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美国史译著一览

Americanhistory

关注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国史

译著一览

Copyright ©:自1978年改革开放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以来,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真正相互认识和了解更为深入,国际学术交流的开展更为频繁,较多国外历史学家著作被引进我国。这些译著促进了我国的美国史研究,使研究者、学生和公众得以窥见域外见解和观点。八九十年代中国学者较多关注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西部开发历程。政治史、社会史、外交史和西部史是翻译的重心,城市史、环境史、移民史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进入21世纪后,呈现井喷式发展局面。除此之外,美国宪政史、早期史、史学史、国际关系史成果斐然。部分译著已再版多次,本文整理的均为第一版。国内美国史著作浩如烟海,做此整理方便各位查阅,但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各位读者补充。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官方公众号“美国史研究”】,感谢关注本号!

1979—1988年

[1]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编;邢一译:《美国劳工运动简史》,工人出版社.1980.

[2](日)实松让著;史人译:《偷袭珍珠港前的三百六十五天》,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3](美)莫里森(S.E.Morison)著;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4](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美)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著;朱协,朔望,董乐山译:《195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美)弗兰克·弗雷德尔著;刘庆云,高学余译:《美国历届总统小传》,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

[7](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刘绪贻,李存训,李世洞等译:《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8](美)卡尔金斯(C.C. Calkins)著;王岱等译:《美国扩张与发展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美)卡罗尔·卡尔金斯著;曹德谦译:《美国建国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0](美)贝茨(Bedts)著;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译:《1933-1973美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美)德怀特·L.杜蒙德著;宋岳亭译:《现代美国史(1896-1946)》,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2](美)查尔斯·A.比尔德著;何希齐译:《美国宪法的经济观》,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3](美)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著;陆增平译:《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4](美)康马杰(H.S.Commager)主编;裴孝贤修订;毕晓普编辑:《美国历史文献选集》,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1985.

[15](美)惠特尼(D.C.Whitney)著;何东辉等译:《美国总统列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16](美)乔安妮·格兰特著;郭瀛等译:《美国黑人斗争史:1619年至今的历史、文献与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7](美)班纳(L.W.Banner)著;侯文蕙译:《现代美国妇女》,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18](美)康马杰著;杨静予等译:《美国精神》,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19](苏)Н.В.西瓦切夫,Е.Ф.亚济科夫著;黄肇炯等译:《美国现代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20](美)斯蒂尔编;张禹九译:《美国西部开发纪实(1607-1890)》,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21](美)富兰克林(J.H.Franklin)著;张冰姿等译:《美国黑人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2](美)布卢姆(J.Blum)等著;杨国标,张儒林译:《美国的历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3](法)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两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989—1998年

[1](美)福克讷著;王锟译:《美国经济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王建华等译:《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61-198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黄德禄,黄安年选译:《1917-1939年的美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秘)陈-罗德里格斯(E.Chang-Rodriguez)著;白凤森等译:《拉丁美洲的文明与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美)比林顿(R.A.Billington)著;周小松等译:《向西部扩张:美国边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英)贝瑟尔主编(L.Bethell);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译:《剑桥拉丁美洲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7](美)戴格勒(C.N.Degler)著;王尚胜等译:《一个民族的足迹》,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8](美)贝多(Gerald Baydo)著;苏克进译:《美国史话》,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9](美)罗伯特·贝拉(Robert N.Betlah)等著;张来举译:《美国透视:个人主义的困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0](美)麦克弗森(James M.McPherson)著;陈文娟,刘世龙等译:《火的考验:美国南北战争及重建南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1](美)托兰(John Toland)著;孟庆龙等译:《漫长的战斗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2](美)贝特(William Bate),弗兰克(Perry Frank);贾东秀译:《美国研究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3](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Daniel J.Boorstin)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美国人开拓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14](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Daniel J.Boorstin)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美国人建国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15](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Daniel J.Boorstin)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美国人民主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16](美)洛克滕堡(William E.Leuchtenburg)著;朱鸿恩,刘绪贻译:《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7](美)理查德·霍夫斯塔特著;崔永禄,王忠和译:《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8](美)纳尔逊·曼弗雷德·布莱克(Nelson Manfred Blake)著;许季鸿等译:《美国社会生活与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9](英)西蒙斯(R.C.Simmons)著;朱绛等译:《美国早期史 从殖民地建立到独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0](美)托马斯·E.斯基德莫尔(Thomas E.Skidmore),彼得·H·史密斯著;江时学译:《现代拉丁美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21](美)威尔科姆·E.沃什伯恩(Wilcomb E.Washburn)著;陆毅译:《美国印第安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2](美)奥尔多·利奥波德(Akdo Leopold)著;侯文蕙译:《沙乡年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3](美)卡普洛(Theodore Caplow)著;刘绪贻等译:《美国社会发展趋势》,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4](美)戈登·伍德;傅国英译:《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5](美)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等著;齐文颖,林江等译:《新美国历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6](美)卡尔·艾博特(Cart Abbott)著;王旭等译:《大都市边疆:当代美国西部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999—2008年

