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国内 > 2003年春节 > 神州共庆新春
年年岁岁大不同 新中国半个世纪春节回放(图)

NEWS.SOHU.COM  2003年01月31日10:45  红网-三湘都市报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年货配给供应,人们要到指定供应点排队购买。

  编者按 岁岁春节岁岁过,年年岁岁大不同。站在历史的门槛,我们感慨万千。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时代在变,生活也在变。回忆过去是为了明天更美好。明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我们迎来了小康春节第一年。我们相信,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在历史的长河中将乘风破浪永立潮头!

  五十年代:生产一线过春节

  1958年除夕,最热闹的要算十三陵水库工地。27000多名民工、官兵、干部、学生的劳动歌声响彻了大年三十的整个晚上……

  50年代的人们最爱说一句话:劳动最美。

  年饭:几斤肉快活吃几天

  1957年2月3日的《北京日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为《一户普通人家的大年夜》,生动地记录了当年普通老百姓家的大年夜———三十晚上:我到一户熟朋友家去串门,还没进屋,就听见大人、小孩们的一片笑声。原来是主妇鄂老太太两个出嫁的女儿带着外孙回娘家来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两个孙儿也都在家。一家团圆,怪不得这么热闹。

  我问鄂老太太过节吃什么,她说:“我们买了几斤肉、一只鸡、一条鱼,加上点青菜、豆腐,够我们一家子快快活活地吃几天了。”

  饭桌上面悬了两个红纸灯笼,把整个屋子映得通红。桌子上放了瓜子、花生、桔子,还有花花绿绿的水果糖。

  厨房里,老人的儿媳正准备包饺子,面和了两大盆……

  年话:从前哪敢这样想

  解放前,很多人把“春节”叫做“年关”,有钱人过年,没钱人过关。人们至今还记得这句话:“孩子们盼年,大人们怕年。”

  解放后这种情形得到了改变,对此,50年代的人们特别有幸福感。过年的时候,买肉也好,买衣也好,逛公园也好,看电影也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从前我哪敢这样想呀”,“今年又比去年强”。

  那时过春节,人们还经常编一些鼓词、快板书、歌、诗词自娱自乐,算是年话的书面语言。1958年流行的一首歌名叫《欢度佳节迎新春》,其中写道:“歌声震云霄,万家灯火明,欢度佳节美景迎新春,抬头看,这里是狮子在跳跃,那里是长龙在翻腾,彩灯万盏庆丰收,万人同声唱和平,唱和平。”六十年代: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

  年饭:过节好处是解馋

  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60年代初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春节最大的好处是“解馋”。每到春节,有些地方城镇居民每人多给半斤油、半斤肉,每户的购货本上还能多两斤面粉、一斤黄豆、两斤绿豆、几斤大米,勤快的主妇们全凭巧心思操办全家过年的一日3餐。

  集体性是60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

  年话:老礼全都放一边

  鞠躬拱手的老礼不时兴了,“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不时兴了,见面只是互相点点头道声“过年好”或“春节好”。

  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大家坐在一起开个茶话会,领导们倡议“要讲科学,不要封建迷信;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参加正当文娱活动,不要到处游荡;要坚持生产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节“四要四不要”,散会后还能用小手绢包回点儿花生瓜子给孩子。

  买张图画纸或道林纸,用彩笔画些风景花草,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字样,一张标准的贺卡就做好了,送给老师或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

  年乐:红红炮仗逐个放

  “穿新衣,放花炮”,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攒了一年的布票变成红色、蓝色的灯心绒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妈妈也要踩着缝纫机干到深夜。初一早晨醒来,孩子们的枕头边大都放着一套新衣。平时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过年了,多困难的家庭都要想办法给每个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旧衣服翻改的也好。

  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饭,孩子们就跑到院子里撒欢了。左手举一小截土香,右手忙着从兜里往外掏小鞭炮。红红的半寸来长的小鞭炮可是宝贝,家里总共给买了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

  七十年代:历经坎坷过春节

  70年代经济停滞的形势下,人的消费主题是“抢购”,要想吃一顿稍好的年饭对人有许多要求:好身体、好耐心、早起床等。但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里中国人仍是隆重对待的。当时,吃的消费占国人收入的大部分,为了获得丰盛年饭,人们必须付出“起早贪黑”排长队购食品的代价。

  70年代末的春节起了变化。戴着各种帽子的人摘去帽子,不敢往来的亲友恢复往来;一色的蓝蚂蚁、绿军装到喇叭裤、西服;一色的样板戏、革命歌曲到乡恋、流行歌曲,电影从《上甘岭》、《创业》到《追捕》、《巴黎圣母院》。春节的传统色彩加强了,庙会、传统小吃恢复了,人们嗑瓜子、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人们对亲情、友情、交际的热爱也达到了巅峰,从这个意义上讲,70年代末的中国人可能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年话:豪言壮语变轻松

  70年代的开篇话语是“满怀革命豪情迎接伟大的70年代”,以及一直持续到1977年的“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的口号。70年代前期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大致相同:“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到1979年人情味逐渐浓厚,春联有了变化:“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对普通百姓而言,过年互相拜年时,时代话语渐趋轻松,相互间多了家长里短的寒暄客套。

