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国内 > 决战“非典” > 一线特写
患难与共见真情 ——访非典时期坚守岗位的《上海日报》外籍专家

NEWS.SOHU.COM  2003年05月29日15:37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任湘怡宋宁华



  视点导读

  时至今日,已有来自世界近120个国家和地区、近2万人的“老外”在上海停驻甚至扎根。他们和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一样,呼吸着黄浦江畔的空气、穿行在大都市的流光溢彩中。不少人简直把这里当成了生命中的“第二故乡”。

  故乡,意味着一种依恋、一种信赖,即使在“非典”当头的时候。在《上海日报》,就有这么一群“留守”上海的外国专家。记者晚上造访他们的时候,一盏盏白炽灯下,金头发的、蓝眼睛的、黑皮肤的,个个都有条不紊地忙着手头的活。到底是同行,听说要采访,他们忙里偷闲,热情地配合了我们。

  他们,就是《上海日报》编辑部里的10位外籍专家。

  从疑惑到信任

  这些天,玛丽·安提可(Mary An-tico)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络,浏览和“非典”有关的新闻。“虽然我觉得‘非典’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但还是忍不住十分关心,再说,这也和我的工作息息相关。”

  玛丽来自加拿大,却说一口中国话,甚至还带点卷舌的“京腔”。“在大学里我就开始学中文了,所以一到这里就有很熟悉的感觉。”在《上海日报》,她主要审阅编译成英文的中国新闻,供东方网的英文版使用。

  玛丽很坦白,她告诉记者:“‘非典’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相对于这么多人口,上海的病人数量怎么会这么少?但后来,当我看到中国媒体摆出很多有力事实,包括医院的配备、各行各业的措施、统计方式等,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对上海肯定后,我彻底相信上海对‘非典’的情况是公开的、没有隐瞒的。这时候当然就更放心地在上海生活了。”

  经历战乱都不怕

  如果光看那一头银发和那双镜片后温和的眼睛,记者怎么也想象不出,60多岁的保罗·哈瑞斯(Paul Harris)曾经是科索沃战争期间的一名“战地记者”,还曾在非洲、斯里兰卡等地经历战乱和瘟疫。

  “我以前在热带地区呆过,知道战乱、疾病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威胁。和那里相比,目前上海‘非典’的危险性几乎是最低的。不过我也会保护自己的,回家先洗手、吃饭前洗手——在热带工作的经验教会了我,绝对不可以没洗手就拿东西吃。”

  和老保罗一样,几位外国专家都说,“非典”对我们的影响不大。照样下馆子、泡吧。来自加拿大的斯图亚特·克拉克(Stuart Clark)远看像英国球星贝克汉姆,说话喜欢皱眉头。他说:“加拿大的多伦多已经有几百个‘非典’病人了,而上海,加上疑似病人,连20例都不到。上海真的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城市。母亲写电子邮件问我,要不要离开中国,我说这里的数字这么少,如果要离开不是太不理智了吗?”他说的时候习惯性地拧着眉毛,摆出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

  听到咳嗽就屏气

  要是不开口,卡尔文·陈(Calvin Tan)和普通中国人实在没太大的区别,酷似有“福相”的香港同胞。看到记者在办公室里找人,他主动帮忙引路,并欣然接受记者采访。

  卡尔文是一位新加坡华裔,在《上海日报》当商业信息版的编辑。

  卡尔文爱笑,也爱逗人笑。与其说是采访他,不如说是和一位朋友轻松地聊天。即使谈“非典”这样让人有点“吓牢牢”的话题,他的笑声也没中断过。

  “我不喜欢下厨,过去有空总是邀朋引伴下馆子。现在多少要克制点,有时只能在办公大楼的食堂里将就一下。不过现在我会多吃很多水果,有时间就多睡好觉,也算增强抵抗力吧。”卡尔文说自己不太担心“非典”,不过如果周围有人咳嗽免不了也会神经紧张一下,“我可以屏住气一分钟呢。”一边说,卡尔文还一边做出屏住呼吸的痛苦表情,可没一会儿,他自己倒先忍不住大笑起来。

  一天洗手15次

  做经济焦点版编辑的亚伦·肯贝尔(Alan Campbell),见到记者的时候正在工作——在即将要出版的报纸版样上修改,只作了几个简单的记号,版面清清爽爽。再看他的办公桌,也是干干净净,除了电脑和一本小字典外,几乎身无长物。亚伦得意洋洋地说:“桌子干净,因为我是个干净的人。现在防‘非典’,我一天要洗15次手呢。”看到记者怀疑的眼神,他立即改口说:“好吧,10次。”

  自己动手烧大餐

  玛丽爱静,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成了抵制“非典”的最佳方法。下班后,玛丽常到超市买一大堆原料,自制意大利面等各式美食,再放上一盘好看的DVD影片,一个人在上海生活得有滋有味。“我不会因为‘非典’就把自己和周围隔绝起来,每天我照样乘20路公交车上班,有时也会去逛逛马路。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有了“劳保”真好

  为了防“非典”,不少单位都会发一大堆东西。中国人对这些“劳保用品”习以为常,可“老外”们却被感动了。说到“非典”时期守望相助,斯图亚特连连点头,举出来的例子就是单位里发口罩,发维生素C,发消毒液。“如果在外国公司,老板说要戴口罩,员工就自己去买。这里很体贴,让大家保护好自己。”

  呆在中国的理由

  外国人看中国,满眼都是新鲜事物。如果由着保罗·哈瑞斯(Paul Harris)的性子,恐怕任何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值得上头版。

  保罗非常喜欢拍照,只要天气好、光线好,他几乎每天都会出门“溜达”,从各个角度拍摄上海。即使在“非典”时期也不间断。中国同事们惊讶,平日见惯的上海,到他的镜头里怎么就成了另外一个模样。其实,这位外表温和的老绅士还挺“挑三拣四”的。他一天拍几百张照片,可保留下来的,只不过百分之一二。保罗说这些照片全都上了因特网,www.shang-haipix.com(数码上海)。不巧的是,正好这些天服务器有点问题,记者无法请保罗讲述照片背后的上海故事。

  而亚伦·肯贝尔(Alan Campbell)对上海的感情更特别,他喜欢到处闲逛,他用的动词也很奇怪——“探险”(explore),仿佛这里是个“藏宝洞”。本来记者想着,外国人用词夸张点也是正常,没想到,这位的行为也很夸张。有一次,他从衡山路一路步行到上海动物园,足足走了三四个小时。一幢幢老房子、一家家小饭馆仿佛都在引诱着这个异乡人去一探究竟。亚伦说一些自己很喜欢的小餐馆、小酒吧,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时‘探险’也会迷路,那就坐出租车喽。”这么看来,都市和丛林毕竟也有所不同。

  外国专家热爱这个城市,比瓦什·穆克何几(Bivash Mukherjee)、提娜·马妮(Tina Mani)把家安在上海,让自己的孩子也感受这个奇妙的东方都市;还有,像马克·泰瑟(Marc Tessier)、兰西·考瑞亚(Lancy Correa)、莱昂纳德·亚什(Leonard Ash),把上海作为中国之旅的一个营地。卡尔文告诉记者,他喜欢旅游,早就从书上、网上、朋友口中了解到中国各个城市的风貌,什么青岛有欧洲风情、西安的兵马俑很神奇、西藏的天空透亮到人的心里去了……“等到‘非典’过去后,我在中国的脚步就可以更远了。”

  保罗和卡尔文在研究报纸版面

  斯图亚特有点像英国球星贝克汉姆

  亚伦的办公桌总是清清爽爽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