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20,我们在“Kindle”读过最棒的23本书!

各位读者朋友们,拾书小记一年一度的 Kindle 年度书单的公布时间到了,如果你认真观察,应该可以发现,今年的 Kindle 是打引号的。它意味着,今年的书单推荐的书目不全是来自Kindle,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纸书、微信读书或其他电子书平台,这也表现出了 Kindle 用户在阅读方式上的多元。

和往年一样,我依旧开启了面向读者以及我的朋友们的内容征集,收集到的作品中不乏有阅读数十本、上百本的读书狂人推荐的精选一至几本,大多数推荐都十分走心,直接表现在字数上。

本书单一共涉及书目共计23本(套),字数在14000字左右,虽然有一丢丢长,但值得你耐心看完。

注1:本书单大部分读物依旧可以在 Kindle 书店买到,具体表现在配图和备注上。

注2:每个作者推荐之前我会先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也方便大家更客观地看待这个书单的价值。

荐书者介绍:扑克,曾经的金融从业者到互联网创业者,如今日常就是陪着媳妇儿到处游走、看书、学习,好不让人羡慕,他行走在路上的2020年,也有不少喜欢的书,下面仅挑一本给大家:

1、《旅行与读书》- 詹宏志

这是我历来读到的关于旅行最妙趣横生的一本书了!

每篇作品都充满了旅行的忐忑、美食、遗憾和欣喜,仿佛这个内心戏十足的台湾大叔就在身边张牙舞爪地分享自己的有趣见闻。尤其是吃,写得真是一绝,不管是伊斯坦布尔充满香气的羊头肉,还是京都匠人气十足的料理,总是在我睡前翻书的时候馋得我狂吞口水。

再提提作者本人,詹宏志这个人也特别有意思,其实他本身是台湾的互联网之父,但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很有造诣,还是个著名的作家和电影人,比如著名的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他还是制片人。

因为(作者)成功很早、内心又很丰富,也精通包括英语和意大利语等多门语言,所以他的这本游记记录的并不是各个国家的著名景点和代表性的风土人情,而是很真实很有特点的詹宏志式的游玩方式,我们甚至可以轻易地复刻他的游玩过程,这个体验就太有意思和乐趣了。

这真的是最好玩的一次阅读体验了,赞!

Too many worlds, too little time!

荐书者介绍:米熊,公举号「RicePanda」主理人,喜欢交流、旅行和语言,2020年看过不少外文书也写过推荐,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下面这本。

2、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 ERIC JORGENSON

我越来越喜欢看创业人士写的书,这类图书里有很多的实用内容,而且不少还是很重要的可迁移知识,哪怕没有创业需求也会很受用。

本书主角是一位著名硅谷天使投资人,投资过早期的 Twitter,Uber 等知名科技公司,他也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曾经创办了全球著名的股权众筹平台 AngelList。

他在商业上无疑有着巨大的成功,这本身让很多创业者热爱和追捧,但让更多人喜欢他的原因,是因为他时常分享个人的思考。

他在2018年连续发了多条推特,通过他特殊的推特风暴习惯,分享了如何不靠运气成功的内容,后来获得了全网的热议和大量转发。

Code and media are permissionless leverage. They’re the leverage behind the newly rich. You can create software and media that works for you while you sleep.

If you can’t code, write books and blogs, record videos and podcasts.

在互联网时代要学会利用杠杆,这里的杠杆也可翻译成影响力,先不说在经济效益取得怎样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就会锻炼到能力。

影响力最典型的是代码和媒体行业,因为相关产品很可能没有边际成本,比如你多卖一份视频录播课程,但不会出现额外的生产成本。

我个人在平台有一些文字输出,也慢慢积累和利用了一些杠杆,比如我的环球旅行经费就来自媒体,其中还认识了不少优秀的朋友。

所以建议通过一定的输出方式,来增加个人的信息知识输入量,然后在平台分享你自己的经验,在提升自己和帮助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个人影响力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

荐书者介绍:Kate,英语教师一枚,平时备课需要以及个人阅读爱好,基本上保持一周一本原版著作的节奏,挑选了这本想要以后再次重读的作品给大家。

3、Love's Executioner - Irvin D. Yalom

Love's Executioner 的中译叫《爱情刽子手》,出自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龙之手。看书名也许大家会以为是普通的爱情读物,其实这本书是是难得一见的心理治疗普及读物,由十个心里诊疗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像我们展开一段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对话,同时我们也能近距离了解医生在和病人对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阅读体验。