[1](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c William Von Loon)著;刘北城等译:《美国的故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美)迈克尔·亨特著;褚律元译:《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3](美)艾伦·阿克塞罗德(Alan Axelrod)著;马爱华等译:《美国历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美)理查德·克鲁格(Richard Kluger)著;徐再荣等译:《烟草的命运:美国烟草业百年争斗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5](美)J.艾捷尔(Jerome Agel)编;赵一凡,郭国良主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照亮了美利坚民族历史与性格的文献汇编》,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6](美)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著;许先春等译:《美国人民的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c William Von Loon)著;姜鸿舒等译:《美国史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8](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c William Von Loon)著;刘宗亚译:《美国的故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9](美)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著;孙宜学译:《美国的文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美)唐纳德·怀特(Donald W.White)著;徐朝友,胡雨谭译:《美国的兴盛与衰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1](美)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著;王希译:《美国自由的故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2](美)苏珊·邓恩(Susan Dunn)著;杨小刚译:《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13](美)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著;侯文蕙译;《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4](美)雅各布·尼德曼(Jacob Needleman)著;王聪译:《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5](美)加里·纳什(Gary B. Nash)著;刘德斌译:《美国人民:创建一个民族和一种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6](加)简·雅各布斯(Jan Jacobs)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17](美)小詹姆斯·R.斯托纳(James R.Stoner)著;姚中秋译:《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柯克、霍布斯及美国宪政主义之诸源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8](美)罗伯特·麦克罗斯基(Robcrl C.Mccloskey)著;任东来,孙雯,胡晓进译:《美国最高法院:第3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19](美)伯纳德·施瓦茨著;毕洪海等译:《美国最高法院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0](美)罗伯特·威布著;李振广译:《自治:美国民主的文化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1](美)卢瑟·S. 路德克(Luther S.Luedtke)主编;王波,王一多等译:《构建美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2](美)迈克尔·卡门著;王晶译:《自相矛盾的民族:美国文化的起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3](美)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著;王旭等译:《全球城市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4](加)西奥多·宾尼玛(Theodore Binnema)著;付成双等译:《共存与竞争:北美西北平原人类与环境的历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5](美)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著:《美国危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26](美)伯纳德·贝林(Bernard Bailyn)著;涂永前译:《美国革命的思想意识渊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7](英)J. R. 波尔(J. R. Pole)著;张聚国译:《美国平等的历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8](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著;汪晓莉,袁玲丽译:《浮华时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简史》,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9](美)沃尔特·拉菲伯著:《美国世纪: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兴盛》,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30](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美)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高德步,王珏译:《剑桥美国经济史:殖民地时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1](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美)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王珏,李淑清译:《剑桥美国经济史:漫长的19世纪》,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2](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美)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蔡挺,张林, 李雅菁译:《剑桥美国经济史:20世纪》,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3](英)威廉·贝纳特,(英)皮特·柯兹;包茂红译:《环境与历史:美国与南非驯化自然的比较》,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34](美)哈里·雅法著;谭安奎译:《自由的新生:林肯与内战的来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美)马克·C.卡恩斯,(美)约翰·A.加勒迪著;吴金平等译:《美国通史 第12版》,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2009—2018年8月

