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狐
挑战8848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动漫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军事 | 企业 | 传媒 | 校园 | TOP100 | 评论 | 我来说两句 | 新闻中心纯文字版
Sohu 首页>> 新闻 >>国际>>美军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背景资料
史海回眸 苏联扶植的阿富汗政权(组图)
2001年11月6日09:51  人民网

  
卡尔迈勒

  1979年12月27日,13万苏军在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的指挥下跨过国境,侵入邻国阿富汗境内。次日凌晨,120名苏军突击队员在贝洛诺夫上校率领下,奇袭阿富汗总统哈菲祖拉·阿明官邸达鲁拉曼宫。12分钟后,突击队攻入总统府,阿明死于非命。第二天,当阿富汗人从梦中醒来时,他们已隶属另一个政权了。

  神秘的新总统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是这样对他的人民解释苏军入侵阿富汗的原因的。1980年2月22日,在会见莫斯科鲍曼区选民时,勃列日涅夫表示:“苏联是根据《苏阿友好条约》采取行动的。阿富汗更迭的三届政府都极力请求苏联帮助捍卫这个国家免遭外来的反革命入侵。要知道,美国……正伙同其他人进行这种干涉。而这种干涉对阿富汗的革命以及苏联南部边境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显而易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苏联需要在阿富汗建立一个受苏联控制的傀儡政府。当考虑这个政府的主要人选时,克里姆林宫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此时身在布拉格的卡尔迈勒。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前副主席,“旗帜派”领导人。1978年阿富汗“四月革命”后曾任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兼塔拉基政府的副总理。1978年7月,因党内斗争,受到以塔拉基为首的“人民派”的打击和排挤,被贬为阿富汗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1979年12月27日夜间,在苏军攻占喀布尔后,位于中亚塔什干的一座苏联电台使用喀布尔电台的频率播放了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阿富汗革命委员会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名义发表的呼吁书。在呼吁书中,卡尔迈勒向他“灾难深重的同胞们”宣布:“在接受了残酷的苦难和痛苦的折磨后,阿富汗所有兄弟民族自由与复兴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第二天,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秉承莫斯科的意志,选举卡尔迈勒为总书记,正式建立起了苏联扶植的傀儡政权。根据此前一天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苏联塔斯社发表声明,宣布“应阿富汗领导集体的请求,苏联政府派出有限的部队进驻阿富汗”。

  卡尔迈勒上台的消息刚一公布,在喀布尔的各国使馆便纷纷出动,希望能够拜会“多山之国”的这位新统治者。但是,阿富汗的新“总统”仿佛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对他们避而不见。外交官们不知道,此时的卡尔迈勒还身在几千公里外的莫斯科。直到局势恢复平静后,这位阿富汗的新统治者才第一次以“总统”身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苏联肌体上“流血的伤口”

  为加强政权,上台伊始的卡尔迈勒在克里姆林宫的授意下,对宗教、部族和少数民族等问题采取了一些灵活政策,释放了阿明时期遭受镇压的部分政治犯,并吸收其中一些人加入了新的“革命委员会”。但是,面对阿富汗人民的抵抗活动,卡尔迈勒政权始终显得软弱无力,不仅无法解决政权内部的重重矛盾,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击游击队力量,还让侵阿苏军在阿富汗越陷越深。这使得前后几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因阿富汗问题坐卧不宁。就像一篇评论中写到的:此时的阿富汗已经成了苏联肌体上“流血的伤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侵阿苏军的处境不断恶化。到1985年,阿富汗游击队的武装力量已达20万人,而苏军在阿富汗的十几万部队和仅有的四五万阿富汗政府军加起来,也不足20万人。双方在人数上已不相上下。虽然苏军在装备上占上风,但随着游击队武器的改善,战斗力明显提高。此时,阿富汗游击队已控制了国土总面积的80%、国内总人口的70%和全国县镇总数的90%。这种力量对比直到苏军从阿富汗撤出时也没有改变。此外,在士气对比上,游击队方面明显占上风。由于士气低落,侵阿苏军中厌战情绪流行,酗酒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了吸毒现象。

