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 | 老照片(2) | 老照片(3) | 福特公司在美国的总部收到照片复印件后,立即向本报发来以上复函 |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何雪华 本版摄影(翻拍)/本报记者 萧嘉宁 核心提示 近日,一个佛山南海区的市民带着两张旧照片来到本报,要求记者帮他查查相关历史,原来这两张已经发黄变色的旧照片,竟是1932年有关福特车进入广州的历史存照。 专门研究广州上世纪30年代经济社会史的中山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钟卓安看过照片后,告诉记者,从照片的年代看,当属广东陈济棠年代,但史书上确实没有当时的汽车、特别是美国福特车进入中国广州的任何记载。这两张照片,可以说是填补了广州乃至广东汽车发展史的缺页,可在广州发展史上大书一笔。 现身 旧衣堆里冒出两张旧照 近日,家住南海大沥的范先生,趁着到广州游玩的机会,将自己家中传下来的两张旧照片,亲自带到了信息时报社。记者接过来一看,这两张照片明显时日久远了,相片空白处变色发黄,而相中人、物、景都有了一点模糊,连那层后来过塑的胶纸,都有点变色破损了。 范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一直住在南海,但爷爷和父亲都曾到广州谋生,做的是建筑业。不过他们对于在广州的经历一直没有怎么说。也就是在前几年,范先生在整理留下来的东西时,在衣柜内的衣服堆里,范先生发现了用旧报纸卷放着的这两张照片。当时范先生就觉得很奇怪,家里怎么会有这么旧的照片?不过,看到它们都有点发毛变色了,于是就拿到太阳里晒,一晒之下,大照片的边角竟开始有点起片坏掉了,范先生只好拿去过塑了。 他有一个老友,说既然照的是福特车,那就拿到江西五十菱汽车厂去了解一下。后来,那老友说该厂的人称可以用5000元收购这两张照片,不过,范先生不同意,他认为首先要弄清楚究竟是怎么一件事,然后照片最好的去处是物归原主。 记者看到,这两张照片一大一小。大的那张长约40厘米,宽约10厘米,照片保存较好。对于这两张照片,记者请摄影专业人士和档案专家看过,照片并没有伪造或翻新的痕迹。 溯源 福特公司:的确是1931年的福特车 接着,凭这两张旧照片,记者开始了追寻福特车在广州的“苦旅”。没想到的是,这段“苦旅”一走,就走了近两个月! 记者首先查找照片中所提到的惠爱路,按老广州的记忆,这条路就是现在的中山路。惠爱东路大概是现在中山三路那一段。但记者在惠吉东路和惠爱餐厅、惠爱酒楼找了数十名老广州,却没有一人听说过“雪明”摄影店。 接着,记者又到广州市档案馆、省档案馆等地,查找广东、广州三十年代初的历史,却没有一星半点关于汽车进口和使用的资料。 无奈之下,记者只好拨通了福特公司中国总部公共事业部的电话。一名姓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手头也没有福特在广东、广州的历史情况记载,只是到总部查问。记者只好将详细资料发给该部,委托他们查询相关情况,并耐心等待起来,这一等,就是1个多月。 苦等多时,“福特中国”的祝小姐终于转来了福特对于照片的说明。据称,照片中车辆的型号:1931年产福特车,底盘1.5吨,双排后轮,前后轮轴间距131.5英寸。可惜的是,这种照片中显示的这次批量采购行为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只有关于年代不详的广东直接订购少量福特车辆的记载。不过,祝小姐称,由于福特历史上对于旧中国汽车进口的资料稀少,如果范先生所提供的旧照片是真实的,可以补充福特在中国的历史。 历史学家:填补广州汽车史的缺页 记者随后还找到了专门研究广州30年代经济社会史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钟卓安,他看过照片后,告诉记者,按照片的年代当属广东陈济棠年代,但确实没有汽车、特别是美国福特车进入中国广州的任何记载。这两张照片,可以说是填补了广州乃至广东汽车发展史的缺页。 据钟教授称,1929年至1936年,是陈济棠当广东省长并统治整个广东的时代。钟教授1999年为了编写《陈济棠》一书,曾将这些年份前后的广东历史系统而细致地梳理了一遍。陈济棠这一历史人物,接替李济深在广东的军事地位后,成就“南天霸业”,在上世纪30年代建起广州水泥厂、水电厂、造纸厂、增城东门大桥等一系列经济实体。但是,以前从来没有关于广州、广东引进汽车或福特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历史记录。 钟教授认为,范先生提供的两张旧照片很重要,可以说是填补了广州乃至广东汽车发展史的缺页。他向记者表示,范先生与记者、还有福特总部对于1932年广州批量进口福特车的照片的提供和证实,以后将会作为历史资料,如果他或其他历史学家对于陈济棠年代进行研究,都要对此写上一笔。 轶事 因上世纪30年代中国人购买力有限 想在中国设厂半途而废 1930年,亨利·福特派考林格(福特公司1931年到1937年间的销售经理)到中国考察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1931年又派弗兰克·里克斯和麦克斯·韦斯梅尔两人来到中国,对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作进一步评估。 随后,福特在上海设立了一个汽车销售和服务行。到了1932年,政府官员对于制造汽车项目突然感起兴趣来,艾德索·福特(1919年接替亨利·福特担任总裁)致信宋立夫,只要中国每天订购的汽车达到25辆,福特就立即在中国建造汽车装配厂。 但是,1930年,整个中国从美国订购的车辆只有1289辆,平均每天不到4辆,因此在当时,福特公司在中国设立工厂的机会微乎其微,设厂计划最终就失败了。 资料 “福特”的中国之路 1913年,第一批T型车销售到中国。 1924年,孙中山先生致信亨利·福特,请他帮助建立中国的汽车工业。 1978年,作为首家在新中国开拓业务的外国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当时的董事长亨利·福特二世于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1995年10月25日,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图1 从这张照片看来,照片摄影的地点应该是在一个很空旷的地方,周围没有别的建筑,只有一幢两层式厂房类建筑物,下层一式五扇铁门紧闭。厂房的前面,一字排开了15辆车,有10个男子分别坐在近中间的车上,手握方向盘作开车姿态。 旧式照片常见的摄影说明:“广州交通长途汽车公司购用华南汽车行代理之美国福特汽车摄影 中华民国廿一年六月十一日 惠爱东 雪明摄影”。 图2 这15辆车有点像二十多年前中国很常见的拖拉机。 1、2、3、4、5、6的阿拉伯数字,可能是厂房的编号。 “司机”大都身穿白衬衣,头戴民国初期很流行的白色钢盔形帽子,神情洋洋自得。 门楣上有“白篷车厂”。 这辆车已经装了后车身,看起来像是在前后轮间搭上木板,架着像小房子似的车篷,两边各开一窗。 图3 这张小照片则比较大照片模糊。照片中有人物29人,大部分穿着工作服,其中有3名隐约看出是外国人的“教官”从在前后两排中间。 摄影说明上写着:“福特汽车服务学校师生全体摄映纪念 五月八日 ”“民国念(廿)一”(即1932年)。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