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健康 | 约会 | 军事 | 港澳台 | 企业 | ERP | Top100 | Sohu视线 | 专题 | 我来说两句


编者导语
  香港大埔工业村,安静的长富街,一面别致的金属色墙上,挂着一个绿树图案的公司标徽,醒目而不张扬。这家公司看起来戒备森严,大门上方有一个监视镜,访客必须站在门外回答从扬声器中传出的问话,核实来访目的及身份等,方可进入。
  院子里是一座独立的办公楼,一层大堂只有10平方米左右,除了接待台和两个单人沙发,别无他物。 这是隶属于香港首富李嘉诚家族旗下2002年7月最新上市公司长江生命科技(8222.HK)的长江生命科技研究所。而研究所所长张令玉,同时还是长科的首席科学家和第三大股东。
  在长科招股说明书列举的大股东中,长江实业占股44.02%,李嘉诚本人占股29.34%,而第三大股东就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内地科学家——张令玉,占6.24%的股份。
  在李嘉诚手下得力干将、长科行政总裁甘庆林口中,张令玉是“天才科学家”。从香港媒体的采访报道看,长科将欲成为全球涉足产品最广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信心也押在这位天价买来的“新袁隆平”身上。李嘉诚曾夸下“海口”说:长科已建立一个CSA2(即细胞甄选、激活及驯化技术)平台,并针对生态农业、环境处理、护肤、保健及医疗等五个行业进行应用研究,他预计这五个行业的整个市场价值达200亿美元。而这个CSA2技术平台,正是张令玉带领长科科学家开发的技术。
  但是,本刊记者飞赴香港、广州、南京等地,对十多位科学家和知情人的采访,发现的却是一个孰是孰非迷雾重重的故事…
--给主编写信--
往期回顾
- 商务周刊2003第2期
- 商务周刊2003第1期
…>>查看更多

网上订阅
欲查看商务周刊更多精彩内容,请网上订阅>>
发行指南
主管--厦门经济特区    研究所
主办--厦门经济特区   研究所   
  --厦门信息一信   达公司
协办--厦门诚毅商务   信息传播公司
总顾问--王庚南
执行顾问--张宗绪
出版人兼总编辑--蓝戊
主编--高昱
副主编--靳丽萍
广告总监--谢文昌
社址--厦门市湖里信   息大厦二楼东侧
电话--0529-6021666 北京分社--北京市阜外大街7号国投大厦7层711室
电话--010-68096006 征订热线--8610-68096006-808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9-4865
国内统一刊号
  CN 35-1242/F
邮发代号
  2-831
广告经营许可证
  厦工商200056
定价--人民币10:00

2003年03月05日

商务周刊2003年第5期

 -- 封面故事·长科迷局 --
 
  在长科招股说明书列举的大股东中,长江实业占股44.02%,李嘉诚本人占股29.34%,而第三大股东就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内地科学家——张令玉,占6.24%的股份。
  在李嘉诚手下得力干将、长科行政总裁甘庆林口中,张令玉是“天才科学家”。从香港媒体的采访报道看,长科将欲成为全球涉足产品最广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信心也押在这位天价买来的“新袁隆平”身上。
  但是,关于这位“天才科学家”及其技术,本刊记者飞赴香港、广州、南京等地,对十多位科学家和知情人的采访,发现的却是一个孰是孰非迷雾重重的故事…>>详细


记者/王晓玲 文晔(发自北京)吴佩霜(发自广州)虞立琪(发自香港)吴金勇(发自南京)

李嘉诚家族的一次失利



您眼中的长江生命科技:
受到了张令玉的蒙蔽
与张令玉沆瀣一气
生物科技只是一个概念,是李嘉诚圈钱的一个工具
是一个潜在的生物科技概念股
   李嘉诚点石成金
  
长科(长江生命科技集团),原来是李嘉诚长实(长江实业集团)旗下的一个生化科技子公司。截至2001年年底,这家公司还亏损5793万港元,营业额只有区区14.82万港元,公司高管对外表示:至少未来数年里,亏损局面不会改变。而另一方面,据长实管理层透露,到2002年5月,长实投入长科的金额已达4.2亿港元之巨。
  就是这样一间看起来投资巨大、短期内又盈利困难的公司,李嘉诚却有本事上演一出“点石成金”的好戏>>详细  
  生物神话昙花一现
 
 
从上市第二天起,长科就不升反跌,从此一路停停走走、低迷不振。当初热烈追捧的投资者,如果没有在上市之初就抛出股票的话,现在大多成为套牢一族。 到2002年10月10日,长科股价更下跌至其最低点1.2港元/每股,股价缩水幅度达46%以上…>>详细
  重要科学家备受质疑
  