本书最让人惊叹的是它的语言,每一个诊疗故事如果用专业的术语去阐述的话,会非常晦涩和深奥,这得益于作者的文笔,不仅善于讲故事,也善于利用这些故事去剖析背后深层次的内涵。假如有兴趣,还可以把作者的传记一起读一下,会介绍到这本书的创作源头。

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也许偶尔有几个片段会看到你自己的影子,或者有些对话让你陷入沉思,让你看待事物的视角有某些微妙的变化,甚至让你成为一个更善于提问的人,学会不断一层层挖掘下去,有勇气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

英文版比较简易,有些基础的话建议直接看英文版,配合英文有声书的话,体验更好。中文版还没来得及翻阅,以后有时间会再来读一遍。

荐书者介绍:直树桑,是一枚过去几年都在专注数字阅读领域的小fo子,也是公举号拾书小记的主理人。2020年认真看了二十来本书,但要说最触动,应该还是村上君的这本大家都很熟悉的《跑步》了。

4、《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

这本书很早就听说了,但一直没拿出来看,今年之所以想刷完这本书,和自己间歇性跑步、健身有关。想和村上君取取经,在坚持这件事上。

阅读过程中,我的确有被他「平淡的重复」所击到。村上在书中直接谈及了跑步于自己的意义与作用,他说:

「跑步,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养成的诸多习惯里,恐怕是最为有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由于二十多年从不间断地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

虽然这本书大多数时间都在讲跑步、讲马拉松,但村上还在书中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时间管理方法等。

拿时间管理来说,村上一般是晚上十点前睡、早上五点起床,然后集中精力在早上的几个小时把工作做完,然后下午开始的时间就优哉游哉地去做一些杂物、读书或运动等项目。

不止是村上,最近刷完的外山滋比古先生的《思考整理学》中也有谈及早睡早起利用晨间时间效率创意、工作的技巧,果然还是不能当夜猫啊朋友们!

除了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意义,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自己当下的内容创作思路,他的那句「不应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让我思考许多,也进而让我意识到自己当下应该去创作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日后一定可以真正帮到有需要的人。

荐书者介绍:啥都不会的二胡,杭漂五载的90后IT民工,2020年在 Kindle 读到《枪炮、病菌与钢铁》觉得大有裨益,故作此推荐。

5、《枪炮、病菌与钢铁》 - 贾雷德·戴蒙德

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发展千差万别构成了世界史的基本事实,而世界何以又是今天这个模样?举例来说,为何是印加帝国被西班牙入侵者击败,而不是倒过来,印第安人跑到欧洲四处掠夺,大肆屠杀?

曾经有许多广泛流传的解释基于民族的生理和智力差异出发,假定不同的历史模式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天生差异。而随着二战之后希特勒法西斯的倒台,曾经为纳粹德国站台的种族主义理论遭到了清算,带有类似种族主义色彩的理论也受到了欧美等西方国家主流学界的警惕,不再受欢迎。

基于种族主义的解释不仅令人生厌,而且也是错误的。一则无证据表明智力差异真能造成技术差异,二则所谓智力判断天然跟社会属性有关。是掌握了IT和金融技术的现代人更聪明,还是掌握了荒野求生技能,能辨别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的原始人更聪明?这显然与个体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把华尔街精英丢进荒野,或者让原始人进入华尔街工作,都会令他们感到力不从心,进而被视为某种“智力低下”。其三在某些场景下,只要有机会,原始部落的人也能很快掌握工业技术,就像在新几内亚一些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那样。

饶是如此,种族主义的解释依然为许多西方人私下里或者下意识地接受。为了追寻能够解释这样差异的终极原因,而不是寻求种族主义生物学的帮助,促使作者写下本书。

随着诸如分子生物学,行为生态学等一些交叉学科的兴起,以及语言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和考古研究等似乎与人类历史没有关联的学科的蓬勃发展,从各社会所处的民族环境方面入手解释社会发展的差异不再是一种困难。本书先是对人类进化和历史做了一次浮光掠影式的回顾,引出一些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近似因素,进而引申出作者认为最重要的终极原因,解释终极原因与近似因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大陆不同的社会上进行观察与验证。

