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布莱尔访华 > 最新消息
布莱尔夫妇在清华演唱歌曲引起英媒体强烈反响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01日15:19  新民周刊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撰稿/李宗陶(记者)

  19岁的彭琳琳绝对没有想到,由她出面提出的一个“邀请布莱尔首相唱支歌”的动议会引起英国媒体如此强烈的反应。

  情景回放

  彭琳琳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过完暑假将升大四,她在电话中的声音很好听,时不时发出那个年龄段女孩子特有的纯美笑声。7月22日上午近11时,英国首相布莱尔即将结束与清华学子对话的那一刻,坐在前排的她用口型向首相说“I have a request(我有一个请求)”。她看到,首相先生冲她笑了笑,然后走过来。

  此时,舜德楼大厅内的近百名学生已纷纷起立鼓掌,布莱尔先生也走近学生,与他们一一握手。“他走到我面前,我说,听说您年轻时是披头士乐队的歌迷,能为我们唱支披头士的歌吗?”彭琳琳回忆说,一开始首相先生的表情有些吃惊,但并无不悦——笑容始终在他脸上。随后,他向此前一直坐在会场一角的夫人谢丽·布莱尔伸出了手。

  英国《每日电讯》以如下标题记录这个场景:“They want a song. You should do itdarling.”(他们要我唱歌,你来吧,亲爱的。)

  身穿灰色套装的谢丽落落大方地走上前来,脸上亦带笑容。“他们要我们唱歌?他们要我唱歌吗?”她问。“是的,你可以唱首你喜欢的。”布莱尔回答。

  唱什么呢?学生中有人建议唱披头士乐队较为著名的《Heigh Jone》或《Yesterday》,但布莱尔最后选定了《When I'm 64》。然后,按照英国《每日电讯》的报道,“布莱尔夫人大声地唱出了披头士那首《当我64岁》的第一句,开始了她的即兴表演”。

  当时站在彭琳琳身边的陆娅楠说,那天现场的英国媒体有30多家,记者们都在这一时刻格外忙碌起来:一些摄影记者挤出人群,挡在她们前面,闪光灯闪个不停。英国天空电视台、英国独立电视台、BBC的记者纷纷将摄像机对准了首相夫人。而在歌曲临近尾声时,首相先生加入了自己的歌喉。

  彭琳琳觉得,当时的气氛特别好。许多看过现场录像的人也都这样认为。

  BBC记者在布莱尔夫妇一曲终了后立即采访了彭琳琳和陆娅楠:“你们国家的领导人会这样做吗(指接受学生邀请唱歌)?”彭琳琳记得自己当时说的是:“我国领导人很亲民。”

  外电报道

  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说“外交无小事”。今天,依然如此。

  记者从网上看到,英国《卫报》花了一整版的篇幅专门报道布莱尔夫人此次在清华唱歌的详情,并约请了音乐评论家和熟悉披头士乐队的流行乐点评人对布莱尔夫人的歌唱水准进行点评,当然,褒贬参半。

  而英国《每日电讯》的报道显然不仅仅停留在对唱功的评论上。

  “这也许是一个天真的请求,一个狡猾的闪念,或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以某种外交手段出现的中国式的惩罚。无论如何,谢丽·布莱尔接受了。”一则报道在导语中这样说。

  这则报道在描述学生邀请布氏唱歌时用了一个颇具暗示性的动词shout(译为大声喊叫、吼叫):But just as the session was endingsomeone shouted“Give us a song.”(当会议快结束时,有人大声叫道:“为我们唱支歌吧。”)事实上,在彭琳琳将她的口型转化成语句告诉首相先生之后,学生们就像联欢会上那样有节奏地齐声说“sing a songsing a song”。会议主持认为,当时,并无无礼的迹象。