[1](美)威廉·J.本内特著;刘军译:《美国通史:一部重要的保守主义视野的美国历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2](美)彼得·诺维克著;杨豫译:《那高尚的梦想》,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3](美)詹姆斯·洛温(James W.Loewen)著;马万利译:《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4](美)布林克利著;邵旭东译:《美国史(1492-1997)》,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5](法)贝纳尔-亨利·莱维著:赵梅译:《美国的迷惘:重寻托克维尔的足迹》,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美)艾伦·C.古尔佐著;韩宇等译:《林肯传:救赎者总统》,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7](美)雅各布·尼德曼著;王聪译:《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8](美)查尔斯·A.比尔德,玛丽·R.比尔德著;许亚芬,于干译:《美国文明的兴起(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9](美)鲍晓兰著;马元曦等译:《顶起大半边天:纽约市的华人服装女工 (1948-1992)》,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10](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Alfred W.Crosby)著:《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11](美)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著;王希译:《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2](美)伯顿·W.小福尔索姆著;李存捧译:《罗斯福新政的谎言》,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1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程克雄译:《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4](美)戴维·M.奥布莱恩著;胡晓进译:《风暴眼》,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

[15](美)格雷厄姆·郝吉思著;王旭译:《出租车!纽约市出租车司机社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0.

[16](美)乔尔·科特金著:王玉平译:《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7](美)詹姆斯·哈威·鲁滨孙(James Harvey Robinson)著;何炳松译:《新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8](美)亚当·罗姆著;高国荣,孙群郎,耿晓明译:《乡村里的推土机:郊区住宅开发与美国环保主义的兴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19](英)西蒙·夏马著;柏克,李心白译:《美国的未来:从开国元勋到巴拉克·奥巴马的美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0](美)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Roderick Nash)著;侯文蕙,侯钧译:《荒野与美国思想》,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21](美)史蒂芬·康恩;王宇田译:《博物馆与美国的智识生活》,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22](美)庞忠甲著,(加)陈思进著:《美国凭什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23](美)吉隆著;邵杜罔译:《改变美国的十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24](美)乔治·布朗·廷德尔,大卫·埃默里·施著;宫齐,李国庆,裴霜霜等译:《美国史(第3卷)》,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

[25](美)卡罗尔·珀金著;葛腾飞,张金兰译:《美国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3.

[26](美)霍华德·津恩著;蒲国良等译:《美国人民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7](美)迈克尔·舒德森著;郑一卉译:《好公民:美国公共生活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8](美)维多利亚·格拉齐亚著,何维保译:《不可抗拒的帝国:美国在20世纪欧洲的扩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9](美)艾伦·布林克利著;邵旭东译:《美国史:美国最受欢迎的历史教科书(1492-1997)》,海口:海南出版社.2014.

[30](乌拉圭)加莱亚诺著;路燕萍译:《火的记忆 Ⅰ 创世纪》,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31](美)查尔斯·曼恩(Charles C.Mann)著;胡亦南译:《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2](美)阿克曼著;田雷译:《我们人民:转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33](美)玛格丽特·利奇著;秦传安译:《1860-1865:华盛顿的起床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社.2014.

[34](美)爱德华·钱宁(EdwardChanning)著:徐枫译:《哈佛美国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35](美)霍德华.津恩著;汪小英译:《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6](美)米利特,(美)马斯洛斯基,(美)费斯著;张淑静译:《美国军事史(1607-2012)》,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37](美)罗伯特·M.哈达威(Robert M. Hardaway)著;陆小斌译:《美国房地产泡沫史(1940-2007)》,福州:海峡书局.2014.

[38](美)大卫•冯•德莱尔著;刘怀昭译:《兴邦之难: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39](美)格温德琳·赖特著;王旭译:《筑梦:美国住房的社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0](美)艾明如:《幸运之家:一个华裔美国家庭的百年传奇》,高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1](美)斯考森著;毛喻原译:《飞跃5000年》,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

[42](美)德鲁·吉尔平·福斯特著;孙宏哲译:《这受难的国度:死亡与美国内战》,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43](美)莎伦·佐金著;丘兆达,刘蔚译:《裸城:原真性城市场所的生与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4](美)朱迪丝·德·容(Judith K.De Jong)著;张靓秋译:《世界城镇化理论与技术译丛:新型城市郊区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45](美)凯瑟琳·德林克·鲍恩著:《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46](美)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著;闾佳译:《那年夏天:美国1927》,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47](法)弗郎索瓦·维耶(François Weil)著;吴瑶译:《纽约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8](美)安德鲁·杜安尼,(美)伊丽莎白·普雷特-兹伯格,(美)杰夫·斯佩克著;苏薇,左进译:《郊区国家:蔓延的兴起与美国梦的衰落》,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9](美)约瑟夫·J.埃利斯著;熊钰译:《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0](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c William Von Loon)著;李丹译:《自由的斗士:杰斐逊和玻利瓦尔》,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