《枪炮、病菌与钢铁》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差异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读来时有醍醐灌顶之感。稍微美中不足的是,本书或许由于翻译原因,部分地方定语较长,读来可能不太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然瑕不掩瑜,故推荐之。

荐书者介绍: 三羊 ,科技媒体少数派作者&编辑,用 Kindle 有7个年头了。2020年她一共读了40来本书,下面介绍这本就是她觉得不太工具且好读的一本。

6、《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寄物柜》 - 伊坂幸太郎

「热血是指什么?」

「有想要的但是很贵的书,那就算是打劫书店也要弄到手;掉进河里,要被淹死了,就狼狈地划水之类。」

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是我很喜欢的小说,而这本在我印象中书名一直很奇怪的「鸭子和鸭子」在读完后在我心中的位置也可以与《金色梦乡》看齐。

这本书延续了伊坂以往的小说风格,动荡又浪漫的外表下掩藏着悲伤的故事真相,到中途,故事的真相逐渐揭晓,无厘头的情景片段也得到解释,那一刻让我感到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同时也悲伤起来。

同名的影片也还原得很不错,「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一遍遍响起,无力感和「明天仍要继续」的信念感混杂,令人五味杂陈。

荐书者介绍:Amor,在深开心工作、生活的阳光少女一枚,喜欢旅行和读书,今年她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三月」。

7、《岁朝清供》 - 汪曾祺

春天读汪曾祺,像坐在水上,坐在云上,云与水款款的流动在身下。

《岁朝清供》里他写: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四处无声,异常安静。我有时走出房门,站在午门前的石头坪场上,仰看满天星斗,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就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读后感觉自己成了只被顺毛摸了一早的小猫,舒服地半眯着眼,喉咙里咕噜咕噜的。

老先生真好啊,让我意觉大叙述的空妄,即使飞龙在天,也是潜于渊的结果。这渊是世俗风情,是平实意趣,是隔壁邻居的的焦锅味。

感谢因为疫情无法探春的三月,不止因为这是汪老诞辰一百周年的三月,更是充满情怀和诗意的三月。

年度之最给汪老,永远天真,永远可爱。

荐书者介绍:小圳,一个爱生活的90后深圳girl。2020年读完数十本书,其中最想推荐的还是她在 Kindle 看完的生死学类读物——《当呼吸化作空气》。

8、《当呼吸化作空气》 - 保罗·卡拉尼什

保罗本是个前途无量的优秀青年医生,但却意外得了癌症,而这本书就是记录他这段向死而生的过程。他是如此优秀,如此善良,「理应」获得更美好更健康的善终。但就是这么可爱可敬的一位医生,最终死于癌症。唯留下一本遗作《当呼吸化为空气》。他的人离开了世间,但精神仍与所有为之感动的人产生着共鸣。

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公平,那就是(自然状态或非自然状态下的)生老病死了。好人也会老、会衰败、会生病、会死。这个事情压根由不得我们选择接不接受。事情本来就这样。但为什么会有「善终」这一说呢?可能是因为如同本书作者保罗那样有力量且智慧的好人,他们有本事做到与「应该」这个脑回路的和解,从而放过自己和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对于保罗来说,是行医和写书。对于我来说,又是什么?

什么是向死而生?其实不论人懂不懂,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会死亡。向死而生可能是一部分人看懂了死亡,参透了「活着」。

荐书者介绍:Yang,居澳成长教练,公举号「阳树成长」主理人。Yang十分擅长专业的教练对话,引导对方进入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相信她推荐的书也可以给你一些指引。

9、THE HIDDEN LIFE OF TREES - Peter Wohlleben

如果有人问,你知道树吗?你一定觉得这问题太可笑。

可是如果有人问你,你了解树吗:

  • 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
  • 树之间是如何沟通交流的?
  • 水分是如何从树的根部运送到叶子的?
  • 树怎么知道何时落叶何时长出新叶?
  • 树和云是如何把河海的水分传递到内陆的?
  • 在森林这个群体里面,树是如何互相支持照顾彼此的?

你很可能会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随处可见的树,还真是不太了解。推荐你翻开这本「The Hidden Life of TREES」,所有的真相都在里面。

作者 Peter Wohlleben 是一位德国的护林人。最入心的一句书评是这样说的:读罢此书,步入森林,宛如新境,万象不同。

作者经过几十年的耐心科学的观察研究,分享了这些问题的答案,超出想象又非常有趣。阅读过程当中,我尝尝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树儿们太神奇!树儿们太智慧!

