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狐
挑战8848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动漫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军事 | 企业 | 传媒 | 校园 | TOP100 | 评论 | 我来说两句 | 新闻中心纯文字版
Sohu 首页>> 新闻 >>国内>>前进中的河南>>河南交通城建成就
  城市化:河南的战略选择

  2001年12月18日18:0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省委相继提出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集中人们的注意力,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进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最近召开的省七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是我省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深化,是实现由人口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又一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省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怎样建设和经营城市等三个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这一问题。

  加快城市化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普遍追求的政策目标。在我国由小康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21世纪初期,城市化将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认识这一巨大社会结构变革,既遵循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又体现自己的特色,协调和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新世纪初期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与“市”的组合。城市的起源,是纯粹担负防御职能的“城”和作为农、牧民进行产品交换或交易固定场所的“市”,出于各自的需要,自然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兼具防卫和交换功能的军事和经济中心。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近代工商业快速发展起来,并在原材料产地、交通要冲等地点聚集,吸引大量非农人口聚居,逐步形成了设施集中齐全、生产力比较发达、人口稠密的城镇,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发展到今天,城市成为现代工商业的集中地,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迁移,生产设施和生产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经济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趋势和过程。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精辟地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通过人财物的大量聚集和有效组合,产生强大的外部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恩格斯在深入考察了伦敦发展后深刻指出:“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口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250万的力量增加了100倍”;城市是现代政治和先进的社会文化事业的集中区域,影响和带动包括农村在内全体人民的思想、意识、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素质、科技知识、人际关系等等的现代化;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中心,以其发达的科技人才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对周围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国家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在世界许多国家,大城市都是国民经济精华之所在,是支撑国家世界地位的顶梁柱。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史来看,现代化、工业化的进程无不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成为一种必然、普遍的发展趋势。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1950年为29%,1970年为36%,1995年为45%;预计2005年达到50%,2025年达到62%,2050年达到80%。目前,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其中,发达国家为75.2%(最高达90%以上),发展中国家为3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市化有了较快发展:从1978年到2000年,城市由14个增加到38个,县城为89个,建制镇由45个增加到697个,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的城镇体系。到2000年,城镇非农人口占全省人口的23.2%。这些年来,城镇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全省的50%以上,财政收入占70%以上,对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明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但是我省的城市化整体水平仍然很低,比同期全国36.22%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增速也偏慢,从1980年到2000年,全国城市化水平增长19.2个百分点(从17%提高到36.22%),而我省仅增长了13.9个百分点(从9.3%提高到23.2%)。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也不相适应,2000年全省城市化率23.2%与工业化率47%之比为0.49(全国平均水平为0.65),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问题的产生或得不到有效解决,都与过低的城市化水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城市化水平低,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改变这种局面刻不容缓。

  1.实施城市化战略有利于调整城乡结构,促进城乡经济高度融合、协调发展。我省城乡结构极不合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系列制度安排把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民人为地分隔开来,如重工轻农,农民只能单纯从事种植业,国家还通过“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部门转移资金,消费方面,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很少给农村以关注,更谈不上引导开发。户籍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与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才制度等,又使这种安排进一步强化。这样,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被固定在土地上,以落后的生产方式从事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农业内部既不可能产生各种专业分工,也不允许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发展,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微薄。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是不同质的,城市就业的大门向农民紧闭,千百万农民与现代的城市文明基本无缘,城乡差别呈逐渐扩大之势。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允许农民在不带户口、自理口粮的前提下进城务工经商,同时,国家制定了许多支农、兴农、富农政策,使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还有许多制度性障碍影响城乡经济进一步融合。譬如,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求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共同使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以方便企业及时、充分、有效地利用。但受“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发展模式的制约,又受制于昂贵的迁移成本,乡镇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村村点火、寨寨冒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境愈加不利;再如,大批农民进城后因在苦、脏、累、险岗位上替代城市职工而暂时有了一席之地,但要在城市落户,真正成为市民中的一员仍要受许多限制,在子女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不到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近几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缓,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分割,农村脱离城市孤立地发展。

  城市化的实质就是人的自由流动,通过劳动力的流动带动各种生产要素不停地流动和转移,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大化。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让农民加入这一进程,既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结果必然是农民处境的明显改善和城乡差别的进一步缩小。综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而越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这一进程越快。韩国在1960年—1980年的经济起飞中,城市化水平从27%迅速提高到59%,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质的飞跃。我省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主动遵循这一客观规律。