  在卡尔迈勒政权内部,照样是矛盾重重,政府内部人员更换频繁。但是,让卡尔迈勒更难以容忍的是,苏联人随时随地对他指手画脚。

  1981年10月,一向与卡尔迈勒不和的“总理”苏丹·阿里·基什特曼德与卡尔迈勒发生冲突,两人大吵一架。这次争吵以后,基什特曼德一气之下抛开政务,前往莫斯科“治病”,一住就是两个月。随后,苏联人从莫斯科给卡尔迈勒下达了如下命令:必须与基什特曼德合作!让卡尔迈勒更为气愤的是,在基什特曼德回国后,拥护基什特曼德的人日益增多了。

  戈尔巴乔夫决心“换马”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继任苏联领导人。新官上任的戈尔巴乔夫很想在阿富汗问题上有所作为,上任之初便批准了由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制定的作战计划,责成土库曼斯坦军区围剿驻扎在阿富汗东部边界的游击队武装。

  与此同时,卡尔迈勒政权的内部矛盾更是日趋表面化。1985年7月12日,卡尔迈勒与基什特曼德的卫兵在人民宫内发生枪战。在交火过程中被打死的苏联士兵、阿富汗士兵和两人的保镖共100余人。连年的战乱和每年高达十余次的政府改组使得许多中下级官员不堪忍受,纷纷逃亡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邻国。许多人已对这位“与苏联坦克一起进来的总书记”失去了信心。

  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一年是苏军在阿富汗攻势最猛的一年,同时也是苏军失败最为惨重的一年。在苏军全力进攻阿富汗东部地区的同时,阿富汗游击队则乘机向苏军防卫松懈的阿西部地区发动了反攻。根据阿富汗官方材料称:在赫拉特,几乎所有政府官员都被杀害。盛怒之下的戈尔巴乔夫迁怒于政绩不佳的卡尔迈勒,决心仿效其前任,在阿富汗“换马”。

  戈尔巴乔夫决心“换马”

  1985年5月7日,卡尔迈勒到莫斯科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4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苏联报纸的图片报道中,卡尔迈勒没有像以往一样站在苏联领导人身旁最显赫的位置,而是被湮没在一群模模糊糊的头像之中。5月16日,卡尔迈勒从莫斯科起程赴波兰访问,苏联人只为其安排了相当于三等规格的送行仪式。也许,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卡尔迈勒已经察觉到了苏联领导人对其态度的变化。

  1986年3月底,戈尔巴乔夫拍电报给卡尔迈勒,“邀请”年近六旬的卡尔迈勒来莫斯科“治病”。熟悉苏联和东欧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每当这些国家的某位领导人被其他人排挤掉时,都会被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休”。因此,戈尔巴乔夫邀请卡尔迈勒前来莫斯科“治病”的这一纸电报,对正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卡尔迈勒来说,无疑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纳吉布拉继任

  就在卡尔迈勒奔赴莫斯科的同时,在克里姆林宫内,一个有关他本人和阿富汗未来前途的会议正在秘密进行。本来预计只开一个半小时的会却拖了七八个小时。在会上,能言善辩的戈尔巴乔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口才,耐心地说服每一位同他持不同意见的人。在卡尔迈勒必须下台这一问题上,政治局会议未经什么讨论便获得一致通过。现在,会议需要讨论的只有一个问题:由谁来代替卡尔迈勒。

  最后,克格勃主席切布里科夫提出由自己的同行、阿富汗国家情报局负责人纳吉布拉接替。切布里科夫还归纳出了纳吉布拉的几个可取之处:一、纳吉布拉年轻,只有39岁,正是治国的黄金年龄;二、纳吉布拉是阿富汗过去几年中少有的“政绩突出者”之一;三、纳吉布拉受过克格勃的训练,又是阿富汗“四月革命”后革命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四、纳吉布拉与苏联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是苏联驻阿克格勃头目彼得罗夫的最佳合作者;五、纳吉布拉是普什图族人,与阿富汗人民党的大多数党员属于同一民族。

