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Sohu首页 > 新闻频道 > 搜狐评论 > 经济观察
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10日08:56  中国经济时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在二元结构消解中实现的二者互为前提是同步的、互动的、相伴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更是一个农民大国,9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民生活条件,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然而,如此巨大的农业劳动力存量则是阻碍现代化农业进程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吸收现代技术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一般说来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我国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的情况下这一途径显然并不顺畅。

  1.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目前中国有农业劳动力4.4亿多人。据有关研究按照中国目前的耕作技术和经济水平中国需要2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就够了。所以照此计算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剩余率高达60%左右。除了乡镇企业吸收外一般认为中国现有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2亿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4。由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过渡15~19岁年龄组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农村也遵循这一规律正在发生变化。据有关学者预测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之势将一直持续到2020年方有下降之势但总量的增加仍将持续到2025年。显然这种年龄结构将使农业劳动力的供给量日趋增大。据专家估算考虑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参与率把原有的和今后新产生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都包括在内如果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为目标到“十五”末期需要安置的农业劳动力约1.5亿人平均每年约2000万人。

  2.城市就业压力增大。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积极推进中国城市职工下岗之势显著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根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预算新增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在“十五”期间表现得较为突出。从总的供求平衡看供大于求的状况在“十五”期间将较为严重。“九五”期间城镇剩余劳动力为1557万人而“十五”期达到1878万人。即使在经济增长速度为7%、就业弹性系数为0.13的假设下2005年城镇剩余劳动力仍将多达2167万人。与劳动力无限供给相对应的是我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却是极有限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弹性系数是影响未来就业形势的关键性因素其中经济增长速度是增加就业机会的持久动力。一般地讲经济增长将很难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十五”期间经济增长率如果不低于7%就已经很难得了。就业弹性系数作为影响就业的另一关键性因素受产业结构的制约很强一般认为高次产业比重越高同等经济增长水平下就业弹性系数越大反之则越小。而我国产业结构的水平是比较低下的1995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仅为30.7%1996年为30.1%1998年为32.8%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66%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35%的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也不会高出以往太多。所以“十五”期间城市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3.乡镇企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我国乡镇企业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立下过汗马功劳累计吸收约1.5亿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乡镇企业过分分散地区布局不合理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丧失从而导致就业容量减少。另外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增密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内涵式生产因而简单农业劳动力的吸收力越来越小。有关资料显示“七五”期间乡镇企业每年可吸收925万农业劳动力“八五”期间下降到719万人1996年约为647万人而1997年仅为400万人。

  4.农民自身素质低下。1996年农业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5.68%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7.2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64%。在农业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5%。劳动力素质低下对其转移会产生以下消极影响1劳动者把本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用在生产上人为地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激化了供需矛盾。2未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的工作很难开拓新的就业渠道。3劳动力素质低下必然使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缺乏稳定性从而出现转移中的“回流”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抽样调查的资料1994年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7.3%而当年因素质低下又从非农产业部门返回的占转移劳动力总数的24.2%。另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1994年在转移后回迁农业的劳动力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占17.8%文盲半文盲高达21.00%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9.49%。可见劳动者素质低下已构成阻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因素。

  综上所述在城镇就业压力增大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增无减乡镇企业对素质较为低的农业劳动力吸收力减弱的大背景下如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已成为当代中国一个迫切的问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途径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离不开非农产业的拉力和农业内部组织的改造及技术进步的推力共同作用,缺乏任何一个方面的作用,要保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工业化的顺利进展,将是不可能的。因此,关于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必须包括农外发展和农业内部改造(即传统农业改造)两个方面。传统农业改造就是对农业内部组织进行改造及推进技术进步,其本质问题就在于解决农业产业化中如何使长期沉淀在手工劳动和低效率传统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的转移和充分就业吸收,这就关系到当前真正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中的社会性失业问题(主要根源于过剩而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如何解决。我国近80%的人口居住于农村,农业和农村整体生产力状况还未摆脱传统农业格局,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的滞后性不仅使得大量农民在农村未能得到有效的就业岗位,而且伴随而来的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下,使它无法吸收大量的城市工业品。这种状况又反过来制约我国整个工业化进程,使我国市场容量仍处于潜在而未能转化为现实的有效支出能力的“需求拉动”,使得城市工业因“内需不足”而非正常地过早出现“过剩”,由此,不仅难以为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是安排城市人口就业也成为一大难题。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与农业问题缠绕在一起的,所以,只注重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的拉力作用,而忽视农业内部的组织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推力作用以及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就无法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采用“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地、分阶段地转移,让中国农民转眼之间成为现代城市的市民也不现实。“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的含义是;劳动力的差异性梯度转移和地区性梯度交叉进行转移。产业梯度转移是指劳动力一部分先由种植业转移到林、牧、副、渔业,一部分由农业转移到工业,再由工业转移服务业的过程。在中国实际表现为劳动力先由农业转移到乡镇企业,在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地区梯度转移是指农民实现了职业转变,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居住的过程。在中国实际表现为由农村转向小城镇,在逐步转移到小型、中向、大型城市的过程。在目前条件下与其在城镇拉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部门的高层次转移不如树立大农业的观念立足于农村、农业积极在农村创造条件就地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浅层次转移。具体地讲浅层次转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内部转移它是指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畜牧业、渔业、林业等方面的转移。二是农村内部转移它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转移。可以认为这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第一这种转移成本低就业风险小。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如果都由大城市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国家首先会遇到资金的问题。目前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国家需交投资5000元-10000元。进城后,还需要对农民工花大量的教育训练成本,并要出由于农民工进城所带来的交通,自安、环境污染等成本。从农民的角度来看,首先转移不仅仅是直接的费用,还包括流动和寻找工作花费的时间成本,以及脱离原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心理成本。因此首先内部转移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教育成本、投资规模最低。第二这种转移有利于缩小农民在技术上的跨度。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普遍文化层度低,加之现代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素质、文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要想一步到位,显然不太现实。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村工业不断发展,农业劳动力运用技术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为进一步的转移提供技术保障。第三可以促进农村各要素的重新配置从整体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剩余劳动力“脱农而出”为农业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提供可能,从而实现最终的转移。第四可以有效地锻炼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质量,为高层次转移、彻底转移创造条件让转移出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真正、完全的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要有一个过程,不仅仅是地域和身份的转移,还有一个人的观念、文化、行为是否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问题。人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说,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并随着农业内部的不断发展继续转移,最终实现地域、职业、人的素质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因此,通过农业组织的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农业内部的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的边际收益,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化,是切实可行的。这也正是为了最终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地域、职业彻底转移创造条件。

  (作者 占俊英)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字: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连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 新闻自写短信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元/条)
短信内容: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