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曲志红
见到刚刚参加过妈妈追悼会的曹磊时,他正静静地坐在母亲生前工作过的地方,神情是那么忧郁和悲伤。
虽然我万分不忍,但还是和他谈起他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袭击中不幸遇难的母亲邵云环。“我的妈妈,是最好的妈妈”,这句话他脱口而出,而且是他在整个叙述过程中,声音显得有些稚嫩的一次。
在他19年的生命中,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而邵云环此次赴南,除怀抱一腔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外,还隐含着一个妇女对丈夫和儿子的关爱,他们因为工作和学业先后都去了贝尔格莱德。
“我妈妈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从我记事起,就经常见到她晚上到很晚还在为工作上的事忙碌。她还经常跟我说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她特别期望我能出色。”曹磊的声音很轻,流露出一种极力控制下的平静。“我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爸爸更是经常出差,但他们俩关系特别好,对我就更是……”
曹磊的叙述突然顿住,停了好一会儿才又接下去:“我妈妈在一件件细致的小事上都显出对我的爱,她是个很认真的人,也并不爱玩,但每年只要有机会,总是挤出时间安排全家去旅游,她就是喜欢全家人在一起的那种气氛。这次她来贝尔格莱德,还给我带了好多照片,都是我们全家过去玩时拍的。”
已经在许多媒体出现过的那张邵云环和儿子在北戴河海边的合影,也是她特别挑选出来带给儿子的。照片上母亲和蔼亲切,儿子却淘气地吐着舌头做鬼脸,但十分和谐的,是两人脸上那浓浓的笑。
久别重逢的三口之家在充满紧张气氛的贝尔格莱德仅仅团聚了十几天。这十几天,在曹磊心中历历在目。
“妈妈来的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接她,她一见我,就撸着我的头说,‘儿子,你又长大了’,然后我们三人抱在一起。”
“我们回到使馆爸爸的房间,爸爸早就准备好了做晚餐的各种菜,他们一起动手做了饭,妈妈特别高兴,老说‘这下我们又团圆了!’因为我第二天还要上课,所以没能一起住下,晚餐后他们一起开车送我回了学校。”
曹磊撤离南联盟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和爸爸妈妈度过了一段最快乐的时光。他们去了当地一个大公园,春光明媚,芳草茵茵,全家人踏歌而行,“我们采了许多鲜嫩的荠菜,回家后妈妈煮了一锅野菜粥,特别香,特好吃。还剩下一些荠菜没吃完,妈妈细心地包好,放进冰箱,说下次再做。”
但曹磊再没能吃上和妈妈爸爸一起采来的荠菜。因局势恶化,3天后曹磊就随使馆家属一起撤退罗马尼亚。临行前,站在即将出发的面包车前,邵云环还不停地絮絮绵绵叮嘱儿子,好好照顾自己,服从组织安排,每天复习功课……“妈妈最后递给我一袋零食,让我和车上人一起吃。有巧克力、葡萄干、花生米。还给我一只保温杯,里面是装好的满满的热水。”
不要说只19岁的曹磊,就是对南斯拉夫问题有很深入了解的他的爸爸妈妈,也只是将这次告别视为一次短暂的分离。他们让曹磊等在罗马尼亚,一旦情况好转,可以立即返回南斯拉夫读书。甚至当使馆其他家属被安排从罗马尼亚回国后,他们还让儿子住在新华社当地分社的朋友那里继续等待。直到5月初,因北约的轰炸仍没有停止的迹象,他们才打算让儿子先返回祖国。
“妈妈是怕我住得太久了给人家添太多麻烦,也怕我耽误学习。她已经给我联系好回京后到她的母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去旁听。5月6日,我订了机票,但5月7日,妈妈他们又发电子邮件让我退票,让我在罗马尼亚等消息。”
“可是,第二天,就是5月8日,就听到使馆被炸了”。曹磊的声音越来越低,终至无声。
他的脸上没有一滴泪水,但他放在膝上的手却在轻轻颤抖。5月8日,这个黑色的日子,成了他心里永远抹不去的疼痛。
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恨绵绵无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