我从小就喜欢树,喜欢叶子青草而不是花朵,喜欢淡淡的清新和青翠的绿色。这本书让我透过外表看到了神奇有趣智慧的森林世界。翻译一段解解馋吧:

「电子脉冲在树根间传递,移动速度异常缓慢,大约每秒不到一厘米。你也许会问,树之间为什么要传递电子脉冲呢?

原来树通过电子脉冲彼此沟通,而电子脉冲只是他们的多种沟通方式之一。树还通过气味交流。如果一头长颈鹿开始吃一棵非洲草原上金合欢,树就会在空气中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通知同伴它正在受到威胁。当这种化学物质随着空气飘移,其他的树闻到这种化学物质的气味,就会收到警报。它们马上开始分泌有害的化学物质,即使在长颈鹿来到之前……」

是不是很神奇有趣呢?这段短短的翻译只是一片绿叶,要见森林,来一起读「The Hidden Life of TREES」吧。

推荐者介绍:孟杰,在广州的读书爱好者,今年是他用 Kindle 的第六年,下面的这本书是他在今天读的50多本书中挑出来的。

10、《人生海海》 - 麦家

在闽南待过四年,除了能听懂公交车上的那两句提示语,没有学会一句闽南语。

「人生海海」,很抱歉我以前没有听到过这句话,但很幸运,能遇到这本书。

其实无需要太多的解释,仅凭这四个字,就足够有力量,就足够能理解那背后的深意。

这是今年读的第十四本书,也是今年第一本让我落泪的书。

其实有很多次情感的爆发,在海上像浮萍一样飘荡的时候,在陆地带着耳机穿行在地铁中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没有看到故事的结尾,我终究是忍住了。

清明前后,在阴雨绵绵的寒食节里,读到故事的末尾,读到上校和林阿姨的相爱相杀,读到「我」的死里逃生的经历,读到故事中的人物一个个终于找到自己的结局,眼泪突然再也止不住。

「生活是如此令人绝望,但人们兴高采烈地活着。」

我很难去评价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那些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也不知是虚构的人还是现实中的人。

无论是爷爷说过的话还是父亲说过的话还是“我”留下的话,总是忍不住会到最后感叹一句「人生海海」或者说「人各有命」。

这也是父亲或者说无数人在到达一定年纪的时候会经常感叹的一句话,「这都是命」。

人生的起起伏伏,快乐悲伤,这一切都不过是命。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曾与父亲产生过激烈的反驳。

我那时候年轻气盛,我不相信人各有命,我更愿意去扼住自己的命运,我更想去把控自己的命运。

只是没想到,还未过而立之年,那曾经年少的想法却似乎有些松动。

甚至年初的时候父亲因为意外左脚受伤住院的时候我还安慰他,这是上天的宿命让他安稳在家度过疫情。

也许人终究是没有办法逃离这一切的,或许这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安稳。

人生海海,一切皆命。

荐书者介绍:Jason,多款知名App开发者,喜读书,今年是他用 Kindle 的第八年,这年他看到了一本让他差点没看下去的书,推荐给大家。

11、《我的二本学生》 - 黄灯

我们的关注点,容易被头部吸引,比如 985、211 这些名校毕业生,在大公司的光鲜表现。只是,毕竟这些人是少数。且不说,本科生只占全国人口的 4%。就算是本科生群体内部,大多数是从很一般的院校里毕业的。

那么,这些群体的成长路径、现状是怎样的?很可惜,了解这个群体的渠道并不多。不论长视频还是短视频的,讲无厘头沙雕搞笑内容的,无数多。反映社会尤其是底层真实现状的,绝少。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二本院校的教师。通过职业生涯中接触到的学生及其经历,揭示了这个群体的一个细节。具体的,还请到书中去看吧。

有点看不下去,因为过于真实。

荐书者介绍:紫宸,一枚骨骼清奇的已婚少女,游走于创业与打工之间,喜欢读书,2020年她看了些书,但只想把下面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12、《点亮自性之光》 - 克里希那穆提

由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所著,胡因梦翻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点亮自性之光》,是我多年读书生涯里所读到的最特别的一本书。