  “在场的中国人似乎都很欣赏,但对在场的西方人来说,这有些令人难堪——甚至对布莱尔夫人本人也是这样。”报道还说,谢丽以自己“出洋相”的做法替丈夫解了围,在凯利自杀事件之后,得以让新闻记者有一些新的事务性报道。报道排除了布氏顾问班子刻意安排这档“节目”的嫌疑。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李希光教授认为,这个花絮的报道,对于身处目前不利情势的布莱尔是得分之举。

  前因后果

  记者从清华校方了解到,因为已放暑假,参加与布莱尔首相座谈的学生都是志愿报名者,学校最后根据一定比例分配到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自动化系、电子系、生物系、计算机系等。彭琳琳和第一个提问的陆娅楠原本都不在名单上,稍稍争取了一下才如愿。

  她俩所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课上,常有模拟的小型记者招待会:一名学生扮演某国领导人,其他学生扮演记者,现场提问,现场回答。李希光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他认为,在这样一个非官方的场合,学生的活跃和热情可以理解——对新闻系的同学而言,可能是另一堂实战化的课堂演练。

  他原本担心的是,学生面对英国首相不敢提问。因为在两三天前的课堂演练上,面对假想中的首相先生,课堂上只有三四只手举起。“如果你们不敢提问,就别去了”,李希光当时小用激将法。而当天,提问一开场,90多只手齐刷刷举起来,让首相吃了一惊,也让这位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的教授无比欣慰。这些紧扣时事的问题,不乏绵里藏针,却也轻重得体,“如果要我给他们打分,我都会打高分。法学院一些学生的提问在内容和英语表述方面尤其出色。”

  邀歌是事先安排的吗?

  陆娅楠告诉记者,这是她提议的。在检索有关布莱尔的资料时,陆娅楠发现首相年轻时曾是披头士乐队的歌迷。“如果在一场话题严肃的座谈最后安排一点小节目,譬如唱支他喜欢的歌,应该挺有人情味的。”动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这个任务最终落在彭琳琳和陆娅楠身上,她们因此成为外电报道中“从人群中突然窜出来的两个女孩”。

  “客人来了,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友好,让布莱尔首相的中国之行有一些愉快的回忆,我们就是这样想的。”彭琳琳说。

  文化差异

  英国《每日电讯》引述英国外交官的话说,通常情况下,这是来访的贵宾意料之外的事。“中国人也许不知道,大多数英国人除非喝醉了酒,都会对这样的做法感到憎恶。”报道还对当时学生们的笑声充满怀疑。

  曾在外交部工作多年的章含之女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各国的文化不同,理解也可能不同。“如果放在美国人身上,可能就没什么问题,因为他们不会太在意;而英国是比较拘于礼节的。”

  而原为《福布斯》中国调查员的英国小伙子胡润告诉记者,在英国,如果是在气氛融洽或者热烈的场合,邀请某人唱歌并不会引起对方不快,当然,英国人确实很少在公开场合亮出歌咙。

  一个小小的细节,引发如此不同的理解,可见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多么的重要。也许,有了足够的沟通和了解之后,英国《每日电讯》不至于在报道的照片说明中发生如下错误:“谢丽·布莱尔在香港清华大学为学生们歌唱”。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 相关连接
  • 布莱尔发表演说:乐见香港持续稳定(07/24 12:01)
  • 布莱尔与李嘉诚私人会面(图)(07/24 11:18)
  • 布莱尔相信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能够继续繁荣稳定(07/23 19:26)
  • 防避台风 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前结束访港启程回国(07/23 17:31)
  • 董建华与布莱尔会谈称“一国两制”成功落实(07/23 17:20)
  • 英国首相布莱尔因台风提早离香港回国(07/23 15:02)
  • 台风迫近香港 布莱尔的机师建议今天就提前回国(07/23 14:36)
  • 布莱尔亚洲之行挖掘商机 政治落难经济得分(07/23 14:34)
  • 董建华与布莱尔会谈 指“一国两制”成功落实(07/23 14:19)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