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陈氏源流考

一、重要人物

(一)华胥

1、简介: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女娲的母亲,炎帝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 。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 。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徙,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一说是源于 华山,也位于陕西)。学界普遍认为,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华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与“华”同)之外,还因为华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华山之阳。因此,中华民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 华胥逝世后,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历代文献典籍的记述表明,华胥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她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因此,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2、后裔世系(节选)

A、1.华胥氏— 2.伏羲— 3.少典— 4.黄帝— 5.昌意— 6.颛顼— 7.穷蝉— 8.敬康— 9.句望— 10.桥牛— 11.瞽叟— 12.舜(又称帝舜或虞舜)— 13.商均— ……— 遏父(或称虞阏父,是商均的三十二世孙)— 陈胡公(陈国开国君主)

B、1.华胥氏— 2.伏羲— 3.少典— 4.黄帝— 5.少昊— 6.蟜极— 7.帝喾— 8.弃(史称后稷,本名姬弃)— 9.不窋(kū)— 10.鞠— 11.公刘(姬刘)— 12.庆节— 13.皇仆— 14.差弗— 15.毁隃(姬隃)— 16.公非(姬非)— 17.高圉— 18.亚圉— 19.公叔祖类(姬类)— 20.周太王(又称古公亶父,本名姬亶)— 21.周王季(也称季历,本名姬历)— 22.周文王姬昌— 23.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

(二)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1、简介: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帝喾(kù):姬姓,名俊, 华夏族。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黄帝曾孙。

帝喾是帝喾部落的首领称号,帝喾部落是夷人的一个分支,与颛顼部落有近亲关系,帝喾后来继承颛顼为东夷部落集团的首领。

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姬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姬俊5岁时(前2270年)受封为辛侯,15岁(前2260年)辅佐叔父 颛顼,前2245年(颛顼78年)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 [3]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深受百姓爱戴。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 高辛,建有帝喾陵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两朝先祖,帝挚帝尧之父。

(三)舜(约公元前2187- 约公元前2067),轩辕黄帝八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诸冯(今山东诸城)人。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之一。

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记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史称帝舜、虞舜、舜帝。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四)陈胡公,亦称陈满、陈胡公满、虞胡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妫满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 礼仪之邦。妫满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妫满死后,谥号胡公,为陈胡公。其子犀侯继位,为陈申公。陈胡公的后裔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庙号统祖。

二、源流

1、陈字初考

陈,繁体作陳,由阜和東组成。東为日在木中,是观察太阳升起之方位。阜为土山,是仰观天文之高岗。因之,陈,就是古代仰望宇宙、观测天象的地方。

《说文解字•陈字》:“宛丘,舜后妫滿之所封。”毛传注解: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宛丘,就是古陈州地,亦即河南淮阳。五代时著名文字学家徐铉曰:陳者,大昊之虛,画八卦之所。大昊,就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

由此可以推断,从伏羲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对天文的观测,并建立了专门的观测地点——宛丘。负责观察天文的氏族被封于宛丘,命名为陈。其后以“陈”字作为氏族的族徽和国名,最终以此为姓氏。传说帝喾(kù五帝之一)娶陈锋氏之女,生子放勋,放勋继位后称尧。

陈姓始祖为陈胡公满。舜帝之后,被周武王封于陈。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

《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而据唐代司马贞撰《史记索隐》载:商均所封虞,即今之梁国虞城是也。从商均到虞阏父传了31世,虞阏父由于陶器制作技术好,受到周武王重用,他的儿子妫满因此被封到陈地,妫满去世,谥号胡公,葬于陈国,故后人称陈胡公满。

虞城距淮阳200余里。淮阳有陈胡公陵园,史书载,胡公墓用铁汁浇铸而成,故称陈胡公铁墓,此墓位于淮阳龙湖东南南坛湖畔。河南商丘古城南50里有高辛镇,镇西北有帝喾陵。

2、同源而异流,一脉分多派

陈胡公满传至10世,陈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奔齐,改田氏,死后谥敬仲,为齐田姓始祖。

胡公满11世孙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字命氏,称爰氏,爰、袁、辕、榬、溒、援音同,《袁枢年谱》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可见,袁姓的始祖也是陈胡公满。

陈乱亡国间,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湣mǐn公次子温之后陈琏。

在齐国的陈完,不,改姓了应称为田完,又传了十代,有一个田和的,废掉齐康公而自立为齐王,受周王和列国承认。此即历史著名“田代齐姜”。到公元前221年,齐为秦灭,子孙改姓避难。齐王建有三子:升、桓、轸。升、桓改王氏,其后即王莽一族。可见有部分王氏的始祖也是陈胡公满。

当然也有以陈胡公满的谥号“胡”为姓的,所以,陈胡公满也是胡氏的始祖。

据《战国策•秦韩战于浊泽》记载:公元前317年,田轸献缓兵之计,帮助楚怀王巧退秦韩两军合围,导致秦韩两国爆发“岸门之战”自相残杀,而楚国则坐山观虎斗。田轸的缓兵之计运用成功,解除了楚国被两面夹击的态势,被楚怀王封为颍川侯(今河南长葛)。齐亡后,田轸便复改为陈姓,与原来先到颍川的陈氏合流。

秦汉后,颍川陈氏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其中有一个陈姓的代表人物,被许多陈氏后人尊为始祖,他就是陈寔,由于在太丘做官,人称陈太丘。

3、颍川世泽,太丘家声

陈寔(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系胡公满之43世孙。

史载: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志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陈公如此,其后嗣子孙必受其泽。

4、陈氏南迁,开宗立派

669年,朝廷派河东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岭南行军总管,镇压福建南部少数民族动乱。他被尊为“开漳圣王”,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始主。

唐中宗时,颍川陈邕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后人陈夷行在唐文宗时任宰相,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始祖。

唐开元二十七年,陈朝皇族后裔陈旺徙居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始创义门,“义门陈氏”自初创至宋代天圣四年(1028年), 历19代300春秋已达到3700余口。族人同灶以食,合田而耕,老幼齐心,强弱安处。宋仁宗赞道:“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聚四百年天下无双。”唐僖宗曾题“义门陈氏”扁额,赐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宋嘉佑七年(1062年),文彦博、包拯等大臣合议,宋仁宗准奏,江州陈氏家族开始分家析产,从此义门陈氏遍植于华夏四方,至今已发展成为当今陈氏最大的一个支派。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太邱陈实的第十九世孙,世居吴兴的陈雍,字月铭,官拜中丞,率次子陈野南下入闽,卜居固发冲(今贡川),启创家声,绵亘世族,发展成为“贡川陈氏”,贡川陈氏人才辈出,堪称福建的名门望族。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南朝陈国后裔陈伯万任武军节度使兼湖广都招讨宣抚防御使,率子孙四代奉旨过湖广平定南蛮,遂定居新化鹅塘,开创万世基业,后裔绵远,英才俊杰灿如群星,其六世孙尧叟、尧佐、尧咨两中状元、一中进士,号称“一门三相”,尧咨更以善射着称,曾与卖油翁论射,传为千古佳话。现嗣孙百万以上,遍布全国各地。

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随郑成功入台,官至东宁总制使,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

可以看出,陈氏族人的繁衍迁徙,与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