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跟西方列强处处叫板,第一个站出来反驳“中国威胁论”
他当过小贩开过诊所,医德良好医术高超在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是第一位真正平民出身的马来西亚最高领导人;他当马国总理22年,敢做敢为重视高科技发展经济, 在马来西亚人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他在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不畏强权敢在任何公开场合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国际社会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就是马来西亚政坛“不倒翁”,国际政治舞台“千面政客”马哈蒂尔。
爆竹声中呱呱落地,取大名叫“伟大的存在”
1925年12月20日,马来西亚吉打州亚罗士打市中心锡比廊霹雳路一幢四周种满香蕉树,屋顶用稻草搭建而成的高脚屋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
40岁的莫哈末依斯干达迎来了他的第十个孩子。这个呱呱落地的老幺上有四个姐姐和五个哥哥(其中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是同父异母所生),姐姐之一拉菲阿若干年后回忆小弟呱呱落地的情景时说,弟弟出生时,屋外正好传来唤醒信徒们做清晨祈祷的爆竹声,这在马来西亚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时辰。在古老的马来西亚神话传说中,大凡英雄人物或者领袖诞生那一刻,必会有奇事发生。虽说神话终究是神话,可这个呱呱落地的小孩儿却立即被父亲取了个“马哈蒂尔”的名字。在马来语中,“马哈蒂尔”是“伟大的存在”!因为莫哈末依干达很喜欢英文字母“M”,所以他的十个儿女取名都是以“M”开头,马哈蒂尔自然也不例外。
虽说马哈蒂尔是家中的老小,可父母并没有宠坏他,相反,身为吉打州第一所官方英文学校校长的他对这个最小也是最爱的儿子管教得更加严格。马哈蒂尔感慨地说:“严父对我一生影响深远。”马哈蒂尔印象最深的是,每天父亲回家踏入房门之前,总会特意咳嗽几声,好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回来了,赶紧老老实实地坐在桌边温习功课。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之下,少年马哈蒂尔很少在外面瞎逛,甚至很少离开家到自家的院外游玩,有空闲的时间也只能在家里看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严父的教导让马哈蒂尔终身获益。
雄辩天才年少时是害羞男孩,上课从不敢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1932年,7岁的马哈蒂尔被父亲送到了锡比廊霹雳的马来男校上学。奥玛是马哈蒂尔上学后的第一位老师。
年事已高的奥玛回忆说,因为家教极严的原因,少年马哈蒂尔乖得近乎害羞:上课时专心听课,从不缺课,也不捉弄同学,所以从来没有被老师体罚过。因为马哈蒂尔有从小培养的读书好习惯,所以被选为学校的图书委员,负责选择杂志。
在马哈蒂尔上男校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把他转到今天的苏丹阿都哈密学校上学。这是一所出名人的学校,因为吉打州的苏丹阿都哈林,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内政部副部长曹智雄等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不过,和这些曾经就读这所学校的其它名人比起来,年少的马哈蒂尔此时仍不显山露水。曾经教过马哈蒂尔英文的莫哈末老师说,马哈蒂尔那时决不是出风头的学生,他是一个“文静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的书包里永远塞海了课本,没有其它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马哈蒂尔不喜欢坐在教室的最前排,也不坐最后排,而是喜欢坐中间。在课堂上,马哈蒂尔就算知道答案,他也不会主动举行回答老师们的提问!许多教过他的老师们感慨地说,现在在国际论坛上堪称雄辩天才的马哈蒂尔小时候就象是一个“害臊的邻家小男孩”。
