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甄世宇)今后在一家银行办理车贷时赖账不还,也很难在其他家银行申请到新的汽车消费贷款了并且这条不良信用记录将一直被保存下去。与此相比,美国的信用记录只是保持8年。昨天记者从北京银行业协会获悉,本市“汽车消费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已基本建成,并已开始在16家办理汽车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投入正式使用,910名有失信记录者榜上有名。 “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信息共享系统”把原来分散在本市16家金融机构的信息资料集合在一起,并且在行业内共享。系统首批共记录了910名风险客户的信用信息,涉及贷款1094笔,金额数亿元。系统每月更新一次。投入使用后,将为金融机构防范贷款风险增添新的“利剑”。今后,各金融机构办理汽车消费贷款时将进入系统查询申请客户的既往银行信用记录,凡发现借款申请人存在失信记录时,将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查标准。过去那些在工行赖了账,又去建行赖帐的借款人将在这套系统面前变得寸步难行。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所谓的风险客户主要包括两类人:一类是提供虚假资料、赖账不还甚至是骗取银行贷款的,这类人将来很难再申请到新贷款;另一类是需要关注的:指一些曾未按期还款但后来又补还的借款人,以及在多家银行同时有多笔贷款的借款人,这类人申请贷款不会被限制,但要受到严格审查,并被银行重点监控。 银行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该系统目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今后不仅要将住房贷款、装修贷款及银行卡等其他消费贷款的全部客户信息录入系统,还要通过技术改进使系统达到电子化、网络化和实时化,最终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他们同时承诺,为了使借款人的个人隐私受到保护,系统内的信用记录只在银行间免费共享,而不会透露给其他机构,更不会出售。 据协会有关人士介绍,随着近几年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高速发展,提供虚假资料、赖账不还甚至是骗取银行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已对金融资产的安全构成了一定风险。银行业协会秘书长余祈相表示:“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北京银行业协会发起了名为‘信用北京’的诚信建设活动,此次,‘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本市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