  年乐:拨乱反正大团圆

  贯穿70年代前半期的春节娱乐主题比较单调,革命歌曲、革命舞剧、革命电影,十年如一日地延续下来。短缺年代的文娱消费也是难得的机会。如70年代的售票方法是有组织地分配售票。1977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春节气氛开始鲜活,有舞会,有诗会,还有文艺晚会、音乐会,甚至有了内部电影。人们不仅可以看到重新露面的《阿诗玛》、《桃花扇》、《李双双》这样的国产电影,而且可以看到来自国外和中国香港的故事片,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开放和丰富。此外,各种游园活动盛行起来。那时春节人们热衷于猜谜语,谜语、灯会空前火爆,可以说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生活的喜悦,体味着“拨乱反正”之后的团圆以及亲友的互访所带来的春节的温馨。

  八十年代:看着晚会过春节

  1983年,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收到观众来信16万封……大年三十,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

  年饭:票证淡出菜市场

  俗话说,过年过在嘴上。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凭证供应渐成历史。平时想吃什么,到市场上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年货:新三大件快步来

  80年代,老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光荣引退”,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们走来,家庭主妇们再不用为过年大洗累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早早炖好的猪、牛、羊肉变质而发愁。

  年话:春联贴进单元楼

  过年总要图吉利图喜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贴春联,大拜年,80年代都有新特色。先说春联,过去多是农家小院才贴,词句无非是“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之类的陈辞。80年代不同了,春联不仅贴进了城里的单元楼,词句也洋溢着时代气息:“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一个倒贴在单元门上的大大的“福”字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露无遗。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渴望用这种最传统的形式表达对时代最深的欣喜。

  80年代,听人们拜年聊天,听不到为衣食犯愁,听不到忌讳与掩饰,人与人之间似乎更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心气更高了。一句普通的“您过年好啊”,含意是那样丰富。

  年乐:贪看晚会洋相多

  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80年代一景儿。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里宣告彩电无货,同时出现彩电票。那阵子,节前能买上一台18英寸彩电可是件大乐事。但更乐的还在后面:三十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饭,预备好记录晚会公布的谜语的纸和笔,为谁坐在离电视最近的位置争执一番之后各就各位。这一晚上,自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愿去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怕错过了马季的相声、费翔的歌,更怕错过了节目间穿插公布的有奖谜语。一番冥思苦想之后,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寄答案。

  九十年代:走出家门过春节

  单看春节期间商家的广告词就知道90年代的百姓过年有多忙了,“打个电话拜个年,欢天喜地大团圆”、“春节不在家,假日列车游天下”。总之,围在家里包饺子看晚会是老皇历了,过节也要过出个性过出新意来。春节的乐事多了,品戏、看电影、听音乐会,连电视频道也“春运”———节目太多,挤破门槛。想求新求异也不是容易事。

  百姓过节的方式是一天天变了,休闲度假的意识也一天天强了,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从一个团圆佳节渐渐变成一个度假的好机会,提高生活品质从这个最传统的节日开始了。

  年饭:家宴挪到酒楼吃

  1994年,春节期间把家宴设在餐馆酒楼成了时尚;到了1997年,年夜饭也要预订,订晚了就只好回家自己煮了。

  年货:鸡鸭鱼肉成配角

  尽管民以食为天,但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统计中发现:虽然过年几乎各家各户都要购买食品,但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吃,已经不是人们过年的主旋律了,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钱用在了自身建设和交往娱乐上了。

  1995年,必备年货是金童玉女财神爷和大大的福字。1995年的年货里还有一样小东西:欢乐球。这是“禁放”之后春节欢乐产品的主唱。上亿只欢乐球在那个春节爆响:既安全又声色兼备。

  吉祥物也是置办的年货,1996年小老鼠随处可见,1998年,虎行天下。

  年乐:旅游过年成时尚

  1992年的年三十,5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是新闻人物。

  1996年的春节迎来最长的公休假,从初一到初七整整一周,机票价格开始上浮。春节,从旅游的淡季变为“黄金季节”。

  到1997年旅游过年有钱也难,还在1996年12月,东南亚以及海南、西双版纳、武夷山等国内路线已爆满。

  1997年贺岁片登场,《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除夕之夜在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同时登场。从这一年开始,贺岁片年年如约而至。

  年话:身体健康排第一

  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1998年最流行的拜年话。

  电话铃声传问候,打开电脑接贺卡,贺词传进寻呼机。这是90年代人们的拜年方式。

  1998年流行的拜年话是“身体健康”。而在1995年左右,人们的祝福大多是“恭喜发财”。

  1999年,电子贺卡开始流行。每天中国电信网上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轻轻一点,祝福可以传出万里之外。(综合《人民画报》、《解放日报》、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 羊年羊公仔羊城卖疯了 玩具受宠与羊吉祥有关(01/31 09:58)
  • 深圳人春节游要花80亿(01/31 09:42)
  • 羊年话“羊”喜气洋洋(01/31 09:21)
  • 双胞胎祝您羊年吉祥(01/31 09:21)
  • 广东严防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01/31 09:12)
  • 十大花市人如潮涌(01/31 09:12)
  • 北京上海广东调查显示:半数人在家吃年夜饭(01/31 09:07)
  • 图文:喜洋洋迎新岁 港府高官向香港民众拜年(01/31 09:03)
  • 苏州“群羊闹春”金石书画刺绣石雕“迎羊年”(01/31 08:52)


  •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