阴差阳错上了医科大学,最大收获就是找到了真正的爱情
1946年12月,马哈蒂尔以三科优四科良的成绩通过了剑桥大学的校外选拨考试。从中学高年纪开始就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的他一直想到英国读法律。然而,因为申请不到奖学金,而家中的财力无法支持他到英国自费上学,因此他被迫放弃了赴英国上学的机会,而到亚罗士打的政府部门任职,领每个月80元的薪水。
然而,求学深造的心不死。在中学毕业后的第二年,他成功申请到新加坡爱德华七世医科大学深造。马哈蒂尔的妈妈向来反对儿女当医生或者警察,因为这两种职业必须值夜班,黑白颠倒的。不过,妈妈最后还是尊重了小儿子的选择。
大学的同班同学有70人,其中大部分是华裔学生,马来学生只有七人,少女更是只有一个,那就是日后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夫人的西蒂哈斯玛。马哈蒂尔很珍惜这个读书机会。加上他聪明好学,因此成绩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甚至还常常帮助那些功课底子差的人。不过,经济压力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好在马哈蒂尔的英文水平超高,所以他开始给新加坡的[新海峡时报]投稿。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是谁,他一直用小时候的乳名为笔名,写的内容多是与马来人困境有关。勤奋有好报,[新海峡时报]的稿酬非常优厚,结果这些稿酬确保他完成了六年的医学系生涯。
不过,对于年青的马哈蒂尔来说,能够到新加坡大学就读,最大的成就不是让他可以顺利地当上一名合格的医生,而是认识了美丽的马来少女西蒂哈斯玛。西蒂是马哈蒂尔的同学,也是七个马来同学中唯一的女性。因此,此时的她可谓是倍受宠爱。与平常家庭出生的马哈蒂尔不同,西蒂来自大城市吉隆坡,出身名门望族,不过,这并没有阻碍她爱上了贫穷的马哈蒂尔,因为她欣赏的是马哈蒂尔的学识和政治理念。在上大学之前,西蒂从来没有学过物理,她很担心自己会因此留级。在这种情况下,马哈蒂尔自然是“英雄救美”,成了西蒂的良师益友了。他们的关系很快就从普通的朋友上升到恋人的关系。这对于马哈蒂尔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因为过去他除了跟自己家的女性接触过外,从来没有跟其它女性交往过,西蒂是他的初恋,也是他终身的恋情。不过,直到两人心心想通的时候,马哈蒂尔还是羞于开口。第一夫人回忆当年马哈蒂尔求婚的情景时甜蜜地说:“马哈蒂尔很害羞,他什么也没有对我说,只是写了一张英文写的LOVE字条给我!”好事多磨当马哈蒂尔向西蒂家提亲的时候,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因为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不过,好事终成--1956年8月,两人喜结姻缘。
这桩来不易的爱情成了马哈蒂尔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因为作为一个成功的男人,他从此就有了一个无后顾之忧的家庭,以及任劳任怨共同面对风风雨雨的另一半。在家中,谁错谁道歉是这对夫妻五十年来相处之道。第一夫人西蒂现在常常表示,他最怀念的是马哈蒂尔亲手做的拿手好菜-炒饭,而她也把老公最爱吃的咖喱永记在心。
为参政自设诊所,巫统医生声名传遍马来西亚
学成归来后,马哈蒂尔被分配到槟城政府医院上班,不久,他就转到他的老家亚罗士打市当医务官,负责监督吉打和玻璃市的医生。繁忙的医生职务没有熄灭马哈蒂尔对政治的热忱,但由于公务员不能参政,因此他常常在医官和政治之间挣扎着。在作出权衡之后,马哈蒂尔终于决定放弃这个在当地社会很有权威,备受敬重的职业,自立门户开设“马哈诊所”。这一决定遭到了包括夫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反对,但由于马哈蒂尔决意已定,因此最终谁也没能拦住他。实际上,这段从医经历,在至少四个方面影响到马哈蒂尔的政治生涯。