  2.实施城市化战略有利于刺激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需求,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我省扩大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在哪里?不言而喻,就是7500万农民。近10年来,我省农村居民消费所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其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也随之大幅度下降。2000年我省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02元,而农村居民只有1587元,3个农民还不抵1个市民。农民消费水平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民的“钱包”是瘪的,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力。最近几年,一方面受市场疲软影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集市贸易价格明显下降,而健全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乡镇企业正处于调整时期,发展受阻,效益下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民从乡村企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呈减少趋势;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放慢,其结果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城乡收入差别仍在扩大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市场逐步上升为启动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必须跳出在“一亩三分地”上打主意的思维局限,在城市化上找出路,即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到城市,这部分农民将因此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而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占有的土地面积势必相应增加,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城市或小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可以分享要素聚集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从而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增加在其中就业的农民的收入。农民进入城市不仅仅是居住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都将发生很大变化,消费能量开始向需求无限的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释放。他们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同时,生存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也会使农民对消费品的购买量大大增加。随着城市数量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和环境治理等投资需求也会增加。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全省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GDP中的比重,分别提高到联合国推荐的发展中国家应达到的最低水平,我省城市基础设施每年将增加投资几十亿元。

  3.实施城市化战略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制造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可以大量吸纳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农村土地逐步趋于集中,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便于农业实现机械化和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城市化与工业化共生共长,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工业化率虽达到47%,但层次较低,素质不高,特别是代表工业发展水平的装备工业比较落后。城市化的加快,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迫使装备工业有大的发展、新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工业的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更是密不可分。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0%左右,低于处于同一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地区2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的扩张缺乏数量庞大且有较强的购买力作支撑的服务对象。有“半壁河山”之称的乡镇企业80%以上分布在村落,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居住在农村,第三产业也就不可能发展起来。第三产业不像乡镇工业那样,产品在农村生产,在城市或其他地区消费,它要求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的高度同一性,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大大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还要求最低的“入门人口”,也就是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第三产业才能盈利,才会被作为产业来经营,这在人口极度分散的乡村是很难实现的。第三产业只有建立在现代城市的机体上,才能得以发展,只有加快城市化步伐,第三产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走向繁荣。第三产业就业容量大,发展第三产业最直接的好处是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我省就业压力一直很大,一方面,是几十万城镇下岗职工亟待安置,上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另一方面,是劳动力供给量增势不减。“十五”期间我省将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20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加速城市化步伐,变“就地转移”为“异地安置”,变分散安置为集中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必然会迅速增多,就业压力就会大大缓解。

  4.实施城市化战略,也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城市公用设施的集中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用地。我国各类城市和村镇的人均建设用地分别为:特大城市75平方米,大城市88平方米,中等城市108平方米,小城市140平方米,建制镇149平方米,村庄168平方米。1个农民比1个城市居民平均多占用建设用地80余平方米。随着大量农民向城市转移,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用地,这对于人多地少的我省来说意义相当重大。我省乡镇企业在刚刚起步时,因为在行业、技术、设备、资金的选择上备受限制,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了投资省、见效快但污染重、消耗高的产业。在国家财力过多地向城市倾斜的情况下,大部分乡镇财力普遍拮据,无条件也无力实行环境保护,单个企业出于种种考虑也不愿搞这类“非生产性”投资,致使部分农村“三废”污染有增无减,生活环境持续恶化。通过企业的相对集中,对集中建设治污设施使用并共同承担建设费用,使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大量农村人口以及分散企业迁入城镇后,腾置出来的土地可以还林、还草、还田,还给大自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后,通过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能够尽快融入现代文明,提高整体素质。

  二、努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格局

  我省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实施城市化战略必须从这一基本省情出发,同时要有世界眼光。城市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放开发展,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各地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努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快缩小与全国城市化水平的差距。

  1.提高城市首位度,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和支持郑州市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首位型城市,充分发挥其作为增长极的优势,既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今后我省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区域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经济增长通常由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推动经济极化,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集中使用而产生聚集效益。从最近20年世界城市体系的发展看,这一趋势非常明显,纽约、伦敦、东京等几个超级城市加速发展,城市带迅猛崛起,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一个有9400多万人口的大省,没有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要带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可能的。目前,在北京以南、武汉以北、南京以西、西安以东近3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还没有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是该地区包括我省在内城市数量不少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郑州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其资源、地势、土层等条件也有利于城市的开发和建设。郑州50年代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90年代被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通过这两个时期的建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既是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郑州市应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搞好功能分区,突出都市特色,强化首位型城市功能。当前应重点搞好郑东新区规划和产业定位,确立起发展优势。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郑州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金融、信息和高科技产业中心。