2002年7月11日,长科上市前5天,香港一家媒体封面文章在讲述李嘉诚1亿变200亿财富故事的同时,首次对张令玉的身份和教育程度提出了质疑。
  文章陈述了有关张令玉的两个说法不一的版本:一家张曾工作过的公司(GP Holdings)网站介绍说,张令玉是西安人…>>详细
  核心产品宣传有假 
  我们的调查从长科上市后惟一成功市场化的产品——也是张令玉发明的一种名叫“稳得高”的生态化肥开始,结果更让我们疑窦丛生…>>详细

     [查看全文] [我要点评



长科首席科学家身世真相



  “牢狱生涯”并非无中生有
  张令玉公开否认的“牢狱生涯”,被证明并非无中生有。
  记者拿到的一份黑龙江富裕县(现改为嫩江市)法院提供的案情材料,记录了张1975年被判刑的经过…>>详细

  从勤杂工到科学家
  曾与张令玉有过合作关系的广州商人严泽锋,向本刊讲述了张在离开黑龙江后,到北京发展,从一个小小勤杂工白手起家,直到成为所谓知名“科学家”的故事…>>详细
  田力宝科学大辩论
  此后,张令玉提出:用化肥标准检测“微生物肥”本身就不合理,因此要求继续为“田力宝”做检测…>>详细
  靠“田力宝”成亿万富翁?
  然而,就在多项检测均对“田力宝”做出不利评价,而农业部的69号文件已明确“‘田力宝’本身不具备作为商品肥料进入市场的条件”的同时,“田力宝”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蔓延开来…>>详细
  噩梦般的肥效试验
  从张令玉的家室来看,他并非有渊源背景之人,但是张的社会公关能力被认为是一流的。“他是一个聪明人”,“他很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记者采访过认识张令玉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大致如此…>>详细
  张令玉的脱险神功
  奇怪的是,如此大规模实验的最终结果,对张令玉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少影响。他的“宝贝产品”虽然始终得不到“科学认可”,但1988年-1996年的8年中,却一直在市场上存在着,而且多次化险为夷…>>详细

     [查看全文] [我要点评



一场奇怪的姻缘



“田力宝”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蔓延开来
长科正式挂牌当日,高层全体出马,但张令玉依然没有现身。    
  美国专利的真实价值
  1998年,本应是张令玉十分郁闷的一年——“田力宝”的破绽越来越大,肥料生产厂家纷纷倒闭,昔日盟友在广州状告自己欺诈,广州公安局两度北京追捕,真是祸不单行…>>详细
  在香港成为“香饽饽”
  张令玉在美国奔波的同时,也已经在香港伸展了自己的触角。 据记者调查,张令玉在香港的一位重要伙伴是香港信用卡防盗系统(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黄金富…>>详细
  “稳得高”&“田力宝”翻版疑云
  从表面上看,GP与长科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前者的主打产品是微生物肥“田力宝”——尽管其在内地已声名狼藉;后者的核心产品是——生态肥“稳得高…>>详细
  长科为何相中张令玉?
  张令玉和长科如何结缘,不得而知。 据香港媒体报道,有两种说法,一是由于搞生物科技如烧银纸,星光生物极度缺水,黄金富当时约见不少香港大佬,游说他们入股,身为副主席的张令玉自然在场,张因此与李氏家族相识…>>详细  
 
  [查看全文] [我要点评



谁培养了香港股民盲从的投机心态




              
  长科原是长江实业(0001.HK)旗下的一个生化科技子公司,按当时上市文件的资料,截至2001年年底,长科亏损5793万港元,而营业额仅有14.82万港元。另一边,长实管理层亦曾透露,截止到2002年5月为止,长实投入长科的资金已高达4.2亿港元。
  明眼人一看便知它是一间投资巨大、短期内又盈利困难的公司。奇怪的是,投资者仍对其追捧有加。剖析个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
  1. 超人效应:作为香港超级首富的李嘉诚,光靠其“金漆招牌”,便足以令仍然处于亏损阶段的长科在市场上卖个满堂红。一向被喻为“无宝不落”的李嘉诚,在香港股票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罕有地以私人名义持有长科的举动,对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注了一支强心针。
   2. 生命科技热潮:香港股票市场自2000年科技网络股后,一直缺乏新的资金出路。2001年至2002年间,市场一度掀起民企热…>>详细

   [查看全文] [我要点评


请给本专题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67 或6286
Copyright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