一是声誉:当年跟马哈蒂尔合作的药剂师查合介绍说,马哈蒂尔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医生。虽说诊所开门营业的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6点,可马哈蒂尔总是有求必应,因此马哈蒂尔每天都是把最后一名病人送走之后才敢拖首疲惫的身子离开诊所。慢慢地,马哈蒂尔诊所的名声远扬,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华人,印度人,马来人都十分信任这位显得格外亲切的医生。更让民众们感动的是,马哈蒂尔不仅仅专注眼前的商业利益,他还常常到偏远的地区为穷困的农民免费看病。这为马哈蒂尔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二是矛盾。马哈蒂尔成长的阶段,正是马来西亚寻求独立的过程。目睹着独立的艰难,作为医生的马哈蒂尔感到有劲使不上,年轻的马哈蒂尔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如果说战争年代的艰难使他迅速走向了成熟和思想的独立,那么骚乱的年代则无疑激发了他传教士般的热忱和改变这个国家的决心。青年马哈蒂尔很快参加了旨在反英独立的“马来西亚国父”拉赫曼亲王创建的“马来民族联合机构”(巫统)。
三是思考。从医的经历使马哈蒂尔养成了爱思考的习惯,而他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马来人为什么这么穷困?马哈蒂尔思考着这个问题,并把它带上了议会的讲台,由于他成为了为马来人命运大声疾呼的代表,说出了来自生活最底层的马来人的心声,他也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声望。
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三部著作,其中的代表作《马来人之困境》比较完整地提出改造马来民族的计划,这也是他日后执政时政策的雏形。与许多民族主义者一样,马哈蒂尔的民族主义思想围绕着马来人的利益,他关心乡村马来人的疾苦,也关心年轻一代马来人的成长。他尊重华人的智慧与成就,但更希望马来人能以华人为榜样,勤奋、上进、团结,成为国家的支柱。马哈蒂尔的政策深得民心,特别是青年人更是奉他为偶像。马来西亚人口2300万,其中45%是在马哈蒂尔执政时成长起来的,他们把马哈蒂尔视为国家政治的象征。
从医经历还使马哈蒂尔变得更加细致、客观、坚定。马哈蒂尔是一个行事缜密的人,他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医生,我所不知的事,我就不能行动,只有了解事实真相,我才采取行动。”而他的另一段论述则表现出他做事的坚定和纪律意识,“为了实现目标,我们不能受别人情绪的影响,任由他们违反纪律。实现目标,处理问题时,就要抗拒别人的影响。我深信,倘若每个人都要各行其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在社会中生存,他得放弃大部分的自我利益,认同于社会共同的利益。”
自信自律坚决果断的政坛剑客,马哈蒂尔特立独行的锋芒性格成了磁石
马哈蒂尔是个剑客式的人物。首先他有一种剑客般的性格。马哈蒂尔的人生哲学就是自信、自律和坚决果断,自幼就敢作敢为。在中学时,瘦弱的马哈蒂尔常常是高年级学生欺侮的对象,母亲好几次看到他鼻青脸肿回家,但从他嘴里总掏不出半个字。到了大学,马哈蒂尔成了风头颇足的学生,很多人都想和他交往,但他却严格挑选自己的朋友,决不在不喜欢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在从政后,马哈蒂尔的锋芒性格吸引了很多人的追随,也使他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物。一位当年的议员曾这样评价他:“他的锋芒让无数人疯狂地支持他,也让无数人热烈地反对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人面对他会无动于衷。”他总是逆潮流而上,让人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让人感叹他的过人智慧。
因为医术深受广大马来西亚民众拥戴的马哈蒂尔借势发挥其超常的政治热枕,年轻的他开始担任“巫统”的地方政党领导职务。不过,特立独行的锋芒性格注定他不能轻易为政党领袖所接受。当时的“巫统”领袖人物东姑阿都拉曼对马哈蒂尔的反英运动很是反感,结果在首届大选中他没能成为候选人。不过,这并没有让意志坚强的马哈蒂尔气馁,反而在大选一过就积极建立本身的基础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64年的第二届大选中,终于以一举获得12406张选票,从而迈出了进入马来西亚中央政治的第一步。
不过,从政之路多风雨:1969年5月10日,马哈蒂尔在新一轮大选中败下阵来。比大选失败更严峻的是,因为马来西亚发生民族冲突事件他向东姑阿都拉曼追究责任,结果被东姑开除了党藉。屋漏偏逢连绵雨,马哈蒂尔在全国的大选中再度失败,过后连被他视为归宿的“巫统”也开除了他。在绝望中,他只能回到了亚罗士打的马哈诊所。
