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读图时代”是在远古,当人类文明刚开始萌芽,还未出现文字,人们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图画的“优势”不言而喻——它可以超越时空距离、跨越地域界限,使人类拥有一种共同的语言。
近世之中国,第一个读图时代是清末民初。此时大城市迅速形成,人口密集化,市民层壮大,大众文化突然涌现高潮。不少报纸随报奉送一种石印的画页。页面上大都是时事新闻,一目了然,不识字的人也一样看,还有情趣,故颇受欢迎,传播得很快。辛亥革命前就已达到七十多种,这便是最早的“画报”。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八大卷的《图画日报》,乃是这种早期画报的经典,现在看来,称得上是晚清的上海乃至中国缤纷斑驳社会众生之巨型画库。它的认识价值以及包含的内容,乃是同时期任何文字书不能替代的。
正是在这一时代,我国美术的一个新种类——漫画出现了(从清末画报上的“讽画”到二三十年代报刊上的“漫画”);跟着,连环画出现了(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正式打出“连环图画”的旗帜);民间年画也达到自己生命的辉煌期。图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个“读图时代”可谓极其壮观。在没有电视的时代,这琳琅满目的图给人家巨大的满足。
近十余年,由于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急速推进,大众文化势头正旺。读图时代的再度到来,表明大众文化的新扩展与日趋成熟。日前,图画书开始在市场上热销,一些敏感而反应迅速的出版社也在争相策划这类书。开本由大三十二开,发展到超大的国际开型。这显示了图画对版面的“特权要求”。
一种主导的看法是,这种图文互读的老调子的流行是暗合了世纪末中国人的怀旧情绪。怀旧是为了反观现在和未来。也许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失去了太多的精致和细节,老调子中的简单、静谧、典雅、安详让人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的倾慕,这或许可以看作是试图改变我们的粗俗生活的一种上进心。而对于未来,人人心怀恐惧,只有从过去寻找合理性解释。还是那句老话:距离产生美。但是不争的事实使这种怀旧日益成为商家行销的金字招牌,缕缕幽思蜕变成一种消费策略。
还有就是视觉媒体对于现代人极其深刻的影响。大众已经习惯了电视画面的直观、动态,这种心理也带到了阅读当中。图文互读的书籍更容易被接受。估计现在专业之外的人很少能够忍受19世纪那种大段大段连篇累牍的心理描写、风景描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接受心理。对于迷信快餐文化的现代人而言,摩挲别具情调的老照片,把玩精美的文字,流连那种品味十足的生活,也只是一种诗意的消遣,而不会成为自我方式的实现。
[我来说两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