脚姜汤……姜汤的文字夹杂在一条又一条关于“生姜3片,大葱1条,大蒜2瓣,胡椒粉少许”的解释里,鲜活气扑面而来——这也是作家姜汤的目的。他说之所以用“姜汤”做笔名,就是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能如其名,乍看平淡如水,熬到3遍以上,味道就出来了。

  姜汤本名江家友,字松营,江湖人称“中国情感教父”。从1985年到广州,他就以“江山”为笔名写一些硬性的财经、时政分析文字,一直鲜为人知;到1997年开始用“姜汤”写软性的女性情感问题文字后,“姜汤”立即传遍江湖,江先生一下子成为了“女性情感问题专家”,甚至还因此得到了联合国“和平使者”的美誉。

  说起“姜汤”一名的诞生,江先生到现在还眉飞色舞,他笑呵呵地说:“1997年办《希望》杂志,因为要开个男人说女人的专栏,我们当时邀请了一些国内知名的写手来写试用稿,但拿出来感觉始终不到位,于是最后我干脆自己写。开始本来准备用‘姜开水’一名,用以表达文字的平实,后来发现‘姜汤’更好,更含蓄也有内涵——没想到这一写就是六、七年。”

  姜汤说,“姜汤”这个名字是随着《希望》成长起来的,当初他创办《希望》的时候,先是一下子卖掉自己两层楼投资,然后又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考察市场,甚至戴顶草帽,像个民工一样蹲在报摊边,看路人都买什么样的杂志……在这样辛苦地收集好前期资料后,他断定目前市场需要的是一份全彩的32开本女性杂志,尤其是探讨白领女性情感问题的。于是1997年《希望》问世,《姜汤说女人》也随之一炮而红,到现在俨然已是《希望》的一张王牌。

  虽是文人,但姜汤却更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经营者,现在他考虑得更多是如何把“姜汤”从《希望》的品牌变成自己的一个个人品牌。早在半年多前,姜汤已经注册了“姜汤”的两种文字标识,并声称此后他的所有著作都会像商标一样出现这些标识;而眼下“姜汤文化工作室”的筹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后将涉及更多策划、出版等文化产业的操作。姜汤说,作为一个作家,他已经设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将来的著作将集中在对都市情感问题的探讨和国内期刊的研究两个方向上——也许正因为姜汤目标明确,他才能从国内众多优秀的文人中脱颖而出,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一个品牌。

  看得出来,他很珍爱自己的“个人品牌”。我们谈到他最近新出的《中国活宝邓建国》时,姜汤声称,“我不是在炒作,只是用‘邓建国’这个符号来回顾过去20年中国影视业的发展,这里面凝结了我的很多感悟。”姜汤说自己出名后,再也不敢出“垃圾作品”,因为怕“砸了自己的牌子”,所以,“每一篇署名‘姜汤’的文字都是我对读者最真诚的交流。”

  他说有评论家认为他的文字是“圣经体”,虽简单,却蕴涵很多哲理,富有营养,“姜汤”一名真正文如其名;他说他的文字读上3遍以后味道才出来;他还说今后将一直用“姜汤”做笔名,用一生去经营这个名字。

  



相关新闻: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留言: 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之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1、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8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3、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精彩短语推荐:
  • 搜狐短信魔法宝贝—300条存储大容量,强大功能得心应手!还可以邀请她/他组成情侣宝贝双栖双宿!

  • 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的所有不平凡,却没……发送言语>>

  •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艳福多多,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东摸西吻浅呻吟,左拥右抱……发送言语>>

  • --给编辑写信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花边新闻 科技新闻
    手机号:
    激情美眉灵犀一点通!
    邀请心上人一起存短信
    三羊开泰,喜迎财神!
    发洋财得意洋洋过羊年
    祝福也幽默,说给她听
    焦点时刻关注世界风云
    [谭耀文] 锋火情天
    [齐 秦] 野衣裳
    [范玮琪] 他没有错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分类广告

    零投诉留学服务机构
    留学移民信息库!
    京城院校招生总汇!
    MBA、EMBA在职研
    A&F英语语音训练营
    浪漫甜蜜的爱情始于这里
    白肌雪肤的善良女孩
    !求医问药名医在此!
    雅闻"魔鬼身材"发源地
    古都西安旅游指南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成现实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91或65101378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