一直到1972年,以敦拉萨为首的“巫统”恢复了他的党藉,马哈蒂尔得以东山再起。这次他不敢再掉以轻心,而是在政治上全力以赴,渐渐地把马哈诊所的业务交给了合作伙伴雅谷医生。两年后的全国大选,马哈蒂尔在没有任何对手的情况下不战而胜,昂首阔步走入国会。
当然,从政之路也绝不是一路坦途,在出任总理期间,他也曾经面临两次政治危机:一次是1987年“巫统”分裂;一次是1998年的安瓦尔事件,两次危机都惊险万分,但最终都平稳度过。]
在国际事务上屡屡跟列强大唱反调,是第一个站出来反驳[中国威胁论]的亚洲领袖
马哈蒂尔的铁齿铜牙在国际上出了名的。他勇于批评,只要他认为不对,就立刻坦率地提出批评意见,而无论对方是谁。马哈蒂尔自己坦言,“我不是个友善的人,我喜欢表明我的意见,所以不受人欢迎。” 作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马哈蒂尔敢于对西方说“不”,他的勇气不仅为他自己,更为他的国家赢得了世界的尊重。马哈蒂尔是一个让西方特别是美国很头疼的人,无论是打击伊拉克还是进军菲律宾,抑或是在中东,马哈蒂尔都与布什唱反调,弄得布什也无可奈何。就连联合国,马哈蒂尔批起来也毫不客气。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的隘事国大会上,他毫不留情地责难联合国,说它只是按照强国的意愿行事,完全漠视了它在50年前成立时的原则和目标,他甚至让职合国秘书长安南立即辞职!
最让中国人瞻目的是,马哈蒂尔是第一个敢站出来推翻西方国家高度渲染的“中国威胁论”的亚洲领袖,他认为,西方国家的言论无非是为了挑起中国和邻近国家的紧张。依他的看法,中国不但不会造成威胁,反而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市场,所以“中国威胁论”应该彻底再评估。也因为他的独特眼光,所以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马来西亚就已经跟中国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经贸关系,两国领导人互相访问,打开禁止两国人民不相互往外的外交门户。
可以预料到的是,马哈蒂尔这种“不安牌理出牌”的做法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惹来一西方媒体竞相攻击,尤其是亚洲金融风暴过后,特别是安瓦尔被撤,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西方媒体一度指控他的朋党或者亲属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财富,政府滥批四亿九百万美元的贷款,国家朝圣基金局滥用权力以及收购国油股权等等,但多年来我行我素的马哈蒂尔早已经修练得“百毒不侵”了。其实,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西方的许多政客暗地里其实对他很尊重,公认他是一位有人格魅力和坚定信念的领导人。对此,《联合报》形容他“有独特的领袖魅力,还有冲破藩篱的勇气,一身是胆的坚毅,出口成章的英语。他已是公认的第三世界的领袖。”
经商的经历让他变得精明,他把马来西亚的经济当成“生意”来经营
马哈蒂尔年轻时是一个很不错的商人。自己曾经开办了一家咖啡店。由于已经学会了如何经营,而且他天生精明,没多久,他又开了水果铺和手工艺品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 他具有一切成功商人所必备的素质:勤奋、精明、果断、锲而不舍。这些都在日后领导马来西亚走向现代化的日子里发挥了作用。
作为一个商人政治家,马哈蒂尔是一位非常能出主意而且机敏过人的领导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上有着很清楚的认识。在国内,他致力于发展“自由贸易区”以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扩大出口,取消对华人经济的过多限制,实行“向东看”政策,鼓励国内各企业向东方特别是向日本,韩国和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对外,马哈蒂尔有着很好的大局观 。马哈蒂尔是第一个提出“东亚经济圈”构想(1990年12月10日)的人,他非常希望能以中、日为核心,带动东南亚国家,形成一个类似欧盟的政经一体化的组织。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东亚经济论坛的产生。不仅如此,1995年,马哈蒂尔还提出了“泛亚铁路计划”。“泛亚铁路”以新加坡为起点,经吉隆坡、曼谷、金边、胡志明市和河内抵达昆明,此外还修支线通到缅甸首都仰光和老挝首都万象,全长5500公里。以泛亚铁路和中泰铁路为核心的东亚铁路网建成后,不仅将中南半岛铁路网和中国铁路网连接起来,而且通过中国铁路网同欧亚大陆桥连接,直达欧洲。这是一项非常有远见的建议。