读书给我的印象,要么是拍案叫绝的酣畅淋漓,要么是引发思考的思维探索。但是这本书,又叫我难受,又不准我思考。却成了一本让我反复研读,看不懂还想看,看了难受也想看,越看越迷茫还是特别想看的书。只因为作者所指出的那个通达、自由、宁静的境界,正是我多年孜孜以求的。而从作者的描述中,我看到我毕生的追求他已经达到。所以对我而言,本书不啻为一种“武功秘籍”。

然而,为什么会越看越难受,越看越迷茫。乃是因为作者描述的达到那个境界的途径,超出了我这么多年的认知,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所以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实践。他不让我思考,不让我使用大脑,不让我控制自己。他说在感性和理性之上,还有一个觉性。他说我们不应当向外学习,向他处求,我们心中有一个自性,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真正的自性。而是被环境、教育、他人加诸于我们的思想和观念,认知和信念所掌控,那么我们终其一生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也不会达到那个我所希求的境界。没有点亮自性之光,心就永远会受到境遇的影响。会随着自己遭受的各种困境而始终活在焦虑之中。

而点亮自性之光,任何一位先贤大能都不能帮助我,包括作者本人。只有我自己能够做到。所以这是一本“内功心法”,而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但它给我开启了以前从来不曾有过的视角。让我开始自己探索觉性,坚持冥想。虽然没有操作步骤,但它却是一个指南针,让我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正确的方向上。

如果你也是一个读了很多书,很喜欢思考,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不妨看看这本书。或许,是方向错了。

荐书者介绍:园子,粤在读研究生一枚,喜读书,2020年是她用 Kindle 的第四年,今年她一共读了二十多本书,推荐这一本。

13、《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 菲利普.迪克

「只要把电流调得够高,你醒来就会开开心心的。那本来就是情绪调节器的用途啊。调到C挡,它就能克服自我意识之外的一切阻碍。」

理克.德卡德和妻子一大早就开始争吵,关于情绪调节器的设定值。是的,在菲利普.迪克笔下的未来世界里,人的情绪完全可以由机器来调控:481号-体验抑郁,888号-想看电视的渴望,594号-永远对丈夫的无上智慧心悦诚服......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拥有一台彭菲尔德情绪调节器,现在你想调至什么状态呢?还是,拒绝使用呢?

末日大战后,地球只剩一片废墟。大多数人想方设法移民外星球,也有人坚持留守在地球。以服务移民人类为目的制作的仿生人却开始逃离外星球,潜藏在地球生活。

理克·德卡德是一名仿生人杀手,以追杀仿生机器人为生。他的愿望是努力赚赏金,把宠物电子羊换成一只真正的绵羊。刚好来了一笔大单——帮助罗森公司抓捕逃跑的六个新型仿生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很明显,这部小说能够引发我们对「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如果机器人发展出「智慧」,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人类是否能够接受它们?「人类」是否有一个标准定义?

不管你对此问题的看法怎样,这都是一本可以让你沉浸在仿生人与人类的机智搏斗的科幻小说。

还有一个问题,你觉得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荐书者介绍:小鸟,是个能以读书挣钱的人,最近似乎沉迷金融世界不能自拔。尽管如此,她在过去一年还是看了126本书,除去专业方向的,推荐了下面这本。

14、《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 - 郭建龙

郭建龙实在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者。他总是有奇思妙想,用深刻又新颖的角度,清晰又通俗的方式,来讲解各种我想知道的问题。

这本《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是郭建龙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走过一遍,亲眼感知各种古战场之后的作品。下过这个功夫,和只查阅资料,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

以前经常看到各种角度分析朝代更迭,而郭建龙选择了地理的角度。通过对地理位置的分析,他梳理了中国两千多年军事战略的演变。

郭建龙说,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战略家,首先是一个精通地理的人。实际上,军事规律是随着人们地理视界的打开而变化的。

随着时代慢慢发展,开发出的疆域发生变化。地理优势也就发生着变化。从前的天险,后来可能无法再防御。两千年的帝国战略,其实就是在摸索天险和粮仓。通过哪些位置和路线,可以获得优势,构建政权。

拿这个视角把历史过一遍,有恍然大悟感。郭建龙确实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解释方法。

对于不懂地理,手头又找不到合适地图的人来说,看这个书真的很难。就算拿着中国地图,看起来也很费事。一半时间都在瞅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小字,眼睛都瞅瞎了。

荐书作者介绍:露露,公举号「尝一个梨子」主理人,喜欢阅读的她近年来开始结合纸书和电子书平台来看书,2020年她看了132本书,推荐以下两本心理学读物:

1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罗伯特·戴博德

这本书讲述一个隐形自我折磨讨好他人的人如何经过心理咨询而慢慢拥有力量的过程,它让我了解了两个概念:

第一个是自我状态,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你内心的责备来源于你的父母模式,父母模式不是自我攻击就是攻击他人。儿童模式让你以为自己失去了力量需要依靠他人,如同儿童般无法为自己负责的行事,比如过度依赖他人,要他人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而只有在成人模式中,我们才可能能够吸收有建设性的评价,学习的新事物,真正为自己负责,不抱怨他人,看清现实克服困难继续努力。

第二个是你对世界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认为他人是好是坏,你自己是好是坏。来源于童年对世界的最初印象会在无意识中影响你今后对人生的判断。

「我不好,你好。」的坐标的人会暗示「我真不幸」,玩这个游戏的人确信他们是不幸的,会随时给你报出一长串遭遇过的不幸事件。他们记住了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比如有些朋友一直会告诉你他的运气有多不好,羡慕他人的出身,但实际上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收获。

「可怜弱小的我。」,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人对自己很苛刻。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全把问题往身上揽,不断地自我指责。「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有些人生活一团糟,惹上麻烦,想看看别人的底线在哪里,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接着他们就会说:「我早就说过你会这样对我,证明我是真的很差劲很愚蠢。」在亲密关系中常见这类一方面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对爱人有不切实际的完美设想,想要对方能包容自己的一切。

处于「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经常玩「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的游戏,他们小题大做,证明别人是无能且不可信的,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的游戏加强他们的道德优越感,而且常和另一个游戏一起玩,那就是「你怎么敢」,他们总是需要攻击或谴责别人。这一类人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审判自己和他人,费尽心机寻找他人弱点。

Ps:此书的微信读书版尚未上架,目前尚只能通过纸书阅读。

16、《只有心理医生知道》 - 玛丽·皮弗

这本书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女心理咨询师写的书,处处体会到她的温柔与智慧。

书中提到了自我疗愈的方法:

用写作回顾人生。回顾自己的来时路,可以帮助你更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也有助于你的人生和工作。

在读文学小说时,我们更容易看清楚他人的命运,看到他们所处的成长年代、环境、家庭,甚至我们还能以上帝视角知道旁人的好坏。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自己就是某一个故事中的角色,分析自己的童年与家庭,就是在试着用上帝视角看一看自己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

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认清自己并非万事通,并且我们也不是救世主,就算你的建议与帮助出自好心,他人也不一定就要接受你的意见或帮助。

不要把人生当成一场比赛而疲于奔波。这种过度的类比把人生框限在竞争、暴力和输赢上。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一种零和博弈,资源争夺。人生也可以比作一本书、一支舞、一次旅程、一首歌、或一座花园。

我们该主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中的某一部分来掌控我们。

荐书作者介绍:ElijahLee,一枚在杭州蛰居十来年的90后书虫。在2020年,他通过各种渠道读了51本书,今天他给大家带来两部最推荐的作品,分别是在 Kindle 阅读(第三年)的《百年孤独》以及在微信读书(第一年)看的《银河帝国》(1-6)。

17、《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相信很多人都对这本书如雷贯耳,但是大家对待它就像对待四大名著一样,把它尘封在记忆长河中求学的那一截片段里。不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是「魔幻现实主义」这些词,都不过是中学课本、试卷里的一些知识点而已。

一直以来我也如此,但是读到这本书的契机是在@微博读书发布的一条博文里,列了一些《百年孤独》里经典的句子,比如经典的「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又比如「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当时我就觉得这样的句子这么美,竟然不是中文作家写的;既然是外文,翻译家竟然能翻译成这么优美的文字,不读一遍太可惜了。

当然,大多数人都听说《百年孤独》难读,我也不例外,于是在读之前做足了功课。当然不是剧透型的功课,而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利用了思维导图来把书里出场的所有人物及关系一一记录下来。正是这样,经过两周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一遍《百年孤独》。它里面的人名有多重复、人物有多复杂,看看我的思维导图就知道了。

回到《百年孤独》的精神内核,我想对于诞生于和平时期、新发展时代的中国人来说,书里的世界离我已经比较遥远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旧时代发展至新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纠葛在一起,在庞大的轮回面前,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已经不太能深刻理解那样的经历,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们机会去一探那段历史。