[51](美)丽莎·克里索夫·鲍姆,斯蒂文·H.科里著;申思译:《美国城市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52](美)霍华德·丘达柯夫,朱迪丝·史密斯,彼得·鲍德温著;熊茜超,郭旻天译:《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53](美)戈登·S.伍德著;朱妍兰译:《美利坚共和国的缔造(1776-1787)》,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54](美)道格拉斯·史密斯著;胡晓进,李丹译:《民主之门:最高法院何如将“一人一票”制带到美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55](美)安德鲁·杰克逊·奥肖内西著;林达丰译:《谁丢了美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56](美)罗杰·H.戴维森(Roger H.Davidson)著:刁大明译;《美国国会:代议政治与议员行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7](美)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著:《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

[58](美)迈克尔·桑德尔著;曾纪茂译:《民主的不满》,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59](英)尼克·邦克(Nick Bunker)著:银凡译:《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

[60](美)莫里·古皮提尔·曼宁(Molly Guptill Manning)著:《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1](美)杰克·菲利普·格林 (Jack P.Greene)著;刘天骄译:《边缘与中心——帝国宪制的延伸:大英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1607-1788)》,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62](美)特里·H.安德森(Terry H. Anderson)著;启蒙编译所译:《美国平权运动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63](美)克里斯托弗·海耶斯著;张宇宏译:《精英的黄昏:后精英政治时代的美国》,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64](英)苏珊-玛丽·格兰特著;董晨宇,成思译:《剑桥美国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

[65](美)詹姆斯·韦斯特·戴维森著;曾毅译:《耶鲁美国小历史》,中信出版集团.2017.

[66](美)丹尼斯.R.贾德,托德·斯旺斯特罗姆著;于杰译:《美国的城市政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67](美)卡尔·史密斯著;王红扬译:《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68](美)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著;王希译:《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69](美)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著;于留振译:《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70](美)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著;焦姣译:《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71](美)斯温·贝克特;林添贵译:《棉花帝国: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去与未来》,台湾:远见出版公司.2017.

[72](美)约翰·马克·法拉格(John Mack Faragher)著;王晨译:《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73]约瑟夫·J.埃利斯(Joseph J. Ellis)著;汪蘅译:《美国创世记:建国历程的胜利与悲剧,1775-1803》,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74](美)查尔斯·俾耳德(Charls A.Beard),(美)威廉·巴格力(William C.Bagley)著:《美国大历史》,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

[75](美)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著;侯深译:《帝国之河》,北京:译林出版社.2018.

[76](美)肯尼思·杰克逊(Kenneth Jackson)著;王旭、李文硕译:《马唐草边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77](美)罗伯特·A.卡洛(Robert A.Caro)著;何雨珈译:《权力之路》,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8.

[78](美)埃里克·杰·多林(Eric Jay Dolin)著;冯璇译:《皮毛、财富和帝国: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79](美)布鲁斯·卡明思著;胡敏杰译:《海洋上的美国霸权:全球化背景下太平洋支配地位的形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8.

[80](美)戴维·古德菲尔德(David Goldfield)主编;陈恒,李文硕,曹升生等译:《美国城市史百科全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

[81](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著;王剑鹰译:《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82](美)T.R.范吉尔(T.R. van Geel)著;廖春霞译:《联邦最高法院的观点》,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83](美)玛丽·贝丝·诺顿(Mary Beth Norton)等著;黄少婷译:《特别的人民,特别的国家——美国全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84](美)琳达·赫什曼 (Linda Hirshman)著;郭烁译:《温柔的正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康纳和金斯伯格如何改变世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

[85](美)佩吉·史密斯(Page Smith)著;郭旻天译:《悲剧遭遇:美国原住民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86](美)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著;胡䜣谆,郑焕升译:《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87](美)拉塞尔·柯克(Russell Kirk)著;张大军译:《美国秩序的根基》,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88](美)马秀·S.胡兰德著;褚蓥译:《爱的纽带与美利坚的形成:温斯罗普、杰斐逊和林肯的慈善观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学者的美国史研究著作一览

敬祝各位师长教师节快乐!

本期编辑:江西师范大学团队

编 辑:杨洁 责任编辑:杨长云

编 审:张勇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