马哈蒂尔幽默而又能言善辩,在国际商界颇有号召力。他本人也充分认识到这点,利用每一次出访的机会,自动担当“国家头号商品推销员”。在他的影响下,马来西亚官员都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推销意识,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经济。在马来西亚担任政府总理的21年中,马来西亚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大有直追亚洲四小龙之势。这也使得马来西亚人民对他充满敬意和感激。
由于有着很强的经济意识,马哈蒂尔从不浪费时间。他总是把时间合理地利用起来,即便是去超市购物,也随手记下发现的问题。马哈蒂尔说:“星期日采购对我还有另外的好处,我是乐此不疲的。我喜欢去挑选食品,看看价格,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接触人民、了解情况的机会。有时人们看到我感到很惊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畅所欲言,他们告诉我各种各样的事情。要是我老是呆在家中或办公室里,我是永远不知道这些事情的。”
链接一:马哈蒂尔轶事多则
当总理不忘市井旧友
日本侵占马来西亚期间,马哈蒂尔不愿意到日本学校学习日文,所以决定停学。停学后的马哈蒂尔感到终日无所事事,再加上家庭困难,所以便和几个朋友,包括后来任教育部长的吉尔佐哈里合股在卜间拉布市集开了咖啡馆和售卖炸香蕉的小店,一年后改行卖水果和手工艺品。卜间拉布市集是吉打州最早的马来商业中心,它的成立是专门让当地马来人有一个可以学做生意的地方,很多马来商贩都选择这里做生意,但大部分卖的商品如出一辙,离不开马来服饰,传统糕点,手工艺品等等,因此竞争得相当激烈。马哈蒂尔则颇有生意头脑,因此他与朋友们开的咖啡店很快就在集市里打出了名堂,并且结交了很多朋友。这些结交的朋友直到他任总理后也没有忘记,几乎每年开斋节或者哈芝节都会来这里办年货,购买马来服装和鞋子。
抽烟被呛从此不沾换来一生健康生活
许多人对马哈蒂尔年岁如此之大可却非常健康很感兴趣,希望他能告知养生之道。对此,马哈蒂尔在韩国的一次演讲中说,他保持健康的秘决就是吃维他命和不抽烟。其实,身为医生的马哈蒂尔也曾有过吸烟的经历。在日本统治时期,马哈蒂尔和朋友们卖水果的时候看到每个马来商贩都吸着一口烟,所以也想学,但因为烟价太高,所以无力承担。二战结束后,他终于买了一包英国出产的香烟,可刚吸一口就被呛得喘不过气来。从那之后,他滴酒不沾,也不抽烟。对马哈蒂尔来说,一次不愉快的经历为他带一了一生的健康生活。
链接二:马哈蒂尔的简历
姓名:马哈蒂尔-莫哈末
出生日期:1925年12月20日
出生地点:吉打州亚罗士打
学历:启蒙是在锡比廊霹雳马来学校,两年后上官立英文学校,1947年进入新加坡的爱德华七世董医学院深造。
嗜好:他对室内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喜欢户外装修,在工作之余,他会和园丁一起种植花草,修剪树木。他在手工艺方面也很有天份,能够自制桌灯和图章等等。
饮食:对吃的要求并不高,讲究清淡和简单,从来不吃鱼,因为他母亲以为吃鱼会带来寄生虫而不让他吃。尽管他后来成医生后不相信这一说法,可已经改不过来了。
链接三:马哈蒂尔风雨从政路
1964年,参加哥打士打南区国会议席选举,当选为国会议员
1965年,成为巫统最高理事会理事,直到1969年
1969年,在哥打士打国会议席竞选中失败,于6月17日致公开信要求当时的总理东姑辞职,结果被巫统开除。
1970年,所著书[马来人的困境]被列为禁书
1972年,重返巫统,三个月后成为巫统最高理事会理事,同年12月当上议员
1973年,被委为马西亚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主席
1974年,中选中古邦巴素区国会议员,被委为教育部长
1975年,任巫统副主席
1976年,任副总理
1981年,成为总理至退出。(徐冰川/闻新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