文学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与我们日常中常调侃的「魔幻现实」大相径庭。我们说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新闻事件出离了正常人能理解的范畴。而书里的「魔幻现实主义」,是把现实荒诞化。比如他写人老去,不会写皱纹横生、牙齿掉光,而是说这个人老成了一棵树,皱纹里长出了青苔。又比如马孔多的居民集体患上失眠症、健忘症;整个小镇被飓风卷走消失……这样的魔幻现实主义把现实和幻想融合在一起,不断变换镜头一样,一会真实一会虚假。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文学效果,确实会惊叹原来小说还能这样写。

2019年的消息,Netflix 拿下了《百年孤独》的影视改编权。加西亚·马尔克斯这部著作马上就要以剧集的形式和观众见面了,期待一下。

18、《银河帝国》系列-艾萨克·阿西莫夫。

这套书一共有15本,非常庞大,2020年我读了其中的1-6!

《银河帝国》是科幻作品史上神一样的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说,读起来一点不输现代真实的科技发展,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竟然还没远远没有超越70多年前科幻作家的想象力。从《星球大战》、《机械公敌》、《三体》等等著名的科幻电影或小说都能找到《银河帝国》的影子,比如《星球大战》里超时空跃迁、《机械公敌》里机器人与人类的斗争等等。

《银河帝国》讲的是银河帝国的数学家哈里·谢顿开创心理史学,用数学公式推演了全人类的未来,即帝国崩坏—混乱时代—第二帝国的建立这一系列的过程。在此期间,人类、人工智能、帝国、基地、第二基地等等力量在银河中轮番角逐,上演一段传奇的时代。

《银河帝国》之所以伟大经典,除了天马行空的科幻想象之外,更在于对人性的洞察。人类之间的帝国斗争、人类解决危机的奇迹、人类心理博弈分析,小说里用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展开这些话题,读起来趣味无穷。

当然最著名的非「机器人三大法则」莫属,这个定律一经提出便席卷全球,现在的科幻迷应该无人不知吧。实际上书中还有机器人第零法则,这一法则更令人迷醉。

巧的是,HBO 要拍摄《银河帝国》的电视剧,名为《基地》,由乔纳森·诺兰执导,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荐书者介绍:麦兜小胖,帝都书虫一枚,今年是他用 Kindle 第七年,今年读了80本书,推荐以下5本:

19、《人类起源的故事》-大卫·赖克

本书作者大卫·赖克是古人类 DNA 分析的全球领跑者,这本书是近年来他在该领域的研究结果,这些结果因为有充分的古 DNA 证据存在,推翻了很多原有的对于人类起源的猜想。

我读这本书主要有3个收获:

①相比欧洲、南亚、美洲发生的人种替代和融合现象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东亚的融合中替代更少,中国人的一些世界观天然与西方的黑暗森林法则不同;

②当今世界活着的人,几乎都是分离度比较高的人群融合后的后代,同时也是那些胜利者男性和被替代人群女性的后代,让我震惊的是,我们其实都是侵略者的后代,《梨俱吠陀》是侵略者的史诗

③上世纪不光彩的优生学,影响了遗传学的一些研究和发展,我们应该正视人群之间的差异,通过构建社会的平等性来让人群从研究中获益

这本书是了解人类二十万年以来从智人走到现代过程的绝佳作品。

20、《脑与意识》-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脑与意识》目前关于大脑和意识研究领域非常专业的作品,阅读过程并不能称之为愉快,因为充满了专业名词和研究、猜想、分析过程,这本书的一部分内容目前还是一些高校心理学专业英语的课文。但这些研究结论对于个人生活和工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举3个例子:

①「某一时刻,只有一个感觉可以进入有意识的脑。」1838年发现的“双目竞争”错觉现象,让左右眼同时接收不同图像的客观刺激,脑中只有一个刺激被意识处理,另一个在排队,所以虽然左右眼同时看两个不同完全不同的画面,脑中展现的却是两个换面的切换。所以“多任务处理”是伪命题,意识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频繁的切换会带来更快的消耗。

②意识加工信息有着明显的延迟现象,在等待的事项进入意识时,存在明显的「心理不应期」,这时意识会进一步落后于客观存在的刺激。这个时间差至少是1/3秒,当思维已经被占据的时候,这一时间会更长。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开车看手机的时候,意识切换往往需要1-3秒,让我们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开车确实不应该看手机。