  戈尔巴乔夫对此微微点头,作思索状。事实上,纳吉布拉是他早就与切布里科夫一同选定的人选,这次会议上的表演只不过是他们合伙演给大家看的“双簧”而已。看到与会者均未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戈尔巴乔夫宣布:纳吉布拉将成为卡尔迈勒的继任者。就这样,体大笨重、声如洪钟、外号“公牛”和“屠夫”的纳吉布拉在莫斯科被苏共中央政治局钦定为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新一任总书记。而这时,卡尔迈勒还在同一座城市内茫然地“治病疗养”。

  5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卡尔迈勒被戈尔巴乔夫召至克里姆林宫内宽大的办公室。除他们两人和翻译人员外,在座的还有刚调回的苏联驻美大使、当时负责国际事务的苏共中央书记多勃雷宁。

  戈尔巴乔夫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告诉卡尔迈勒:“你不能再当总书记了,你应该把位置让给纳吉布拉,然后定居莫斯科。这对你来说很方便,因为你的家人已经在这里了。”

  卡尔迈勒显然已从他最近在莫斯科的感受中察觉到了苏联人对自己的不满。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戈尔巴乔夫竟会如此轻松地将他撤职。他全身发抖,带得苍老的面孔和雪白的头发也在微微颤动。他请求戈尔巴乔夫再给他一次机会。但戈尔巴乔夫将手一挥:你曾经有过六年的机会,但最终却造成了谁都不好收拾的僵局。你不要再抱什么幻想了———有言必行,这是我一贯的做事原则。

  1989年2月,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战国时代。失去了苏联援助的纳吉布拉政权依赖储存下来的一点武器继续与游击队武装战斗。1992年4月,参加抗苏圣战的“七党联盟”攻占首都喀布尔。游击队领导人马苏德与纳吉布拉手下的实力派将领杜斯塔姆达成秘密协议,杜斯塔姆放马苏德进入喀布尔,纳吉布拉辞去一切职务,躲入联合国驻阿富汗办事处。“七党联盟”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拉巴尼任总统。

  1994年10月,新兴的伊斯兰学生武装塔利班迅速崛起,成为原有各派游击队的共同对手。1996年9月,塔利班攻破喀布尔,赶走拉巴尼政权,并迫使联合国驻阿富汗办事处交出纳吉布拉,将其口中塞满钞票,在喀布尔街头处死并悬尸示众。1997年10月,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奥马尔为“埃米尔”。阿富汗进入了塔利班时代。《环球时报》

1990年8月23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会见纳吉布拉(左)。



相关新闻: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留言: 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之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1、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8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3、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精彩短语推荐:
  • 搜狐短信魔法宝贝—300条存储大容量,强大功能得心应手!还可以邀请她/他组成情侣宝贝双栖双宿!

  • 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的所有不平凡,却没……发送言语>>

  •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艳福多多,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东摸西吻浅呻吟,左拥右抱……发送言语>>

  • --给编辑写信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花边新闻 科技新闻
    手机号:
    激情美眉灵犀一点通!
    邀请心上人一起存短信
    三羊开泰,喜迎财神!
    发洋财得意洋洋过羊年
    祝福也幽默,说给她听
    焦点时刻关注世界风云
    [谭耀文] 锋火情天
    [齐 秦] 野衣裳
    [范玮琪] 他没有错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分类广告

    零投诉留学服务机构
    留学移民信息库!
    京城院校招生总汇!
    MBA、EMBA在职研
    A&F英语语音训练营
    浪漫甜蜜的爱情始于这里
    白肌雪肤的善良女孩
    !求医问药名医在此!
    雅闻"魔鬼身材"发源地
    古都西安旅游指南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成现实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91或65101378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