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转向自主创新 上海制造业追逐“原创”
2002年8月16日10:09 东方网
|
东方网8月16日消息:“原创”或者“首创”这样的桂冠,正成为申城制造企业热衷追逐的头衔。在上周刚刚公布的194项上海年度优秀新产品中,有140项为国内首创,有4项更是国际首创。而在新一轮191项吸收与创新项目中,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原创性项目占了四分之一。
追逐“原创”,申城企业越来越舍得花大价钱。今年上半年,工业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高了0.15个百分点,达到2.42%,而按预测,到年底这个比重将达到3.2%。这种巨额的资金投入已经或即将结出硕果,一批追逐“原创”的领跑者纷纷传出喜讯:上汽集团与全国20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研制的燃料电池车项目,今年底就可完成轿车虚拟设计和台架车工作,明年将被用来改装桑塔纳2000型轿车。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0.1微米光刻机,今年下半年也要完成第一轮概念设计。此外,像第三代移动通讯、煤液化制油等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尖端水平的项目也已进入上海制造业追逐“原创”的名单中。
与此同时,上海人对“原创”的保护意识也正与日俱增。据估计,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总数将达到7000件,明年达到8000件,以后力争超过一万件。专利申请量比较大的轻工集团还专门建立了专利信息库,组织了由60多家单位参加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网络,并精选30个典型案例,涉及专利、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反不正当竞争等,为旗下众多企业维护知识产权提供参考。
追逐“原创”,并非一夕之功。申城制造业正不约而同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体系的能力,为这场持久的“追逐”储备能源。宝钢、电气等四大集团已经抢先一步建起了中央研究院,广电集团还走出国门,到世界科技前沿的国家或地区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此外,上海市还将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设立科技型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同时依托行业协会,选择若干个技术关联度较大、产业链衔接较紧密的行业,建立2—3个面向本行业或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中心,集中力量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以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编辑:祁贺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春艳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