③我们看待世界和他人非常主观。这个可以通过麦格克效应发现,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不变,只变嘴型,我们的大脑就会处理成不同的声音。对客观刺激进行这样处理,受到「自己」这个由一生经验填充的数据库影响,充满了主观和偏见。所以我会去尽力减少一些看待世界和其他人的推断,面对关注的信息要力求多渠道,多角度看待;面对他人主观的推断,尽力去保持客观和清醒。引用 John Hood 所著 The Self Illusion 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肯定都经验着某种形式的自我,但是我们经验着的,不过是我们的大脑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而制造出来的强大幻象而已。」

认知神经科学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利用这些特点。

21、《以人为中心心理咨询实践》-戴夫•默恩斯

这本书并非供人阅读消遣的,阅读有较高的难度。之所以推荐是因为读懂这本书的前三章,可以作为将自己从外部价值条件解放的起点,也可以作为自己将内部不同的「自我」开始整合的起点。

这本书就像是我们追逐太阳的光芒,那种光芒是我们理想的彼岸,但我们永远无法活着抵达太阳,所以只能在这样的条件和情境下去践行太阳的这种理念以期将光芒带到我们自己和来访者身上。书中形而上的东西非常多,充满假设和概念。但要紧的是这本书非常透彻得把这些假设与概念讲清楚了,解释了很多我的疑问和误解。

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了解、倾听、肯定与接纳。加深自我了解和觉察,能够发现自己的冲突和张力,能够平衡好自己,能够平衡好那些不同的小自我,能够承认有些价值条件永远无法满足并抛弃它们,能够恰当合适的再平衡。

与其说这本书教人人本主义理论,不如说这本书教每个人发现自己,探索自己的声音,探索经验自我真正的念头,发现那些外部内化进来的东西。这是一本让我与我自己和解的书。

22、《人生十二法则》-乔丹•彼得森

《人生十二法则》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但却是一本坦诚的书。

作者敢于在主流的思潮中坦诚地撕开裂口,去面对这个充满了混乱和风险的世界。有些人仅仅是去想象这样的世界都会瑟瑟发抖,然后继续退缩回自己那个安全稳定的世界,那个谎言和欺骗堆积的世界,那个充满了怨恨和逃避的世界。

因为世界是如此的疯狂和混乱,人类有天生的追求安全和有序的需要,但作者呼吁我们去游走于秩序和混乱的边界,认识到世界的两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这本书的核心关乎于「坦诚」,很多条法则都涉及到了坦诚。

我们要坦诚面对自己,了解自己,做坦诚的决定,坦诚地倾听自己,坦诚地去追求,坦诚地过好自己的人生,坦诚地为自己负责;我们要坦诚地面对其他人,坦诚地提出意见,坦诚地面对,坦诚地和这个世界的混乱相处。

23、《平面国》-埃德温·A·艾勃特

《平面国》如果把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只局限于维度,我觉得其实没有 get 到作者的底层含义。

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其实是人的自我成长和对世界认知的一种具象化例子。对自我和世界认识越多,一个人就越容易从儿时那种全能自我(一维全能的点),看到二维的平面,三维的立体,并且可以推断出更多更高的维度。

想要去到下一个维度,常常需要来自更高维度的帮助,所以学习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到了下一个维度,才能真正理解下一个维度,才能明白原来认识的看起来全知的维度是如此的狭隘和肤浅,才能开始去带领大家一起去看自己看到的维度。

蔡志忠说的很好,人生不是上坡,而是爬楼梯,经历一次次的苦难与反思,一级级地爬上下一个台阶,不断地看到更新的风景,在认识到宇宙之宏大的同时,也不会因自己是宇宙渺小的一粒沙而妄自菲薄,是为成长。

-End-

大家在2020年都看了什么好书?

评论区来和我们聊聊吧!

-

本文作者:直树桑&他的朋友们

策划、执行、编辑、排版:直树桑

欢迎优秀的读者给我们投稿:

「书评、书单、Kindle技巧 | 故事」

投稿邮箱:shishuxiaoji@gmail.com

(入选有礼)

拾书小记平台长期致力于传播数字阅读综合解决方案、打造积极向上的趣味活动以及分享个人成长的 Tips。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优质书单书评、高效技能分享、 Kindle 在内的主流电子阅读器的原创技巧分享、测评以及你想象不到的打开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