  2.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强化集聚功能、规模优势和辐射能力,努力构建中原城市高地。以郑州为中心方圆百余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洛阳、焦作、新乡、开封、许昌等几个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相互毗连,距离较近,有利于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有利于组织城市间的横向联合、合理分工,有利于统一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和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和联动效应,强化城市群的集聚功能和规模优势。要认真筹划中原城市群内部合作的领域和途径,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整体实力。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都应科学定位,打好自己的牌子,因地制宜地向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方向发展。如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又集中了一批国家级的研究中心、行业“排头兵”企业。应充分发挥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成为我省最大的加工业基地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与郑州商贸城建设交相辉映、相互推动,在全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这些城市如群星拱卫中原大地,带动全省城市竞相发展,成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湾城市群之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围绕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力,努力把环周边城市建设成为地区性中心城市。南阳、信阳、周口、商丘、三门峡、安阳、濮阳、济源等环周边城市是我省的门户。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地缘因素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城市发展速度不快、后劲不足,周围地区因缺乏带动发展的“龙头”,而普遍比较落后,在省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毗邻省份将省际竞争具体化为环周边城市之间的竞争,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给予优惠政策、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等措施,使其周边城市在竞争中优势明显。我省应制定一些特殊政策,以发展100万—200万市区人口为长远目标,通过扩大城区规模、培育支柱产业,用10—20年的时间,把我省的周边城市发展成为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4.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功能、提高层次,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努力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转变。与大城市比较起来,中小城市更适宜人类居住,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世界上一些中小城市之所以名闻遐迩,就是因为它们精巧别致、个性鲜明。在我省发展中小城市还有更深一层意义——中小城市是连结大城市与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是大都市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向广大乡村扩散的“滩头阵地”,加快其发展有利于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我省大多数中小城市初步形成了城市框架和产业基础,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层次,完善功能,有的可以向大城市的方向发展。小城镇作为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进入的门槛较低,商品房价格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城市,生活费用相对低廉,对刚刚走出土地的农民有很强的吸引力。小城镇更接近农村,就业弹性大、灵活性强,在目前大中城市自身就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最有希望的落脚点和向大中城市继续迁移的中转站。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主阵地,加快建设对于我们这个有着7000多万农民的省份来讲是个大战略。近几年来,我省小城镇数量增长很快,但多数小城镇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与一般的乡甚至村没有多大区别。115个省试点镇应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的优惠政策,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非农产业向小区集中。小城镇建设应与乡镇机构改革、归乡并镇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突破原有的行政区划及封闭落后的旧格局,大胆地进行跨地区的规划尝试。通过努力,率先把重点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繁荣、环境清洁、特色鲜明、5万人口以上的现代化城镇。

  三、积极创造有利于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和机制

  要迅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必须坚持改革创新。通过创新机制,调整政策,强化措施,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和机制。

  1.立足于体制创新,加快改革步伐,清除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体制性障碍。户籍制度改革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环节。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严重落后于形势发展,进城民工的农民身份始终未得到改变,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进城农民成了城市的“边缘人”,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又给城市管理增加了难度。最近,许多省市先后出台了户籍改革办法,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郑州市前不久推出了户籍制度改革7项政策,可谓是我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开场锣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其发展规划和综合承受能力,率先实行更灵活、更优惠的户籍管理办法。凡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一律准予落户,力争在3—5年内实行开放式管理,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大中城市应增强改革意识,加大改革力度,以鼓励“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为突破口,着力吸引各类人才,同时取消对城镇户口的计划指标管理,严禁征收城镇增容费等各种不合理收费,在这场人才、资本、技术的争夺战中抢占先机。加快改革现行不合理的用工制度,营造一个全体劳动者公平竞争的环境。应当看到,农民进城办厂、经商只会增加投资、消费和就业机会,符合城市居民的长远利益。应抓紧清理各地针对农民和外地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消除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歧视。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如保留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并鼓励转让承包地使用权,探索进城农民利用原有承包地、宅基地置换城镇住宅用地的途径和办法。增强进城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尽快建立覆盖城镇所有居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具体思路是:进城农民应参加统一的社会保险;进入小城镇的农民既可以继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鼓励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并大力提倡自我保障和参加商业保险。为解决进城农民社会保险个人账户是“空的”问题,可考虑以其在农村的集体土地承包权进行流转,获得一次性或年度式收入,作为社会保险的个人账户资金。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城市社会保险流转衔接制度,逐步向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过渡。

  2.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城市资源资本化。城市是政府最大的一笔国有资产。“经营城市”,就是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等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来,对城市的土地、市政设施等有形资产,科学、现代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能够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带来城市和土地增值的发展环境等资产进行聚集、重组和营运,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高标准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总纲和龙头。要深入研究城市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状况、发展前景,搞好城市形象的整体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注意搞好功能分区,增加城市的现代生活气息。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的生态品位、文化品位和艺术品位,充分展现自己的风格,避免千城一面。一定要突破自我封闭的规划方式,有的规划课题可以向全国甚至世界招标。注意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必须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确保城市规范有序地发展。

  其次,走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要加大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市政公用事业运行机制、经营机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政府要以业主和管理者的身份,把凡是能够推向市场的土地、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资源全部推向市场,逐步把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从无偿投入转变为有偿投入,从财政负担转变为财政来源。改革价格、收费机制,对凡能确定收益者并能计价的项目都应调整价格和收益,使投资者或经营者能获取合理回报。

  第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资金短缺是制约我省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难题。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看,根本出路在于城市资源资本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要盘活土地资本存量,以土养城,以地生财。政府要对拟开发建设的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经营,这样做,既有利于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又能够筹集一笔巨大的建设资金。探索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制度,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二是大力推行特许经营,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将公共停车场、城市公交线路、垃圾处理中心、公厕等的经营权和道路、街心花园等的保洁权,通过公开拍卖转让给个人或企业经营。三是挖掘城市无形资产的巨大潜力。将街道、桥梁、文体场馆、标志性建筑、公交站牌等的冠名权,城市重大活动的广告发布权、赞助权等实行公开招标或拍卖,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四是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申请发行城市建设债券,加快建设步伐。

  第四,加强管理,提高效能。有现代化的管理,才会有现代化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比建设更为重要。政府要强化管理意识,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城市管理上来。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积极利用一切现代化管理手段,把计算机、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引入城市管理中来,提高运行效率。广泛吸纳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从事城市管理工作,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措施,使城市管理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城市管理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大力开展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3.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城市的发展水平最终取决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所有贡献都必须通过相应的产业发展才能落到实处。郑州、洛阳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灵活的运行机制、创新功能和政策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的装备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中小城市要发挥承启农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努力形成具有后发优势的支柱产业。鹤壁、义马、平顶山、焦作等资源型城市,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考虑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卫星城市要紧紧依托大城市,大力发展为城市配套服务的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增强服务能力。县级市和县城要立足当地的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资源转化和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各城市产业的发展要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通盘考虑,通过调整和重组,将大中城市一般加工业向周边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促进金融、贸易、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向大中城市集中,吸引包括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在内的各类大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到城市落户,使各类城市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配合,既有龙头带动又有龙身龙尾推进的经济共同体。

  4.注重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的潜力和希望所在。现有城市居民素质要提高,进城农民要尽快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对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继续办好市民学校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使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素质的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坚持不懈地对进城农民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牢固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和平等意识。掌握一至几门劳动技能,增加谋生的本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影响力,利用好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充实他们的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他们逐步形成奉公守法、崇尚科学、勤劳致富、见义勇为、团结互助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要切实保护土地和环境。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走建设用地内涵挖潜的路子。注意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对新上项目严把审批关,已造成污染的企业该关停的要坚决关停。同时,加强城市“三废”处理设施建设,尽快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和规范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大搞植树种草、全民绿化,让草坪环围住区,将森林“搬进”城市,以绿化带代替围墙,绿化美化城市空间,创造洁净、舒适、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

  作者: 链接: 日期:2001-12-18 18:09:17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新闻: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户: 匿名发出
留言: 您要对您发表的言论之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1、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8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3、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精彩短语推荐:
  • 搜狐短信魔法宝贝—300条存储大容量,强大功能得心应手!还可以邀请她/他组成情侣宝贝双栖双宿!

  • 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见你。我遇到的所有不平凡,却没……发送言语>>

  • 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艳福多多,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东摸西吻浅呻吟,左拥右抱……发送言语>>

  • --给编辑写信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花边新闻 科技新闻
    手机号:
    激情美眉灵犀一点通!
    邀请心上人一起存短信
    三羊开泰,喜迎财神!
    发洋财得意洋洋过羊年
    祝福也幽默,说给她听
    焦点时刻关注世界风云
    [谭耀文] 锋火情天
    [齐 秦] 野衣裳
    [范玮琪] 他没有错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分类广告

    零投诉留学服务机构
    留学移民信息库!
    京城院校招生总汇!
    MBA、EMBA在职研
    A&F英语语音训练营
    浪漫甜蜜的爱情始于这里
    白肌雪肤的善良女孩
    !求医问药名医在此!
    雅闻"魔鬼身材"发源地
    古都西安旅游指南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成现实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91或65101378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